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一個月的時間又將近過去。
李凡陽的一篇叫《族長製度之我見》的文章,先是出現在班裏的黑板報上,引得班裏議論紛紛。
後來,此文被嚴子其推薦出現在學校的宣傳欄上,在校園裏引起不小的議論。
在文章裏,李凡陽肯定了這種製度在曆史上產生的積極作用,但弊端也非常的明顯:
一是權利的世襲,百姓沒有參與管理,百姓利益沒有任何保障;
二是等級森嚴,人被分為三六九等,侵犯了人應有的尊嚴;
三是壟斷了文化的傳播,對低層民眾實行愚民政策,嚴重阻礙了民眾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利於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發展。
最後,他向同學們大聲疾唿:“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正站在曆史大變革的潮頭,應該勇敢地去砸爛不公正的曆史枷鎖,為朗朗乾坤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篇文章不長,隻是千字文。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有些缺陷,特別第三點,把愚民政策歸屬為族長製度,就很失偏頗了。但作為一個僅十二歲的年輕學生,能寫出這樣有見解的文章,應算是很有文才了。
杜語琴看了他的文章後,提議道:“要不,我們組織個討論會,就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
李凡陽看著她一笑,說:“這個提議不錯。叫上黃文傑、厲秋雲,一起聊聊。”
幾人來到宿舍的後山,看著一條小徑曲折通向山頂。
黃文傑抬頭看向山頂,說:“要不,我們來個比賽,看誰先登上山頂。”
杜語琴撇嘴道:“這不公平,肯定是我倒數第一了。”
厲秋雲有意做護花者,說:“說,沒關係。我陪你。”
杜語琴一揮手,說:“去,誰叫你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李凡陽和黃文傑哈哈大笑,率先朝山上跑去。山高不到五百米,卻是古木參天,蒼鬆疊翠。
畢竟都是年輕人,不到十分鍾的功夫就登上了山頂。
不過,幾人都是大口喘著粗氣。
站在山頂,便能看到聚山州的全貌。全城分四麵的話,有三麵環山,隻有西麵有一個缺口,由幾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州西江由東向西的缺口奔大海而去。
幾人先是站著看了一會風景,調勻了氣息。
李凡陽笑笑,對杜語琴道:“把你的想法詳細說說?”
杜語琴先是傻眼,後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那有什麽詳細想法?隻是看了你的文章,當時腦子突然有這個想法就隨口說出來了。”
李凡陽接著說:“是這樣,語琴說組織開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會。我覺得這主意不錯。要不,我們先探討下?”
厲秋雲笑笑說:“這主意不錯,可以活躍學習氣氛。不過,在討論的主題上,應放在當今社會的熱點上比較好。”
他的眼角餘光瞟著杜語琴。
講到社會熱點,幾人免不了爭論起來。
李凡陽說了自己的觀點,道:“其實,不管外麵是亂世,還是劫世,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能否吃飽飯的問題。據我所知,不少人家真的是揭不開鍋,別說吃飽了。”
然後,他講了他們張雙村的大體情況,也說了曆練路上的見聞。
最後,他說起了在苦練迴歸途中經過王家莊,看到王山青、王雪憶被裝進豬籠浸到河中淹死的過程。
黃文傑搖了下頭,說:“百姓的溫飽問題,不是我們學生應該關心的問題,可能大家的興趣不大。”
李凡陽不讚成他的觀點,說:“眼下起義此起彼伏,還不是很多百姓挨餓引起的?同學們對百姓的溫飽不關心,但對打仗的事,卻是我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事。”
厲秋雲看了杜語琴一眼,說:“還有一個問題,肯定是大家感興趣的。”
幾人都看著他。
黃文傑問:“什麽?”
厲秋雲故作神秘狀,反問:“你們說,我們這個年齡段,最興趣的話題是什麽?”
黃文傑想都沒想就答道:“當然是美女呀!”
杜語琴的臉變得通紅,不滿地撇嘴道:“你們這些臭男人,怎麽個個都是一副色相?”
厲秋雲看著她一笑,說:“語琴,我不讚成你的觀點。不是色,這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還有一句話,叫秀色可餐。再說,我們高中一畢業,不都到了婚嫁的年齡嗎?說這個很正常呀!”
李凡陽看著厲秋雲,說:“你是說婚姻製度?”
杜語琴的興致也來了,說:“哎!對呀!你剛才講的浸豬籠這迴事,不是很好的題材嗎?這種事到處都有。幾千年了,都是這樣,多殘忍?
你文筆那麽好,我看你不如寫篇政論文,抨擊吃人的婚姻製度,剝奪了年輕人的幸福,就以《吃人的婚姻製度》為題,怎麽樣?”
李凡陽大吃一驚,說:“啊!由我執筆寫這種文章?我才多大?語琴,你是想看我笑話吧?”
杜語琴的頭搖得像撥浪鼓,說:“你不要想歪了。我沒那意思。你說,要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和反響。除了這個,還有更好的話題嗎?我們不到這個年齡了嗎?
