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平三年(1000)大年初一正旦節,在遠離河北戰場的蜀川成都,到處洋溢著一片喜慶熱鬧的節日景象。
真宗趙恆崇信佛法,曾作《釋氏論》,說佛家的戒律與周孔荀孟,跡異道同。並派內侍到佛家的四大名山普陀、九華、五台、峨眉,供僧禮佛,布施道場。
內侍太監自峨眉山還京,當晚,益州兵馬鈐轄符昭壽在成都府衙大擺筵宴,為中使踐行,並安排手下為中使準備好車馬和土特產。
符昭壽,字如期,魏王符彥卿的第三子,太宗趙光義的小舅子。
符家世代為官,符昭壽的爺爺符存審,前晉、後唐名將,曾被賜為李,稱李存審。在後唐時,符存審做到宣武軍節度使、蕃漢馬步軍都總管、檢校太師、中書,成為掌握實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後來被追封為尚書令、秦王。
符昭壽的父親符彥卿更是曆仕五朝而不倒,做到魏王、節度使。符彥卿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先後嫁給了周世宗柴榮,最小的一個嫁給了宋太宗趙光義。
生在這樣的顯赫的家庭,又是家中老巴子,兩朝國舅爺,符昭壽可謂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從小就錦衣玉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什麽都不缺,還是最好的。
一株稻穗當中,必有那麽一顆長得極差的癟穀子。一群駿馬之中,必有一匹劣馬。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同為將門之後,權貴之子,符昭壽照著他的二哥符昭願差遠了。
符昭願從小謹厚謙約,頗好讀書。及長,廣交朋友,待人有禮。在太原任職時,由於政績顯著,受到民眾的好評,百姓三次請留,太宗三次準允,並給與褒獎。符昭願“三典晉陽”,傳為佳話。若論大宋時期,重建太原城誰的功勞最大,唯符昭願莫屬。真宗時,符昭願官至邢州防禦使,封武都郡開國公。
符昭壽從小就養尊處優慣了。別人當官要憑本事考的,他入仕是皇上封的。先補供奉官,開寶七年(974),改西京作坊副使,曆遷六宅副使、蘭州刺史,知洪州、定州。
真宗即位,將自己的舅舅符昭壽擢升為天雄軍邢州二鈐轄,後遷鳳州團練史,益州兵馬鈐轄,成為益州的一方大員,獨掌西南半邊天。
用人不慎
自從大宋收複後蜀,蜀川就成為大宋的“火藥桶”。
先是乾德三年(965)二月,原後蜀將領上官進率領三千多的軍隊夜攻梓州城(今四川三台),被鎮壓。
三月,後蜀降宋的軍隊途經綿州(今四川綿陽)時,推舉原後蜀文州(今甘肅文縣)刺史全師雄為帥,起兵反宋,隊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
宋軍拿下蜀地隻用了六十六天,平定全師雄叛亂,則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讓大宋皇帝頭疼的是,自占領蜀川,似乎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全師雄之亂隻是蜀地持續性動亂的開始,此後隔三岔五,就有起來造反的,從沒太平過。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川峽天災頻仍,餓殍載道,民不聊生。
淳化二年(991),任誘率義軍攻打昌州、合州;淳化三年(992),榮州、戎州、資州、富順又相繼爆發農民起義。
聲勢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就是淳化四年(993)在青城縣爆發的王小波、李順起義。起義軍打出“均貧富”的口號,人馬達到數十萬。起義軍占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製四川大部。
太宗派大太監王繼恩前來平叛,王繼恩收複成都,趕跑李順,誰知此人卻是小人得誌,花天酒地,樂不思歸,縱兵搶掠,再次激起民變。
李順的部下張餘集合各部人馬,連克嘉、戎、瀘、渝、溶、忠、萬、開八川,乘勝攻取夔州。朝廷急調大軍增援,沿長江,從峽路入川鎮壓。
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雖然失敗了,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兩川“旁戶”這一名稱基本消失,官府從此取消了在蜀地的博買務。
太宗派張詠為益州知州,雷有終為兩川招安使,兩個文官,一司文一司武,同主蜀川,收拾亂局。張詠到成都後,對百姓采取安撫政策,使蜀地的局勢漸漸安定下來。
真宗即位,又將張詠和雷有終兩人先後調離西川。
接任張詠的是牛冕,張詠當時就放言,牛冕不能服眾,恐怕會誤事。果不其然,牛冕到任後,整日無所事事,庸庸碌碌,跟符昭壽沆瀣一氣。
兵馬鈐轄符昭壽,那是典型的公子哥做派。別人當官那是公務繁忙,符昭壽做官那是大爺。
從前是國舅,現在升級成皇上的舅舅。在天府之國成都,符昭壽每日素衣鶴氅,待在後花園專心享受,遊樂無度。軍政事務,全部交給手下奴仆去打理,任由他們在外麵耀武揚威,作威作福。
蜀繡花團錦簇,色彩繽紛,美不勝收。以其窮工極巧的技法和明麗清秀的色彩,獨步天下,居四大名繡之首。還記得新疆出土的那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護臂織錦嗎據考證它就是蜀錦。
猶如老鼠掉入了米缸,一到成都這座錦官城,酷愛美服華裳的符昭壽就喜歡上了蜀錦。
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符昭壽在府衙的廨舍聚集大批的絲織工匠為自己織造蜀錦。需求原料的時候,就到市場上去“買”,說是“買”,實際上跟搶差不多,他要半年之後才給錢,給了錢,暗地裏又讓手下人去搶迴來。看到好的錦緞,符昭壽就依仗自己勢力巧取豪奪,據為己有。
窮奢極欲,花天酒地,又加上要織錦,再多的銀子也不夠花銷。
為了錢,符昭壽什麽事都能做得出來。他讓手下人低價買進大量稻米穀物,就是沒有成熟的也都買來,全部貯存在寺院道觀裏,這樣既省了儲藏費,還省了看管費。
蜀地雨水多,空氣潮濕,時間長了,稻穀容易發黴腐爛,符昭壽就強令道士、僧人進行賠償。低價買進,盤剝百姓,讓和尚道士賠償腐爛的穀物,又狠敲了出家人的一比竹杠,在蜀川,符昭壽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土皇帝。
