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河洪災慘況上報朝廷之後,震驚朝野,欽天監的幾名官員全被問責下獄。上穀縣全縣被淹死數萬人之事在金陵城中傳開,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所有人同情憐憫災民的同時,又有一種聲音在民間流傳。
自古天災往往被視作上位者寡德,仁未及物,誠不動天,陰陽失和,才導致上天降下天災。是以,白石河自百年以來從未發生過水患,如今突然發生了這麽可怕泥石流和洪澇,百姓們頓時人心惶惶,都認為是當權者不德,政令逆時,才導致山崩石流,水失其性。
皇上向來剛愎自用,頗為自負,最痛恨的就是對他的非議,這不德之名,誰敢讓他背?皇上若是不背,那這不德之名就隻能由內閣首輔葉閣老來背了。於是各種文官紛紛上書彈劾葉閣老德行敗壞,才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災禍,葉府仍未查明的死屍一案再度被提及,葉家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民間輿論受人有意引導,全都在指責葉家人。一連十幾天,葉府門外天天都圍著前來謾罵的百姓。別說葉家人不敢出門,就連葉府的下人這幾日都不敢出門。
葉閣老卻對這些彈劾和髒水一字辯解也無,所謂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皇上不想背這個不德之鍋,而滿朝文武官員非要推出一個人來承擔這個罵名,給天下百姓一個宣泄之口,舍他其誰?
隻是葉閣老的這片忠君之心難免就要被他的政敵所利用,朝野之中逼葉閣老退位讓賢之聲越來越盛。不少跳梁小醜在此時跳出來上書,羅列葉閣老十數條莫須有的罪名,聲稱便是有葉閣老這等不賢之人擔任輔相,才會惹來天災,請皇上將葉閣老下獄治罪,以平天怒。
皇上知道葉閣老是為他承擔了這些非議,所以將這些彈劾葉閣老的折子全都壓了下來,但朝廷各路官員群情激憤,每日都在早朝時輪流向皇上進言,逼著皇上罷免處置葉閣老,甚至就連地方官員也有不少上書進言來湊這個熱鬧。一時間皇上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甚至自己也有些被此言論所引導,待葉閣老的態度漸漸也有些惱怒了。
幸而這時,另有一個聲音開始在金陵城流傳。有人說,此次天降災禍,自是上位者不德所致,但這不德之人,既非皇上,也非葉閣老,而是因陰謀軾君,劫持思柔公主,破壞魏梁兩國邦交的秦王楚烈。
否則,為何秦王陰謀被發現的當日,就那麽巧的在白石河上遊發生了泥石流引發了大洪澇。這全都是上天因秦王所作所為而震怒,才降下的天災,軾君是為不忠,軾父是為不孝,陷害忠良是為不義,劫持親妹是為不悌,破壞魏梁兩國邦交試圖引發兩國兵戈是為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不悌、不仁之人,何來德行可言?豈非不德?
葉府那幾具屍體之事還未查明,到底與葉閣老有沒有關係還不好說,可秦王楚烈做下的那些事卻是罪證確鑿的。這種聲音在金陵城中越傳越盛,短短幾日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竟是蓋過了先前指責葉閣老的那些流言。金陵城中的輿論突然轉向,全都指向楚烈,處死秦王的輿論在金陵城中越來越強烈。就連不少朝廷官員都再次紛紛上書,請求皇上嚴懲楚烈。
思柔公主出嫁那日,送思柔公主前往梁國的送親隊伍遇襲之事早已在金陵城中盡人皆知。而東鄉侯帶著大都督府的兵馬將思柔公主從楚烈的湯泉別莊中救出之事,也在金陵城中傳得沸沸揚揚。
雖然楚烈向皇上自辯說是遭赫泰陷害,皇上也派人將赫泰追問詢問。赫泰迴到金陵城皇宮中麵見皇上時,隻提出了四個問題:他與楚烈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為何要陷害楚烈?陷害一個已失聖心的親王,於他一個外邦王子有何益,於西狼有何益?他既是劫持了思柔公主,為何不幹脆殺了她讓魏梁聯姻不成,還要把她完好無損地送到楚烈手中?若劫持思柔公主之事真是他派人所為,他為何要這般輕易地暴露自己,不怕破壞魏國和西狼之間的關係,導致魏國和梁國在覺得受辱之下聯手對付西狼?
這四個問題,別說皇上啞口無言,就是同樣在場的楚烈都無法迴答。就算楚烈認定是七皇子楚宣私下與赫泰結成了同盟,赫泰是在楚宣的授意之下才陷害於他,他也沒有絲毫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因他陷害雲王楚卓然之事,皇上已經怒不可遏,若他毫無證據地攀咬上楚宣,隻會更令皇上憤怒,認為他為了脫罪,有意拉楚宣下水。
再加之那日遇襲,保護思柔公主的幾個禦林軍都聲稱那些劫持思柔公主的歹人身手與在葉府刺殺皇上的刺客極為相似。而被歹人的軟劍所傷的梁國皇子慕容英也在打鬥中奪下了歹人手中的那柄軟劍,交給三法司做為證據。三法司拿著了先前葉府刺殺皇上的刺客所用的那柄軟劍,和此次襲擊劫持思柔公主的歹人所用的這柄軟劍請幾位鑄劍高人對比過之後,都說這兩柄的鑄劍手法很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皇上更是對楚烈派人行刺他一事深信不疑。
那個死去的張姓匠人和被楚烈收在麾下的李姓匠人之事也再度被揭開。皇上得知刑部隱瞞此事之後,當即震怒,認為那日楚卓然在秦王、府被抓,分明就是刑部有意包庇楚烈才為楚烈設局引來楚卓然當替死鬼。皇上差點就要捋了墨越青的刑部尚書之職和謹身殿大學士之位,將他當作楚烈的同黨治罪。
幸而墨越青及時在刑部官員中推了一個替死鬼出來,又有蕭鏡之早為他做了防備,動用了寧國公府的影響力,讓朝中不少官員站出來替墨越青說話,才讓皇上相信墨越青也是遭屬下蒙蔽,絕非楚烈同黨。
在這種情況之下,墨越青和蕭鏡之就算有意想幫楚烈,也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再加上那聲稱楚烈才是真正引發天災害得百姓蒙受慘禍的不德之人的流言在金陵城中越演越烈,楚烈當真是四麵楚歌。
這些流言會在金陵城傳得滿城風雨,幕後推手自然是楚烈的政敵七皇子楚宣。
自六年前,楚玄從太子被貶為成王,送到梁國為質之後,楚宣在朝堂上就極為活躍,因他性情行事頗像皇上,故而皇上素喜他類己,對他越加看重。而秦王楚烈卻一直是默默無聞。
早些年,楚烈給楚宣的印象就是一個沒什麽存在感,依附於蘇皇後和楚玄生存的普通皇子而已。再加上楚烈行事一向低調謙遜,在明麵上從不與楚宣相爭,故而楚宣也從未將楚烈視作自己奪嫡的最大對手。
直到花朝宴那日,楚宣得知了楚烈設計徐靜妍之事,他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看錯了自己這個三哥。
徐靜妍是什麽身份?她是帝師徐太傅唯一的孫女,徐太傅是最能影響皇上的人,也許徐太傅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皇上對儲君的選擇。而徐太傅又一向不願意牽扯進儲位之爭中,始終保持中立,就連徐太傅之女徐淑妃幾次三番為自己的幼子八皇子楚玉求娶徐靜妍,都遭到徐太傅的拒絕。
楚烈若是正大光明如楚玉一般在明麵上求娶徐靜妍,也許還不會讓楚宣如此警惕。可楚烈哪怕要用那等鬼蜮伎倆,也想得到徐靜妍,這分明就是衝著徐太傅對皇上的影響力而來的。楚烈於儲位之心昭然若揭。
那時,楚宣便開始重新看待楚烈,他這才發現,這些年來楚烈雖然極為低調,可卻是從一個無寵的皇子一步一步越走越高,手中權力越來越大,身上功績越來越多,竟是讓皇上對楚烈從一開始的無視態度,到後來的看重,在一眾皇子間地位僅次於他和楚玉。