再說,我也非常討厭父母包辦婚姻。自己的婚姻大事,要過一輩子的,憑什麽全是父母說了算?”
厲秋雲忙附和道:“是喲。這個肯定是同學們最感興趣的題材。”
李凡陽心動了,說:“要不,我們一起寫?不署我的名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後,三人指著李凡陽,幾乎是異口同聲:“你執筆。”
李凡陽皺了下眉,似乎覺得不難寫,於是應允道:“好吧。你們署名。”
杜語琴感到臉紅心跳,說:“要不,我們都不署名,起一個假名。”
這次,三個小男子漢也是異口同聲:“好。”
於是,他們商定了一個叫“厲聲傳”的筆名。
李凡陽把文章寫出來後,幾人商量著又修改了幾遍,也沒給嚴子其看,用“厲聲傳”的筆名貼在了班裏的黑板報上。
這篇文貼出來後,一個名叫曾秋筠的女同學看了,興奮得尖聲大叫:“你們膽子真大,這樣的文章也敢寫。不過,太讓人過癮了。”
為數不多的幾個女同學馬上圍了過來。
曾秋筠一嚷,男同學也忍不住圍過來看熱鬧,頓時議論紛紛。
文章列舉了包辦婚姻製度的種種弊端,並舉了兩個現實中的事例和戲文的古代愛情悲劇來做證明。
最後,文章大聲向年輕人疾唿:“同學們!讓我們團結起來,奮起反抗吃人的婚姻製度,勇敢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讓真正的愛情之花盛開,長久燦爛!”
之後,此文被嚴子其推薦給學校黑板報專欄,竟然在小小的校園裏掀起了軒然大波。由於爭論得厲害,最後居然牽涉到了校外。
校長宋懷恩把嚴子其叫到校長室,指著桌子上的文稿,問:“嚴老師,這是怎麽迴事?”
嚴子其沒有去看文稿,隻是瞟了一眼,就知道是李凡陽寫的那篇傑作了。於是,他笑著反問:“怎麽啦?校長。這篇文章寫得不好?”
宋懷恩眼睛一瞪,不客氣地哼了一聲,說:“好?這樣的文章,你覺得好嗎?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知道嗎?是不是又是那個李凡陽寫的?”
嚴子其反倒是嗬嗬一笑,問:“校長也知道李凡陽了?”
有道是(《浣溪沙·再顯鋒芒》):
抨擊舊製起波浪,
心有共鳴找共振。
班幹合議主題論。
青年臨婚事關己,
婚姻包辦心不歡。
撰文抨擊起浪峰。
李凡陽的一篇叫《族長製度之我見》的文章,先是出現在班裏的黑板報上,引得班裏議論紛紛。
後來,此文被嚴子其推薦出現在學校的宣傳欄上,在校園裏引起不小的議論。
在文章裏,李凡陽肯定了這種製度在曆史上產生的積極作用,但弊端也非常的明顯:
一是權利的世襲,百姓沒有參與管理,百姓利益沒有任何保障;
二是等級森嚴,人被分為三六九等,侵犯了人應有的尊嚴;
三是壟斷了文化的傳播,對低層民眾實行愚民政策,嚴重阻礙了民眾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利於國家和民族的整體發展。
最後,他向同學們大聲疾唿:“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正站在曆史大變革的潮頭,應該勇敢地去砸爛不公正的曆史枷鎖,為朗朗乾坤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篇文章不長,隻是千字文。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有些缺陷,特別第三點,把愚民政策歸屬為族長製度,就很失偏頗了。但作為一個僅十二歲的年輕學生,能寫出這樣有見解的文章,應算是很有文才了。
杜語琴看了他的文章後,提議道:“要不,我們組織個討論會,就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
李凡陽看著她一笑,說:“這個提議不錯。叫上黃文傑、厲秋雲,一起聊聊。”
幾人來到宿舍的後山,看著一條小徑曲折通向山頂。
黃文傑抬頭看向山頂,說:“要不,我們來個比賽,看誰先登上山頂。”
杜語琴撇嘴道:“這不公平,肯定是我倒數第一了。”
厲秋雲有意做護花者,說:“說,沒關係。我陪你。”
杜語琴一揮手,說:“去,誰叫你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李凡陽和黃文傑哈哈大笑,率先朝山上跑去。山高不到五百米,卻是古木參天,蒼鬆疊翠。
畢竟都是年輕人,不到十分鍾的功夫就登上了山頂。
不過,幾人都是大口喘著粗氣。
站在山頂,便能看到聚山州的全貌。全城分四麵的話,有三麵環山,隻有西麵有一個缺口,由幾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州西江由東向西的缺口奔大海而去。
幾人先是站著看了一會風景,調勻了氣息。
李凡陽笑笑,對杜語琴道:“把你的想法詳細說說?”
杜語琴先是傻眼,後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那有什麽詳細想法?隻是看了你的文章,當時腦子突然有這個想法就隨口說出來了。”
李凡陽接著說:“是這樣,語琴說組織開個大家感興趣的討論會。我覺得這主意不錯。要不,我們先探討下?”
