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生雙腿發軟,踉蹌幾步撲進樓襄懷裏,“這人,這人不知什麽時候進來……躲在裏間……咱們快喊侍衛……”
樓襄安撫的拍拍她,並沒有聲張的意思。眼見那人跌坐在地,分明已是坐以待斃,她吩咐慧生,先合力把抖成一團的端生扶出去再說。
待都安置好了,她心意已定,“打盆熱水,再取些幹淨的帕子來。”
慧生搓著手看她,顫聲問,“殿下,您該不是,要救那個人罷?”
樓襄說是,“他不過想借這裏避開搜捕,看在他沒傷端生的份上,就當還他一個人情兒。”見慧生還猶豫不決,她愈發斬釘截鐵,“按我說的做,動作快些。”
一時熱水帕子都預備下了,慧生卻是躑躅,根本不敢單獨踏進那屋子。樓襄也不為難她,隻命她端著銅盆,跟在自己身後。
房間裏點了兩支白燭燈,光線不甚清明,她凝目片刻,依稀覺出那人左臂衣袖上鮮血淋漓。他穿黑色,原本不大容易看得出,這會兒血透羅衣,足見傷勢不輕。再看那支箭,箭身已沒入一大半,怪不得他越來越無力,倚著牆連站都站不穩。
她轉顧身後的人,“東西擱下,你先出去。”
慧生驚得瞪圓了眼,一疊聲說不行,“您也不能在這兒,他是賊人,萬一傷了您……”
賊人兩個字出口,樓襄瞧見那人微微抬首,目光冷峭中含著一絲嘲諷的慍色。
都這幅形容了,還放不下一身驕傲麽?她覺得有點可笑。幹脆不理慧生,把銅盆往他近前推了推,“要不要幫忙?”
那人看她一眼,搖了搖頭。之後毫無征兆的,右手握箭,突然猛地一提,羽箭嗤地一響,沾纏著血肉自他身體裏脫困而出。這一下兔起鶻落,幹脆利索,慧生嚇得慌忙捂住眼,她也蹙眉不忍,微微轉頭不欲多看。
然而從始至終,沒聽見那人沒發出一聲動靜,甚至連一絲呻/吟都沒有。
足夠硬氣,配得上他刀鋒一樣凜冽的眸光。
自己止血、擦拭傷口、再包紮好,一氣嗬成,像是個經年老手。等做完這些,他人已有些發虛,額頭上溢滿豆大的汗珠。可即便難捱,也還是沒哼一下,隻是繃緊的身體略微鬆了鬆。
樓襄見他闔眼,禁不住問,“你怎麽樣,還能動,能說話麽?”
他失了不少血,渾身無力,不過想略歇歇。聽她這樣問,兩道墨黑的眉禁不住蹙了蹙。
睜開眼,驀地發現她已蹲踞下來,一張芙蓉秀麵近在遲尺。星眸含波,內中漾著幾分焦灼,幾許憐惜,不多的一點點,有恰到好處的分寸與克製。
他心口莫名一跳,垂下眼,點了點頭。她依然沒有起身的意思,隻道,“你在這兒歇著,我叫人拿吃的給你。”
說完這句,樓襄察覺他擰了下眉,又慢慢搖頭,目光越過她,落在身後的桌子上。
她迴首去看,見桌上放的茶壺茶盞,登時便明白他的意思。流了那麽多血,現在最需要的該是水才對。
起身倒茶,也顧不上那茶早就涼透,反正聊勝於無。等活命的水遞過去,以為他會迫不及待,結果卻沒有。他把茶盞放在一旁,直直的盯著她,像在審視,審視之餘還多了一層警惕的戒備。
燭火搖曳,斜斜映在他身前,他臉上的金絲麵罩映出幽冷寒光。樓襄頓悟,將頭轉向一旁,“我不會看你,你放心取下麵罩喝水就是。”
慧生躲在她身後,聽見這話愈發惶恐的別過臉去,兩個人都看不見,隻能聽見一陣輕微的響動,和喉嚨吞咽的聲音。
明明應該渴得很,喝得卻不甚著急,樓襄心道,當此情形,這人倒是仍能冷靜自持。半晌餘光一瞥,見他伸臂,將茶盞送至她麵前。
她心有靈犀,接過來又倒了一杯。他幾乎一飲而盡,之後再度把杯子遞了過來。
如此重複四五次,他終於沒了動作,把茶盞放在身旁地下。略等了一會,樓襄估摸他已戴好麵罩,這才把頭轉過來直視他。
額頭上的汗消了不少,留下一層細細密密的水霧。漆黑的瞳仁漸漸生出光彩,定定看著她,顯出餘溫不足的一點感激。
樓襄微微一哂,肅著麵容道,“你好些了沒?”