而就是因為有了楚玉擋在前麵,加上還有一個徐淑妃一直在為楚玉四處活動,上躥下跳,楚宣才會忽略了楚烈這漸漸逼近他的威脅。這很難說不是楚烈的計謀,也許楚烈這些年來從不去與徐淑妃打好關係,爭取徐淑妃的支持就是為了讓徐淑妃把單純的楚玉推在前頭當他的障眼法。
楚宣再迴首細想,六年前蘇皇後自盡,蘇家傾覆,楚玄被送往梁國為質,曾經或依附或交好過楚玄的皇子親王幾乎全都被皇上勒令就藩,趕出金陵城,無皇命不得迴金陵。
唯有楚烈,唯有自小養在蘇皇後膝下的楚烈,這個一向與楚玄走得最近的秦王卻是留在了金陵城,還在朝廷之中經營得這般好。
這等本事,如何能不讓楚宣忌憚。自那之後,他便一直將楚烈視作儲位之爭的最大對手,時時刻刻提防著楚烈。而在他與楚烈幾次暗地裏交鋒過之後,他就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楚烈的心計與手段,自然也就對楚烈更加忌憚起來,不肯放過任何可置楚烈於萬劫不複之地的機會。
是以,當有人將這次這般好,可以打擊得楚烈無法翻身的機會送到楚宣麵前時,他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抓住,而且不遺餘力地想置楚烈於死地。
所以,姬淵挑起楚烈與楚宣之間的戰火,還真的是做對了,楚宣雖然手段欠缺了些,但他心腸夠狠,也夠毒。六年前蘇家出事時,楚宣和他的舅舅武閣老是怎樣毫不猶豫地對蘇家落井下石的,如今他就會如何對待楚烈。
現在,楚烈名譽掃地,陷入危局,楚宣在朝中的聲勢卻是如日中天。
此次他借著白石河救災一事,在金陵城中聲名雀起,頗得美譽,對他的讚譽之聲遍布朝野。而同樣救災有功的楚玄,自然也是名聲大振,當年的“白澤君子”之名又再度被人屢屢掛在嘴邊傳揚。隻是因楚玄如今仍然無官無職,就連救災也是依靠的是楚宣的幫助才能調動軍隊,所以此次救災的大功仍歸在楚宣身上。皇上對一向喜愛的楚宣自然是讚不絕口,甚至近來因為此事,在蕭貴妃有孕的情況下,便常留宿於武賢妃的玉華宮。
在此盛名之下,楚宣便暗中授意官員上書,適時地在朝中提出立儲之事。皇上早過而立之年,的確該再立太子,而就如今的情勢看,能成為儲君的第一人選自然是他。隻是,奏折雖然遞上去了,皇上卻是始終未給滿朝文武一個準確的答案。
於是,便有人開始猜測,皇上是否是因為蕭貴妃如今有孕,才猶豫著不立七皇子楚宣為太子。畢竟,蕭貴妃寵冠後宮是盡人皆知之事,皇上這般寵愛蕭貴妃,若是蕭貴妃這一胎生下來的是皇子,也許會被皇上立為儲君也說不定。
雖說不立德才兼備的年長皇子,卻立剛出生的幼子為儲君未免兒戲。但皇上未至知天命之年,自認還能再在龍椅上坐上個十幾年不成問題,等到他退位之時,蕭貴妃的兒子也已長成,豈不剛好。
帝王與儲君之間的關係向來微妙,總有一個比自己更年輕,更強壯的人在背後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的龍椅的感覺並不好。
所以,皇上到底是怎麽想的,眾人也猜不透。
故而,立儲一事的懸而未決,便成了楚宣此番大獲全勝之下的一絲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迴到金陵城半個月之後,墨紫幽身上的傷已痊愈,隻是侍劍卻還未醒來。飛螢每日都會為侍劍施針,助侍劍顱內淤血盡快散去,又開了藥方每日煎好了想辦法讓侍劍服下。
墨紫幽傷完全好了之後,每日早晚都要去看侍劍兩次,侍劍到底是何身份,她還沒查出來。但她想,侍劍這麽想讓楚烈死,這一次總算是能得償所願。
這日晚上,墨紫幽看過侍劍之後,便由銀衣陪著去花園裏散步消食。
月色很美,冰白的月光灑落在花園中,讓一切景物都仿佛籠罩上了一屋神秘的薄紗。墨紫幽無意間看見花園湖邊月光落處有一抹白,那抹白獨自綻放在夜色中莫名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忍不住要走過去看一看,那抹白到底是什麽。
她走到湖邊,在月色中看見湖邊的一處水窪裏淤泥裏有幾片小小的蓮葉亭亭舉起,中間還盛開著一朵白色的蓮花。這是楚卓然送她的碗蓮,那日她讓飛螢拿去處理掉,想不到竟被飛螢埋在了這裏。
墨紫幽怔怔盯著那長得極好的碗蓮看,緩緩笑了起來,這本就是不該被養溫室中的生命,哪怕隻在這淺水淤泥間,無人照料處,它自已也可以生長得極好。生長得更自由,更美麗,不曾被任何人扭曲與擺弄,隻長成它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小姐,這蓮花好漂亮。”銀衣在一旁說,“雖然沒有池子裏那些大朵的蓮花大氣,可這小小一朵卻總讓人覺得別有味道。”
“是啊。”墨紫幽淡淡笑道,忽然她似聽見什麽一般,猛地轉頭往梨園方向看去。
“小姐,怎麽了?”銀衣被墨紫幽的動作嚇了一跳,也跟著往梨園的方向看過去。
“你聽到了麽?”墨紫幽問銀衣。
“聽到什麽?”銀衣奇怪地問。
“琴聲。”墨紫幽道,那琴聲,隱隱幽幽,不甘又孤寂,始終纏繞在她心尖,正是《籠雀》。
銀衣側耳仔細聽了聽,搖了搖頭,“並沒有,小姐是不是聽岔了?”
“有。”墨紫幽舉步往離梨園最近的那堵牆方向走去。
雖然墨紫幽現在的位置離梨園很遠,不應該能聽到梨園傳來的琴聲,可她就是確信自己聽到了。
銀衣跟在墨紫幽身後,就見墨紫幽越走越快,她也隻好跟著小步快走起來。忽然,她也聽見了那琴聲,那琴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淙淙如流水,在這夜色月華中借著清風傾瀉而來。
銀衣看見墨紫幽在離那堵圍牆不遠處駐住,仰首望著梨園的方向。不知為何,銀衣從墨紫幽的背影裏看出了一絲心安的放鬆,好像墨紫幽一直在等著什麽,而如今終於有了結果。她也跟著墨紫幽抬首望去,第一次發現,原來站在這裏可以遠遠地看見梨園裏一座離墨府最近的二層小樓。她看見那座小樓二樓敞開的窗戶裏坐著一個白衣人,那人正在垂首撫琴。
這琴聲的曲調,銀衣在東小院時就曾聽過無數次,她問墨紫幽,“那是姬班主在彈?”
“銀衣,去把我的紫竹簫拿來。”墨紫幽不答,卻是對她吩咐道。
“是。”銀衣立刻領命去了。
那堵牆離東小院很近,銀衣把紫竹簫取來交給墨紫幽時。那琴聲仍在,仍是那孤獨又不甘的曲調,反反複複不停在彈奏著。
銀衣看見墨紫幽執簫於唇邊,和著琴音緩緩吹奏出同樣不甘卻過於滄涼的簫聲。
墨紫幽知道,姬淵是在彈給她聽的。
那日離開救災處時,她曾對姬淵說過,讓他保重自己的手,她還想再聽他彈《籠雀》。
他現在就是在用琴聲告訴她,他迴來了。
而她在用簫聲迴應他,她聽見了。
簫聲悲滄低迴,越過高牆,越過夜幕和那清越的琴音糾纏在夜空之中,月色之下,合奏著這一曲《籠雀》。
銀衣靜靜地站在那裏看著墨紫幽在夜色中的倩影,她並不懂音律,可不知為何,從前她聽姬淵彈這首曲子時,總是能從琴聲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孤寂。但現在這琴聲與這簫聲和在一起,那種孤寂之感忽然就漸漸淡了,淡到成了一種說不出的曖昧纏綿。
突然,她聽見周圍樹叢枝頭竟有鳥鳴聲聲聲而起,嘰嘰喳喳,竟是越來越多,仿佛那些早已夜歸而眠的雀鳥全都被這琴聲和簫聲驚動吸引,紛紛和曲而歌,這般奇異。
“小姐,好多鳥叫啊。”銀衣忍不住道。
墨紫幽沒有迴應,她的身影溶在夜色中,那般專注,仿佛一切外物都無法打擾她與姬淵將這一曲《籠雀》和完。
《籠雀》之曲終到末尾,琴聲和簫聲都漸漸低沉下來,將最後一絲餘韻融入夜風之中。銀衣心頭莫名就浮起一絲結束了的遺憾,她又驚奇地發現,在琴聲和簫聲停下之後,方才還鳴叫不斷的雀鳥竟全都漸漸息了聲音,四周又陷入了夜晚該有的寂靜。
銀衣驚訝地半張著嘴,她是第一次遇見這樣驚奇的場景,她又不禁要想,若是墨紫幽和姬淵在白日用琴簫和奏這首曲子,又會如何?
