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趙匡胤的信函,錢俶有些犯難了。此時的他正在做著一件功在千秋,利在後世的大工程,建造佛舍利寶塔。


    作為佛弟子,吳越王錢俶喜歡建寺造塔,杭州最有名的六和塔、保俶塔、白塔,都是他建的,現在,他要建的是一座意義非凡的塔,他要在裏麵放置一件祖傳寶物,釋迦牟尼佛的頭發舍利“佛螺髻發”,這次,他要舉全國之力,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寶塔修造完工。因為,留給吳越的時間已經不多,大宋天子趙匡胤已經喊他去開封吃飯了。


    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王朝,錢俶馬上派使者到開封納貢稱臣。老趙對錢俶十分禮遇,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將軍。


    趙匡胤用了十年的時間,相繼滅掉荊湘、後蜀、南漢,大宋要一統天下心思和格局已定,錢俶心裏明鏡似的,他也知道將來自己要走哪一步,吳越的前途未卜難料,而且還可能充滿血腥。如果發生戰爭,佛祖舍利很可能在戰亂中流失。隻有建座塔,將舍利子放到佛塔之下,才是保護佛祖舍利最為穩妥的方案。


    錢俶要建的這座塔,就是大名鼎鼎的雷峰塔。


    凡是提起西湖,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雷峰塔,想起白娘子跟許仙的愛情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中,黎山老母的座下弟子白素貞,是一條修行千年的白蛇,在西湖斷橋邂逅許仙。“是誰在耳邊說愛我永不變,隻為這一句啊斷腸也無怨,”千年等一迴的一人一妖遂結為夫婦,法海和尚發現端倪,將許仙扣留在金山寺。白娘子為救許仙,水漫金山,被法海收了,就壓在了這雷峰塔下,後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二十年後其子許仕林才將白娘子迎接出塔。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白蛇永鎮寶塔底,千年猶盼鏡重圓。


    千百年來,雷峰塔寄托了人們太多的情思和企盼,如果說這世上有哪一座塔,從它造好時起,人們就盼望著它早點倒掉的,唯有雷鋒。


    然而它的建造者錢俶可不是這麽想的,他要造的是一座千年不倒的寶塔,他要將偉大的吳越文明,完完整整地交到一千年之後的吳越子孫手裏,讓他們感受到祖先的輝煌。無錯首發


    開(972),西湖南岸夕照山之雷峰上,一座按照十三層規製建造的佛塔開工了,塔是木石結構,中心部位是用石頭磚塊壘砌的,周邊是用木料裝飾。


    建塔過程充滿著艱辛和磨難,為求自保,錢俶一方麵要向大宋朝奉納貢,保境安民,一方麵還要籌措資金造塔,佛塔建建停停,停停建建。


    此時,在吳越和大宋之間還隔著一個南唐,南唐後主李煜對大宋政權十分恭順,一直納貢稱臣,但一味的軟弱並不能換來永久和平,南唐還是攤上事了。


    開寶七年(974)九月,趙匡胤給錢俶寫了一封信,要他聯合大宋一起攻打南唐。事情的起因是趙匡胤要召南唐後主李煜入朝,李煜擔心有去無迴,“稱病”不去,給了趙匡胤一個攻打南唐的借口。


    很快,李煜也給錢俶寫了一封信,說明唇亡齒寒的道理,“今天沒有了我唐國,明天還有你吳越嗎”力邀吳越與南唐聯兵,一起來攻打大宋。


    錢俶左思右想,認為南唐是打不過大宋的。他不敢也不想與大宋作對,吳越治國一貫的方針就是:尊奉中原,永不稱帝,對中原政權是隻認山頭不認主子,不擴張,不參戰,與民休息,保一方太平。


    《錢氏十訓》中就有“要度德量力,而識事務,如遇,宜速歸附。”大宋皇帝趙匡胤確實是難得一遇的,有一統華夏之雄心,天下大勢,分久必合,都是炎黃子孫,打斷骨頭連接筋,吳越必將與時俱進,早晚也要加入中華這一大家庭。


    錢俶立即給趙匡胤寫了迴信,表示願意聽從趙匡胤的旨意,堅決奉大宋為我吳越的宗主國,配合大宋攻打南唐,出兵與宋軍會師南唐金陵。


    開寶八。


    年(975)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國。錢俶心裏很清楚,南唐的今天,就是吳越的明天,啥也別說了,抓緊時間建塔吧!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就是佛塔,七層的佛塔是最高等級的佛塔。


    《佛說造塔功德經》裏說,如果你發心造塔,哪怕小到一枚庵摩羅果那樣,在塔內放任何一部佛經或一句偈子,這個人的功德就相當了得,“其人功德如彼梵天,命終之後生於梵世;於彼壽盡居,與彼諸天等無有異!”