眼裏的神采驀地黯了黯,他頷首,仍是沒有要開口的意思。
她不禁猜測,他的聲音該是多麽令人過耳不忘,不然何至於連一個字都不願意吐露。
“能悄無聲息進來,天亮前應該也能自行離開,尊駕辦得到罷?”
她聲音裏的銳度似乎讓他有些不快,移開視線,他再度點了點頭。
既如此,這裏就不需要她再看顧,樓襄轉身示意慧生,倆人相攜走出屋子,順手闔上房門。
折騰了大半宿,疲累不堪,慧生和端生也依然驚魂未定。連服侍她洗臉,捧著巾子的雙手猶自抖個不停。
端生半個身子靠在架子上,按著胸口惶恐迴憶,“真真嚇死了,他原是躲在屋子裏的,我進去剛好撞見,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他捂住了嘴。好在他沒有氣力打殺,不然我這條命丟得也太冤了些。”
樓襄搖頭,“他帶著刀,隻有一條左臂受傷,要殺你易如反掌。我是看他沒有行兇的意思才肯救他。”沉吟片刻,她叮囑,“罷了,事情過去,就當沒見過他,不許向外透露半個字。”
她已發話,餘下二人再怎麽擔憂害怕也隻好訥訥稱是,三人匆匆洗漱,擠在一間房裏歇下,結果誰都不敢安睡,豎著耳朵直聽了半宿外間的動靜。
一夜無事,第二天起來,樓襄再去那房間,果然已是人去屋空,除卻淡淡的血腥氣,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她點了沉水驅散味道,離去時不經意一瞥,驀然發現漢白玉地磚上遺下一滴血漬。
大片的瑩白,憑空多出一點紅,像是美人雪膚之上點就的一粒朱砂痣,她彎下腰,用帕子擦去幹涸的血滴,想了想,又將帕子掖迴袖口裏。
日子又恢複了常態,如往年一樣平靜無波。待的時候長了,不禁有點懷疑那一夜不過是場夢。要不是慧生提醒,她險些就要忘記,曾經遇到過那樣一個人。
“我知道了,那人多半是個偷墳掘墓的!”慧生一麵給她研墨,一麵說得煞有介事,“我才聽寺裏和尚說,原來那山後頭埋著個金人大官,可是有幾百年了,隨葬的金銀首飾必定不少,時不常就有人想要偷盜。那人八成也是幹這個來的,一不小心被巡查的人撞見,這才挨了一箭。”
端生餘恨未消,提起舊事一臉忿然,“真是太便宜他了,做這樣下作勾當,該抓起來送官,狠打他一頓,再流放三千裏。”
樓襄正臨魏碑,也不抬眼,淡淡道,“一個個都這麽義正嚴辭,不是說了不準再提,又提他做什麽!”
慧生吐了吐舌頭,忙佯裝專注的往綠釉秋葉筆舔裏倒兩滴水,沒敢再說話。
中晌歇過覺,樓襄歪在床上翻華嚴經,忽然聽見院子裏一陣腳步匆匆,不多時見慧生引著公主府內侍進來。內侍風塵仆仆,先向她問安,禮畢方道,“殿下,長公主有要事急召,請您從速起駕迴程。”
她忙坐正身子,“出什麽事了?是不是母親身子有恙?”