“迴去吧。”墨紫幽最後看了梨園那座小樓上的白影,收起紫竹簫轉過身,向著東小院的方向走去。
銀衣連忙迴過神來跟上她,隻是她走了幾步,又忍不住迴頭再向梨園的方向看了一眼。
她在想,為何姬淵的琴聲沒有再響起。他和墨紫幽之間仿佛有著一種神秘難懂的默契,仿佛他們所思所想都在方才那琴簫合奏中互相傳達完畢,在這一曲終了之後,兩人都像是再無所欲言一般,各自息了琴簫。
墨紫幽一路往東小院走,她的腳步帶著一種她自己都沒察覺到的輕快。
在迴到墨府的這段時間裏,她想了很多,她想到白石河下遊洪水裏的那些浮屍,她想到那些衣衫襤褸的災民,她想到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
她想到姬淵那夜在山洞裏對她說的話。他說,所生為何。
前世,她身在內院後宮中,對外界的一切事情都隻是聽自己身邊專門去打聽趣事來給她解悶的丫環宮女說起的。而那些丫環宮女們,從來隻對她誇讚楚烈的政績,誇讚楚烈的聖德,從未提及過楚烈的絲毫暴行。
是以,她前世對於這些無論是天災還是難民的概念一直都是模糊的,模糊到隻是那些丫環宮女口中的言語。哪怕後來,她得知了楚烈的所做所為,她雖然震驚,卻未有太過痛心疾首之怒。她在幽司鐵獄裏,每日哀痛的也隻是她失去的那個孩子,憤怒的也隻是楚烈的狠心與殘忍。她從未仔細去思考過江山天下,萬民福祉這種事情。
前世,她的世界太小,格局也太小,想不到那麽多,也考慮不了那麽多。她隻是一個深陷情仇恩債之中的平凡女子罷了。而此生,在未至金陵城前,她也一直保持著置身事外的心態,哪怕她重生一世,事事占盡先機,她除了想利用這一點來為自身謀福之外,所想的就是利用這一點來向殺母仇人複仇。
隻是,直到她身在局中時,她才發現,其實她的心腸遠沒有修煉到可以片葉不沾身的程度。就如她一開始就幫了墨雲飛,就如她無法坐視徐靜妍再次被算計,就如她誤解姬淵陷害葉家時會憤怒。
她開始忍不住要像姬淵那般想,所生為何?
前世,她被楚烈愚弄一生,成為了蘇雪君的影子,活得毫無意義。那麽此生呢,她重生一世,僅僅隻為了報仇血恨?這樣的她與前世一心向皇上複仇的姬淵又有何不同?
她還沒有找到答案,隻是她想也許她可以換一個方式試著找找看。
***
西狼使臣此次出了金陵城又被當作劫持思柔公主的疑犯被追迴,在他們看來實在是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無論皇上如何歉意挽留,一眾西狼使臣都強烈要求盡快離去。是以,在那日赫泰與楚烈當麵對質的第三日,西狼使臣一行便離開了金陵城。
梁國使臣在魏國白石河救災之事漸漸告一段落之後,也向皇上辭行。朝廷再度安排思柔公主出嫁。新上任的欽天監官員測算出的吉日是在五月三十,於是思柔公主再度出嫁之日便定在了五月三十。
而在五月二十九這天,慕容英再次在丹霞閣約見墨紫幽,依舊是在那幢小樓上,名為“扶疏”的雅間裏。
墨紫幽到的時候,慕容英正坐在右次間裏,那張鋪著織錦桌布的圓桌邊等她,桌上擺著四樣與上次不同的小菜,酒壺和兩隻酒杯卻依舊用的雕花瓷。
右次間的那兩扇檀墨色雕花門依舊敞開著,站在扶欄邊可以遠眺金陵城南麵風光。
墨紫幽走進右次間,在圓桌旁坐下,看著慕容英道,“此次多謝你了,你的傷好了麽?
“不過擦破點皮,做做樣子罷了。”慕容英淡笑道,“秦王如今弄得這般田地,我這點傷也不算白受。”
他拿起雕花瓷酒壺給兩隻雕花瓷酒杯斟滿了酒,然後拿起一杯酒敬墨紫幽,道,“他打你的主意,就是該死。”
墨紫幽聽出他語氣裏的一絲戾氣,她拿起另一杯酒,與慕容英同時一飲而盡。她淡淡道,“他該死的又何止是這一件事。”
“可惜看不到他死,我就要走了。”慕容英的語氣雖淡,但話中的殺意卻是怎麽也遮掩不住。
“既然要走,就別再掛心魏國的事情。”墨紫幽淡淡道。她起身走到扶欄前,眺望著金陵城以南的天際,她歎息道,“你看,那南邊的天際藍得透明,多美。”
“是很美。”慕容英笑。
“而你很快就可以站在那片天空下了。”墨紫幽道。
“可我怕是不能不掛心魏國這一片藍天。”慕容英也起身,走到扶欄前,偏頭看墨紫幽。他道,“因為你還在這裏。”
墨紫幽別開眼,避開他那滿含情意的眼神,轉移話題道,“我今日前來,是有一事想再請你幫個忙?”
“你說。”慕容英道。
“你迴到梁國後,煩請你替成王向梁帝討要官職封賞,務必要讓梁帝寫成旨意,再交給送親使蕭望之帶迴。”墨紫幽麵無表情道,“你就對梁帝說,反正成王遠在魏國,梁國的官職封賞於他無用。這樣做反而會讓皇上深感受辱。我想,能讓大魏皇帝受辱,梁帝一定會很喜歡你給他出的這個主意。”
慕容英一怔,微訝道,“你與成王有何仇怨,要這般害他?”
楚玄先前做為梁國給魏帝賀壽的使者被梁帝派往魏國,已經讓魏帝和魏國的滿朝文武覺得受到了侮辱。堂堂大魏親王卻要受到梁國皇帝的差遣,還代表梁國前來給魏帝賀壽,這實在是太丟臉麵。
而楚玄現在已被魏帝留在了金陵城,梁國的官職和封賞根本於他無用,但若梁帝真下了這樣一道旨意讓蕭望之帶迴魏國,魏帝隻怕是要勃然大怒了。楚玄身為魏國親王,卻受梁國的官職封賞,這是何意?
“我這不是在害他,是在幫他。”墨紫幽淡淡笑,“你不必在意,若是不方便幫我這個忙也無妨。”
慕容英沉思片刻,忽然就笑起來,“我懂了。”
墨紫幽笑看他一眼,跟聰明人說話,就是不費力。
“我可以幫你,但是你能否告訴我,你為何要幫他?”慕容英又道,
“成王剛救了我一命,我迴報他也是應當。”墨紫幽迴答。
慕容英的目光緊緊盯在她的臉上,又問,“我聽人說你遇上洪災被成王所救之後,一直同他在災區待了十多日?”