    《妙法蓮華經》裏說,哪怕是小孩子玩耍,聚一堆沙子做成佛塔,這人也為將來成佛種下了善因。


    雷峰塔的建立無關乎風花雪月,無關乎詩情畫意,雷峰塔的本質與初心隻是一座佛塔,一座盛放佛舍利和佛經的浮屠。


    入京朝賀


    錢俶知道,趙匡胤已經給他擺下了鴻門宴。大臣們都勸他千萬不能去,錢俶又想到南唐後主李煜,如果自己不去,南唐就是吳越的下場。


    為了生民免遭兵戈踐踏,免受戰亂之苦,開封一定是要去的,見一見大宋天子趙匡胤,表達一下自己的忠心,說不定他不殺我,還可以保全吳越。


    開寶八年(975)十二月,錢俶聽從永明延壽大師遺囑,入宋表賀。出發之前,為祈求自己平安順利,錢俶將西湖北麵寶石山上剛剛修複完工的寶塔,更名為保俶塔。


    吳越自唐末立國,楊行密、李昪割據江淮一帶,每次進貢中原朝廷,或者中原朝廷派使者來吳越,都要從登州、萊州入海或者登陸,經常有使者溺水身亡。


    錢俶即位時,後周世宗柴榮派使者對錢俶說:“我此次一定要平定江北,下次你來朝貢就可以走陸路了”。


    這一次,趙匡胤已經為錢俶指出了一條更方便的大道,沒了南唐,他可以順順利利地乘船北上,一路遊山玩水直接到達汴京。


    趙匡胤對這次召見也格外重視,派二兒子趙德昭為代表,離京二百多裏,專門到睢陽前來迎接。


    以前這樣拋頭露麵的事,都是由禦弟趙光義負責。但是這一次,趙匡胤沒有這樣做,而是安排兒子趙德昭出麵,可見,趙匡胤是想給錢俶一種家庭朋友聚會的親切感,同時也是讓兒子德昭多一些曆練。


    趙匡胤在崇德殿隆重地接見了錢俶一行,他在京師專門為錢俶新建了禮賢府,安排錢俶一幹人等吃住。


    趙匡胤三日一大宴一小宴,還常常前往錢俶下榻的禮賢府探視。錢俶受寵若驚,感激之至。


    一次,趙匡胤召錢俶到後苑飲酒、射箭,在座相陪的是晉王趙光義、秦王趙廷美兩個皇弟。錢俶行跑拜禮,趙匡胤命內侍扶起。


    錢俶身體富態微胖,舉止沉穩,趙匡胤讚賞道:“真是一個王公之才啊!”遂命他與禦弟晉王趙光義敘兄弟之禮,結為兄弟,錢俶哪敢托大,連忙跪倒推謝:“臣萬死不敢遵命。_o_m”趙匡胤隻得作罷。


    這次進京,錢俶給趙匡胤準備了一件特別貴重的禮物,一條由各種珍寶鑲嵌而成腰帶,喚作寶犀帶。趙匡胤看後笑道:“朕也有三條腰帶,但是跟這個不同。”


    錢俶覺得好奇,便問道:“那是什麽寶貝,聖上可否取出讓臣一飽眼福。”


    趙匡胤道:“我這腰帶,你們都可以看到,就是圍繞汴都的汴河、惠民,這三條河啊。”