內侍忙搖首,“長公主一切安好,殿下寬懷。是今晨接廣寧衛安成公主來信,說延平縣主於前日亥時歿了,長公主請您迴府,是要商議前往廣寧吊唁之事。”
延平縣主,那是素日與她交好的一位表姐,其母安成公主是先帝第三女,和賀蘭韻雖非同母,但關係一向融洽。延平縣主長她四歲,早前出嫁時她還親自送過親,想不到才短短兩三年,一個如花似玉的新婦就這樣沒了。
樓襄既震驚且傷感,連賀蘭韻都難掩悲傷,甫一見她,徑自牽起她的手,嗟歎道,“你表姐也真是個苦命人。”撫摸良久,方想起仔細看看她,麵色也稍微和緩些,“半個月了,你在西山過得好,起碼沒見瘦,倒像是又長高了,氣色瞧著也不錯。”
樓襄一向報喜不報憂,笑著說,“這會子氣候最合適,原待得舒心,隻是記掛您,想著再過兩天就往家趕呢,誰知出了這檔子事。”頓了頓,她問,“好端端的,怎麽突然就歿了?”
賀蘭韻沉默一刻,傷懷道,“左不過是為夫妻間那點子閑氣,成婚三年,還沒個孩子,婆婆便沉不住氣,總攛掇著要給兒子納妾,時不常拿小話兒點她。她是嬌養慣了的,哪裏受過這個,原以為自己不鬆口,丈夫也不鬆口這便混過去了,誰知道丈夫嘴上說好,背著她卻和娘家表妹暗渡陳倉,她被蒙在鼓裏,直到丫頭撞見來告訴,這才傻了眼。”
“你表姐破著大鬧一場,可哪兒知道人家兩個正入港,男人滿心滿肺都是新歡,爭執不下的時候,氣血上湧動了手,打了她一巴掌。”
她聽得一口氣提不上來,恨聲道,“豈有此理,居然打自己的發妻,這男人簡直混賬透頂!”
“如今罵有什麽用,人都已經沒了。她氣得迴去就病了,不吃不喝,任大夫怎麽開方子,煎藥熬湯都不中用,不到半個月就把自己熬沒了。婆家也悔,綁了女婿去你姨母家賠罪,說隻要留他一條命,餘下任打任罰,怎麽處置都行。”
“那就該打掉他半條命,最好讓他……讓他。”她想說再不能人道,可當著母親,這話到底還是有些難以出口。
“多說無益,你且去盡一份心,畢竟小時候你們都一起玩過的。原本我也該去,但宗室規矩,長者不送晚輩。好在廣寧離得不遠,你代我跑一趟罷。”
她忙答應,“這是應該的,明日就啟程,我會好生安撫姨母,再不濟就把她接迴京裏,在咱們家多住些時日。”
這頭說定,樓襄隻剩下滿心淒惶,迴到房裏也懶得說話。看著帶迴來的一應物事還未及拆箱,索性吩咐她們也不必再收拾。
她靠在軟塌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想,或許女人的命運就是這樣,很多時候隻能隨波逐流,縱有千般不甘終究無可奈何。民間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她們這些人倒是不愁吃穿,心裏期望的無非是能得一個白首不相離的良人,可知人知麵不知心,看清一個人本已不易,遑論幾十年的歲月,誰又能保證相守一生,一定能不違最初誓言?
就好像父親,看上去無欲無求,頗有君子風範,到頭來還不是照樣冷落妻子、漠視女兒,對於她們母女而言,他何嚐不是個糟糕透頂的丈夫和父親!
不過若是換個人評價他,譬如秀英秀榮兩姐妹,怕是又會有截然不同的考語。
說起秀英,素日是最有眼力價兒的,聽聞她迴府,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帶著秀榮過公主府來殷勤問安。
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看出她心情不佳,於是刻意柔聲遞話,心有戚戚焉的,說著對延平縣主的惋惜和同情。
樓襄本要為表姐抄寫地藏經,聽了半日,擱下筆,抬眼問道,“姨娘近來可好?”
秀英沒料到她提這個,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好,多謝姐姐惦記著。”覷她麵色,又斂容道,“姐姐生辰那會,姨娘行事的確孟浪。大好的日子掃姐姐的興,說些有的沒的,真真不知輕重,怨不得長公主要罰她。經此一事,姨娘深知自己錯了,日後再不敢和姐姐胡言亂語了。”
樓襄看她一眼,曼聲問,“妹妹果真是這麽想的?”