墨紫幽安然迴到墨府之後,關於她遇上山洪又被楚玄所救的消息,墨府就有意地放了出去,免得有人拿墨紫幽那段時間的失蹤來做文章,連帶著墨家所有女眷的清譽都跟著受損。
“是。”墨紫幽迴答。
“你喜歡他?”慕容英微微凝眸,語氣裏充滿著試探。
墨紫幽訝然失笑,她知道慕容英會追問,但還真沒想到他會往那方麵想。她立即搖頭,“你想多了,我隻是報恩而已。”
“那就好。”慕容英釋然一般的笑起來,他忽然伸手進懷中拿出一塊雕螭龍紋青玉佩遞到她麵前,道,“這個留給你。”
“這是何物?”墨紫幽並不伸手接,隻是問道。
“信物。”慕容英不由分說地拉起墨紫幽的左手,笑著把那青玉螭龍佩硬塞進墨紫幽的手裏。他道,“迴到梁國後,我若活著,他朝必來迎你為妻。你若有事需要我幫忙,也可以讓人帶著這個玉佩來梁國找我,隻要我能做到,必定全力以赴。”
“東西我留下,但你的話我隻會記住最後那句。”墨紫幽拿著那塊青玉螭龍佩,對慕容英道,“梁國太子娶的是思柔公主,而我隻是一個連假公主都做不成的孤星入命之人,你若娶我,隻會在梁國成人笑柄的。”
“那是那些膚淺之人的想法,”慕容英笑了一聲,看著墨紫幽道,“在我眼中,你比那些公主郡主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你是這世上,除了我早逝的母妃之外,唯一不求迴報對我好的人。隻有你才配做我的妻子。”
“誰說我不求迴報了?”墨紫幽對他晃了晃手中的青玉螭龍佩,“別把我想得太好,我並非那麽高尚之人。”
“那好,你一定要到梁國來找我要迴報。”慕容英固執地笑,“而我一定會娶你為妻。”
墨紫幽隻是淡然一笑並不放在心上,梁國山高水遠,而這世上變數太多,最易變的就是人心。慕容英如今不過舞勺之年,他遇見的美好太少,所以才會在她身上固執,等他迴到梁國之後,發現更值得他去追逐的東西,她一定會被他放下。縱然他放不下,她也一定不會是他優先顧及的那部分。
就如同楚烈一般,他無論前世今生都那般執著於蘇雪君,執著到可怕的程度。可在利益得失麵前,他卻屢次放棄了蘇雪君。於某些人而言,情愛固然難以忘卻,但權欲卻更讓他們不可自拔,隻有當他們實現權欲的時候,才會想起被他們忽略的情愛。
慕容英自然也看出來墨紫幽並不把他的話當一迴事,他不怪她,因為他現在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先去做,他除了承諾之外,還給不了墨紫幽任何東西。但是他相信,總有一日,他會證明他自己的。
與慕容英分別之後,墨紫幽卻沒有直接迴到墨府,她悄悄去了梨園。
到了梨園,她請人通報之後,便有一個相貌生得極美的十一二歲的少年來領她進去。那少年的五官還未完全長開,可墨紫幽卻已能從他身上看見姬淵的影子,小小年紀就笑得那般多情。
那美少年一咱將她領到一座極空曠的三間廳前,這三間廳與墨家舊宅的那座布置得很像,裏麵一應家具也無,隻在北麵兩角擺上絲管弦竹等樂器,又在兩側各放一個架子,架子上放著刀劍槍棍等等道具。
姬淵正站在一個架子邊,拿著一柄劍在看。他今日穿了一身白色廣袖大袍,麵容俊美,眉目含情,明明拿著劍,可看起來卻頗有幾分說不出的慵懶之意。
那美少年向墨紫幽笑著行了禮後,就退了下去。
“這孩子是你徒弟?”墨紫幽站在廳門外問姬淵道。
“四小姐一眼就看出來了,看來我調、教的不錯。”姬淵轉頭含笑看著墨紫幽,離開了那座山,離開了白石河,離開了那些災民,他又恢複了他一貫含情帶笑的模樣。
可墨紫幽卻是忍不住要迴想起他在災區時那狼狽之態,他站在一眾災民裏說著笑話緩解悲傷氣氛時的樣子。她聽見他道,“這一次,多謝你了。”
“幫你也是在幫我自己。”墨紫幽淡淡迴答。
其實墨紫幽猜到姬淵差不多這個時候也該迴來了,葉閣老遭受圍攻彈劾的消息一定傳到了姬淵的耳中。韓忠已經開始對葉閣老動手,此次葉閣老所受非議彈劾會如此猛烈,他就是幕後黑手。而姬淵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定是要迴來幫葉閣老的。
雖然姬淵想讓葉閣老退,但絕不是用這種讓葉閣老自身背負著巨大罵名的方式退。這樣退下來對葉閣老毫無好處,反而葉閣老的那些政敵還會借此機會將葉家一踩到底。
所以楚宣將那指責楚烈不德的流言推波助瀾到如今這般地步,當真是幫了大忙。
隻是,推波助瀾的是楚宣,放出流言的人卻是墨紫幽。
哪怕不是為了救葉閣老,不是為了幫姬淵實現所願,墨紫幽也會這樣做。因為經過此次楚烈私下裏讓赫泰向皇上要她做妾之事,她已經看清了,縱然她此生一退再退,一避再避,楚烈也是不肯放過她的。既然她已退無可退,那就隻好與楚烈刀劍相向了。
“本來該是我上門去向你道謝的。”姬淵輕歎了一聲,“隻可惜,我如今進出不得墨府,還得勞煩你自己到這裏來領受我的謝意。”
姬淵的語氣裏透著一股頗為可惜的埋怨之意,若非墨紫幽的設計,他現在隻怕還能隨意出入墨府。
“這可怨不得我,是你自找的。”墨紫幽笑著搖搖頭,又對他道,“姬淵,我剛給成王準備了一份禮。”
“哦?”姬淵含笑看著她,等她的下文。
“我讓慕容英迴到梁國以後為成王向梁帝求一道封官的旨意。”墨紫幽笑道,“再交由蕭望之帶迴。”
姬淵微訝,又眯起眼看墨紫幽,問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四小姐想做什麽?”
“我想,這大概算是我給成王的投名狀。”墨紫幽淡淡道。
姬淵頓時失笑,“四小姐當真?”
“你說過,你不會放過我的。”墨紫幽道。
“我說過。”姬淵迴答。
“而如今成王又以為我是你的軟肋。”墨紫幽又道。
姬淵笑而不語。
“既然我已牽扯太多,避無可避。”墨紫幽道,“那我不如化被動為主動。”
她不是那等甘於被掌控的人,她既然在那山林中用自由交換了姬淵的秘密,她就注定身在局中。與其處處被動,與姬淵各自行事,互相掣肘,不如幹脆就站在姬淵和楚玄這邊。
而這也不是她迫於無奈才下的決定,是經過她深思熟慮才下的決定。
再則,楚玄如今將她視作姬淵的軟肋,那隻怕日後便會緊盯著她,而她如今在金陵城已有了牽掛之人,墨雲飛也會成為她的軟肋。
與其如此,還不如向楚玄投誠。
這世上有些事也許真的就是命中注定,無論她一開始如何做,如何想,兜兜轉轉,老天終究是不讓她置身事外。
“四小姐還認得這柄劍麽?”姬淵卻是拿著劍笑問她道。
“莫非是我用過的那一柄。”墨紫幽問。那夜在墨家舊宅,她曾拿著劍指著姬淵,威脅他不得再靠近墨紫菡。
“不錯,就是你用過的那一柄。”姬淵拿著劍笑,“我看著這劍就覺得有趣,誰能想到不久之前我們還差點刀劍相向,如今卻要並肩而行了。”
這算是讚同了她的決定。墨紫幽也笑了,從前的她實在太過主觀,對姬淵頗多誤解,如今誤會盡消,她忽然就覺得從前的自己十分可笑。
“我還記得四小姐那日唱《紅拂記》時的樣子,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姬淵忽然歎道,他拿著那柄劍有幾分挑釁地向著墨紫幽遙遙一指,笑道,“四小姐今日敢不敢再唱一出?”