    錢俶聽後覺得十分慚愧,原來趙匡胤才是真正的心係蒼生,自己跟他相比,隻有星星之光,趙匡胤卻有皓月之明,是真正的佛光普照,真是自愧不如。


    為了讓錢俶明白自己對吳越的和平誠意,趙匡胤傳旨,錢俶上朝可享受“劍履上殿、詔書不名”的特殊禮遇!又破例封錢俶妻孫氏為吳越國王妃。


    對賜予錢俶“劍履上殿、詔書不名”的特殊禮遇,趙普等朝臣並無異議,官家的心思大家心知肚明,這不。


    過是一種榮耀,並無任何實際意義。但是封錢俶妻為吳越國王妃一事,卻引來了眾多朝臣的強烈反對,“遍閱典籍,未見有載”,這種事,以前各朝各代均未有過。


    君無戲言,趙匡胤力排眾議,一錘定音:“恩自我朝出,有何不可是為典!”規矩是我立的,從前有沒有沒關係,從我大宋開始,現在不就有了嗎


    錢俶也向趙匡胤表態,願意納貢稱臣,支持國家統一,吳越作為大宋的屬國,自己就是個看門的,隻要皇上您樂意,錢氏願意一直幫您看管吳越。


    趙匡胤聽罷哈哈大笑,君臣彼此相處得還算融洽,錢俶也漸漸地覺得不那麽尷尬了,心裏的恐懼感也消減大半。


    姓氏是標示家族血緣的符號,當時,大宋正在編修《百家姓》,該書的前四個姓氏的排列是“趙錢孫李”,這是趙匡胤有意安排的。趙匡胤是皇帝,他的“趙”姓理應為首;排在《百家姓》第二位的“錢”就是錢俶的姓;錢俶的妻子孫氏的“孫”姓排在第三位;因南唐已除去國號,故將南唐後主李煜的“李”姓列為第四姓。


    這種姓氏排列,對錢俶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千百年來,《百家姓》成為學童必讀的啟蒙書籍而廣泛傳播。


    錢俶雖然在汴梁城中每日忙於宴飲、應酬,可是心裏無時不在盼著早日迴到錢塘,隻是不敢有所表露。


    一天,錢俶得知趙匡胤將要西幸洛陽的消息,便請求隨行護衛,趙匡胤似乎洞察了錢俶歸心似箭的心情,為表和平的誠意,他推心置腹道:“南北氣候有異,天氣馬上就要熱了,還是趕快迴杭州去吧!隨從護駕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辦吧。”


    錢俶連忙跪倒,拚命磕頭,謝主隆恩,突覺不妥,急忙又道:“微臣此地一別,願三年一至京師以慰思慕天顏之苦!”錢俶這是投石問路,如果趙匡胤允許他三年一朝,長此以往,吳越做為大宋屬國將會長期存在。


    趙匡胤也是心知肚明,卻舉重若輕,避而不談敏感問題,含糊其辭道:“川途迂遠,往返不易,等到朝廷下詔召你入朝時再來吧!”


    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在開封逗留了三個月後,錢俶留下長子錢惟濬在朝伴侍趙匡胤,自己踏上了迴國的路。臨行前,趙匡胤密賜黃綾布包一個,囑咐他到半路上再打開看。


    過了長江,錢弘俶拆開布包,裏麵全是宋朝大臣們要將錢俶扣留下來,乘機滅掉吳越國的奏折。錢俶深切感受到了趙匡胤對於他的厚愛和誠懇,也明白了趙匡胤的良苦用心。


    趙匡胤為什麽不急著對吳越用兵,或許他也聽說過“錢鏐家訓”的事,對裏麵的“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等內容也知道個八九不離十。《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不打仗,兵不血刃收取一國,這是善之又善的戰略方針。


    雷峰塔成


    迴到杭州的錢俶,親自監造雷峰山上的寶塔,吳越亡國隻是早晚的事情,他要跟時間賽跑。


    太平興國二年(977),曆終於建成,原本計劃建造千尺十三層,由於國內局勢緊張,錢俶心中忐忑,寶塔隻建就草草收工。


    塔成之時,錢俶親自為《華嚴經》刻經撰寫並書跋文。恰逢大宋追諡錢俶的夫人孫太真為“皇妃”,為感謝皇室封皇妃之恩,錢俶便將所建的寶塔,命名為“皇妃塔”。民間口頭相傳,傳成了“黃妃塔”。由於寶塔是坐落於西湖雷峰之上,杭州人又叫它“雷峰塔”,“雷峰夕照”也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從此,這座傾注了錢俶一生心血的佛舍利寶塔,也成了華夏子孫心目中最為掛懷的一座塔。


    宣和二年(1120),方臘起兵攻陷杭州,雷峰塔遭火焚,南宋慶元年間重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一股倭寇藏身在雷峰塔中不出來,明軍士兵就縱火焚燒。


    雷峰塔,想用大火燒死他們。大火過後,塔外邊的木頭全燒沒了,僅剩裏邊的磚砌塔身,雷峰塔無以前之壯美。


    此時,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始在民間傳誦,人們受《白蛇傳》故事的影響,為了讓白娘子重獲自由,從心裏希望雷峰塔早點倒掉。雷峰塔在被焚燒後的三百多年,一直沒有重修。