單聽秀英話裏話外的意思,絕口不提梁孟書在園子裏搭訕的事兒,看來是抵死不認——這是她們母女一早布置好的局。
秀英麵不改色的點著頭,“可不是嘛,姨娘出身有限,見識不足,正該長公主多約束教導,讓她知道何為尊卑上下,才不至將來鬧出笑話。”
秀榮正拿著一隻佛手在玩,忽然抬頭,皺了皺眉,“我姨娘哪有那麽不好?姐姐說起姨娘怎麽像訓下人,叫姨娘聽見,不知道該多傷心。”
秀英忙扭頭,狠狠瞪她一眼,複又陪笑道,“榮丫頭還小,總好纏著姨娘,一時轉不過彎來也是有的,等大些自然明白道理,姐姐這會子千萬別怪她。”
樓襄淡淡頷首,並沒言語。秀英見她懶懶的,便提著裙子起身,擺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有件事我也是才聽說,想跟姐姐念叨兩句,又怕姐姐吃心,嫌我多事。我便有些含糊,不知當講不當講。”
樓襄饒有興致的瞥著她,“咱們姐妹之間,還有什麽不能推心置腹的。”
秀英乖巧的笑了下,掖著袖子,緩緩說,“姐姐不在家的時候,我來給長公主請安,看見定遠侯夫人一連三日過府。我想著,走得這麽近該是有事才對,後來聽丫頭們說起,果不其然的,她是為她家大小子提親來的。”
俯身趨近些,她笑吟吟道,“妹妹不懂這些,倒是留心向哥哥打聽了幾句,原來那定遠侯府的大爺是個百裏挑一的英俊人兒,學問騎射俱都出色,這樣人才想必長公主也會滿意,要不,能一連三天都肯見那位侯夫人!”
略微一頓,像是有些不情不願,她吞吐著說,“就單有一樣不好,聽說他今年不過十八,屋裏卻已有了兩個通房,除卻這個不說,還和他姑媽家的表姐感情甚篤,很有點子青梅竹馬的意思。”
樓襄安撫的拍拍她,並沒有聲張的意思。眼見那人跌坐在地,分明已是坐以待斃,她吩咐慧生,先合力把抖成一團的端生扶出去再說。
待都安置好了,她心意已定,“打盆熱水,再取些幹淨的帕子來。”
慧生搓著手看她,顫聲問,“殿下,您該不是,要救那個人罷?”
樓襄說是,“他不過想借這裏避開搜捕,看在他沒傷端生的份上,就當還他一個人情兒。”見慧生還猶豫不決,她愈發斬釘截鐵,“按我說的做,動作快些。”
一時熱水帕子都預備下了,慧生卻是躑躅,根本不敢單獨踏進那屋子。樓襄也不為難她,隻命她端著銅盆,跟在自己身後。
房間裏點了兩支白燭燈,光線不甚清明,她凝目片刻,依稀覺出那人左臂衣袖上鮮血淋漓。他穿黑色,原本不大容易看得出,這會兒血透羅衣,足見傷勢不輕。再看那支箭,箭身已沒入一大半,怪不得他越來越無力,倚著牆連站都站不穩。
她轉顧身後的人,“東西擱下,你先出去。”
慧生驚得瞪圓了眼,一疊聲說不行,“您也不能在這兒,他是賊人,萬一傷了您……”
賊人兩個字出口,樓襄瞧見那人微微抬首,目光冷峭中含著一絲嘲諷的慍色。
都這幅形容了,還放不下一身驕傲麽?她覺得有點可笑。幹脆不理慧生,把銅盆往他近前推了推,“要不要幫忙?”