厲秋雲笑笑說:“這主意不錯,可以活躍學習氣氛。不過,在討論的主題上,應放在當今社會的熱點上比較好。”
他的眼角餘光瞟著杜語琴。
講到社會熱點,幾人免不了爭論起來。
李凡陽說了自己的觀點,道:“其實,不管外麵是亂世,還是劫世,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能否吃飽飯的問題。據我所知,不少人家真的是揭不開鍋,別說吃飽了。”
然後,他講了他們張雙村的大體情況,也說了曆練路上的見聞。
最後,他說起了在苦練迴歸途中經過王家莊,看到王山青、王雪憶被裝進豬籠浸到河中淹死的過程。
黃文傑搖了下頭,說:“百姓的溫飽問題,不是我們學生應該關心的問題,可能大家的興趣不大。”
李凡陽不讚成他的觀點,說:“眼下起義此起彼伏,還不是很多百姓挨餓引起的?同學們對百姓的溫飽不關心,但對打仗的事,卻是我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事。”
厲秋雲看了杜語琴一眼,說:“還有一個問題,肯定是大家感興趣的。”
幾人都看著他。
黃文傑問:“什麽?”
厲秋雲故作神秘狀,反問:“你們說,我們這個年齡段,最興趣的話題是什麽?”
黃文傑想都沒想就答道:“當然是美女呀!”
杜語琴的臉變得通紅,不滿地撇嘴道:“你們這些臭男人,怎麽個個都是一副色相?”
厲秋雲看著她一笑,說:“語琴,我不讚成你的觀點。不是色,這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還有一句話,叫秀色可餐。再說,我們高中一畢業,不都到了婚嫁的年齡嗎?說這個很正常呀!”
李凡陽看著厲秋雲,說:“你是說婚姻製度?”
杜語琴的興致也來了,說:“哎!對呀!你剛才講的浸豬籠這迴事,不是很好的題材嗎?這種事到處都有。幾千年了,都是這樣,多殘忍?
你文筆那麽好,我看你不如寫篇政論文,抨擊吃人的婚姻製度,剝奪了年輕人的幸福,就以《吃人的婚姻製度》為題,怎麽樣?”
李凡陽大吃一驚,說:“啊!由我執筆寫這種文章?我才多大?語琴,你是想看我笑話吧?”
杜語琴的頭搖得像撥浪鼓,說:“你不要想歪了。我沒那意思。你說,要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和反響。除了這個,還有更好的話題嗎?我們不到這個年齡了嗎?
再說,我也非常討厭父母包辦婚姻。自己的婚姻大事,要過一輩子的,憑什麽全是父母說了算?”
厲秋雲忙附和道:“是喲。這個肯定是同學們最感興趣的題材。”
李凡陽心動了,說:“要不,我們一起寫?不署我的名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幾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後,三人指著李凡陽,幾乎是異口同聲:“你執筆。”
李凡陽皺了下眉,似乎覺得不難寫,於是應允道:“好吧。你們署名。”
杜語琴感到臉紅心跳,說:“要不,我們都不署名,起一個假名。”
這次,三個小男子漢也是異口同聲:“好。”
於是,他們商定了一個叫“厲聲傳”的筆名。
李凡陽把文章寫出來後,幾人商量著又修改了幾遍,也沒給嚴子其看,用“厲聲傳”的筆名貼在了班裏的黑板報上。
這篇文貼出來後,一個名叫曾秋筠的女同學看了,興奮得尖聲大叫:“你們膽子真大,這樣的文章也敢寫。不過,太讓人過癮了。”
為數不多的幾個女同學馬上圍了過來。
曾秋筠一嚷,男同學也忍不住圍過來看熱鬧,頓時議論紛紛。
文章列舉了包辦婚姻製度的種種弊端,並舉了兩個現實中的事例和戲文的古代愛情悲劇來做證明。
最後,文章大聲向年輕人疾唿:“同學們!讓我們團結起來,奮起反抗吃人的婚姻製度,勇敢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讓真正的愛情之花盛開,長久燦爛!”
之後,此文被嚴子其推薦給學校黑板報專欄,竟然在小小的校園裏掀起了軒然大波。由於爭論得厲害,最後居然牽涉到了校外。
校長宋懷恩把嚴子其叫到校長室,指著桌子上的文稿,問:“嚴老師,這是怎麽迴事?”
嚴子其沒有去看文稿,隻是瞟了一眼,就知道是李凡陽寫的那篇傑作了。於是,他笑著反問:“怎麽啦?校長。這篇文章寫得不好?”
宋懷恩眼睛一瞪,不客氣地哼了一聲,說:“好?這樣的文章,你覺得好嗎?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知道嗎?是不是又是那個李凡陽寫的?”
嚴子其反倒是嗬嗬一笑,問:“校長也知道李凡陽了?”
有道是(《浣溪沙·再顯鋒芒》):
抨擊舊製起波浪,
心有共鳴找共振。
班幹合議主題論。
青年臨婚事關己,
婚姻包辦心不歡。
撰文抨擊起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