他那帶笑的鳳眼,頓時就讓墨紫幽想起他那夜挑釁她的模樣。隻是如今這種挑釁,卻少了那日的諷刺之味,更多一些調笑之意。
“我既是天生反骨,又有何不敢呢?”她舉步踏進大廳,淡笑道,“隻是《紅拂記》已經唱過了,我更想唱《連環記》。”
《連環記》講的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利用義女貂嬋設下連環計離間當時把持朝政的權奸董卓和董卓的義子呂布,繼而除去董卓的故事。
墨紫幽一步一步地走進大廳,向著姬淵走來,她道,“我想你的《連環記》一定唱得很好,我的確該好好地學一學。”
姬淵眸色微微轉深,無論是唱《連環記》還是用連環計,他的確都很擅長。他笑,“如四小姐所願。”
那日梨園裏經過那三間廳的芙蓉班的人,都看見他們的班主在不厭其煩地教一位美貌女子如何唱貂嬋,《連環記》的戲詞聲聲傳來,離至日暮方罷。
第二日,五月三十,思柔公主再度出嫁梁國。
自古天災往往被視作上位者寡德,仁未及物,誠不動天,陰陽失和,才導致上天降下天災。是以,白石河自百年以來從未發生過水患,如今突然發生了這麽可怕泥石流和洪澇,百姓們頓時人心惶惶,都認為是當權者不德,政令逆時,才導致山崩石流,水失其性。
皇上向來剛愎自用,頗為自負,最痛恨的就是對他的非議,這不德之名,誰敢讓他背?皇上若是不背,那這不德之名就隻能由內閣首輔葉閣老來背了。於是各種文官紛紛上書彈劾葉閣老德行敗壞,才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災禍,葉府仍未查明的死屍一案再度被提及,葉家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民間輿論受人有意引導,全都在指責葉家人。一連十幾天,葉府門外天天都圍著前來謾罵的百姓。別說葉家人不敢出門,就連葉府的下人這幾日都不敢出門。
葉閣老卻對這些彈劾和髒水一字辯解也無,所謂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皇上不想背這個不德之鍋,而滿朝文武官員非要推出一個人來承擔這個罵名,給天下百姓一個宣泄之口,舍他其誰?
隻是葉閣老的這片忠君之心難免就要被他的政敵所利用,朝野之中逼葉閣老退位讓賢之聲越來越盛。不少跳梁小醜在此時跳出來上書,羅列葉閣老十數條莫須有的罪名,聲稱便是有葉閣老這等不賢之人擔任輔相,才會惹來天災,請皇上將葉閣老下獄治罪,以平天怒。
皇上知道葉閣老是為他承擔了這些非議,所以將這些彈劾葉閣老的折子全都壓了下來,但朝廷各路官員群情激憤,每日都在早朝時輪流向皇上進言,逼著皇上罷免處置葉閣老,甚至就連地方官員也有不少上書進言來湊這個熱鬧。一時間皇上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甚至自己也有些被此言論所引導,待葉閣老的態度漸漸也有些惱怒了。
幸而這時,另有一個聲音開始在金陵城流傳。有人說,此次天降災禍,自是上位者不德所致,但這不德之人,既非皇上,也非葉閣老,而是因陰謀軾君,劫持思柔公主,破壞魏梁兩國邦交的秦王楚烈。
否則,為何秦王陰謀被發現的當日,就那麽巧的在白石河上遊發生了泥石流引發了大洪澇。這全都是上天因秦王所作所為而震怒,才降下的天災,軾君是為不忠,軾父是為不孝,陷害忠良是為不義,劫持親妹是為不悌,破壞魏梁兩國邦交試圖引發兩國兵戈是為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義、不悌、不仁之人,何來德行可言?豈非不德?
葉府那幾具屍體之事還未查明,到底與葉閣老有沒有關係還不好說,可秦王楚烈做下的那些事卻是罪證確鑿的。這種聲音在金陵城中越傳越盛,短短幾日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竟是蓋過了先前指責葉閣老的那些流言。金陵城中的輿論突然轉向,全都指向楚烈,處死秦王的輿論在金陵城中越來越強烈。就連不少朝廷官員都再次紛紛上書,請求皇上嚴懲楚烈。
思柔公主出嫁那日,送思柔公主前往梁國的送親隊伍遇襲之事早已在金陵城中盡人皆知。而東鄉侯帶著大都督府的兵馬將思柔公主從楚烈的湯泉別莊中救出之事,也在金陵城中傳得沸沸揚揚。
雖然楚烈向皇上自辯說是遭赫泰陷害,皇上也派人將赫泰追問詢問。赫泰迴到金陵城皇宮中麵見皇上時,隻提出了四個問題:他與楚烈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為何要陷害楚烈?陷害一個已失聖心的親王,於他一個外邦王子有何益,於西狼有何益?他既是劫持了思柔公主,為何不幹脆殺了她讓魏梁聯姻不成,還要把她完好無損地送到楚烈手中?若劫持思柔公主之事真是他派人所為,他為何要這般輕易地暴露自己,不怕破壞魏國和西狼之間的關係,導致魏國和梁國在覺得受辱之下聯手對付西狼?
這四個問題,別說皇上啞口無言,就是同樣在場的楚烈都無法迴答。就算楚烈認定是七皇子楚宣私下與赫泰結成了同盟,赫泰是在楚宣的授意之下才陷害於他,他也沒有絲毫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因他陷害雲王楚卓然之事,皇上已經怒不可遏,若他毫無證據地攀咬上楚宣,隻會更令皇上憤怒,認為他為了脫罪,有意拉楚宣下水。
再加之那日遇襲,保護思柔公主的幾個禦林軍都聲稱那些劫持思柔公主的歹人身手與在葉府刺殺皇上的刺客極為相似。而被歹人的軟劍所傷的梁國皇子慕容英也在打鬥中奪下了歹人手中的那柄軟劍,交給三法司做為證據。三法司拿著了先前葉府刺殺皇上的刺客所用的那柄軟劍,和此次襲擊劫持思柔公主的歹人所用的這柄軟劍請幾位鑄劍高人對比過之後,都說這兩柄的鑄劍手法很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皇上更是對楚烈派人行刺他一事深信不疑。
那個死去的張姓匠人和被楚烈收在麾下的李姓匠人之事也再度被揭開。皇上得知刑部隱瞞此事之後,當即震怒,認為那日楚卓然在秦王、府被抓,分明就是刑部有意包庇楚烈才為楚烈設局引來楚卓然當替死鬼。皇上差點就要捋了墨越青的刑部尚書之職和謹身殿大學士之位,將他當作楚烈的同黨治罪。
幸而墨越青及時在刑部官員中推了一個替死鬼出來,又有蕭鏡之早為他做了防備,動用了寧國公府的影響力,讓朝中不少官員站出來替墨越青說話,才讓皇上相信墨越青也是遭屬下蒙蔽,絕非楚烈同黨。
在這種情況之下,墨越青和蕭鏡之就算有意想幫楚烈,也不敢輕舉妄動。
如今,再加上那聲稱楚烈才是真正引發天災害得百姓蒙受慘禍的不德之人的流言在金陵城中越演越烈,楚烈當真是四麵楚歌。
這些流言會在金陵城傳得滿城風雨,幕後推手自然是楚烈的政敵七皇子楚宣。
自六年前,楚玄從太子被貶為成王,送到梁國為質之後,楚宣在朝堂上就極為活躍,因他性情行事頗像皇上,故而皇上素喜他類己,對他越加看重。而秦王楚烈卻一直是默默無聞。
早些年,楚烈給楚宣的印象就是一個沒什麽存在感,依附於蘇皇後和楚玄生存的普通皇子而已。再加上楚烈行事一向低調謙遜,在明麵上從不與楚宣相爭,故而楚宣也從未將楚烈視作自己奪嫡的最大對手。
直到花朝宴那日,楚宣得知了楚烈設計徐靜妍之事,他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看錯了自己這個三哥。
徐靜妍是什麽身份?她是帝師徐太傅唯一的孫女,徐太傅是最能影響皇上的人,也許徐太傅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皇上對儲君的選擇。而徐太傅又一向不願意牽扯進儲位之爭中,始終保持中立,就連徐太傅之女徐淑妃幾次三番為自己的幼子八皇子楚玉求娶徐靜妍,都遭到徐太傅的拒絕。
楚烈若是正大光明如楚玉一般在明麵上求娶徐靜妍,也許還不會讓楚宣如此警惕。可楚烈哪怕要用那等鬼蜮伎倆,也想得到徐靜妍,這分明就是衝著徐太傅對皇上的影響力而來的。楚烈於儲位之心昭然若揭。