所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有什麽樣的主子,就有什麽樣的奴才。符昭壽的手下不但欺負百姓,就連軍中的低下等軍官也不放過。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沒有反,那是還有能忍的餘地。壓垮駱駝的絕不僅僅是最後那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蜀川自王小波、李順起義之後,人心未寧。益州鈐轄符昭壽,不親戎務,驕恣無度,導致民怨沸騰,又縱容手下胡作非為,肆意淩辱將士,積怨極深。知州牛冕,懦弱無能,寬弛無政事。益州兩個當家的,沒有一個幹正經事的,長此以往,必將釀成禍亂來。
可悲的是,符昭壽和牛冕這兩個糊塗蛋,竟然渾然不覺。
一場閱兵引發的兵變
至道三年(997)八月,西川都巡檢使韓景佑的部下劉旴,發動兵變,攻掠蜀、漢等州。在益州知州張詠激勵下,招安使上官正與馬知節合兵一處,殺死劉旴,平定叛亂。為穩定局勢,宋太宗趙光義向蜀地增兵,侍衛親軍司步軍主力神衛軍被派駐蜀地,由王均、董福任都虞候,戍守益州(成都)。
同為指揮使,王均和董福兩位帶兵的風格卻截然不同。董福禦眾整肅,治兵有方,軍隊紀律嚴明,號令統一,步調一致,部下的待遇也比較優厚。
王均本人就是個軍棍,不但好酒,而且好賭。上行下效,部下也跟風一起飲酒賭博。賭輸了,王均就克扣軍餉為賭資,當兵的賭輸了,就把軍裝當成賭資抵押出去。因此,王均帶的兵,紀律渙散,自行其是,軍容軍紀跟董福帶的兵,不可同日而語。
這天,符昭壽和牛冕在東郊檢閱軍隊,蜀中百姓都紛紛趕來看熱鬧。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兩支神衛軍,隊伍拉出來,誰好誰壞,優劣立現。
董福的軍隊,軍裝整潔,盔明甲亮。再看王均所部人馬,缺盔少甲,裝備簡單,軍裝鄙陋陳舊。兩相比較,反差鮮明,圍觀的百姓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王均的部下也覺得自慚形穢,羞於見人。
當兵的這些爺們,哪個不是充滿血性之人。於是,王均的部下官兵,開始發牢騷抱怨。
有個叫趙延順的小兵,覺得很丟麵子,他沒有將這個怨憤發泄到王均身上,反而遷怒於符昭壽,認為是他無事生非,搞什麽閱兵儀式,給自己這幫弟兄難堪,開始對符昭壽出言不遜,罵罵咧咧。
符昭壽當時就發飆了,他用馬鞭指著吵得最兇的趙延順等八人,命人將他們拖出來,每人打了二十軍棍,以儆效尤。
符昭壽道:“小赤佬,再嚷嚷,定斬爾等項上人頭!”王均所部人馬這才不敢言語了。不過,雙方的梁子就此結下。
鹹平三年(1000)大年初一,當晚負責在符昭壽帥府外巡邏的正是被符昭壽打過板子的趙延順等人。
自從被符昭壽打過屁股,趙延順這八個人就懷恨在心。是夜,趙延順得知符昭壽在帥府設宴,為即將返京的中使送行,門外還有中使的車馬,等候待命。
今天是正旦節,大過年的,帥府侍衛大多都去喝酒慶祝了,看門護院的比往常少了一大半。趙延順覺得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就開始密謀如何殺了符昭壽這狗官,以解心頭之恨。
所以說,不要輕視下等人,這些人試錯的成本低,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
八個人做了分工,派兩個人溜進帥府後院馬廄中,將所有馬匹的韁繩,全都解開。聽到裏麵躁動,外邊的人再衝進帥府抓馬。
沒了約束,脫韁的馬兒四處亂竄,有好幾匹竟然闖進了公堂的大廳之上。
聽到人喊馬嘶,趙延順帶人迅速衝進帥府,裝作到廳上驅趕馬匹,大聲喧嘩著,虛張聲勢,闖入宴席大廳。
符昭壽此時喝得有點高,看到有馬匹闖入宴席,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正在發作罵人,趙延順就帶人衝了進來。
“趕緊把這畜生給我弄……弄出去……!”符昭壽指著趙延順等人命令道。
“來了!”趁著符昭壽不備,趙延順等人一擁而上,圍住符昭壽,一頓亂刀。這位叱吒西川的風雲人物——符國舅,殞命當場。兩個手下試圖反抗,也被亂刀砍死。
中使見勢不妙,趁機溜之夭夭。符昭壽一死,仆人丫鬟走的走逃的逃,整個帥府頓時亂成一鍋粥。
趙延順將符昭壽的人頭砍下,走到院中,大唿道:“弟兄們,我已經替你們報仇雪恨了,想要吃香喝辣的,跟著我一起幹吧!”
那些平日裏被符昭壽及其手下欺負的士卒,連同那些賭債高築,輸得隻剩下馬夾的兵丁,見符昭壽已死,頓時來了精神,紛紛響應,加入兵變。
造反什麽最重要肯定是兵器鎧甲,趙延順帶領眾反卒迅速占領甲仗庫,打開庫門,為眾反卒發放順手的兵器和甲胄。
正在府衙裏喝酒吃肉的知州牛冕和轉運使張適,聞聽兵變,符昭壽被殺,覺得大勢已去,還是保命要緊。二人連家眷也顧不上了,在身邊親隨的掩護下,趁著混亂,順著一根繩索溜到城外,逃往漢州(今四川廣漢)。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造反起事總得要找個領頭的吧,亂兵闖進都巡檢使劉紹榮的署所,想請他出來主持大局,做叛軍的老大。
劉紹榮聞訊,持劍出來格鬥,終究不是對手,被亂兵包圍。
趙延順到:“我等本無心加害大人,隻想奉您為帥,與朝廷分庭而立,帶領眾兄弟,同謀富貴。”
劉紹榮是燕人,棄遼歸宋,他是萬萬不肯背叛朝廷與叛兵同流合汙的。攝弓大罵道:“我燕人也,比歸大朝,肯與汝同逆邪你們還是殺了我吧!”
“請劉大人再做考慮,我們從長計議。”趙延順等人不敢加害,派人將劉紹榮看管起來。
益州發生兵變,作為都巡檢使,劉紹榮覺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左思右想,不是叛軍的對手,為保名節,找出一根繩索,慨然懸梁自盡。
都監王澤得知兵變,急忙派人將都虞侯王均叫來。王均一到,王澤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你手底下的兵丁以下犯上,殺了符國舅,你趕緊過去把這事給我擺平,要不然,我定奏明聖上,拿你是問!”
王均立即調動兵馬,前來擒捕亂賊。王澤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決定,卻是引狼入室。
神衛軍迅速包圍了都巡檢府衙,聽聞自己的老大王均來了,趙延順頓時有了主意,對眾人道:“耍猴的不嫌人多,造反的不怕事大,如今管事的來了,咱就讓王虞候做咱們的首領,弟兄們以為如何”
眾人舉手道:“就聽大哥你的。”
趙延順左手提著符昭壽的首級,右手握劍,帶領眾反卒,打開府門,大步走到門外。
一見王均,趙延順以劍拄地,單膝跪倒,眾反卒也都齊刷刷地跟著跪倒。
趙延順道:“大哥,我們殺姓符的,也是為眾兄弟出口惡氣,這些年,咱們受他的欺負還少嗎事已至此,您就來做我們的蜀王,帶著大家一起幹吧!”眾人也一致推擁都虞侯王均為王,共同起事,建立蜀國,與朝廷分庭抗爭。
王均身邊有個狗頭軍師名叫張鍇,見王均有些猶豫,立即上言道:“將軍部下發生叛亂,朝廷若追責起來,將軍如何處置這是上天送與將軍的一份富貴,不取白不取,將軍應順應天意,乘勢而為,休要遲疑!”
