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爪功都進入了漸悟境,少陽真解仍然卡在初學階。”對比鷹爪功的進步,同樣的修煉,少陽真解沒有落下一天,卻一直不得寸進,蔡如風完全有理由鬱悶。
讓他感到更鬱悶的是,明明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但就是沒有辦法解決。
少陽真解比鷹爪功,不正是缺了一個“周伯通”,傳承中如何修煉,各個要點禁忌寫的清清楚楚,但具體到哪一種程度就要靠自己摸索,遠不如有個“周伯通”一針見血的點明。
結果……兩極分化。
哪怕有生物芯片輔助,解決的不過隻能客觀的事物,類似領悟、頓悟等感性的事物它完全沒用處。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四月的府試。
在此前周通和趙定一走了,兩人呆了一個多月也是時候告辭了,還有相關鷹爪功,周通並沒有修煉,目前已經無法再指點蔡如風。
府試,其名由前朝繼承而來,本朝改府為郡,但大致形式相同,由太守主持,考場設在府學,考生為通過各個縣試的學子。青安縣此次錄取了五十名學子,差不多十取一的比列。
青安縣距離廣陽郡大約一百二十裏遠,蔡如風和魯青一些人一起提前幾日趕到,府試內容和縣試內容大體相同,隻是更加深一點,要進一步篩選學子。
考試同樣一天,結果出來後蔡如風不出所料的中了,奇怪的還是第三名,前兩名是世家大族子弟,魯青和胡千秋一個排在第六,一個排在十四。
在府試這個更大的平台上,三人差不多公平競爭,高下立判。
“還是第三?”
要真是實力所限,蔡如風無話可說,要是又輸在了家世上,他沒有怨天尤人,和兩月前的縣試一樣,府試頂天一個小池塘,待到院試再看。
迴到青安縣,這次沒有造成多大的轟動,蔡如風為縣試前三名考中府試理所當然,雖然位列第三讓人有點驚訝,但不至於造成縣試時的轟動。
這次府試做的一首詩卻是廣為傳頌開來。
田園樂
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一首詩是運氣,二首詩是巧合,三首詩便是實力。三首高水平的詩,尤其名垂千古的後兩首,一舉把蔡如風推向了大詩人的地位。
其實,別說兩首,就是一首巔峰詩作足以把一人推向詩壇絕頂,但那必定要經過足夠的時間積澱和發酵。
蔡如風一連三首,瞬間讓世人意識到他已經不是有成為大詩人的潛力,而是已經有資格成為舉世矚目的大詩人。
個人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外,隨著府試通過,他的身份也相應的得到了一次小小的提升,根據朝廷規定,府試及格者稱為“童生”。
童生通常被認同為有一定資格的讀書人,這種情況死後按慣例可以享受與最小的官員同等待遇——登仕郎(從九品)。
其實隻是好看一點而已,僅僅意味著的政治地位的上升。
姓名:蔡如風
身份:童生
地位:大詩人
境界:築基境界之開脈
法寶:無
功法:東華寶錄之少陽真解(初學18/18)
鷹爪功(漸悟)
每當看著自己的屬性一點一點的變化,蔡如風就會感到十分滿足,無論快慢,總之隻要進步便值得高興。
童生試的最後一關院試在八月舉行,蔡如風尚未清閑幾天,各種各樣的文會接踵而來,大多都是縣中的書香家族,當中自然包括魯家的魯青。
讓他感到無語的是妓院湊什麽熱鬧,居然讓他去給**做詩,盡管報酬看似豐厚,但她們把自己當什麽人了?大詩人的名聲也不是如此糟蹋的。
著重挑了幾家不錯的,其他的蔡如風直接迴絕,再怎麽說自己現在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尤其大詩人通常都是公卿大夫的座上賓,該擺架子的還得擺,像衙役、妓院一些上不得台麵的阿貓阿狗不必理會。
和那些人來往,不但不會得到多少虛弱心,拉低自己的層次,反而會受到士族的排擠,完全得不償失。
參加過幾次文會,好是結交了一些人脈,加上自己的身份地位,蔡如風終於開始以前的計劃——經商。