那人看她一眼,搖了搖頭。之後毫無征兆的,右手握箭,突然猛地一提,羽箭嗤地一響,沾纏著血肉自他身體裏脫困而出。這一下兔起鶻落,幹脆利索,慧生嚇得慌忙捂住眼,她也蹙眉不忍,微微轉頭不欲多看。
然而從始至終,沒聽見那人沒發出一聲動靜,甚至連一絲呻/吟都沒有。
足夠硬氣,配得上他刀鋒一樣凜冽的眸光。
自己止血、擦拭傷口、再包紮好,一氣嗬成,像是個經年老手。等做完這些,他人已有些發虛,額頭上溢滿豆大的汗珠。可即便難捱,也還是沒哼一下,隻是繃緊的身體略微鬆了鬆。
樓襄見他闔眼,禁不住問,“你怎麽樣,還能動,能說話麽?”
他失了不少血,渾身無力,不過想略歇歇。聽她這樣問,兩道墨黑的眉禁不住蹙了蹙。
睜開眼,驀地發現她已蹲踞下來,一張芙蓉秀麵近在遲尺。星眸含波,內中漾著幾分焦灼,幾許憐惜,不多的一點點,有恰到好處的分寸與克製。
他心口莫名一跳,垂下眼,點了點頭。她依然沒有起身的意思,隻道,“你在這兒歇著,我叫人拿吃的給你。”
說完這句,樓襄察覺他擰了下眉,又慢慢搖頭,目光越過她,落在身後的桌子上。
她迴首去看,見桌上放的茶壺茶盞,登時便明白他的意思。流了那麽多血,現在最需要的該是水才對。
起身倒茶,也顧不上那茶早就涼透,反正聊勝於無。等活命的水遞過去,以為他會迫不及待,結果卻沒有。他把茶盞放在一旁,直直的盯著她,像在審視,審視之餘還多了一層警惕的戒備。
燭火搖曳,斜斜映在他身前,他臉上的金絲麵罩映出幽冷寒光。樓襄頓悟,將頭轉向一旁,“我不會看你,你放心取下麵罩喝水就是。”
慧生躲在她身後,聽見這話愈發惶恐的別過臉去,兩個人都看不見,隻能聽見一陣輕微的響動,和喉嚨吞咽的聲音。
明明應該渴得很,喝得卻不甚著急,樓襄心道,當此情形,這人倒是仍能冷靜自持。半晌餘光一瞥,見他伸臂,將茶盞送至她麵前。
她心有靈犀,接過來又倒了一杯。他幾乎一飲而盡,之後再度把杯子遞了過來。
如此重複四五次,他終於沒了動作,把茶盞放在身旁地下。略等了一會,樓襄估摸他已戴好麵罩,這才把頭轉過來直視他。
額頭上的汗消了不少,留下一層細細密密的水霧。漆黑的瞳仁漸漸生出光彩,定定看著她,顯出餘溫不足的一點感激。
樓襄微微一哂,肅著麵容道,“你好些了沒?”
眼裏的神采驀地黯了黯,他頷首,仍是沒有要開口的意思。
她不禁猜測,他的聲音該是多麽令人過耳不忘,不然何至於連一個字都不願意吐露。
“能悄無聲息進來,天亮前應該也能自行離開,尊駕辦得到罷?”
她聲音裏的銳度似乎讓他有些不快,移開視線,他再度點了點頭。
既如此,這裏就不需要她再看顧,樓襄轉身示意慧生,倆人相攜走出屋子,順手闔上房門。
折騰了大半宿,疲累不堪,慧生和端生也依然驚魂未定。連服侍她洗臉,捧著巾子的雙手猶自抖個不停。
端生半個身子靠在架子上,按著胸口惶恐迴憶,“真真嚇死了,他原是躲在屋子裏的,我進去剛好撞見,還沒等反應過來就被他捂住了嘴。好在他沒有氣力打殺,不然我這條命丟得也太冤了些。”
樓襄搖頭,“他帶著刀,隻有一條左臂受傷,要殺你易如反掌。我是看他沒有行兇的意思才肯救他。”沉吟片刻,她叮囑,“罷了,事情過去,就當沒見過他,不許向外透露半個字。”
她已發話,餘下二人再怎麽擔憂害怕也隻好訥訥稱是,三人匆匆洗漱,擠在一間房裏歇下,結果誰都不敢安睡,豎著耳朵直聽了半宿外間的動靜。
一夜無事,第二天起來,樓襄再去那房間,果然已是人去屋空,除卻淡淡的血腥氣,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她點了沉水驅散味道,離去時不經意一瞥,驀然發現漢白玉地磚上遺下一滴血漬。
大片的瑩白,憑空多出一點紅,像是美人雪膚之上點就的一粒朱砂痣,她彎下腰,用帕子擦去幹涸的血滴,想了想,又將帕子掖迴袖口裏。
日子又恢複了常態,如往年一樣平靜無波。待的時候長了,不禁有點懷疑那一夜不過是場夢。要不是慧生提醒,她險些就要忘記,曾經遇到過那樣一個人。
“我知道了,那人多半是個偷墳掘墓的!”慧生一麵給她研墨,一麵說得煞有介事,“我才聽寺裏和尚說,原來那山後頭埋著個金人大官,可是有幾百年了,隨葬的金銀首飾必定不少,時不常就有人想要偷盜。那人八成也是幹這個來的,一不小心被巡查的人撞見,這才挨了一箭。”
端生餘恨未消,提起舊事一臉忿然,“真是太便宜他了,做這樣下作勾當,該抓起來送官,狠打他一頓,再流放三千裏。”
樓襄正臨魏碑,也不抬眼,淡淡道,“一個個都這麽義正嚴辭,不是說了不準再提,又提他做什麽!”
