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客堂,方丈就誇道:“李施主有一雙慧眼,果真不是平凡之人。”
李凡陽謙虛道:“方丈謬讚了。其實,真要辯的話,也不是很難辯出來。純金之像,在同等光照條件下,光芒更甚。”
“這說明李施主有慧眼,有照佛之心。”方丈道。
“站在佛家的角度,當然可以扯到佛道上來。不過,我們身在凡間,隻能想凡間之事,說話隻能站在凡世的角度去想。我們畢竟不是佛門之人,所以心態有別。”李凡陽淡淡一笑。
方丈笑得很慈詳,說:“從兩位施主的談話來看,都有救百姓於苦海之心。我佛有句禪語,叫‘緣起性空。’我佛慈悲,兩位施主有慈悲之心。
救百姓於苦難,乃是大道。在亂世,學子皆有此心,此乃我百姓之福。所以,我國文明才源遠流長,不像蠻夷,多是隻管自己過得好,殺戮搶掠無惡不作。
因此,他們的文明也會隨著時間隨風而散。萬事萬物,在我佛眼中都是眾生,而眾生也是有本源的。要促進善惡的轉化,我們應找到其本源,方能施道。”
“那本源又何在?”聶子華問。
“源起於心,所以我佛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說。萬物源遠流長,生世不滅。然而,這也是對本源而言。
兩位施主和莘莘學子胸懷濟天下之心,就要找到天下苦難的大本源,植心於本源。如此,你們就找到心中的佛了。”方丈說著常人難以聽得懂的佛理。
“如此說來,將心溶於天下,便是比緣於性空了,一切歸於本源了。”李凡陽微微一笑。
“哎!李施主好悟性。”方丈讚了一句。
三人在一起聊了一天,除了佛理,也聊天下事。
兩人又在鬆印寺住了一晚後,第二天便向安同縣進發。出發前,方丈送了些幹食給他們當幹糧。
一出寺院大門,李凡陽就道:“我們到伏口鄉去看看?那裏有三個同學。”
聶子華一臉笑容,說:“好呀!中午有好吃的了。”
然後,他們拐入了有四縣之界漣原縣的伏口鄉。因為,在這裏有他們的三個同學,一個是和李凡陽同班的張宗漢,還有兩個是兄弟倆,分別是七班的張超雄、十五班張越雄。
見到張宗漢,李凡陽舉手一揖,調侃:“老同學,叫化子上門化齋了。子華師兄,你不陌生吧?”
張宗漢高興得大叫,忙朝屋裏喊:“爸、媽,梅蘭。我和你們常說的好友李凡陽、聶子華來了。”
隨後,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一個年輕媳婦,還有一個四歲的小男孩走了出來。
李凡陽忙朝他們鞠了一躬,說:“我今天特地來參拜伯父、伯母大人和嫂夫人,順便看一看小侄兒。”
張興盛忙做了個請的手勢,說:“我常聽宗漢說起你們,尤其是誇李先生文才了得。我讀過幾本書,正有些嘴癢。”
聶子華嗬嗬笑,答道:“還望世伯賜教。”
李凡陽衝張宗漢一笑,說:“還有兩個張同學,是否也叫來一聚?”
“我叫我弟去把他們喊來。”張宗漢道。
張興盛請他們坐下,說:“我這人閑來無事,喜歡琢磨對子,但始終隻得其表,不得其裏,對出來的東西橫直看不順眼,覺得那裏都不對,可又難找出毛病來。”
李凡陽微微一笑,說:“這個不難,主要掌握四個要點:一是字數相同;二是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三是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四是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第一點最好理解了,比較難的是第二第三點……”他本就是此中高手,豈能說不出道道來?