這王均本來就是一個貪圖富貴的酒肉之徒,如何架得住眾反卒的如此慫恿。幾番下來,也就順坡下驢,答應做眾反卒的蜀王。
參與平叛的都巡檢使孫進當時就不答應了,想要製止王均亂來。趙延順一使眼色,眾反卒上去,將孫進砍於馬下。
趙延順等人及神衛軍士兵擁立王均為首領,屯駐益州的威武、驍猛諸軍也參加叛亂。王均乘機自封蜀王,正式與朝廷分道揚鑣。
小小幾個戍卒竟能掀起如此大的風浪,看來聰明睿智如宋真宗之人,也有用人不察之時。畢竟履曆不深,還是嫩了點。
一到漢州,牛冕就給真宗發去八百裏求救文書。賊勢猖獗,火急求援,戰報一路跋山涉水,差不多曆時十天,才送到真宗的行在,河北大名府。
這個對手不一般
真宗車駕迴京,剛到德清軍(今河南清豐),就收到戰報。車駕迅速停下,真宗立即召開高層軍事會議,商討對策。
負責督運糧草的工部侍郎雷有終曾參與平定王小波、李順起義,對蜀川路子熟,眾臣一直推薦雷有終再披征袍,赴川平叛。
雷有終這個名字起得好,《易經》雲:“謙亨,君子有終。”是說君子謙之又謙,可保萬事亨通,圓滿吉祥。“有終”又有終結之意,意為終結叛亂,還民安寧。就憑這個好彩頭,滅火隊隊長非他莫屬。
真宗當即任命雷有終為瀘州觀察使、益州知州兼川峽兩路招安捉賊事。同時抽調抗遼先鋒官、也參與平定過王小波、李順起義的大將石普為副帥。禦廚使李惠、供備庫副使李守倫並為川、陝兩路招安巡檢使,供奉官、閣門祗候孫正辭為諸州都巡檢使。率領八千步騎,即刻前往蜀川,進行征討。
又以洺州團練使上官正為東川都鈐轄,西京作坊使李繼昌為峽路都鈐轄,崇儀副使高繼勳、王阮並為益州駐泊都監,協同出戰。
作為駐益州的神衛軍指揮使,王均對於東西兩川的地形地理、輕重緩急,是非常熟悉的;作為大宋的軍隊高級指揮官,王均對宋軍作戰和裝備這一套,又是了如指掌。
打仗最怕遇到這樣的對手,敵人對你的排兵布陣、軍事作戰、包括後勤運輸全都門清,真宗最為擔憂的就是這一點。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地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處處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山峻嶺,險關激流,軍隊進出和物資運輸困難重重。
打得贏還好,打不贏,大宋將徹底失去西南半壁江山,真宗知道,雷有終此去,必定又是一場血戰。
開弓沒有迴頭箭,王均畢竟是大宋調教出來的軍隊高級指揮官,在迅速拉攏起一大幫的軍隊支持者之後,叛軍完全占領成都。
正月初二,兵變的第二天,王均在益州府衙,正式稱帝,封自己為“武威元皇帝”,建元化順,國號大蜀。設置文武百官,以神衛小校張鍇為軍師,替自己出謀劃策,宣布與朝廷分疆而立。
別看平時吊兒郎當,自己當了皇帝,就大不一樣了。正月初三,兵變的第三天,王均一早就調集人馬,開始為大蜀國開疆拓土,浴血拚殺。
王均以前的軍隊,都是缺盔少甲,破衣爛衫。如今自己當了皇帝,整個益州都是自己的,命令打開軍械庫,給三軍兒郎們,統統換上銀槍繡衣,新盔新甲,新戰靴新馬鞍。這樣的軍隊拉出去,全部一溜新,確實比較唬人。
攻城戰是宋軍最能熟練掌控的戰法之一。第一戰,王均毫無懸念,非常輕鬆地攻下漢州,益州知州牛冕再次棄城跑路,逃往東川。
馬踏巉岩旌旗展,漢州城外戰正酣。益州知州棄城去,逃跑將軍赴東川。
作為大宋的職業武將,王均當然知道,自己能否在蜀川站穩腳跟,這關鍵的點就在川北的門戶劍門關。在拿下漢州後,王均帶兵直奔劍門關。
出手即王炸,王均開局的這一步棋確實盡得先機,咄咄逼人。
去劍門關,必經綿州(今四川綿陽)。綿州被稱為“劍門鎖鑰,蜀道咽喉”,戰略位置僅次劍門。王均想先打下綿州,再取劍門。
駐守綿州的都巡檢張思鈞,已經七十七歲高齡,是員久經沙場的老將,作戰經驗豐富。張思鈞長期鎮守邊關,與遼軍大小戰,數百次之多,多任先鋒,戰功赫赫。磁窯一戰,身中五十餘創,仍奮不顧身,大敗遼軍,奪得馬匹鎧甲無數。君子館一戰,天氣大寒,宋軍陷入重圍,弓弩皆不能張,此戰宋軍全軍敗沒,死者數萬,張思鈞奮勇拚殺,掩護主帥劉廷讓成功突圍。真宗即位後,不忍讓老將再赴疆場,就給他換了一個輕鬆舒適的工作,任益州鈐轄兼綿、漢九州都巡檢使。
千山隱沒,雲霧浮動,這一次,王均算是碰上了一塊硬骨頭。綿州城高地險河深,還有老將張思鈞在此鎮守,不是那麽好打的。
蜀軍攻了半個月,也沒打下綿州城。王均知道孰輕孰重,他扔下綿州直奔劍門關。
李仕衡棄卒保車
劍州知州、秘書丞李仕衡猜想叛軍定會前來爭奪劍州,自己兵力不足,十有八九保不住城池。一咬牙,決定主動放棄劍州,集合所有力量,背向迎敵,確保劍門關萬無一失。
李仕衡下令焚毀劍州城中的倉庫,帶上金銀和糧草退守劍門關。為加強劍門關的防守,李仕衡張榜招募從益州流散的兵卒,又得數千人馬。
群峰嵯峨,如一把把利劍直插雲霄;絕崖斷離,似兩扇巨門相對以開。當年蜀中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中段依崖砌石,建立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遂成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
很快,王均率領大蜀軍兵臨劍門。李仕衡和劍門都監、左藏庫副使裴臻,領兵出城交戰。
王均出來匆忙,沒帶多少軍糧。連日來風雪交加,天寒地凍,蜀軍到了劍州又沒搶到糧食,士兵隻能吃麥麩敗糟。軍隊疲軟,加上長途行軍,又累又餓,蜀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宋軍以逸待勞,準備充足。劍門關下一戰,蜀軍被打得丟盔卸甲,抱頭鼠竄,一敗塗地。宋軍一路追殺,斬首數千級,大獲全勝。
蜀軍競相奔逃,王均擔心再被宋軍半路劫殺,便選擇走陰平小道,連夜逃往成都。