慧生吐了吐舌頭,忙佯裝專注的往綠釉秋葉筆舔裏倒兩滴水,沒敢再說話。
中晌歇過覺,樓襄歪在床上翻華嚴經,忽然聽見院子裏一陣腳步匆匆,不多時見慧生引著公主府內侍進來。內侍風塵仆仆,先向她問安,禮畢方道,“殿下,長公主有要事急召,請您從速起駕迴程。”
她忙坐正身子,“出什麽事了?是不是母親身子有恙?”
內侍忙搖首,“長公主一切安好,殿下寬懷。是今晨接廣寧衛安成公主來信,說延平縣主於前日亥時歿了,長公主請您迴府,是要商議前往廣寧吊唁之事。”
延平縣主,那是素日與她交好的一位表姐,其母安成公主是先帝第三女,和賀蘭韻雖非同母,但關係一向融洽。延平縣主長她四歲,早前出嫁時她還親自送過親,想不到才短短兩三年,一個如花似玉的新婦就這樣沒了。
樓襄既震驚且傷感,連賀蘭韻都難掩悲傷,甫一見她,徑自牽起她的手,嗟歎道,“你表姐也真是個苦命人。”撫摸良久,方想起仔細看看她,麵色也稍微和緩些,“半個月了,你在西山過得好,起碼沒見瘦,倒像是又長高了,氣色瞧著也不錯。”
樓襄一向報喜不報憂,笑著說,“這會子氣候最合適,原待得舒心,隻是記掛您,想著再過兩天就往家趕呢,誰知出了這檔子事。”頓了頓,她問,“好端端的,怎麽突然就歿了?”
賀蘭韻沉默一刻,傷懷道,“左不過是為夫妻間那點子閑氣,成婚三年,還沒個孩子,婆婆便沉不住氣,總攛掇著要給兒子納妾,時不常拿小話兒點她。她是嬌養慣了的,哪裏受過這個,原以為自己不鬆口,丈夫也不鬆口這便混過去了,誰知道丈夫嘴上說好,背著她卻和娘家表妹暗渡陳倉,她被蒙在鼓裏,直到丫頭撞見來告訴,這才傻了眼。”
“你表姐破著大鬧一場,可哪兒知道人家兩個正入港,男人滿心滿肺都是新歡,爭執不下的時候,氣血上湧動了手,打了她一巴掌。”
她聽得一口氣提不上來,恨聲道,“豈有此理,居然打自己的發妻,這男人簡直混賬透頂!”