張興盛聽罷,忙誇道:“果真是少年英雄,難怪宗漢常誇你。”
他們這裏談罷,另兩張也到了。然後,一幫人談起了當地文人典故,吃了中午飯後,兩人執意要到安同縣去。
安同縣在寧村縣的西部,維鋪過去就進入了安同縣的山區。該縣多是丘陵小山,是著名的茶葉產地。
兩人沿著小道走了一天,卻是少見人煙,有也在遠處。因手裏還有幹食,所以沒有去乞討的欲望。
他們一路閑聊,一邊不停地看著風景,到天快要黑了的時候,來到了一條他們不知道名的河邊,看著綿延向著遠處伸去的沙灘,踩在上麵柔柔的,感到挺舒服的。
“要不,我們今夜住這河灘?你不覺得這沙灘是挺舒服的床嗎?”李凡陽興致盎然。
聶子華笑著應道:“如此說來,藍天和星星要成為我們的帷幄了。”
李凡陽把行囊和雨傘掛在身邊的大樹上,道:“它就當我們的床頭櫃了。”
聶子華躺在地上,看著漸黑的天幕,說:“等月亮出來掛在樹上的時候,就是大燈籠了。如此說來,我們今夜要點著大燈籠睡一夜了。”
李凡陽大笑,說:“就缺個美女當新娘了,那做個好夢。這是一種不錯的享受,明月照床帷,夏風拂我衣。再說,在河灘睡覺,涼爽,少了許多蚊子。”
兩人各找了一塊石頭,墊在頭下,閑聊了一會沉重地睡去了。
半夜醒來後,李凡陽發現身邊的聶子華不見了,借著月光,卻不知他在什麽移到了不遠處的杉樹下,正靠在杉樹上打盹。他淡淡一笑,不經意發現有一雙綠幽幽的眼睛盯著他們。天哪!那不是老虎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凡陽不禁打了個寒顫,忍著恐懼觀察了一下四周,卻是發現沒處可逃。在這沒遮沒攔的沙灘上,能躲得了老虎嗎?既然沒處可逃,就不要發出聲響,靜靜地等待結果吧!他畢竟是修煉過的人。
這樣一想,他反倒冷靜下來。然後,他想這老虎可能壓根沒有發現他們。之後,他怕聶子華醒來喊叫,驚動了老虎,所以他盡量不弄出聲來,悄悄出現在聶子華的身邊,亦靠在樹身上閉目養神,卻是不敢睡了,偶爾瞥一下那綠幽幽的眼睛。
夏天夜短日長,不覺天亮了。
李凡陽再細看那團綠光時?那裏還見得到?見鬼,沒見那老虎跑啊!他在心裏罵了一聲。
這時,聶子華睜開眼來,道:“你這麽早醒了?”
李凡陽一撇的嘴,道:“我為你守了一夜老虎了,滿打滿算睡了三個小時。”
“老虎在哪?我怎麽沒看見?”聶子華四處張望。
“在右前方,我也感到奇怪,沒見老虎走呀!哎!過去看看。”李凡陽說罷要站起身來,不料一條好大的毒蛇以更快的速度,從他們身邊躥了出去。
兩人先是驚出汗來,接著鬆了一口氣。
聶子華歎道:“媽呀!還真是運氣好,它沒對我們下牙,要不死定了。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去哪找醫生?”
兩人來到老虎宿夜處,見隻有一團有水牛大的一塊石頭,臥伏在沙灘上,前麵突出兩團如拳頭大一般的綠色石頭,像是嵌在石頭上的翡翠。
聶子華大笑,唱了一句:“老虎老虎,我愛你。”然後,他撫摸著他兩團綠石,問:“你說這是不是翡翠?”
有道是(《浣溪沙﹡拜訪同學》):
慧眼識金得稱讚,
受邀一起論佛法。
辭別再往同學家。
熱情招待說文化,
章法找準對不難。
棲身河灘驚夢魂。
李凡陽謙虛道:“方丈謬讚了。其實,真要辯的話,也不是很難辯出來。純金之像,在同等光照條件下,光芒更甚。”
“這說明李施主有慧眼,有照佛之心。”方丈道。
“站在佛家的角度,當然可以扯到佛道上來。不過,我們身在凡間,隻能想凡間之事,說話隻能站在凡世的角度去想。我們畢竟不是佛門之人,所以心態有別。”李凡陽淡淡一笑。
方丈笑得很慈詳,說:“從兩位施主的談話來看,都有救百姓於苦海之心。我佛有句禪語,叫‘緣起性空。’我佛慈悲,兩位施主有慈悲之心。
救百姓於苦難,乃是大道。在亂世,學子皆有此心,此乃我百姓之福。所以,我國文明才源遠流長,不像蠻夷,多是隻管自己過得好,殺戮搶掠無惡不作。
因此,他們的文明也會隨著時間隨風而散。萬事萬物,在我佛眼中都是眾生,而眾生也是有本源的。要促進善惡的轉化,我們應找到其本源,方能施道。”
“那本源又何在?”聶子華問。
“源起於心,所以我佛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說。萬物源遠流長,生世不滅。然而,這也是對本源而言。
兩位施主和莘莘學子胸懷濟天下之心,就要找到天下苦難的大本源,植心於本源。如此,你們就找到心中的佛了。”方丈說著常人難以聽得懂的佛理。
“如此說來,將心溶於天下,便是比緣於性空了,一切歸於本源了。”李凡陽微微一笑。
“哎!李施主好悟性。”方丈讚了一句。
三人在一起聊了一天,除了佛理,也聊天下事。
兩人又在鬆印寺住了一晚後,第二天便向安同縣進發。出發前,方丈送了些幹食給他們當幹糧。
一出寺院大門,李凡陽就道:“我們到伏口鄉去看看?那裏有三個同學。”
聶子華一臉笑容,說:“好呀!中午有好吃的了。”
然後,他們拐入了有四縣之界漣原縣的伏口鄉。因為,在這裏有他們的三個同學,一個是和李凡陽同班的張宗漢,還有兩個是兄弟倆,分別是七班的張超雄、十五班張越雄。
見到張宗漢,李凡陽舉手一揖,調侃:“老同學,叫化子上門化齋了。子華師兄,你不陌生吧?”