    清康熙、乾隆南巡時也曾多次前來參觀打卡,就是不提修繕古塔的事。無錯更新


    大清初年,杭州一帶鬧蛇災,到處都是小蛇,專吃小蠶,破壞了養蠶抽絲。有人突發奇想,既然雷峰塔是專鎮蛇妖的,咱們去拿塊塔磚迴來,放在家裏頭興許能辟邪驅蛇,於是,你一塊,我一塊,十裏八鄉的都來這裏扒塔磚。


    後來又有人說,雷峰塔的塔磚塔土,可以熬水祛病健身。如此一來二去,雷峰塔底層的磚土不斷被民眾挖取,兩百多年的時間裏,把個千年古塔挖成危塔。


    民國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一場大雨過後,雷鋒塔終於不堪重負,轟然倒塌。塔倒的那一刻,圍觀的人群一片歡唿,在大家的心目中,白娘子在被鎮壓了千年以後,終於得救了!


    雷峰塔倒了,白娘子得解脫了,壓在民眾身上的封建、壓迫、民主的三座大山,依然存在。生活不易,如今壓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亦或是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


    世間再無雷峰塔,雷峰從此深藏在人們的記憶裏。雷峰傾塌,珍貴文物《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出土,開卷處就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錢俶造此經八萬四千卷,舍入西關塔磚,永充供奉。”


    共和二年(2001年)開始發掘清理雷峰塔遺址,塔心部位發現地宮,裏麵放置的都是吳越王錢俶和眾位大臣捐獻的寶物,包括那件讓吳越國奉為無上至寶的“佛螺髻發”佛舍利,以及純銀阿育王塔、鎏金銅釋迦牟尼佛說法像等珍貴文物七十餘件,一時間轟動海內外。


    共和三年(2002年)十月二,在原塔的遺址之上,一座高四十九米,樓閣式結構的雷峰塔,曆經千年滄桑,終於重新矗立在西湖岸邊。


    登上雷峰塔,一覽西湖全貌,南北高峰,俯仰天地之間,遙想當年吳越王錢俶造塔之艱辛,感懷錢塘千年一夢的滄桑巨變。


    有國百年心願足


    錢俶常在功臣堂處理政事,從開封歸來後,他命人將他的座位挪到東側,問其原因,錢俶道:“西北是神京汴都之方位,我吳越雖在千裏之外,若在聖天子的位置端坐,我心中怎能安寧”


    雖然嘴上說吳越想歸入大宋,錢俶的心裏猶有不甘。這天,心事重重的錢俶來到祖父錢鏐塵封多年的書房,一幅西湖山水畫映入了他的眼簾。


    當年,有望氣的方士向吳越開國君主錢鏐建言:“因故府大之,不過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意思是說,如果錢鏐填平西湖建造王宮,基業可延續一千年。


    錢鏐笑道:“自古以來,就沒有延續千年的王朝,唯有百姓才是國之根本。”未采納方士之言。


    畫上是祖父錢鏐的題詩:“牙城舊址擴籬蕃,留得西湖翠浪翻。有國百年心願足,祚無千載是名言。”


    “有國百年心願足”,錢俶恍然大悟,吳越的歸宿,原來祖父早有明示。讓江南十四萬百姓,百年不知兵戈,富甲一方,自己的祖輩、父輩、兄長都做到了。


    一念幹戈玉碎,一念繁華永續。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隻要能護國佑民,確保吳越百姓和土地免於陷入戰亂,自己忍辱負重,也不算辱沒祖宗,如此付出是值得的。


    計劃沒有變化快,錢俶迴來剛半年,汴都天塌了。


    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飲酒,二十日清晨,剛歲的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被發現猝死在萬歲殿中。


    。


    宋太祖一夜之間離奇駕崩,二十日清晨,他的弟弟趙光義在東京繼位做了皇帝,是為宋太宗,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得到消息的錢俶,頓時有些悵然若失,內心感到無比的傷感和唏噓,他的心,趙匡胤能懂,他也懂趙匡胤。如今大宋換了天子,吳越的未來,似乎又成為了一個未知數。


    納土歸宋


    宋太宗趙光義繼續按照太祖趙匡胤的大政方針行事,即位三個月,即授予吳越王錢俶尚書令兼中書令、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頭銜,下詔表彰,要他牢記大宋皇帝對他的恩寵。