“如今罵有什麽用,人都已經沒了。她氣得迴去就病了,不吃不喝,任大夫怎麽開方子,煎藥熬湯都不中用,不到半個月就把自己熬沒了。婆家也悔,綁了女婿去你姨母家賠罪,說隻要留他一條命,餘下任打任罰,怎麽處置都行。”
“那就該打掉他半條命,最好讓他……讓他。”她想說再不能人道,可當著母親,這話到底還是有些難以出口。
“多說無益,你且去盡一份心,畢竟小時候你們都一起玩過的。原本我也該去,但宗室規矩,長者不送晚輩。好在廣寧離得不遠,你代我跑一趟罷。”
她忙答應,“這是應該的,明日就啟程,我會好生安撫姨母,再不濟就把她接迴京裏,在咱們家多住些時日。”
這頭說定,樓襄隻剩下滿心淒惶,迴到房裏也懶得說話。看著帶迴來的一應物事還未及拆箱,索性吩咐她們也不必再收拾。
她靠在軟塌上,有一搭沒一搭的想,或許女人的命運就是這樣,很多時候隻能隨波逐流,縱有千般不甘終究無可奈何。民間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她們這些人倒是不愁吃穿,心裏期望的無非是能得一個白首不相離的良人,可知人知麵不知心,看清一個人本已不易,遑論幾十年的歲月,誰又能保證相守一生,一定能不違最初誓言?
就好像父親,看上去無欲無求,頗有君子風範,到頭來還不是照樣冷落妻子、漠視女兒,對於她們母女而言,他何嚐不是個糟糕透頂的丈夫和父親!
不過若是換個人評價他,譬如秀英秀榮兩姐妹,怕是又會有截然不同的考語。
說起秀英,素日是最有眼力價兒的,聽聞她迴府,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便帶著秀榮過公主府來殷勤問安。
善於察言觀色的人,看出她心情不佳,於是刻意柔聲遞話,心有戚戚焉的,說著對延平縣主的惋惜和同情。
樓襄本要為表姐抄寫地藏經,聽了半日,擱下筆,抬眼問道,“姨娘近來可好?”
秀英沒料到她提這個,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好,多謝姐姐惦記著。”覷她麵色,又斂容道,“姐姐生辰那會,姨娘行事的確孟浪。大好的日子掃姐姐的興,說些有的沒的,真真不知輕重,怨不得長公主要罰她。經此一事,姨娘深知自己錯了,日後再不敢和姐姐胡言亂語了。”
樓襄看她一眼,曼聲問,“妹妹果真是這麽想的?”
單聽秀英話裏話外的意思,絕口不提梁孟書在園子裏搭訕的事兒,看來是抵死不認——這是她們母女一早布置好的局。
秀英麵不改色的點著頭,“可不是嘛,姨娘出身有限,見識不足,正該長公主多約束教導,讓她知道何為尊卑上下,才不至將來鬧出笑話。”
秀榮正拿著一隻佛手在玩,忽然抬頭,皺了皺眉,“我姨娘哪有那麽不好?姐姐說起姨娘怎麽像訓下人,叫姨娘聽見,不知道該多傷心。”
秀英忙扭頭,狠狠瞪她一眼,複又陪笑道,“榮丫頭還小,總好纏著姨娘,一時轉不過彎來也是有的,等大些自然明白道理,姐姐這會子千萬別怪她。”
樓襄淡淡頷首,並沒言語。秀英見她懶懶的,便提著裙子起身,擺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有件事我也是才聽說,想跟姐姐念叨兩句,又怕姐姐吃心,嫌我多事。我便有些含糊,不知當講不當講。”
樓襄饒有興致的瞥著她,“咱們姐妹之間,還有什麽不能推心置腹的。”
秀英乖巧的笑了下,掖著袖子,緩緩說,“姐姐不在家的時候,我來給長公主請安,看見定遠侯夫人一連三日過府。我想著,走得這麽近該是有事才對,後來聽丫頭們說起,果不其然的,她是為她家大小子提親來的。”
俯身趨近些,她笑吟吟道,“妹妹不懂這些,倒是留心向哥哥打聽了幾句,原來那定遠侯府的大爺是個百裏挑一的英俊人兒,學問騎射俱都出色,這樣人才想必長公主也會滿意,要不,能一連三天都肯見那位侯夫人!”
略微一頓,像是有些不情不願,她吞吐著說,“就單有一樣不好,聽說他今年不過十八,屋裏卻已有了兩個通房,除卻這個不說,還和他姑媽家的表姐感情甚篤,很有點子青梅竹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