張宗漢高興得大叫,忙朝屋裏喊:“爸、媽,梅蘭。我和你們常說的好友李凡陽、聶子華來了。”
隨後,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一個年輕媳婦,還有一個四歲的小男孩走了出來。
李凡陽忙朝他們鞠了一躬,說:“我今天特地來參拜伯父、伯母大人和嫂夫人,順便看一看小侄兒。”
張興盛忙做了個請的手勢,說:“我常聽宗漢說起你們,尤其是誇李先生文才了得。我讀過幾本書,正有些嘴癢。”
聶子華嗬嗬笑,答道:“還望世伯賜教。”
李凡陽衝張宗漢一笑,說:“還有兩個張同學,是否也叫來一聚?”
“我叫我弟去把他們喊來。”張宗漢道。
張興盛請他們坐下,說:“我這人閑來無事,喜歡琢磨對子,但始終隻得其表,不得其裏,對出來的東西橫直看不順眼,覺得那裏都不對,可又難找出毛病來。”
李凡陽微微一笑,說:“這個不難,主要掌握四個要點:一是字數相同;二是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三是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四是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第一點最好理解了,比較難的是第二第三點……”他本就是此中高手,豈能說不出道道來?
張興盛聽罷,忙誇道:“果真是少年英雄,難怪宗漢常誇你。”
他們這裏談罷,另兩張也到了。然後,一幫人談起了當地文人典故,吃了中午飯後,兩人執意要到安同縣去。
安同縣在寧村縣的西部,維鋪過去就進入了安同縣的山區。該縣多是丘陵小山,是著名的茶葉產地。
兩人沿著小道走了一天,卻是少見人煙,有也在遠處。因手裏還有幹食,所以沒有去乞討的欲望。
他們一路閑聊,一邊不停地看著風景,到天快要黑了的時候,來到了一條他們不知道名的河邊,看著綿延向著遠處伸去的沙灘,踩在上麵柔柔的,感到挺舒服的。
“要不,我們今夜住這河灘?你不覺得這沙灘是挺舒服的床嗎?”李凡陽興致盎然。
聶子華笑著應道:“如此說來,藍天和星星要成為我們的帷幄了。”
李凡陽把行囊和雨傘掛在身邊的大樹上,道:“它就當我們的床頭櫃了。”
聶子華躺在地上,看著漸黑的天幕,說:“等月亮出來掛在樹上的時候,就是大燈籠了。如此說來,我們今夜要點著大燈籠睡一夜了。”
李凡陽大笑,說:“就缺個美女當新娘了,那做個好夢。這是一種不錯的享受,明月照床帷,夏風拂我衣。再說,在河灘睡覺,涼爽,少了許多蚊子。”
兩人各找了一塊石頭,墊在頭下,閑聊了一會沉重地睡去了。
半夜醒來後,李凡陽發現身邊的聶子華不見了,借著月光,卻不知他在什麽移到了不遠處的杉樹下,正靠在杉樹上打盹。他淡淡一笑,不經意發現有一雙綠幽幽的眼睛盯著他們。天哪!那不是老虎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凡陽不禁打了個寒顫,忍著恐懼觀察了一下四周,卻是發現沒處可逃。在這沒遮沒攔的沙灘上,能躲得了老虎嗎?既然沒處可逃,就不要發出聲響,靜靜地等待結果吧!他畢竟是修煉過的人。
這樣一想,他反倒冷靜下來。然後,他想這老虎可能壓根沒有發現他們。之後,他怕聶子華醒來喊叫,驚動了老虎,所以他盡量不弄出聲來,悄悄出現在聶子華的身邊,亦靠在樹身上閉目養神,卻是不敢睡了,偶爾瞥一下那綠幽幽的眼睛。
夏天夜短日長,不覺天亮了。
李凡陽再細看那團綠光時?那裏還見得到?見鬼,沒見那老虎跑啊!他在心裏罵了一聲。
這時,聶子華睜開眼來,道:“你這麽早醒了?”
李凡陽一撇的嘴,道:“我為你守了一夜老虎了,滿打滿算睡了三個小時。”
“老虎在哪?我怎麽沒看見?”聶子華四處張望。
“在右前方,我也感到奇怪,沒見老虎走呀!哎!過去看看。”李凡陽說罷要站起身來,不料一條好大的毒蛇以更快的速度,從他們身邊躥了出去。
兩人先是驚出汗來,接著鬆了一口氣。
聶子華歎道:“媽呀!還真是運氣好,它沒對我們下牙,要不死定了。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去哪找醫生?”
兩人來到老虎宿夜處,見隻有一團有水牛大的一塊石頭,臥伏在沙灘上,前麵突出兩團如拳頭大一般的綠色石頭,像是嵌在石頭上的翡翠。
聶子華大笑,唱了一句:“老虎老虎,我愛你。”然後,他撫摸著他兩團綠石,問:“你說這是不是翡翠?”
有道是(《浣溪沙﹡拜訪同學》):
慧眼識金得稱讚,
受邀一起論佛法。
辭別再往同學家。
熱情招待說文化,
章法找準對不難。
棲身河灘驚夢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