經商需要本錢。
蔡如風原本剩下五十來兩,又借了二百兩,支給青蛇幫一百兩,給提供蔡如鏡線索的那個人二十兩賞銀,就剩下一百三十兩銀子。
周通和趙定一師侄住了一個多月,一個武者花五錢,一個月十五兩,再還有蔡如風本人,三人一月就是四十五兩,平時喝些好酒,五十兩就沒了。
府試的報名、吃飯、住宿等等花十兩。一百三十兩減去六十兩,家裏就剩七十兩了,借來的二百兩銀子眨眼快花光。
七十兩銀子如何經商?恐怕僅僅夠在縣城買一家最簡單的鋪麵。按照常理的確如此,但蔡如風情況比較特殊。
本來在縣試之後他就想開家鋪子,可受到神婆的攻擊,以及要向周通學習鷹爪功才耽擱下來,如今才開始隻會更加容易。
為何?因為才學,外人都分外看好他的前途。
世上聰明人從來不少,不知多多少貧寒子弟受到過各種各樣的投資,金錢、住房、女人,……,隻有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
他們因此受到了資助,卻也受到了限製,成了豪族和世家的門客,還是同樣的道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聰明人絕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蔡如風小有家底,可麵臨著同樣的處境,有很多人非常熱心的想免費資助自己,他想也不想都會拒絕。那些貧寒子弟是別無選擇,才不得不低頭,他自己還沒絕望到“賣身”的境況。
反正隻要不是眼瞎,是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美好前景。
前麵借的二百兩銀子,別人因為看好自己,壓根就沒有收息,要知道按照行情是月息三分,一個月就要六兩銀子。
此次經商開鋪,蔡如風同樣想借錢,哪怕付出利息都在所不惜,既能賺錢又不用擔心成為壞賬,如此好的買賣反正一家不借自有別家搶著借。
“市麵上我的一首詩已經價值五百兩了嗎?再等等,大詩人的詩作不能這般廉價,書法大家一字千金,我這大詩人起碼賣得百金。”
蔡如風不急於一時,等待出手的時機,賣詩不但要賣個好價,還要賣個好名聲,不能做一錘子買賣,不劃算。
賣詩啊,還得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他不得不感歎,功名越高詩會越貴,一個粗鄙的衙役胥吏,即使寫出再好的詩詞也會麻煩纏身,輕則不被承認,重則被各種針對,終歸不入上層之眼。
不為別的,隻因身份太低,公卿士族可始終不會跟一個下等的胥吏談笑風生。
讓他感到更鬱悶的是,明明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但就是沒有辦法解決。
少陽真解比鷹爪功,不正是缺了一個“周伯通”,傳承中如何修煉,各個要點禁忌寫的清清楚楚,但具體到哪一種程度就要靠自己摸索,遠不如有個“周伯通”一針見血的點明。
結果……兩極分化。
哪怕有生物芯片輔助,解決的不過隻能客觀的事物,類似領悟、頓悟等感性的事物它完全沒用處。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四月的府試。
在此前周通和趙定一走了,兩人呆了一個多月也是時候告辭了,還有相關鷹爪功,周通並沒有修煉,目前已經無法再指點蔡如風。
府試,其名由前朝繼承而來,本朝改府為郡,但大致形式相同,由太守主持,考場設在府學,考生為通過各個縣試的學子。青安縣此次錄取了五十名學子,差不多十取一的比列。
青安縣距離廣陽郡大約一百二十裏遠,蔡如風和魯青一些人一起提前幾日趕到,府試內容和縣試內容大體相同,隻是更加深一點,要進一步篩選學子。
考試同樣一天,結果出來後蔡如風不出所料的中了,奇怪的還是第三名,前兩名是世家大族子弟,魯青和胡千秋一個排在第六,一個排在十四。
在府試這個更大的平台上,三人差不多公平競爭,高下立判。
“還是第三?”
