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暠
不是誰都願意像莊子一樣,置身事外,做一隻逍遙快活的蝴蝶。
一直想要入世的墨家不得不對現實做出妥協。
應該說,不隻是墨家。
入世還是出世,這是所有學派弟子都將麵臨的難題,這意味著著自己以後將要為現實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
道家因此而分裂出黃老學派和老莊學派。
子夏在魯國與曾子訣別,踏上了一條入世之路。
孟子一生,都在為入世而奮鬥,但是不願向現實妥協的他,最後不得不失望的迴到鄒國,著書立說。暠
“相裏風快要贏了。”藺相如小聲提醒到。
擂台上,相裏風已經激動地站了起來,短衣將健碩的身材襯托的淋漓盡致,配上八尺高的身軀極具壓迫感。
“齊國稷下學宮建成,爾等儒家弟子蜂擁而至。如今我趙國邯鄲學院建成,爾等卻拋棄稷下學宮,來到我趙國。是利乎?是義乎?大王在擂台周圍建造看台,收取門票,並將收來的門票錢分潤給諸位,諸位手中捧著大王給你們的錢,嘴上卻大罵大王貪財,非君子所為。是利乎?是義乎?”
相裏風捋了捋袖子,大有一言不合就開打的趨勢。
正常情況下,大家在辯論的時候都是動口不動手的君子。
不過若是說到激動時,有人動武了,也沒有人會製止。
因為,拳頭,也是話語權的一種方式。暠
“爾等墨家來到趙國為利乎?為義乎?”孔其也跟著站了起來。
“義者,利也。”相裏風仰著頭,笑著說道。
孔其聞言,頓時臉色大變,俯身一禮,灰溜溜的走下來台。
“他們在爭論義和利?”趙括問道。
天人之辯、人性之辯、義利之辯、王霸之辯、名實之辯是百家爭鳴時期最著名的五大議題,各家各派都在議題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一派都不一樣,同一派也不一樣,有些甚至完全相左。
後世最有名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之爭。在倆人死後幾千年都沒有結果。
其他四大議題,除了名實之辯以外,荀子和儒家正宗的孔孟一派也是大相徑庭。暠
於是乎……荀子就被儒家抨擊為異端。荀子則稱這群儒家為腐儒、賤儒。
不過兩派一個實力超強,一個人數超多,根基深厚,誰也幹不掉誰,隻能在嘴上噴噴。
“儒家提倡仁和義,而墨家認為,利和義是一樣的,利就是義,義就是利。所謂貴義賤利隻是虛偽之言。”藺相如說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利並沒有錯,錯的是為了利益沒有底線,貪婪無度。”趙括緩緩說道。
“大王。”
“大王。”
辯論結束之後,眾人發現趙括,紛紛走了過來。暠
“非正式場合,大家不必如此多禮。”趙括揮手說道。
“草民孟宏,見過大王。”這時,一名儒家弟子走到趙括麵前,俯身行禮。
“孟子是你什麽人啊?”趙括看向孟宏。
“正是草民曾祖。”孟宏說道。
“本王仰慕孟子久矣,恨不能早出生幾十年,聆聽他的教導啊。”趙括歎了一口氣。
“曾祖若是知道大王,一定會非常高興。”孟宏聽到趙括仰慕家祖,原本有些剛硬的氣勢瞬間緩和了很多。
“哈哈哈,孟子老先生若是看到本王的學宮中有這麽多墨家弟子,還有楊朱弟子,以及荀子,恐怕不會高興吧。”趙括大聲笑道。暠
孟子活著的時候,是墨家和楊朱最鼎盛的時期。
作為儒家的扛旗人,孟子自然不能放過墨家和楊朱,一生不是在狂懟墨家和楊朱,就是在狂懟墨家和楊朱的路上。
同樣,對孟子影響最深的學派,除了儒家之外,也就是墨家和楊朱了。
畢竟想要戰勝敵人,就要深入了解敵人,而在了解的過程中,自己的思想也會被敵人帶偏。
在墨家平等,楊朱為我的思想影響下,孟子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格等級製度麵前,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之後更是放言“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暠
簡單來說就是,別扯過去那些沒用的舊教條,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不好。
愛是兩個人的擁抱,不是一個人的付出。
君臣也是一樣。
在古代,特別是在儒家宣揚的‘君君臣臣’麵前,孟子這番話是極為震撼的。
而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注定不為統治者所喜,孟子一輩子也沒當上啥大官,後來的朱元璋甚至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雖然大家一直把孔孟放在一起,但是在‘民本’這個思想上,孟子無疑是跨越時代的。
“大王小視家祖了,家祖見到荀子等人一定會非常高興,因為他的思想又可以更近一步了。”孟宏俯身說道。暠
“不錯,對手隻會讓孟子更強。”趙括點了點頭,一邊說一邊朝外麵走去,“但是,孟子畢竟已經去世多年。想要讓他的思想更近一步,可不能靠他啊,而是要靠你們這些子孫。所謂的光宗耀祖,不正是如此?”
