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溱不得不承認,這個叫蘭嫣嫣的女人十分熱情,雖然她看上去非常知性且嫻靜,但骨子裏對於新奇的事物卻是十分執著的。他倒也樂意為這個好奇心強的青樓頭牌講述雅典的神話故事,隻是故事沒講完,第二天的太陽卻已經升起在地平線上了。如果別人跟他說和青樓頭牌在柔軟的大床上講了一夜故事,李溱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偏偏這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若是他想講給別人聽,恐怕自己都不會信。


    所以“賣藝不賣身的蘭嫣嫣被人給睡了”這樣的說法很快就傳遍了揚州城。不過好在孫媽媽本著“客戶就是上帝”的原則,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李溱的名字這才沒有出現在這條流言蜚語的正中央。但是蘭嫣嫣卻是怎麽說都說不清了。畢竟兩個人天亮才出的房,李溱沒被看清,她是被看得一清二楚的,李溱走之後,當即就有楓香樓的姐妹認出了蘭嫣嫣。她也本以為聽了一夜故事,說出來並沒什麽大礙,便草草解釋了一番,說是聽一位公子講了一夜故事,可她當即覺得自己都不會信這話,弄得自己是臉紅心跳、浮想聯翩、手心濕漉漉的。


    誰都知道,從古至今這輿論的風向,一向是往壞的地方歪。大家看來,一對孤男寡女在小房間裏度過一夜,而且什麽事情都沒發生,打死個人都不會信,更何況這女人是淮南的頭牌蘭嫣嫣,就算她從前賣藝不賣身,保不準這次就看上了中意的情郎了呢?


    所以說“聽故事”從來都不是男女過夜的好借口,就算這是事實。


    她這迴算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李溱對於這樣的傳言並不意外,但他也不會想著跳出來幫蘭嫣嫣澄清事實,畢竟那樣做對她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給自己惹火燒身。尤其是在當下,大部分揚州文人都對他有偏見的情況下,他就更不能跳出來。


    但總有好事之人,喜歡將才子佳人聯係起來,組成一段“風流佳話”。前些日子就有人傳言,在蘭嫣嫣的房間裏發現了李溱詩作的原稿,不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原稿,還有“破陣子”的原稿,並懷疑兩人的關係不一般。


    李溱聽到這種猜測的時候,不由得冷汗一冒、打了個寒戰。好在那些酸腐文人及時地跳了出來,把這種猜測反駁得一無是處。駁斥的話語大意是“一個入贅之人,怎會入了蘭姑娘的法眼?”、“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放屁不打草稿!”……這麽個意思,瞬間打消了眾人的猜測。李溱這才算鬆了口氣,心道:有時候這群酸腐文人也算是一群“可塑之才”。


    而且自己的“好表哥”虞慶書也是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否決了那種說法,他說那夜李溱是在自家的“春采樓”過的夜,而非楓香樓,算是幫李溱做了個假的“不在場證明”。歸根結底,虞慶書也不太相信“李溱這個入贅虞家的家夥會被蘭頭牌看上”。


    可林子大了,什麽樣的人都會有。就算大部分人都不信“李溱和蘭嫣嫣睡了一覺”,但是總有一些人固執地相信這種可能。


    比如虞雯雯和虞露露。


    自家相公講故事的本領,姐妹倆那是再清楚不過的了。她倆原本也不相信相公能睡到淮南的頭牌,但偏偏那個女人用的理由是“聽了一夜故事”,而且有人在她的梳妝台上看見了自家相公的詩作原稿。


    女人的第六感告訴她們,事情遠遠沒有那麽簡單。


    所以這幾日,姐妹倆對待李溱的態度是不冷不熱,讓他非常尷尬。就連蓮兒有時候也會學著掐他一把,然後“哼”一聲跑開。正常的女侍不會有這種膽量對待自己的主子,但也不排除這種行為是兩位女主人的“授意”……


    李溱有些懊惱。自己躲過了那些酸腐文人口誅筆伐,到頭來竟然連自己家裏的女人都搞不定,算是陰溝裏翻了船了。


    無奈,解釋是完全沒有用的,甚至是反作用的,他這才放棄想這件事情,轉而考慮今天應該考慮的問題:他的“人生第一誌願”。


    虞家有個傳統,每個月的月末或者月初這幾日,總有一天要拿出來開一次“家議”,說白了就是家族會議,沒有要務的家族成員皆是要到場的。大家要做的無非就是,匯報一下最近自己最近都幹了什麽好事,幹了壞事就去反省一下,要麽說說看誰不順眼、找找茬,把刺挑出來讓大家評上一評,總之是十分無聊的事情。


    家族的掌權者可以在這樣的會議上充分體驗自己的優越性,把控整個家族輿論的風向標。而李溱作為虞家地位較低的人,自然也成了這種場合下最熱門的“話題標靶”。


    他可不會無故找虐,於是草草找了個借口將其推掉,然後找了一處安逸的地方用量子腦玩起了超級瑪麗,算是給“流年不利”的自己找一點可憐的補償。李溱不禁苦笑,自己在揚州城裏被針對也就算了,就連在家族裏都不得安寧,這種淒慘實在是“令人咋舌”。隻是這樣的波瀾,比起前世作為“風口浪尖”上的研究人員所遇到的爭議,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當虞文海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坐在池塘邊“發呆”。虞文海並沒有長輩的架子,倒是很隨意地在李溱身邊坐了下來。