民族英雄嶽飛有一句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這句話用在李仕衡這裏,應該換一種說辭,“文官不愛錢,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後遷家京兆府。淳化元年(990)進士及第,任鄂縣主簿,不久升任彭山知縣,再調光祿寺丞。
由於父親李益違法,李仕衡被除名。後逢朝廷大赦,寇凖惜其才而薦舉,李仕衡又官複原職。
田重進把守京畿,命李仕衡審訊五個死刑犯,仕衡使其中四人免於死刑。後來,田重進到了李仕衡家,說:“你有陰功,家門應該增高加大。”
此後,李仕衡二次升遷做到了秘書丞。
李仕衡不愛財。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李仕衡在昭文館為館職時,曾經出使到高麗,有名武官做他的副手。高麗國贈送了很多禮品和財物,李仕衡概不關心在意,一切都委托給副手去處理。
當時,船底有滲漏的地方,裝船時,副手就把李仕衡所得的絹帛墊在船底,把自己的東西放在上麵,以避免浸濕或損壞。
航行海上,遇到大風,將要傾覆,船工們非常恐懼,要求把所裝載的物品全都丟到海裏去,否則船太重必定難以脫險。
副手倉皇之間就把船裏的東西往海裏丟,根本顧不上時間去揀擇。扔了一大半,才風息船定。過後清點丟棄的東西,皆副使之物。李仕衡的那些禮品,被副手鋪在船底,結果一無所失。
後來,李仕衡被授予重任,外放為官,為劍州知州。
擊敗王均的大蜀叛軍,李仕衡派人飛騎進京上奏,真宗對李仕衡的文武才能讚歎不已,當即給與嘉獎,升李仕衡為度支員外郎,賜緋衣;升裴臻為崇儀使、領峰州刺史,仍駐守劍門關,協助雷有終平定叛亂。
楊懷忠圍魏救趙
得知王均帶兵去攻打劍門關,為了增援劍門關,蜀州知州楊懷忠決定采用兵仙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帶領本部人馬,會同附近各州的宋軍,一同攻打益州成都。
楊懷忠臨時拚湊起來的人馬,有些人過去是王小波、李順起義時的舊黨,這些人頗貪剽劫,進入益州外城後,臨陣變亂,開始大肆搶劫民間私財,無心戰事。
楊懷忠初戰得利,先鋒部隊從益州北門攻入,至三井橋,焚燒子城。
叛軍將領崔照、魯麻胡引軍殺出,兩軍在在江瀆廟前列陣交鋒,雙方派出大將單挑。叛軍中的神衛軍,原本是大宋的正規軍,兵強馬壯,兵多將廣,打楊懷忠的雜牌軍,那是太輕鬆了。雙方你來我往,走馬換將,自晨至夕,宋軍損失數員大將。
叛軍乘勢掩殺過來,楊懷忠勒兵倒退,兵敗而走。為防敵兵夜襲,楊懷忠連夜率領殘部退到小城江原(今四川崇州江源鎮)。
王均率眾從劍門關退迴成都,楊懷忠派人向附近州郡發出檄文,調集嘉州、眉州等七州守軍前來與他會合,再攻成都。
這時,王均派遣趙延順領兵襲擊楊懷忠的後方邛州、蜀州。楊懷忠得知後方來敵,即揮師出擊,蜀軍大敗,趙延順逃走。
楊懷忠立功心切,想在雷有終大軍到來之前解決蜀川叛亂,引軍再次攻入成都外城。
打仗,這本來是武將的活,無奈,大宋的文臣都這麽有水平,能文能武,非常豪橫,總喜歡喧賓奪主,不僅能死纏爛打,關鍵是還不認輸。
楊懷忠率軍攻下城南軍資庫,然後貼了封條,派兵駐守。
王均派出數支人馬,打開內城城門,衝出來與宋軍交戰。宋軍不敵,楊懷忠與轉運使陳緯引軍退至筰橋(又名夷裏橋,在今成都市西南)。
楊懷忠學當年韓信的做法,背水列陣。前臨大敵,後無退路,希望以此來堅定將士拚死求勝的決心。不過,楊懷忠畢竟沒有韓信的膽識,他擔心南麵邛、蜀方向的趙延順來攻,與成都的王均叛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於是,又分出兵力過橋,在櫧木橋南紮下營寨。
王均派出三路兵馬,試圖一舉擊敗楊懷忠,以解益州之圍。
有一路蜀軍繞到楊懷忠營寨的背後,焚毀江原神祠,切斷了邛、蜀方向可能來增援官軍的道路。楊懷忠也分出三隊兵馬,分頭迎戰叛軍。
大戰開始,官軍斬賊首五百餘級,將叛軍逼至皁江,墜水者死傷無數,宋軍收繳兵甲箭弩甚眾。楊懷忠引軍乘勝追擊,一直到成都南門外十五裏雞鳴原(今四川雙流華陽鎮),方才停住。
宋軍在雞鳴原安營紮寨,阻斷王均南逃路線,等候王師主力的到來。老將張思鈞又收複了被蜀軍占領的漢州,斬偽刺史苗進,益州的北大門也被宋軍堵住。
由於劍門關與成都一線的沿途各州縣都被宋軍控製著,雷有終的平叛大軍幾乎是一路暢通無阻,在狂奔了一個多月後,王師主力終於在鹹平三年(1000)二月底到達了益州城下。
雷有終計失空城
雷有終率王師主力到達成都,被楊懷忠迎著,宋軍士氣高漲,都巡檢張思鈞此時已將漢州收複,也趕來益州與雷有終會師。
大軍稍作整頓,雷有終立即下令進軍升仙橋。王均派崔照、魯麻胡率蜀軍攔截,被官軍一陣擊退。蜀軍繞城逃走,宋軍乘勝追至城下,但見城門大開,銀槍繡衣的叛軍跑得光光的。
什麽情況空城計
楊懷忠有點懵圈,犯起了嘀咕,要知道,蜀中丞相諸葛亮曾經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如今王均也玩起空城計,這裏麵一定有詐。
石普、李惠、李守倫等眾將官也都麵麵相覷,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雷有終道:“我看這賊叛軍一定是被官軍給嚇破了膽,還猶豫啥,殺將進去,捉住那賊王均,重重有賞!”
峽路都鈐轄李繼昌感覺情況不妙,急忙製止,雷有終不從,指揮大軍衝入城內。李繼昌按兵不動,帶領手下人馬獨自返迴營寨。
雷有終自領兵以來,在路上跑了一個多月,寸功為立,不像楊懷忠、張思鈞和李仕衡,一直在與叛軍周旋,他之所以這麽果斷地下令進軍,也是想要立功的衝動所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自己就是要殺入城中,看看這王均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
城中果然連一個叛軍的鬼影子都沒有。
官軍兵不血刃,就奪得一座益州城,頓時心花怒放,匪性瞬間爆發,開始大肆搶掠商鋪、民財,甚至闖進民居,找女人尋快活。
此時,大蜀王王均正躲在城樓的一處,偷著樂。見宋軍都進了城,王均大手一揮,命令道:“封鎖城門,一個不留,殺!”