那時,楚宣便開始重新看待楚烈,他這才發現,這些年來楚烈雖然極為低調,可卻是從一個無寵的皇子一步一步越走越高,手中權力越來越大,身上功績越來越多,竟是讓皇上對楚烈從一開始的無視態度,到後來的看重,在一眾皇子間地位僅次於他和楚玉。
而就是因為有了楚玉擋在前麵,加上還有一個徐淑妃一直在為楚玉四處活動,上躥下跳,楚宣才會忽略了楚烈這漸漸逼近他的威脅。這很難說不是楚烈的計謀,也許楚烈這些年來從不去與徐淑妃打好關係,爭取徐淑妃的支持就是為了讓徐淑妃把單純的楚玉推在前頭當他的障眼法。
楚宣再迴首細想,六年前蘇皇後自盡,蘇家傾覆,楚玄被送往梁國為質,曾經或依附或交好過楚玄的皇子親王幾乎全都被皇上勒令就藩,趕出金陵城,無皇命不得迴金陵。
唯有楚烈,唯有自小養在蘇皇後膝下的楚烈,這個一向與楚玄走得最近的秦王卻是留在了金陵城,還在朝廷之中經營得這般好。
這等本事,如何能不讓楚宣忌憚。自那之後,他便一直將楚烈視作儲位之爭的最大對手,時時刻刻提防著楚烈。而在他與楚烈幾次暗地裏交鋒過之後,他就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楚烈的心計與手段,自然也就對楚烈更加忌憚起來,不肯放過任何可置楚烈於萬劫不複之地的機會。
是以,當有人將這次這般好,可以打擊得楚烈無法翻身的機會送到楚宣麵前時,他自然是毫不猶豫地抓住,而且不遺餘力地想置楚烈於死地。
所以,姬淵挑起楚烈與楚宣之間的戰火,還真的是做對了,楚宣雖然手段欠缺了些,但他心腸夠狠,也夠毒。六年前蘇家出事時,楚宣和他的舅舅武閣老是怎樣毫不猶豫地對蘇家落井下石的,如今他就會如何對待楚烈。
現在,楚烈名譽掃地,陷入危局,楚宣在朝中的聲勢卻是如日中天。
此次他借著白石河救災一事,在金陵城中聲名雀起,頗得美譽,對他的讚譽之聲遍布朝野。而同樣救災有功的楚玄,自然也是名聲大振,當年的“白澤君子”之名又再度被人屢屢掛在嘴邊傳揚。隻是因楚玄如今仍然無官無職,就連救災也是依靠的是楚宣的幫助才能調動軍隊,所以此次救災的大功仍歸在楚宣身上。皇上對一向喜愛的楚宣自然是讚不絕口,甚至近來因為此事,在蕭貴妃有孕的情況下,便常留宿於武賢妃的玉華宮。
在此盛名之下,楚宣便暗中授意官員上書,適時地在朝中提出立儲之事。皇上早過而立之年,的確該再立太子,而就如今的情勢看,能成為儲君的第一人選自然是他。隻是,奏折雖然遞上去了,皇上卻是始終未給滿朝文武一個準確的答案。
於是,便有人開始猜測,皇上是否是因為蕭貴妃如今有孕,才猶豫著不立七皇子楚宣為太子。畢竟,蕭貴妃寵冠後宮是盡人皆知之事,皇上這般寵愛蕭貴妃,若是蕭貴妃這一胎生下來的是皇子,也許會被皇上立為儲君也說不定。
雖說不立德才兼備的年長皇子,卻立剛出生的幼子為儲君未免兒戲。但皇上未至知天命之年,自認還能再在龍椅上坐上個十幾年不成問題,等到他退位之時,蕭貴妃的兒子也已長成,豈不剛好。
帝王與儲君之間的關係向來微妙,總有一個比自己更年輕,更強壯的人在背後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的龍椅的感覺並不好。
所以,皇上到底是怎麽想的,眾人也猜不透。
故而,立儲一事的懸而未決,便成了楚宣此番大獲全勝之下的一絲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迴到金陵城半個月之後,墨紫幽身上的傷已痊愈,隻是侍劍卻還未醒來。飛螢每日都會為侍劍施針,助侍劍顱內淤血盡快散去,又開了藥方每日煎好了想辦法讓侍劍服下。
墨紫幽傷完全好了之後,每日早晚都要去看侍劍兩次,侍劍到底是何身份,她還沒查出來。但她想,侍劍這麽想讓楚烈死,這一次總算是能得償所願。
這日晚上,墨紫幽看過侍劍之後,便由銀衣陪著去花園裏散步消食。
月色很美,冰白的月光灑落在花園中,讓一切景物都仿佛籠罩上了一屋神秘的薄紗。墨紫幽無意間看見花園湖邊月光落處有一抹白,那抹白獨自綻放在夜色中莫名就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她忍不住要走過去看一看,那抹白到底是什麽。
她走到湖邊,在月色中看見湖邊的一處水窪裏淤泥裏有幾片小小的蓮葉亭亭舉起,中間還盛開著一朵白色的蓮花。這是楚卓然送她的碗蓮,那日她讓飛螢拿去處理掉,想不到竟被飛螢埋在了這裏。
墨紫幽怔怔盯著那長得極好的碗蓮看,緩緩笑了起來,這本就是不該被養溫室中的生命,哪怕隻在這淺水淤泥間,無人照料處,它自已也可以生長得極好。生長得更自由,更美麗,不曾被任何人扭曲與擺弄,隻長成它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小姐,這蓮花好漂亮。”銀衣在一旁說,“雖然沒有池子裏那些大朵的蓮花大氣,可這小小一朵卻總讓人覺得別有味道。”
“是啊。”墨紫幽淡淡笑道,忽然她似聽見什麽一般,猛地轉頭往梨園方向看去。
“小姐,怎麽了?”銀衣被墨紫幽的動作嚇了一跳,也跟著往梨園的方向看過去。
“你聽到了麽?”墨紫幽問銀衣。
“聽到什麽?”銀衣奇怪地問。
“琴聲。”墨紫幽道,那琴聲,隱隱幽幽,不甘又孤寂,始終纏繞在她心尖,正是《籠雀》。
銀衣側耳仔細聽了聽,搖了搖頭,“並沒有,小姐是不是聽岔了?”
“有。”墨紫幽舉步往離梨園最近的那堵牆方向走去。
雖然墨紫幽現在的位置離梨園很遠,不應該能聽到梨園傳來的琴聲,可她就是確信自己聽到了。
銀衣跟在墨紫幽身後,就見墨紫幽越走越快,她也隻好跟著小步快走起來。忽然,她也聽見了那琴聲,那琴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淙淙如流水,在這夜色月華中借著清風傾瀉而來。
銀衣看見墨紫幽在離那堵圍牆不遠處駐住,仰首望著梨園的方向。不知為何,銀衣從墨紫幽的背影裏看出了一絲心安的放鬆,好像墨紫幽一直在等著什麽,而如今終於有了結果。她也跟著墨紫幽抬首望去,第一次發現,原來站在這裏可以遠遠地看見梨園裏一座離墨府最近的二層小樓。她看見那座小樓二樓敞開的窗戶裏坐著一個白衣人,那人正在垂首撫琴。
這琴聲的曲調,銀衣在東小院時就曾聽過無數次,她問墨紫幽,“那是姬班主在彈?”
“銀衣,去把我的紫竹簫拿來。”墨紫幽不答,卻是對她吩咐道。
“是。”銀衣立刻領命去了。
那堵牆離東小院很近,銀衣把紫竹簫取來交給墨紫幽時。那琴聲仍在,仍是那孤獨又不甘的曲調,反反複複不停在彈奏著。
銀衣看見墨紫幽執簫於唇邊,和著琴音緩緩吹奏出同樣不甘卻過於滄涼的簫聲。
墨紫幽知道,姬淵是在彈給她聽的。
那日離開救災處時,她曾對姬淵說過,讓他保重自己的手,她還想再聽他彈《籠雀》。
他現在就是在用琴聲告訴她,他迴來了。
而她在用簫聲迴應他,她聽見了。
簫聲悲滄低迴,越過高牆,越過夜幕和那清越的琴音糾纏在夜空之中,月色之下,合奏著這一曲《籠雀》。
銀衣靜靜地站在那裏看著墨紫幽在夜色中的倩影,她並不懂音律,可不知為何,從前她聽姬淵彈這首曲子時,總是能從琴聲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孤寂。但現在這琴聲與這簫聲和在一起,那種孤寂之感忽然就漸漸淡了,淡到成了一種說不出的曖昧纏綿。
突然,她聽見周圍樹叢枝頭竟有鳥鳴聲聲聲而起,嘰嘰喳喳,竟是越來越多,仿佛那些早已夜歸而眠的雀鳥全都被這琴聲和簫聲驚動吸引,紛紛和曲而歌,這般奇異。
“小姐,好多鳥叫啊。”銀衣忍不住道。
墨紫幽沒有迴應,她的身影溶在夜色中,那般專注,仿佛一切外物都無法打擾她與姬淵將這一曲《籠雀》和完。
《籠雀》之曲終到末尾,琴聲和簫聲都漸漸低沉下來,將最後一絲餘韻融入夜風之中。銀衣心頭莫名就浮起一絲結束了的遺憾,她又驚奇地發現,在琴聲和簫聲停下之後,方才還鳴叫不斷的雀鳥竟全都漸漸息了聲音,四周又陷入了夜晚該有的寂靜。
銀衣驚訝地半張著嘴,她是第一次遇見這樣驚奇的場景,她又不禁要想,若是墨紫幽和姬淵在白日用琴簫和奏這首曲子,又會如何?