    太平興國二年(977)正月,錢俶派七子錢惟演帶著價值幾萬兩白銀的貢品,進京慶賀新帝即位。


    正月十八日,吳越國王妃孫氏薨,朝廷遣給事中程羽到杭州吊唁,諡王妃曰皇妃。


    為了踐行當初跟太祖皇帝的三年來朝之約,太平興國三年(978)正月,錢俶決定再次入朝,覲見宋太宗。


    離開錢塘前一日,錢俶祭別祖先陵廟,失聲痛哭道:“刑、兒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子孫錢俶不孝,不能長守祖宗基業,又不能以死報國,前往汴京,前途未卜,對不住列祖列宗。


    趙光義派遣四方館事梁迥,前往淮西迎接錢俶,接著又派遣錢俶的長子鎮海、鎮東節度使錢惟濬至宋州迎省。


    錢俶入京後,齊王趙廷美在迎春苑設宴招待錢俶一行,接著在崇德殿晉見太宗趙光義,太宗賞賜給他大量衣帛財物。當天,在長春殿賜宴,錢俶的臣子吳越宰相崔仁冀等人全部作陪。


    太平興國三年(978)四月,割據漳州和泉州的陳洪進采納幕僚南安劉昌言的建議,赴開封入朝覲見太宗,上表獻所管泉州、漳州兩郡及其所轄一十四縣(含莆田、仙遊、同安三縣),戶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結束割據,歸順大宋。至此,大宋正式統一福建全境。


    陳洪進主動納土歸降,南方隻有自己吳越一國,獨木難支,錢俶頓感時局對自己不利,錢俶上表獻出所掌甲兵,接著又上表要求罷去所封吳越國王之稱,並解除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請求迴歸吳越,太宗不許。


    宰相崔仁冀道:“朝廷的意思是要陛下交出兩浙土地,若陛下不答應,勢必要大禍臨頭。”左右僚佐極力反對,錢俶道:“其他條件都可答應,唯納土一事不可行。”


    崔仁冀厲聲道:“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若不如此,誰有良策能使陛下脫離險境”眾僚皆無言以對,哭道:“吾王不歸矣!”


    錢俶無計可施,隻得上奏宋太宗趙光義,表示自願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正式“納土歸宋”。


    錢俶呈上表章,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萬六百八十戶、十一一十六士卒,悉數獻給宋朝,促成中華統一。


    太宗趙光義在崇元殿正式接受了錢俶的歸降,賜封錢俶為淮海國王,其子錢惟濬為淮南節度使,錢惟治為鎮國節度使,崔仁冀為淮南節度副使。


    納土歸宋,開創了中國和平統一的先河,當時,長江以南,唯獨吳越國治下百姓免於磷青骨白之苦,避免了生靈塗炭。


    蘇東坡為此讚歎錢俶道:“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


    清乾隆帝下江南時,也曾寫詩讚其為“端因識時務,可以號英雄。”


    吳越國從唐景福二年(893)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國除,曆,前後共存八十六年。


    說個後話,錢俶入宋,曾先後受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秦王,均屬榮譽稱號,無實權。


    後來,宋室南渡,能在吳越國都杭州偏安一隅,得到吳越百姓的擁戴,趙宋享國祚三百餘年,跟趙匡胤當年和平解決吳越的。無錯更新


    善心善舉,功莫大焉。


    十年後,端拱元年(988)八月,錢俶六十大壽,趙光義派人前來慶賀,錢俶與朝廷的賀壽使者宴飲至夜幕。當夜,錢俶突然暴斃而亡,因為死得蹊蹺,有人懷疑他是被毒殺而死。


    太宗罷朝七日,以示哀悼,遣太中大夫、尚書工部侍郎郭贄持節冊命,追封錢俶為秦國王,諡號忠懿,葬河南洛陽。錢俶雖死,錢氏子孫在大宋世代都享有榮華富貴。


    此生無悔入華夏,納土歸宋,錢俶無愧於蒼天,無愧於百姓。錢俶納土歸宋,至此十國的曆史終於結束,天下又歸於一統。


    那年,錢俶離開汴都迴錢塘,大宋到底經曆了怎麽的風波,身體好端端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怎麽會一夜之間就駕崩了呢留給世人不解之謎的背後到底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也給了我們拭去黑暗的能力,黎明終究會到來,真相必將大白於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的天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尚花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尚花開並收藏大宋的天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