“大王說的是。”孟宏見到趙括向外麵走,不由有些急了,但是又不能直接攔在前麵,隻得跟上去,“草民明天有一場辯論,是關於王道和霸道的,不知大王有沒有興趣?”
趙括終於明白孟宏為什麽站出來了,原來是為了宣揚孟子的王道。
孟子認為,王道與霸道相對。
王道就是施行仁政,以德服人。
霸道就是以武力壓服別人,並不能使人心悅誠服。
孟子曾經向齊威王、齊宣王、魏惠王、魏襄王宣揚自己的王道,希望齊國和魏國能夠用自己的王道治國,也曾向宋國、滕國宣揚自己的治國理念。暠
不過結果很顯然,全部都失敗了。
現在孟宏很顯然帶著曾祖的遺願,想要到趙國來宣揚王道。
不是誰都願意像莊子一樣,置身事外,做一隻逍遙快活的蝴蝶。
一直想要入世的墨家不得不對現實做出妥協。
應該說,不隻是墨家。
入世還是出世,這是所有學派弟子都將麵臨的難題,這意味著著自己以後將要為現實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
道家因此而分裂出黃老學派和老莊學派。
子夏在魯國與曾子訣別,踏上了一條入世之路。
孟子一生,都在為入世而奮鬥,但是不願向現實妥協的他,最後不得不失望的迴到鄒國,著書立說。暠
“相裏風快要贏了。”藺相如小聲提醒到。
擂台上,相裏風已經激動地站了起來,短衣將健碩的身材襯托的淋漓盡致,配上八尺高的身軀極具壓迫感。
“齊國稷下學宮建成,爾等儒家弟子蜂擁而至。如今我趙國邯鄲學院建成,爾等卻拋棄稷下學宮,來到我趙國。是利乎?是義乎?大王在擂台周圍建造看台,收取門票,並將收來的門票錢分潤給諸位,諸位手中捧著大王給你們的錢,嘴上卻大罵大王貪財,非君子所為。是利乎?是義乎?”