    “子健可曾想好要做的事情沒有?”虞文海想了想,還是開口問道。


    李溱這才注意到身邊有人坐下,他關掉了視野裏的遊戲,沉默了片刻,點頭道:


    “想是想過的,但就怕諸位長輩會說我不務正業。”


    虞文海以為自己知道李溱想要做什麽,笑道:“子健,你才十六歲,眼界並非開闊,有很多事情隻有我們這些活了幾十年的人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什麽是有意義的,什麽是虛度年華的,有時候你自認為有前途的事情,實則是在浪費年少時光。”虞文海頓了頓,還是打算把家議的情況跟他講講:“這次家議,便有談到你的誌向一事,家裏的幾位長老都很看重這件事情。他們都覺得你是個可塑之才,千萬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才是。”


    李溱無奈笑了,他搖了搖頭:“以嶽父大人來看,如何才能就救得了大晟?”


    虞文海皺起眉頭,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溱居然會拋出這樣大範圍的問題。在常人看來,這多少有些想要蒙混過關的意思,但他還是從李溱的眼裏看出了一點東西,思索片刻,正色道:


    “好男兒雖然誌在四方,但論為國效力、救一方百姓,其正道還在於朝堂仕途。”


    李溱再搖頭:“如今恐怕連聖上自己都不能救大晟,先不論聖上整日煉丹製藥,就算是在朝堂上官居絕品,恐怕也不能改變當下大晟打不過遼人的局麵,如此更不用提什麽救一方人民於水火之中了。大晟雖然幅員遼闊,但百姓普遍貧窮,像淮南這麽富庶的地方終究是不多的。嶽父您為官多年,對這個難道沒有一點體會麽?”


    虞文海的眉頭更深了,在這樣的思維限製下,除了起兵造反,他是在想不到第二條改變大晟的道路,當即有些嚴肅道:“子健,有些事情……”


    “有些事情,我是不會去想的,尤其是造反這類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李溱無奈笑了起來,他從虞文海的臉上早就看到了想說的話,見其一臉嚴肅卻又不知道說什麽,李溱便自顧繼續道:“如果說朝堂仕途能救國於水火,我覺得也隻有堯舜禹的時代才有這樣的可能。至於後來‘家天下’的所有朝代,在我看來是萬萬沒有可能在朝堂之上救國的。”


    “可是子健,這君臣朝綱不為國為民,又是為誰呢?荀公的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講了千年,沒有帝王將相、文武百官不畏懼的,無不為了江山社稷而操勞奔波。除了朝堂,難道還有別的地方能夠挽救大晟麽?”虞文海有些激動,可他還是克製著自己的語氣。


    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溱點了點頭,很自信地。


    “自然是有的。朝堂終究不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地方,在我看來,那裏終究是為帝王家辦事的地方,他們終究不會從百姓的角度去考慮江山社稷的問題,隻會從自己的角度去設計江山,然後維持最低限度的安寧。或許堯舜時期的帝王都不是好帝王,但他們卻是好‘公仆’,所以堯、舜、禹皆被後世稱為聖帝。”


    虞文海很想反駁李溱這種“叛逆”的想法,但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到合適的言辭,隻好啞口無言,聽他繼續把話說完。


    李溱從池塘裏撈起一片樹葉,垂眸繼續說著:“自堯舜禹之後,可曾見過其他聖賢為帝?”李溱笑著搖頭,“或許是有的,但終究是少數人。為什麽?因為那終究不是‘帝王之道’。有這麽一則故事,不知嶽父可曾聽過。相傳在五百年前的歐羅巴大陸,有這麽一位賢明的君王,他終日想著如何讓自己的國名過得幸福、快樂、富足,而且他也做的很好,他的國家可以算得上是‘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隻是你猜猜,後來這個國家怎麽了?”


    虞文海皺眉搖了搖頭,他很好奇,一個國家人民如此富足、君王如此賢明,會有一個怎樣美好的未來。但是一種不好的預感,在他的心頭冉冉升起。


    李溱將樹葉鏢了出去,樹葉在半空中劃過一道完美的弧度,然後便失速墜落了下去:


    “後來,這個國家毀於內戰的戰火之中,國王最信任的騎士們,‘圓桌騎士’,在國王出征的時候發起了叛變,賢明的國王迫不得已,親手處決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將領,整個國家陷入內亂,國王自己也鬱鬱而終。”李溱頓了頓,“這個國王,人們稱之為亞瑟王。”


    “所以說,帝王家若是為百姓考慮,那麽自己的‘家臣’們的權利自然會被限製和削弱,若是為了讓這些有權者繼續為自己好好辦事、鞠躬盡瘁,那麽帝王隻能在不犯民怨的限度下最大地去滿足這些‘家臣’,如此一來,國力將有很大一部分要內耗在王侯將相的身上,算是資源的低效利用了。”李溱笑著轉過頭來:


    “嶽父,我想我說的足夠明白了,仕途朝堂不能不能救國,更不能救民於水火。”


    虞文海並沒有第一時間反駁李溱的觀點,他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這樣“有違常理”的論調,他很想反駁,但是苦於詞窮。於是隻好先拋開爭議,先搞清楚李溱真正的想法:


    “那……子健你到底想要做什麽?”


    李溱笑了起來,似乎有些玩世不恭,但這確是他真正的想法:


    “我想做的,是經濟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家廢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姬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姬驚並收藏李家廢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