要真是實力所限,蔡如風無話可說,要是又輸在了家世上,他沒有怨天尤人,和兩月前的縣試一樣,府試頂天一個小池塘,待到院試再看。
迴到青安縣,這次沒有造成多大的轟動,蔡如風為縣試前三名考中府試理所當然,雖然位列第三讓人有點驚訝,但不至於造成縣試時的轟動。
這次府試做的一首詩卻是廣為傳頌開來。
田園樂
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一首詩是運氣,二首詩是巧合,三首詩便是實力。三首高水平的詩,尤其名垂千古的後兩首,一舉把蔡如風推向了大詩人的地位。
其實,別說兩首,就是一首巔峰詩作足以把一人推向詩壇絕頂,但那必定要經過足夠的時間積澱和發酵。
蔡如風一連三首,瞬間讓世人意識到他已經不是有成為大詩人的潛力,而是已經有資格成為舉世矚目的大詩人。
個人影響力的巨大提升外,隨著府試通過,他的身份也相應的得到了一次小小的提升,根據朝廷規定,府試及格者稱為“童生”。
童生通常被認同為有一定資格的讀書人,這種情況死後按慣例可以享受與最小的官員同等待遇——登仕郎(從九品)。
其實隻是好看一點而已,僅僅意味著的政治地位的上升。
姓名:蔡如風
身份:童生
地位:大詩人
境界:築基境界之開脈
法寶:無
功法:東華寶錄之少陽真解(初學18/18)
鷹爪功(漸悟)
每當看著自己的屬性一點一點的變化,蔡如風就會感到十分滿足,無論快慢,總之隻要進步便值得高興。
童生試的最後一關院試在八月舉行,蔡如風尚未清閑幾天,各種各樣的文會接踵而來,大多都是縣中的書香家族,當中自然包括魯家的魯青。
讓他感到無語的是妓院湊什麽熱鬧,居然讓他去給**做詩,盡管報酬看似豐厚,但她們把自己當什麽人了?大詩人的名聲也不是如此糟蹋的。
著重挑了幾家不錯的,其他的蔡如風直接迴絕,再怎麽說自己現在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尤其大詩人通常都是公卿大夫的座上賓,該擺架子的還得擺,像衙役、妓院一些上不得台麵的阿貓阿狗不必理會。
和那些人來往,不但不會得到多少虛弱心,拉低自己的層次,反而會受到士族的排擠,完全得不償失。
參加過幾次文會,好是結交了一些人脈,加上自己的身份地位,蔡如風終於開始以前的計劃——經商。
經商需要本錢。
蔡如風原本剩下五十來兩,又借了二百兩,支給青蛇幫一百兩,給提供蔡如鏡線索的那個人二十兩賞銀,就剩下一百三十兩銀子。
周通和趙定一師侄住了一個多月,一個武者花五錢,一個月十五兩,再還有蔡如風本人,三人一月就是四十五兩,平時喝些好酒,五十兩就沒了。
府試的報名、吃飯、住宿等等花十兩。一百三十兩減去六十兩,家裏就剩七十兩了,借來的二百兩銀子眨眼快花光。
七十兩銀子如何經商?恐怕僅僅夠在縣城買一家最簡單的鋪麵。按照常理的確如此,但蔡如風情況比較特殊。
本來在縣試之後他就想開家鋪子,可受到神婆的攻擊,以及要向周通學習鷹爪功才耽擱下來,如今才開始隻會更加容易。
為何?因為才學,外人都分外看好他的前途。
世上聰明人從來不少,不知多多少貧寒子弟受到過各種各樣的投資,金錢、住房、女人,……,隻有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見不到的。
他們因此受到了資助,卻也受到了限製,成了豪族和世家的門客,還是同樣的道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聰明人絕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蔡如風小有家底,可麵臨著同樣的處境,有很多人非常熱心的想免費資助自己,他想也不想都會拒絕。那些貧寒子弟是別無選擇,才不得不低頭,他自己還沒絕望到“賣身”的境況。
反正隻要不是眼瞎,是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美好前景。
前麵借的二百兩銀子,別人因為看好自己,壓根就沒有收息,要知道按照行情是月息三分,一個月就要六兩銀子。
此次經商開鋪,蔡如風同樣想借錢,哪怕付出利息都在所不惜,既能賺錢又不用擔心成為壞賬,如此好的買賣反正一家不借自有別家搶著借。
“市麵上我的一首詩已經價值五百兩了嗎?再等等,大詩人的詩作不能這般廉價,書法大家一字千金,我這大詩人起碼賣得百金。”
蔡如風不急於一時,等待出手的時機,賣詩不但要賣個好價,還要賣個好名聲,不能做一錘子買賣,不劃算。
賣詩啊,還得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他不得不感歎,功名越高詩會越貴,一個粗鄙的衙役胥吏,即使寫出再好的詩詞也會麻煩纏身,輕則不被承認,重則被各種針對,終歸不入上層之眼。
不為別的,隻因身份太低,公卿士族可始終不會跟一個下等的胥吏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