相裏風捋了捋袖子,大有一言不合就開打的趨勢。
正常情況下,大家在辯論的時候都是動口不動手的君子。
不過若是說到激動時,有人動武了,也沒有人會製止。
因為,拳頭,也是話語權的一種方式。暠
“爾等墨家來到趙國為利乎?為義乎?”孔其也跟著站了起來。
“義者,利也。”相裏風仰著頭,笑著說道。
孔其聞言,頓時臉色大變,俯身一禮,灰溜溜的走下來台。
“他們在爭論義和利?”趙括問道。
天人之辯、人性之辯、義利之辯、王霸之辯、名實之辯是百家爭鳴時期最著名的五大議題,各家各派都在議題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一派都不一樣,同一派也不一樣,有些甚至完全相左。
後世最有名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之爭。在倆人死後幾千年都沒有結果。
其他四大議題,除了名實之辯以外,荀子和儒家正宗的孔孟一派也是大相徑庭。暠
於是乎……荀子就被儒家抨擊為異端。荀子則稱這群儒家為腐儒、賤儒。
不過兩派一個實力超強,一個人數超多,根基深厚,誰也幹不掉誰,隻能在嘴上噴噴。
“儒家提倡仁和義,而墨家認為,利和義是一樣的,利就是義,義就是利。所謂貴義賤利隻是虛偽之言。”藺相如說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為利並沒有錯,錯的是為了利益沒有底線,貪婪無度。”趙括緩緩說道。
“大王。”
“大王。”
辯論結束之後,眾人發現趙括,紛紛走了過來。暠
“非正式場合,大家不必如此多禮。”趙括揮手說道。
“草民孟宏,見過大王。”這時,一名儒家弟子走到趙括麵前,俯身行禮。
“孟子是你什麽人啊?”趙括看向孟宏。
“正是草民曾祖。”孟宏說道。
“本王仰慕孟子久矣,恨不能早出生幾十年,聆聽他的教導啊。”趙括歎了一口氣。
“曾祖若是知道大王,一定會非常高興。”孟宏聽到趙括仰慕家祖,原本有些剛硬的氣勢瞬間緩和了很多。
“哈哈哈,孟子老先生若是看到本王的學宮中有這麽多墨家弟子,還有楊朱弟子,以及荀子,恐怕不會高興吧。”趙括大聲笑道。暠
孟子活著的時候,是墨家和楊朱最鼎盛的時期。
作為儒家的扛旗人,孟子自然不能放過墨家和楊朱,一生不是在狂懟墨家和楊朱,就是在狂懟墨家和楊朱的路上。
同樣,對孟子影響最深的學派,除了儒家之外,也就是墨家和楊朱了。
畢竟想要戰勝敵人,就要深入了解敵人,而在了解的過程中,自己的思想也會被敵人帶偏。
在墨家平等,楊朱為我的思想影響下,孟子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格等級製度麵前,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之後更是放言“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暠
簡單來說就是,別扯過去那些沒用的舊教條,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不好。
愛是兩個人的擁抱,不是一個人的付出。
君臣也是一樣。
在古代,特別是在儒家宣揚的‘君君臣臣’麵前,孟子這番話是極為震撼的。
而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注定不為統治者所喜,孟子一輩子也沒當上啥大官,後來的朱元璋甚至要把孟子逐出孔廟。
雖然大家一直把孔孟放在一起,但是在‘民本’這個思想上,孟子無疑是跨越時代的。
“大王小視家祖了,家祖見到荀子等人一定會非常高興,因為他的思想又可以更近一步了。”孟宏俯身說道。暠
“不錯,對手隻會讓孟子更強。”趙括點了點頭,一邊說一邊朝外麵走去,“但是,孟子畢竟已經去世多年。想要讓他的思想更近一步,可不能靠他啊,而是要靠你們這些子孫。所謂的光宗耀祖,不正是如此?”
“大王說的是。”孟宏見到趙括向外麵走,不由有些急了,但是又不能直接攔在前麵,隻得跟上去,“草民明天有一場辯論,是關於王道和霸道的,不知大王有沒有興趣?”
趙括終於明白孟宏為什麽站出來了,原來是為了宣揚孟子的王道。
孟子認為,王道與霸道相對。
王道就是施行仁政,以德服人。
霸道就是以武力壓服別人,並不能使人心悅誠服。
孟子曾經向齊威王、齊宣王、魏惠王、魏襄王宣揚自己的王道,希望齊國和魏國能夠用自己的王道治國,也曾向宋國、滕國宣揚自己的治國理念。暠
不過結果很顯然,全部都失敗了。
現在孟宏很顯然帶著曾祖的遺願,想要到趙國來宣揚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