就在宋軍忙得不亦樂乎之時,就聽得一聲炮響,城門瞬間被關上了,數不清的蜀軍就像從地底下冒出來一樣,突然殺將出來。
益州城內,喊殺連天,宋軍不暇尋歡,慌忙奪路而逃。到了路口,道路盡被破床敗榻堵了個水泄不通。宋軍好不容易搬開這些障礙,開辟出一條細縫小路,哪知叛軍就在外邊手持長槍利刃等著,出來多少戳死多少。
宋軍被殺得是鬼哭狼嚎,僥幸漏網的,逃到城門,那門兒早已上鎖,又被蜀軍堵在城門一通追殺。
石普掩護雷有終跑上城頭,找了根繩索,沿著城垛墜到城下,雷有終幸得不死。禦廚使李惠就沒這麽幸運了,他還是遲了一步,被王均率眾趕上,雙拳難敵四手,白白的送了性命。
由於雷有終的大意輕敵,隨性妄為,官軍付出了傷亡過半的慘痛代價。
李繼昌的部下將校聽到城中作戰的聲音,哭著請求撤退。
李繼昌道:“我官位低,應當等候主帥的命令再做進退。”
晚上,雷有終派人快馬送來文書,讓李繼昌帶兵去駐守雁橋門,掩護主力撤退。
雷有終和石普,率領殘兵敗將,退往漢州,途中被張思鈞的人馬接著。
待主力全部退入漢州,雷有終這才稍安,自此不敢冒然躁進,慢慢兒整頓兵馬,養精蓄銳,徐圖大舉。
切記手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
真宗趙恆崇信佛法,曾作《釋氏論》,說佛家的戒律與周孔荀孟,跡異道同。並派內侍到佛家的四大名山普陀、九華、五台、峨眉,供僧禮佛,布施道場。
內侍太監自峨眉山還京,當晚,益州兵馬鈐轄符昭壽在成都府衙大擺筵宴,為中使踐行,並安排手下為中使準備好車馬和土特產。
符昭壽,字如期,魏王符彥卿的第三子,太宗趙光義的小舅子。
符家世代為官,符昭壽的爺爺符存審,前晉、後唐名將,曾被賜為李,稱李存審。在後唐時,符存審做到宣武軍節度使、蕃漢馬步軍都總管、檢校太師、中書,成為掌握實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後來被追封為尚書令、秦王。
符昭壽的父親符彥卿更是曆仕五朝而不倒,做到魏王、節度使。符彥卿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先後嫁給了周世宗柴榮,最小的一個嫁給了宋太宗趙光義。
生在這樣的顯赫的家庭,又是家中老巴子,兩朝國舅爺,符昭壽可謂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從小就錦衣玉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什麽都不缺,還是最好的。
一株稻穗當中,必有那麽一顆長得極差的癟穀子。一群駿馬之中,必有一匹劣馬。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同為將門之後,權貴之子,符昭壽照著他的二哥符昭願差遠了。
符昭願從小謹厚謙約,頗好讀書。及長,廣交朋友,待人有禮。在太原任職時,由於政績顯著,受到民眾的好評,百姓三次請留,太宗三次準允,並給與褒獎。符昭願“三典晉陽”,傳為佳話。若論大宋時期,重建太原城誰的功勞最大,唯符昭願莫屬。真宗時,符昭願官至邢州防禦使,封武都郡開國公。
符昭壽從小就養尊處優慣了。別人當官要憑本事考的,他入仕是皇上封的。先補供奉官,開寶七年(974),改西京作坊副使,曆遷六宅副使、蘭州刺史,知洪州、定州。
真宗即位,將自己的舅舅符昭壽擢升為天雄軍邢州二鈐轄,後遷鳳州團練史,益州兵馬鈐轄,成為益州的一方大員,獨掌西南半邊天。
用人不慎
自從大宋收複後蜀,蜀川就成為大宋的“火藥桶”。
先是乾德三年(965)二月,原後蜀將領上官進率領三千多的軍隊夜攻梓州城(今四川三台),被鎮壓。
三月,後蜀降宋的軍隊途經綿州(今四川綿陽)時,推舉原後蜀文州(今甘肅文縣)刺史全師雄為帥,起兵反宋,隊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
宋軍拿下蜀地隻用了六十六天,平定全師雄叛亂,則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讓大宋皇帝頭疼的是,自占領蜀川,似乎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全師雄之亂隻是蜀地持續性動亂的開始,此後隔三岔五,就有起來造反的,從沒太平過。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川峽天災頻仍,餓殍載道,民不聊生。
淳化二年(991),任誘率義軍攻打昌州、合州;淳化三年(992),榮州、戎州、資州、富順又相繼爆發農民起義。
聲勢最大的一場農民起義,就是淳化四年(993)在青城縣爆發的王小波、李順起義。起義軍打出“均貧富”的口號,人馬達到數十萬。起義軍占領成都,建立大蜀政權,控製四川大部。
太宗派大太監王繼恩前來平叛,王繼恩收複成都,趕跑李順,誰知此人卻是小人得誌,花天酒地,樂不思歸,縱兵搶掠,再次激起民變。
李順的部下張餘集合各部人馬,連克嘉、戎、瀘、渝、溶、忠、萬、開八川,乘勝攻取夔州。朝廷急調大軍增援,沿長江,從峽路入川鎮壓。
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雖然失敗了,但它嚴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兩川“旁戶”這一名稱基本消失,官府從此取消了在蜀地的博買務。
太宗派張詠為益州知州,雷有終為兩川招安使,兩個文官,一司文一司武,同主蜀川,收拾亂局。張詠到成都後,對百姓采取安撫政策,使蜀地的局勢漸漸安定下來。
真宗即位,又將張詠和雷有終兩人先後調離西川。
接任張詠的是牛冕,張詠當時就放言,牛冕不能服眾,恐怕會誤事。果不其然,牛冕到任後,整日無所事事,庸庸碌碌,跟符昭壽沆瀣一氣。
兵馬鈐轄符昭壽,那是典型的公子哥做派。別人當官那是公務繁忙,符昭壽做官那是大爺。
從前是國舅,現在升級成皇上的舅舅。在天府之國成都,符昭壽每日素衣鶴氅,待在後花園專心享受,遊樂無度。軍政事務,全部交給手下奴仆去打理,任由他們在外麵耀武揚威,作威作福。
蜀繡花團錦簇,色彩繽紛,美不勝收。以其窮工極巧的技法和明麗清秀的色彩,獨步天下,居四大名繡之首。還記得新疆出土的那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護臂織錦嗎據考證它就是蜀錦。
猶如老鼠掉入了米缸,一到成都這座錦官城,酷愛美服華裳的符昭壽就喜歡上了蜀錦。
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符昭壽在府衙的廨舍聚集大批的絲織工匠為自己織造蜀錦。需求原料的時候,就到市場上去“買”,說是“買”,實際上跟搶差不多,他要半年之後才給錢,給了錢,暗地裏又讓手下人去搶迴來。看到好的錦緞,符昭壽就依仗自己勢力巧取豪奪,據為己有。
窮奢極欲,花天酒地,又加上要織錦,再多的銀子也不夠花銷。
為了錢,符昭壽什麽事都能做得出來。他讓手下人低價買進大量稻米穀物,就是沒有成熟的也都買來,全部貯存在寺院道觀裏,這樣既省了儲藏費,還省了看管費。
蜀地雨水多,空氣潮濕,時間長了,稻穀容易發黴腐爛,符昭壽就強令道士、僧人進行賠償。低價買進,盤剝百姓,讓和尚道士賠償腐爛的穀物,又狠敲了出家人的一比竹杠,在蜀川,符昭壽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土皇帝。
