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天也累了,但夏天蚊子多,兩人找了一棵樟樹睡到天亮。起身後,兩人到河裏找水抹了一把臉,又順路而上,六點多的時候到了黃木鎮。

    兩人走了一陣,到約八點的時候,他們又拐進了一農家,碰見一個正在準備早飯的農婦。

    “對不起!嬸嬸。我們是路過貴地去維鋪的學生,您能賞點吃的嗎?生的熟的都行。”李凡陽開口道。

    農婦皺了下眉,但還是遞給他們一人一個剛出鍋的紅薯。兩人忙道了謝,一路吃一路走,到中午的時候,便進入了維鋪鄉境內。

    然後,他們拐進了一家茅屋裏,卻碰上一對老夫妻。

    李凡陽雙手合掌,微微一鞠躬,道:“爺爺奶奶,打擾你們了,能否給我們些吃的?”

    兩位老人和善地朝他們笑笑。

    奶奶問:“兩個後生不像是叫化子,為何要以討吃為生?”

    李凡陽苦笑,答道:“我們家境不好,但又想出來旅行,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一邊走一邊乞討了。”

    老人笑道:“乞討也沒什麽不好,總比做強盜做小偷強。”

    聶子華點頭答道:“是的。爺爺。叫化子最誠實,比做官的要誠實得多。”

    “好,坐下吃吧,隻是沒好東西招待你們。”

    雖然是紅薯、豌豆之類的,但等他們吃了個飽。

    飯後,兩人辭別老夫妻,向莊印寺進發。

    一進入維鋪境內,他們像是進入了一個清涼的世界。雖是七八月的炎熱天氣,但這裏卻給人一種特別涼爽的感覺,到處雲霧嫋嫋,仿如仙境中一般。

    “佛家真會選地方,不管是那裏的佛家,住的都是美景。”聶子華歎。

    “人家戒色肉,住風景好點的地方也應該。”

    他們進入鬆印寺時,還算早,隻有下午四點多。

    一進大門,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小和尚雙手合在一起,朝他們微微一鞠躬,道:“兩位施主好!”

    李凡陽朝他嗬嗬一笑,說:“你好!小僧。你叫我們施主,可我們沒錢布施喲。”

    “不管布不布施,來者都是客,歡迎施主來寺做客。”

    李凡陽朝一笑,說:“小僧法號是?”

    “施主叫我法一小僧就行。”

    李凡陽看了他一眼,道:“法一師傅。我們臉皮特厚,不但沒有錢布施,還想在貴寺歇息一晚。你能否安排一下?”

    法一很快帶他們來到一個約六平米的客房,裏麵有二張硬的木板床,床上還有一張單被。“請客官在此歇息,傍晚六點去食堂一起用齋飯。法一就不奉陪了。”

    “哎!法一師傅。我們還有事要麻煩你,不好意思了。”李凡陽忙叫住了他。

    “施主還有何事要吩咐?”法一合手問。

    “我們想見方丈,麻煩你通報一聲。”李凡陽道。

    “對不起,兩位施主。此事小僧辦不到。”法一搖手。

    “法一小師傅。這對你來說,並不難做到,為何要拒絕我們?”聶子華道。

    法一看他們隻是兩個小青年,皺眉道:“亂傳話,我會受到方丈懲戒的。”

    “我們想和方丈探討佛法,還是麻煩傳聲話,好不?”李凡陽堅持道。

    法一遲疑了下,說:“兩位施主是為難我小和尚了。你們有紙筆嗎?要不你們簽個便條給我。”

    李凡陽拿出記事簿,龍飛鳳舞地簽下了大名,占了兩格多。

    聶子華則規規矩矩在一格上簽了自己的正楷字。

    法一接過去就走,但沒多一會,他又迴來了。他合掌道:“請兩位施主隨我來。”

    進了方丈室,方丈仔細打量了他們一眼,然後指著李凡陽,道:“這位就是李施主了!”

    李凡陽感到訝異,道:“您怎麽知道?”