“迴去吧。”墨紫幽最後看了梨園那座小樓上的白影,收起紫竹簫轉過身,向著東小院的方向走去。
銀衣連忙迴過神來跟上她,隻是她走了幾步,又忍不住迴頭再向梨園的方向看了一眼。
她在想,為何姬淵的琴聲沒有再響起。他和墨紫幽之間仿佛有著一種神秘難懂的默契,仿佛他們所思所想都在方才那琴簫合奏中互相傳達完畢,在這一曲終了之後,兩人都像是再無所欲言一般,各自息了琴簫。
墨紫幽一路往東小院走,她的腳步帶著一種她自己都沒察覺到的輕快。
在迴到墨府的這段時間裏,她想了很多,她想到白石河下遊洪水裏的那些浮屍,她想到那些衣衫襤褸的災民,她想到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
她想到姬淵那夜在山洞裏對她說的話。他說,所生為何。
前世,她身在內院後宮中,對外界的一切事情都隻是聽自己身邊專門去打聽趣事來給她解悶的丫環宮女說起的。而那些丫環宮女們,從來隻對她誇讚楚烈的政績,誇讚楚烈的聖德,從未提及過楚烈的絲毫暴行。
是以,她前世對於這些無論是天災還是難民的概念一直都是模糊的,模糊到隻是那些丫環宮女口中的言語。哪怕後來,她得知了楚烈的所做所為,她雖然震驚,卻未有太過痛心疾首之怒。她在幽司鐵獄裏,每日哀痛的也隻是她失去的那個孩子,憤怒的也隻是楚烈的狠心與殘忍。她從未仔細去思考過江山天下,萬民福祉這種事情。
前世,她的世界太小,格局也太小,想不到那麽多,也考慮不了那麽多。她隻是一個深陷情仇恩債之中的平凡女子罷了。而此生,在未至金陵城前,她也一直保持著置身事外的心態,哪怕她重生一世,事事占盡先機,她除了想利用這一點來為自身謀福之外,所想的就是利用這一點來向殺母仇人複仇。
隻是,直到她身在局中時,她才發現,其實她的心腸遠沒有修煉到可以片葉不沾身的程度。就如她一開始就幫了墨雲飛,就如她無法坐視徐靜妍再次被算計,就如她誤解姬淵陷害葉家時會憤怒。
她開始忍不住要像姬淵那般想,所生為何?
前世,她被楚烈愚弄一生,成為了蘇雪君的影子,活得毫無意義。那麽此生呢,她重生一世,僅僅隻為了報仇血恨?這樣的她與前世一心向皇上複仇的姬淵又有何不同?
她還沒有找到答案,隻是她想也許她可以換一個方式試著找找看。
***
西狼使臣此次出了金陵城又被當作劫持思柔公主的疑犯被追迴,在他們看來實在是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無論皇上如何歉意挽留,一眾西狼使臣都強烈要求盡快離去。是以,在那日赫泰與楚烈當麵對質的第三日,西狼使臣一行便離開了金陵城。
梁國使臣在魏國白石河救災之事漸漸告一段落之後,也向皇上辭行。朝廷再度安排思柔公主出嫁。新上任的欽天監官員測算出的吉日是在五月三十,於是思柔公主再度出嫁之日便定在了五月三十。
而在五月二十九這天,慕容英再次在丹霞閣約見墨紫幽,依舊是在那幢小樓上,名為“扶疏”的雅間裏。
墨紫幽到的時候,慕容英正坐在右次間裏,那張鋪著織錦桌布的圓桌邊等她,桌上擺著四樣與上次不同的小菜,酒壺和兩隻酒杯卻依舊用的雕花瓷。
右次間的那兩扇檀墨色雕花門依舊敞開著,站在扶欄邊可以遠眺金陵城南麵風光。
墨紫幽走進右次間,在圓桌旁坐下,看著慕容英道,“此次多謝你了,你的傷好了麽?
“不過擦破點皮,做做樣子罷了。”慕容英淡笑道,“秦王如今弄得這般田地,我這點傷也不算白受。”
他拿起雕花瓷酒壺給兩隻雕花瓷酒杯斟滿了酒,然後拿起一杯酒敬墨紫幽,道,“他打你的主意,就是該死。”
墨紫幽聽出他語氣裏的一絲戾氣,她拿起另一杯酒,與慕容英同時一飲而盡。她淡淡道,“他該死的又何止是這一件事。”
“可惜看不到他死,我就要走了。”慕容英的語氣雖淡,但話中的殺意卻是怎麽也遮掩不住。
“既然要走,就別再掛心魏國的事情。”墨紫幽淡淡道。她起身走到扶欄前,眺望著金陵城以南的天際,她歎息道,“你看,那南邊的天際藍得透明,多美。”
“是很美。”慕容英笑。
“而你很快就可以站在那片天空下了。”墨紫幽道。
“可我怕是不能不掛心魏國這一片藍天。”慕容英也起身,走到扶欄前,偏頭看墨紫幽。他道,“因為你還在這裏。”
墨紫幽別開眼,避開他那滿含情意的眼神,轉移話題道,“我今日前來,是有一事想再請你幫個忙?”
“你說。”慕容英道。
“你迴到梁國後,煩請你替成王向梁帝討要官職封賞,務必要讓梁帝寫成旨意,再交給送親使蕭望之帶迴。”墨紫幽麵無表情道,“你就對梁帝說,反正成王遠在魏國,梁國的官職封賞於他無用。這樣做反而會讓皇上深感受辱。我想,能讓大魏皇帝受辱,梁帝一定會很喜歡你給他出的這個主意。”
慕容英一怔,微訝道,“你與成王有何仇怨,要這般害他?”
楚玄先前做為梁國給魏帝賀壽的使者被梁帝派往魏國,已經讓魏帝和魏國的滿朝文武覺得受到了侮辱。堂堂大魏親王卻要受到梁國皇帝的差遣,還代表梁國前來給魏帝賀壽,這實在是太丟臉麵。
而楚玄現在已被魏帝留在了金陵城,梁國的官職和封賞根本於他無用,但若梁帝真下了這樣一道旨意讓蕭望之帶迴魏國,魏帝隻怕是要勃然大怒了。楚玄身為魏國親王,卻受梁國的官職封賞,這是何意?
“我這不是在害他,是在幫他。”墨紫幽淡淡笑,“你不必在意,若是不方便幫我這個忙也無妨。”
慕容英沉思片刻,忽然就笑起來,“我懂了。”
墨紫幽笑看他一眼,跟聰明人說話,就是不費力。
“我可以幫你,但是你能否告訴我,你為何要幫他?”慕容英又道,
“成王剛救了我一命,我迴報他也是應當。”墨紫幽迴答。
慕容英的目光緊緊盯在她的臉上,又問,“我聽人說你遇上洪災被成王所救之後,一直同他在災區待了十多日?”