所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有什麽樣的主子,就有什麽樣的奴才。符昭壽的手下不但欺負百姓,就連軍中的低下等軍官也不放過。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沒有反,那是還有能忍的餘地。壓垮駱駝的絕不僅僅是最後那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蜀川自王小波、李順起義之後,人心未寧。益州鈐轄符昭壽,不親戎務,驕恣無度,導致民怨沸騰,又縱容手下胡作非為,肆意淩辱將士,積怨極深。知州牛冕,懦弱無能,寬弛無政事。益州兩個當家的,沒有一個幹正經事的,長此以往,必將釀成禍亂來。
可悲的是,符昭壽和牛冕這兩個糊塗蛋,竟然渾然不覺。
一場閱兵引發的兵變
至道三年(997)八月,西川都巡檢使韓景佑的部下劉旴,發動兵變,攻掠蜀、漢等州。在益州知州張詠激勵下,招安使上官正與馬知節合兵一處,殺死劉旴,平定叛亂。為穩定局勢,宋太宗趙光義向蜀地增兵,侍衛親軍司步軍主力神衛軍被派駐蜀地,由王均、董福任都虞候,戍守益州(成都)。
同為指揮使,王均和董福兩位帶兵的風格卻截然不同。董福禦眾整肅,治兵有方,軍隊紀律嚴明,號令統一,步調一致,部下的待遇也比較優厚。
王均本人就是個軍棍,不但好酒,而且好賭。上行下效,部下也跟風一起飲酒賭博。賭輸了,王均就克扣軍餉為賭資,當兵的賭輸了,就把軍裝當成賭資抵押出去。因此,王均帶的兵,紀律渙散,自行其是,軍容軍紀跟董福帶的兵,不可同日而語。
這天,符昭壽和牛冕在東郊檢閱軍隊,蜀中百姓都紛紛趕來看熱鬧。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兩支神衛軍,隊伍拉出來,誰好誰壞,優劣立現。
董福的軍隊,軍裝整潔,盔明甲亮。再看王均所部人馬,缺盔少甲,裝備簡單,軍裝鄙陋陳舊。兩相比較,反差鮮明,圍觀的百姓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王均的部下也覺得自慚形穢,羞於見人。
當兵的這些爺們,哪個不是充滿血性之人。於是,王均的部下官兵,開始發牢騷抱怨。
有個叫趙延順的小兵,覺得很丟麵子,他沒有將這個怨憤發泄到王均身上,反而遷怒於符昭壽,認為是他無事生非,搞什麽閱兵儀式,給自己這幫弟兄難堪,開始對符昭壽出言不遜,罵罵咧咧。
符昭壽當時就發飆了,他用馬鞭指著吵得最兇的趙延順等八人,命人將他們拖出來,每人打了二十軍棍,以儆效尤。
符昭壽道:“小赤佬,再嚷嚷,定斬爾等項上人頭!”王均所部人馬這才不敢言語了。不過,雙方的梁子就此結下。
鹹平三年(1000)大年初一,當晚負責在符昭壽帥府外巡邏的正是被符昭壽打過板子的趙延順等人。
自從被符昭壽打過屁股,趙延順這八個人就懷恨在心。是夜,趙延順得知符昭壽在帥府設宴,為即將返京的中使送行,門外還有中使的車馬,等候待命。
今天是正旦節,大過年的,帥府侍衛大多都去喝酒慶祝了,看門護院的比往常少了一大半。趙延順覺得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就開始密謀如何殺了符昭壽這狗官,以解心頭之恨。
所以說,不要輕視下等人,這些人試錯的成本低,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
八個人做了分工,派兩個人溜進帥府後院馬廄中,將所有馬匹的韁繩,全都解開。聽到裏麵躁動,外邊的人再衝進帥府抓馬。
沒了約束,脫韁的馬兒四處亂竄,有好幾匹竟然闖進了公堂的大廳之上。
聽到人喊馬嘶,趙延順帶人迅速衝進帥府,裝作到廳上驅趕馬匹,大聲喧嘩著,虛張聲勢,闖入宴席大廳。
符昭壽此時喝得有點高,看到有馬匹闖入宴席,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正在發作罵人,趙延順就帶人衝了進來。
“趕緊把這畜生給我弄……弄出去……!”符昭壽指著趙延順等人命令道。
“來了!”趁著符昭壽不備,趙延順等人一擁而上,圍住符昭壽,一頓亂刀。這位叱吒西川的風雲人物——符國舅,殞命當場。兩個手下試圖反抗,也被亂刀砍死。
中使見勢不妙,趁機溜之夭夭。符昭壽一死,仆人丫鬟走的走逃的逃,整個帥府頓時亂成一鍋粥。
趙延順將符昭壽的人頭砍下,走到院中,大唿道:“弟兄們,我已經替你們報仇雪恨了,想要吃香喝辣的,跟著我一起幹吧!”
那些平日裏被符昭壽及其手下欺負的士卒,連同那些賭債高築,輸得隻剩下馬夾的兵丁,見符昭壽已死,頓時來了精神,紛紛響應,加入兵變。
造反什麽最重要肯定是兵器鎧甲,趙延順帶領眾反卒迅速占領甲仗庫,打開庫門,為眾反卒發放順手的兵器和甲胄。
正在府衙裏喝酒吃肉的知州牛冕和轉運使張適,聞聽兵變,符昭壽被殺,覺得大勢已去,還是保命要緊。二人連家眷也顧不上了,在身邊親隨的掩護下,趁著混亂,順著一根繩索溜到城外,逃往漢州(今四川廣漢)。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造反起事總得要找個領頭的吧,亂兵闖進都巡檢使劉紹榮的署所,想請他出來主持大局,做叛軍的老大。
劉紹榮聞訊,持劍出來格鬥,終究不是對手,被亂兵包圍。
趙延順到:“我等本無心加害大人,隻想奉您為帥,與朝廷分庭而立,帶領眾兄弟,同謀富貴。”
劉紹榮是燕人,棄遼歸宋,他是萬萬不肯背叛朝廷與叛兵同流合汙的。攝弓大罵道:“我燕人也,比歸大朝,肯與汝同逆邪你們還是殺了我吧!”
“請劉大人再做考慮,我們從長計議。”趙延順等人不敢加害,派人將劉紹榮看管起來。
益州發生兵變,作為都巡檢使,劉紹榮覺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左思右想,不是叛軍的對手,為保名節,找出一根繩索,慨然懸梁自盡。
都監王澤得知兵變,急忙派人將都虞侯王均叫來。王均一到,王澤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你手底下的兵丁以下犯上,殺了符國舅,你趕緊過去把這事給我擺平,要不然,我定奏明聖上,拿你是問!”
王均立即調動兵馬,前來擒捕亂賊。王澤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決定,卻是引狼入室。
神衛軍迅速包圍了都巡檢府衙,聽聞自己的老大王均來了,趙延順頓時有了主意,對眾人道:“耍猴的不嫌人多,造反的不怕事大,如今管事的來了,咱就讓王虞候做咱們的首領,弟兄們以為如何”
眾人舉手道:“就聽大哥你的。”
趙延順左手提著符昭壽的首級,右手握劍,帶領眾反卒,打開府門,大步走到門外。
一見王均,趙延順以劍拄地,單膝跪倒,眾反卒也都齊刷刷地跟著跪倒。
趙延順道:“大哥,我們殺姓符的,也是為眾兄弟出口惡氣,這些年,咱們受他的欺負還少嗎事已至此,您就來做我們的蜀王,帶著大家一起幹吧!”眾人也一致推擁都虞侯王均為王,共同起事,建立蜀國,與朝廷分庭抗爭。
王均身邊有個狗頭軍師名叫張鍇,見王均有些猶豫,立即上言道:“將軍部下發生叛亂,朝廷若追責起來,將軍如何處置這是上天送與將軍的一份富貴,不取白不取,將軍應順應天意,乘勢而為,休要遲疑!”