    方丈淡淡一笑,答道:“俗話說,字如其人。李施主一個字占了二三格,龍飛鳳舞,卻有泰山壓頂之勢,但又是隨意揮灑,如你的手勢。聶施主的字隻占一格,規規矩矩,是一絲不苟的楷書,如聶施主很注意著裝儀表一樣。”

    聶子華嗬嗬一笑,說:“沒想到方丈還是一個大學問家,從字裏行間就看出了一個人的性格。”

    “世間諸理相通,隻是脈絡不一,手法有別。所以,才有了天下的萬事萬物。我佛道:‘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以萬物皆是佛。’”方丈臉露微笑。

    李凡陽淡淡一笑,答道:“所以,我昊仲億萬民眾,在方丈心中也是佛。”

    “那當然。民眾是眾官衣食父母,也是我寺僧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他們當然是佛,是凡間佛,我仍寺間佛。”方丈嗬嗬笑。

    “佛理與世間理確實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可如今劫世,許多民眾無以果腹。佛家講究善待眾生。民眾亦乃眾生,從佛理上看,方丈該如何渡民眾脫離苦海?”李凡陽盯著他。

    方丈想了片刻,答道:“這涉及到救世之道了。這要菩薩下凡,帶領眾生自救了。世間之所以出現劫世,乃是善惡輪迴。人間作孽多了,便向惡的方向發展,於是便出現了劫世。所以,善惡總在人間輪迴出現,便如人生死輪迴一樣。”

    聶子華搖頭,道:“但在人間作惡的並非是百姓,受害的卻多是百姓。所以,方丈的善惡觀解釋不了人間的罪惡。”

    方丈道:“佛家講究善惡有報,作惡多端者,在世間身首異處,是多了去了。善惡論能否解釋人家的善惡,信則有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凡陽又問:“以佛家之言,何為大善?”

    “當然是救助苦難的眾生,是為人間至善。”

    “佛家眼裏的眾生,有具體地對象嗎?”李凡陽又道。

    “在佛家的眼裏,萬事萬物都是眾生。不過,在李施主眼裏,眾生是萬民。這天下,萬民幸福,天下才會太平。但天下太平久了,這人的惡念就來了。

    不管是平民,還是官人,都會生出許多邪念來,把善置於一邊,不擇手段占有財富和女人。於是,惡人行大惡,平民行小惡,大惡小惡聚在一起,就造成天下劫世了。

    不過,天理循環,當善到盡頭或是惡到盡頭時,總會向另一方轉變。當多人有菩薩心腸時,這世間的善就來了……”方丈講起了善惡循環論。

    不覺到了齋飯時間。

    “我們一邊用齋飯,一邊再談。兩位施主請。”方丈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三人一起吃了齋飯,等方丈離去後,兩人在寺裏周圍走了一圈。

    第二天一早起來,兩人又在寺裏看了一圈風景。

    李凡陽歎道:“這裏風景確實不錯,很養人,可容不得我們久留。”

    “那我們還是按計劃今天走吧。不過,現在陰雲密布,要等下了這場雨才走得成,那先參觀了萬佛殿再說。”聶子華道。

    “好,那走吧。”李凡陽一笑,邁步而進,卻一眼看到在萬佛殿踱步的方丈,忙道:“方丈早。”

    “兩位施主早,既是有緣之人,老納陪你們轉轉。”方丈笑道。

    兩人都是初來,但一眼看著這大殿中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佛像時,還是感到頗為驚歎。

    聶子華道:“還真是不愧為萬佛殿,積累這麽多,得要多少年?”

    李凡陽問:“方丈。這麽多佛像,是一時塑像,還是曆年累積?”

    “是曆年累積,寺誌都有記載的。”方丈答道。

    “既是萬佛殿,按佛家不打逛語的說法,不會少於一萬尊。方丈,到底有多少尊佛像?”聶子華問。

    “共有一萬五千一百八二宗,都是渡金佛。不過,其中有一尊是純金佛。平凡之人是很難辨認得出來的。”方丈笑道。

    李凡陽慢慢地踱著步,目光緩緩地掃過各佛像。不一會,他指著前方的一尊佛像道:“方丈。我看純金佛就是它了。”

    方丈倍感詫異,道:“還真給你說準了,李施主好眼力。”

    他們轉了一圈又迴到了大門口,此刻隻見天空中的烏雲漸漸散去,太陽射出了萬道光芒。

    方丈的臉抽了下,感到分外詫異,忙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說:“還請二位去客堂一起談經論道,昨天尚未盡興。要是兩位不嫌棄的話,可以多留幾天。”

    李凡陽看了聶子華一眼,道:“既然方丈如此熱心,我們就多呆一天?”

    有道是(《五絕﹡寺院論佛》):

    夢後討得糧,

    炙熱進佛鄉。

    僧信論佛道,

    劫世是何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昊仲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向陽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向陽寰並收藏昊仲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