墨紫幽安然迴到墨府之後,關於她遇上山洪又被楚玄所救的消息,墨府就有意地放了出去,免得有人拿墨紫幽那段時間的失蹤來做文章,連帶著墨家所有女眷的清譽都跟著受損。
“是。”墨紫幽迴答。
“你喜歡他?”慕容英微微凝眸,語氣裏充滿著試探。
墨紫幽訝然失笑,她知道慕容英會追問,但還真沒想到他會往那方麵想。她立即搖頭,“你想多了,我隻是報恩而已。”
“那就好。”慕容英釋然一般的笑起來,他忽然伸手進懷中拿出一塊雕螭龍紋青玉佩遞到她麵前,道,“這個留給你。”
“這是何物?”墨紫幽並不伸手接,隻是問道。
“信物。”慕容英不由分說地拉起墨紫幽的左手,笑著把那青玉螭龍佩硬塞進墨紫幽的手裏。他道,“迴到梁國後,我若活著,他朝必來迎你為妻。你若有事需要我幫忙,也可以讓人帶著這個玉佩來梁國找我,隻要我能做到,必定全力以赴。”
“東西我留下,但你的話我隻會記住最後那句。”墨紫幽拿著那塊青玉螭龍佩,對慕容英道,“梁國太子娶的是思柔公主,而我隻是一個連假公主都做不成的孤星入命之人,你若娶我,隻會在梁國成人笑柄的。”
“那是那些膚淺之人的想法,”慕容英笑了一聲,看著墨紫幽道,“在我眼中,你比那些公主郡主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你是這世上,除了我早逝的母妃之外,唯一不求迴報對我好的人。隻有你才配做我的妻子。”
“誰說我不求迴報了?”墨紫幽對他晃了晃手中的青玉螭龍佩,“別把我想得太好,我並非那麽高尚之人。”
“那好,你一定要到梁國來找我要迴報。”慕容英固執地笑,“而我一定會娶你為妻。”
墨紫幽隻是淡然一笑並不放在心上,梁國山高水遠,而這世上變數太多,最易變的就是人心。慕容英如今不過舞勺之年,他遇見的美好太少,所以才會在她身上固執,等他迴到梁國之後,發現更值得他去追逐的東西,她一定會被他放下。縱然他放不下,她也一定不會是他優先顧及的那部分。
就如同楚烈一般,他無論前世今生都那般執著於蘇雪君,執著到可怕的程度。可在利益得失麵前,他卻屢次放棄了蘇雪君。於某些人而言,情愛固然難以忘卻,但權欲卻更讓他們不可自拔,隻有當他們實現權欲的時候,才會想起被他們忽略的情愛。
慕容英自然也看出來墨紫幽並不把他的話當一迴事,他不怪她,因為他現在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先去做,他除了承諾之外,還給不了墨紫幽任何東西。但是他相信,總有一日,他會證明他自己的。
與慕容英分別之後,墨紫幽卻沒有直接迴到墨府,她悄悄去了梨園。
到了梨園,她請人通報之後,便有一個相貌生得極美的十一二歲的少年來領她進去。那少年的五官還未完全長開,可墨紫幽卻已能從他身上看見姬淵的影子,小小年紀就笑得那般多情。
那美少年一咱將她領到一座極空曠的三間廳前,這三間廳與墨家舊宅的那座布置得很像,裏麵一應家具也無,隻在北麵兩角擺上絲管弦竹等樂器,又在兩側各放一個架子,架子上放著刀劍槍棍等等道具。
姬淵正站在一個架子邊,拿著一柄劍在看。他今日穿了一身白色廣袖大袍,麵容俊美,眉目含情,明明拿著劍,可看起來卻頗有幾分說不出的慵懶之意。
那美少年向墨紫幽笑著行了禮後,就退了下去。
“這孩子是你徒弟?”墨紫幽站在廳門外問姬淵道。
“四小姐一眼就看出來了,看來我調、教的不錯。”姬淵轉頭含笑看著墨紫幽,離開了那座山,離開了白石河,離開了那些災民,他又恢複了他一貫含情帶笑的模樣。
可墨紫幽卻是忍不住要迴想起他在災區時那狼狽之態,他站在一眾災民裏說著笑話緩解悲傷氣氛時的樣子。她聽見他道,“這一次,多謝你了。”
“幫你也是在幫我自己。”墨紫幽淡淡迴答。
其實墨紫幽猜到姬淵差不多這個時候也該迴來了,葉閣老遭受圍攻彈劾的消息一定傳到了姬淵的耳中。韓忠已經開始對葉閣老動手,此次葉閣老所受非議彈劾會如此猛烈,他就是幕後黑手。而姬淵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理,定是要迴來幫葉閣老的。
雖然姬淵想讓葉閣老退,但絕不是用這種讓葉閣老自身背負著巨大罵名的方式退。這樣退下來對葉閣老毫無好處,反而葉閣老的那些政敵還會借此機會將葉家一踩到底。
所以楚宣將那指責楚烈不德的流言推波助瀾到如今這般地步,當真是幫了大忙。
隻是,推波助瀾的是楚宣,放出流言的人卻是墨紫幽。
哪怕不是為了救葉閣老,不是為了幫姬淵實現所願,墨紫幽也會這樣做。因為經過此次楚烈私下裏讓赫泰向皇上要她做妾之事,她已經看清了,縱然她此生一退再退,一避再避,楚烈也是不肯放過她的。既然她已退無可退,那就隻好與楚烈刀劍相向了。
“本來該是我上門去向你道謝的。”姬淵輕歎了一聲,“隻可惜,我如今進出不得墨府,還得勞煩你自己到這裏來領受我的謝意。”
姬淵的語氣裏透著一股頗為可惜的埋怨之意,若非墨紫幽的設計,他現在隻怕還能隨意出入墨府。
“這可怨不得我,是你自找的。”墨紫幽笑著搖搖頭,又對他道,“姬淵,我剛給成王準備了一份禮。”
“哦?”姬淵含笑看著她,等她的下文。
“我讓慕容英迴到梁國以後為成王向梁帝求一道封官的旨意。”墨紫幽笑道,“再交由蕭望之帶迴。”
姬淵微訝,又眯起眼看墨紫幽,問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四小姐想做什麽?”
“我想,這大概算是我給成王的投名狀。”墨紫幽淡淡道。
姬淵頓時失笑,“四小姐當真?”
“你說過,你不會放過我的。”墨紫幽道。
“我說過。”姬淵迴答。
“而如今成王又以為我是你的軟肋。”墨紫幽又道。
姬淵笑而不語。
“既然我已牽扯太多,避無可避。”墨紫幽道,“那我不如化被動為主動。”
她不是那等甘於被掌控的人,她既然在那山林中用自由交換了姬淵的秘密,她就注定身在局中。與其處處被動,與姬淵各自行事,互相掣肘,不如幹脆就站在姬淵和楚玄這邊。
而這也不是她迫於無奈才下的決定,是經過她深思熟慮才下的決定。
再則,楚玄如今將她視作姬淵的軟肋,那隻怕日後便會緊盯著她,而她如今在金陵城已有了牽掛之人,墨雲飛也會成為她的軟肋。
與其如此,還不如向楚玄投誠。
這世上有些事也許真的就是命中注定,無論她一開始如何做,如何想,兜兜轉轉,老天終究是不讓她置身事外。
“四小姐還認得這柄劍麽?”姬淵卻是拿著劍笑問她道。
“莫非是我用過的那一柄。”墨紫幽問。那夜在墨家舊宅,她曾拿著劍指著姬淵,威脅他不得再靠近墨紫菡。
“不錯,就是你用過的那一柄。”姬淵拿著劍笑,“我看著這劍就覺得有趣,誰能想到不久之前我們還差點刀劍相向,如今卻要並肩而行了。”
這算是讚同了她的決定。墨紫幽也笑了,從前的她實在太過主觀,對姬淵頗多誤解,如今誤會盡消,她忽然就覺得從前的自己十分可笑。
“我還記得四小姐那日唱《紅拂記》時的樣子,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姬淵忽然歎道,他拿著那柄劍有幾分挑釁地向著墨紫幽遙遙一指,笑道,“四小姐今日敢不敢再唱一出?”
他那帶笑的鳳眼,頓時就讓墨紫幽想起他那夜挑釁她的模樣。隻是如今這種挑釁,卻少了那日的諷刺之味,更多一些調笑之意。
“我既是天生反骨,又有何不敢呢?”她舉步踏進大廳,淡笑道,“隻是《紅拂記》已經唱過了,我更想唱《連環記》。”
《連環記》講的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利用義女貂嬋設下連環計離間當時把持朝政的權奸董卓和董卓的義子呂布,繼而除去董卓的故事。
墨紫幽一步一步地走進大廳,向著姬淵走來,她道,“我想你的《連環記》一定唱得很好,我的確該好好地學一學。”
姬淵眸色微微轉深,無論是唱《連環記》還是用連環計,他的確都很擅長。他笑,“如四小姐所願。”
那日梨園裏經過那三間廳的芙蓉班的人,都看見他們的班主在不厭其煩地教一位美貌女子如何唱貂嬋,《連環記》的戲詞聲聲傳來,離至日暮方罷。
第二日,五月三十,思柔公主再度出嫁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