這王均本來就是一個貪圖富貴的酒肉之徒,如何架得住眾反卒的如此慫恿。幾番下來,也就順坡下驢,答應做眾反卒的蜀王。
參與平叛的都巡檢使孫進當時就不答應了,想要製止王均亂來。趙延順一使眼色,眾反卒上去,將孫進砍於馬下。
趙延順等人及神衛軍士兵擁立王均為首領,屯駐益州的威武、驍猛諸軍也參加叛亂。王均乘機自封蜀王,正式與朝廷分道揚鑣。
小小幾個戍卒竟能掀起如此大的風浪,看來聰明睿智如宋真宗之人,也有用人不察之時。畢竟履曆不深,還是嫩了點。
一到漢州,牛冕就給真宗發去八百裏求救文書。賊勢猖獗,火急求援,戰報一路跋山涉水,差不多曆時十天,才送到真宗的行在,河北大名府。
這個對手不一般
真宗車駕迴京,剛到德清軍(今河南清豐),就收到戰報。車駕迅速停下,真宗立即召開高層軍事會議,商討對策。
負責督運糧草的工部侍郎雷有終曾參與平定王小波、李順起義,對蜀川路子熟,眾臣一直推薦雷有終再披征袍,赴川平叛。
雷有終這個名字起得好,《易經》雲:“謙亨,君子有終。”是說君子謙之又謙,可保萬事亨通,圓滿吉祥。“有終”又有終結之意,意為終結叛亂,還民安寧。就憑這個好彩頭,滅火隊隊長非他莫屬。
真宗當即任命雷有終為瀘州觀察使、益州知州兼川峽兩路招安捉賊事。同時抽調抗遼先鋒官、也參與平定過王小波、李順起義的大將石普為副帥。禦廚使李惠、供備庫副使李守倫並為川、陝兩路招安巡檢使,供奉官、閣門祗候孫正辭為諸州都巡檢使。率領八千步騎,即刻前往蜀川,進行征討。
又以洺州團練使上官正為東川都鈐轄,西京作坊使李繼昌為峽路都鈐轄,崇儀副使高繼勳、王阮並為益州駐泊都監,協同出戰。
作為駐益州的神衛軍指揮使,王均對於東西兩川的地形地理、輕重緩急,是非常熟悉的;作為大宋的軍隊高級指揮官,王均對宋軍作戰和裝備這一套,又是了如指掌。
打仗最怕遇到這樣的對手,敵人對你的排兵布陣、軍事作戰、包括後勤運輸全都門清,真宗最為擔憂的就是這一點。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地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處處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山峻嶺,險關激流,軍隊進出和物資運輸困難重重。
打得贏還好,打不贏,大宋將徹底失去西南半壁江山,真宗知道,雷有終此去,必定又是一場血戰。
開弓沒有迴頭箭,王均畢竟是大宋調教出來的軍隊高級指揮官,在迅速拉攏起一大幫的軍隊支持者之後,叛軍完全占領成都。
正月初二,兵變的第二天,王均在益州府衙,正式稱帝,封自己為“武威元皇帝”,建元化順,國號大蜀。設置文武百官,以神衛小校張鍇為軍師,替自己出謀劃策,宣布與朝廷分疆而立。
別看平時吊兒郎當,自己當了皇帝,就大不一樣了。正月初三,兵變的第三天,王均一早就調集人馬,開始為大蜀國開疆拓土,浴血拚殺。
王均以前的軍隊,都是缺盔少甲,破衣爛衫。如今自己當了皇帝,整個益州都是自己的,命令打開軍械庫,給三軍兒郎們,統統換上銀槍繡衣,新盔新甲,新戰靴新馬鞍。這樣的軍隊拉出去,全部一溜新,確實比較唬人。
攻城戰是宋軍最能熟練掌控的戰法之一。第一戰,王均毫無懸念,非常輕鬆地攻下漢州,益州知州牛冕再次棄城跑路,逃往東川。
馬踏巉岩旌旗展,漢州城外戰正酣。益州知州棄城去,逃跑將軍赴東川。
作為大宋的職業武將,王均當然知道,自己能否在蜀川站穩腳跟,這關鍵的點就在川北的門戶劍門關。在拿下漢州後,王均帶兵直奔劍門關。
出手即王炸,王均開局的這一步棋確實盡得先機,咄咄逼人。
去劍門關,必經綿州(今四川綿陽)。綿州被稱為“劍門鎖鑰,蜀道咽喉”,戰略位置僅次劍門。王均想先打下綿州,再取劍門。
駐守綿州的都巡檢張思鈞,已經七十七歲高齡,是員久經沙場的老將,作戰經驗豐富。張思鈞長期鎮守邊關,與遼軍大小戰,數百次之多,多任先鋒,戰功赫赫。磁窯一戰,身中五十餘創,仍奮不顧身,大敗遼軍,奪得馬匹鎧甲無數。君子館一戰,天氣大寒,宋軍陷入重圍,弓弩皆不能張,此戰宋軍全軍敗沒,死者數萬,張思鈞奮勇拚殺,掩護主帥劉廷讓成功突圍。真宗即位後,不忍讓老將再赴疆場,就給他換了一個輕鬆舒適的工作,任益州鈐轄兼綿、漢九州都巡檢使。
千山隱沒,雲霧浮動,這一次,王均算是碰上了一塊硬骨頭。綿州城高地險河深,還有老將張思鈞在此鎮守,不是那麽好打的。
蜀軍攻了半個月,也沒打下綿州城。王均知道孰輕孰重,他扔下綿州直奔劍門關。
李仕衡棄卒保車
劍州知州、秘書丞李仕衡猜想叛軍定會前來爭奪劍州,自己兵力不足,十有八九保不住城池。一咬牙,決定主動放棄劍州,集合所有力量,背向迎敵,確保劍門關萬無一失。
李仕衡下令焚毀劍州城中的倉庫,帶上金銀和糧草退守劍門關。為加強劍門關的防守,李仕衡張榜招募從益州流散的兵卒,又得數千人馬。
群峰嵯峨,如一把把利劍直插雲霄;絕崖斷離,似兩扇巨門相對以開。當年蜀中丞相諸葛亮,在大劍山中段依崖砌石,建立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遂成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
很快,王均率領大蜀軍兵臨劍門。李仕衡和劍門都監、左藏庫副使裴臻,領兵出城交戰。
王均出來匆忙,沒帶多少軍糧。連日來風雪交加,天寒地凍,蜀軍到了劍州又沒搶到糧食,士兵隻能吃麥麩敗糟。軍隊疲軟,加上長途行軍,又累又餓,蜀軍戰鬥力大打折扣。
宋軍以逸待勞,準備充足。劍門關下一戰,蜀軍被打得丟盔卸甲,抱頭鼠竄,一敗塗地。宋軍一路追殺,斬首數千級,大獲全勝。
蜀軍競相奔逃,王均擔心再被宋軍半路劫殺,便選擇走陰平小道,連夜逃往成都。
民族英雄嶽飛有一句名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這句話用在李仕衡這裏,應該換一種說辭,“文官不愛錢,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後遷家京兆府。淳化元年(990)進士及第,任鄂縣主簿,不久升任彭山知縣,再調光祿寺丞。
由於父親李益違法,李仕衡被除名。後逢朝廷大赦,寇凖惜其才而薦舉,李仕衡又官複原職。
田重進把守京畿,命李仕衡審訊五個死刑犯,仕衡使其中四人免於死刑。後來,田重進到了李仕衡家,說:“你有陰功,家門應該增高加大。”
此後,李仕衡二次升遷做到了秘書丞。
李仕衡不愛財。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李仕衡在昭文館為館職時,曾經出使到高麗,有名武官做他的副手。高麗國贈送了很多禮品和財物,李仕衡概不關心在意,一切都委托給副手去處理。
當時,船底有滲漏的地方,裝船時,副手就把李仕衡所得的絹帛墊在船底,把自己的東西放在上麵,以避免浸濕或損壞。
航行海上,遇到大風,將要傾覆,船工們非常恐懼,要求把所裝載的物品全都丟到海裏去,否則船太重必定難以脫險。
副手倉皇之間就把船裏的東西往海裏丟,根本顧不上時間去揀擇。扔了一大半,才風息船定。過後清點丟棄的東西,皆副使之物。李仕衡的那些禮品,被副手鋪在船底,結果一無所失。
後來,李仕衡被授予重任,外放為官,為劍州知州。
擊敗王均的大蜀叛軍,李仕衡派人飛騎進京上奏,真宗對李仕衡的文武才能讚歎不已,當即給與嘉獎,升李仕衡為度支員外郎,賜緋衣;升裴臻為崇儀使、領峰州刺史,仍駐守劍門關,協助雷有終平定叛亂。
楊懷忠圍魏救趙
得知王均帶兵去攻打劍門關,為了增援劍門關,蜀州知州楊懷忠決定采用兵仙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帶領本部人馬,會同附近各州的宋軍,一同攻打益州成都。
楊懷忠臨時拚湊起來的人馬,有些人過去是王小波、李順起義時的舊黨,這些人頗貪剽劫,進入益州外城後,臨陣變亂,開始大肆搶劫民間私財,無心戰事。
楊懷忠初戰得利,先鋒部隊從益州北門攻入,至三井橋,焚燒子城。
叛軍將領崔照、魯麻胡引軍殺出,兩軍在在江瀆廟前列陣交鋒,雙方派出大將單挑。叛軍中的神衛軍,原本是大宋的正規軍,兵強馬壯,兵多將廣,打楊懷忠的雜牌軍,那是太輕鬆了。雙方你來我往,走馬換將,自晨至夕,宋軍損失數員大將。
叛軍乘勢掩殺過來,楊懷忠勒兵倒退,兵敗而走。為防敵兵夜襲,楊懷忠連夜率領殘部退到小城江原(今四川崇州江源鎮)。
王均率眾從劍門關退迴成都,楊懷忠派人向附近州郡發出檄文,調集嘉州、眉州等七州守軍前來與他會合,再攻成都。
這時,王均派遣趙延順領兵襲擊楊懷忠的後方邛州、蜀州。楊懷忠得知後方來敵,即揮師出擊,蜀軍大敗,趙延順逃走。
楊懷忠立功心切,想在雷有終大軍到來之前解決蜀川叛亂,引軍再次攻入成都外城。
打仗,這本來是武將的活,無奈,大宋的文臣都這麽有水平,能文能武,非常豪橫,總喜歡喧賓奪主,不僅能死纏爛打,關鍵是還不認輸。
楊懷忠率軍攻下城南軍資庫,然後貼了封條,派兵駐守。
王均派出數支人馬,打開內城城門,衝出來與宋軍交戰。宋軍不敵,楊懷忠與轉運使陳緯引軍退至筰橋(又名夷裏橋,在今成都市西南)。
楊懷忠學當年韓信的做法,背水列陣。前臨大敵,後無退路,希望以此來堅定將士拚死求勝的決心。不過,楊懷忠畢竟沒有韓信的膽識,他擔心南麵邛、蜀方向的趙延順來攻,與成都的王均叛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於是,又分出兵力過橋,在櫧木橋南紮下營寨。
王均派出三路兵馬,試圖一舉擊敗楊懷忠,以解益州之圍。
有一路蜀軍繞到楊懷忠營寨的背後,焚毀江原神祠,切斷了邛、蜀方向可能來增援官軍的道路。楊懷忠也分出三隊兵馬,分頭迎戰叛軍。
大戰開始,官軍斬賊首五百餘級,將叛軍逼至皁江,墜水者死傷無數,宋軍收繳兵甲箭弩甚眾。楊懷忠引軍乘勝追擊,一直到成都南門外十五裏雞鳴原(今四川雙流華陽鎮),方才停住。
宋軍在雞鳴原安營紮寨,阻斷王均南逃路線,等候王師主力的到來。老將張思鈞又收複了被蜀軍占領的漢州,斬偽刺史苗進,益州的北大門也被宋軍堵住。
由於劍門關與成都一線的沿途各州縣都被宋軍控製著,雷有終的平叛大軍幾乎是一路暢通無阻,在狂奔了一個多月後,王師主力終於在鹹平三年(1000)二月底到達了益州城下。
雷有終計失空城
雷有終率王師主力到達成都,被楊懷忠迎著,宋軍士氣高漲,都巡檢張思鈞此時已將漢州收複,也趕來益州與雷有終會師。
大軍稍作整頓,雷有終立即下令進軍升仙橋。王均派崔照、魯麻胡率蜀軍攔截,被官軍一陣擊退。蜀軍繞城逃走,宋軍乘勝追至城下,但見城門大開,銀槍繡衣的叛軍跑得光光的。
什麽情況空城計
楊懷忠有點懵圈,犯起了嘀咕,要知道,蜀中丞相諸葛亮曾經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如今王均也玩起空城計,這裏麵一定有詐。
石普、李惠、李守倫等眾將官也都麵麵相覷,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雷有終道:“我看這賊叛軍一定是被官軍給嚇破了膽,還猶豫啥,殺將進去,捉住那賊王均,重重有賞!”
峽路都鈐轄李繼昌感覺情況不妙,急忙製止,雷有終不從,指揮大軍衝入城內。李繼昌按兵不動,帶領手下人馬獨自返迴營寨。
雷有終自領兵以來,在路上跑了一個多月,寸功為立,不像楊懷忠、張思鈞和李仕衡,一直在與叛軍周旋,他之所以這麽果斷地下令進軍,也是想要立功的衝動所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自己就是要殺入城中,看看這王均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
城中果然連一個叛軍的鬼影子都沒有。
官軍兵不血刃,就奪得一座益州城,頓時心花怒放,匪性瞬間爆發,開始大肆搶掠商鋪、民財,甚至闖進民居,找女人尋快活。
此時,大蜀王王均正躲在城樓的一處,偷著樂。見宋軍都進了城,王均大手一揮,命令道:“封鎖城門,一個不留,殺!”
就在宋軍忙得不亦樂乎之時,就聽得一聲炮響,城門瞬間被關上了,數不清的蜀軍就像從地底下冒出來一樣,突然殺將出來。
益州城內,喊殺連天,宋軍不暇尋歡,慌忙奪路而逃。到了路口,道路盡被破床敗榻堵了個水泄不通。宋軍好不容易搬開這些障礙,開辟出一條細縫小路,哪知叛軍就在外邊手持長槍利刃等著,出來多少戳死多少。
宋軍被殺得是鬼哭狼嚎,僥幸漏網的,逃到城門,那門兒早已上鎖,又被蜀軍堵在城門一通追殺。
石普掩護雷有終跑上城頭,找了根繩索,沿著城垛墜到城下,雷有終幸得不死。禦廚使李惠就沒這麽幸運了,他還是遲了一步,被王均率眾趕上,雙拳難敵四手,白白的送了性命。
由於雷有終的大意輕敵,隨性妄為,官軍付出了傷亡過半的慘痛代價。
李繼昌的部下將校聽到城中作戰的聲音,哭著請求撤退。
李繼昌道:“我官位低,應當等候主帥的命令再做進退。”
晚上,雷有終派人快馬送來文書,讓李繼昌帶兵去駐守雁橋門,掩護主力撤退。
雷有終和石普,率領殘兵敗將,退往漢州,途中被張思鈞的人馬接著。
待主力全部退入漢州,雷有終這才稍安,自此不敢冒然躁進,慢慢兒整頓兵馬,養精蓄銳,徐圖大舉。
切記手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