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如母。
趙匡胤帶兵迴京,楚昭輔先行一步,給趙家人報信。
趙匡胤統兵出發前,把他的家人全都安排躲進了一個名叫定力院的寺廟裏以防不測。陳橋兵變的當夜,負責警衛的官吏便以保護寺內僧人的名義,來到廟裏,駐兵把守。
趙匡胤的妻子王氏為丈夫捏著一把汗,生怕有什麽不測。王氏當時隻有十九歲,是趙匡胤的第二任妻子。賀金蟬兩年前病逝,趙匡胤又續娶了後周巢國公王饒的女兒王氏為繼室。
匡胤的母親杜氏泰然自若地說道:“吾兒平生奇異,都說他能富貴至極,沒有什麽可擔憂的。”
楚昭輔馬不停蹄,來到定力院,向老太太杜氏跪倒磕頭道:“點檢已經做了皇上。”
杜氏笑道:“我兒一向胸懷大誌,小時候就有算命的說,這孩子有帝王之相,如今果然靈驗,阿彌陀佛。”明代嶽正有詩為證:
家母素知兒有誌,他人卻道帝無心。
史官兼載非相牾,後世那知費討尋。
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輔跟趙匡胤的協商結果是:
一、善待符太後和小皇帝;
二、恭帝禪位;
三、點檢做天子。
趙匡胤帶兵進入皇宮,他想當麵和小符太後說說心裏的苦衷。
有一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匆匆而過。
匡胤問:“這是誰的孩子”
宮妃迴答說:“世宗柴榮的兒子。”
範質、趙普、潘美也都一同跟著趙匡胤進宮,匡胤問他們該怎麽處理。
趙普道:“應該除去,以免後患。”
匡胤道:“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實在於心不忍。”當即命宮妃將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
以後,趙匡胤也沒再問起孩子這事,潘美也沒有向趙匡胤提起這嬰兒。潘美給這孩子取名潘惟吉,這嬰兒長大成人之後,官至刺史,活得很好。
沒有文武百官的禪讓,成何體統。趙匡義帶兵到百官家裏,將這些人一一請迴崇元殿。
史載:“至晡班定”,到了傍晚時分,文武百官才湊齊。
小符太後帶著八歲的周恭帝柴宗訓來到崇元殿,王溥和魏仁浦帶領文武百官排好隊,禪讓儀式開始。
恭帝年幼,沒有準備禪位詔書。
翰林學士陶穀,從懷裏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交給兵部侍郎竇儀。
這真是夏天裏送雪糕,冬天裏送棉襖,黑暗裏送燈泡,饑餓時送麵包,陶穀的反應太快了,他怎麽會事先準備好禪位詔書的,至今都是個謎。
竇儀展開詔書,朗聲宣讀:
天生烝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唿欽哉!祗畏天命。
堯舜禹之後,所有的禪位都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就是一場戲。一篇冠冕堂皇的詔書念誦完畢,點檢終於做上天子,小木牌的風波至此也徹底塵埃落定。
禪讓禮畢,宣徽使昝居潤引趙匡胤在龍墀北麵三跪九拜,昭告天地。
宰相範質扶著趙匡胤登上崇元殿,在東暖閣換上龍袍,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四海一邦,唯我獨尊,華夏中興,舍我其誰!
三十四歲的趙匡胤一步一步踏上丹陛金階,在金鑾寶座落座,群臣跪倒朝賀,山唿萬歲。
從人人躲閃不及的流浪漢到令人敬畏的江湖遊俠,從藉藉無名的小兵再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他隻用了十二年;從一個底層軍人家的孩子到一代帝王,趙匡胤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隻要足夠努力,草根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
新皇登基,宣布取消周主柴宗訓尊號,改稱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即日遷居洛陽,命周宗正郭玘祀周陵廟,仍飭令歲時祭享。
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可憐這二十多歲的嫠婦,七歲多的孤兒,隻落得淒淒慘慘,嗚嗚咽咽,哭著離開皇宮,“遷居西京”去了。
後周政權在兵不血刃中,平穩交接,整個改朝換代的過程,就好像預先彩排,一切都那麽按部就班,沒有出任何差錯。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趙匡胤詔諭天下:
朕以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圖。朕起自側微,備嚐艱險。當周邦草昧,從二帝以徂征;洎虞舜陟方,翊嗣君而纂位。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與能屬以敵國侵疆,邊民罹苦。朕長驅禁旅,往靖邊塵。鼓旗才出於國門,將校共推於天命。迫迴京闕,欣戴眇躬,幼主以曆數有歸,尋行禪讓。兆庶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曠時,勉徇群心,以登大寶。昔湯、武革命,發大號以順人;唐、漢開基,因始封而建國。宜國號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乘時撫運,既協於歌謠;及物推恩,宜周於華夏。可大赦天下,雲雲於戲!革故鼎新,皇祚初膺於景命;變家為國,鴻恩宜被於寰區。更賴將相公王,同心協力,共裨寡昧,以致隆平。凡百軍民,深體朕意。
由於趙匡胤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將國號定為“宋”。
改年號為建隆,以開封作為都城,大赦天下。
一個享譽四海、傲視群雄、繁榮興旺、震爍古今的大宋王朝,從這裏揚帆。
一朝天子兩朝臣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大宋建隆元年第一天。
麵對以前的同事,稱兄道弟的兄弟,趙匡胤又是怎麽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的呢
一句話:以心換心。
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坐哪種位子說哪種話。
坐在龍椅上的趙匡胤當即下詔:周朝的文武百官,全部錄用,一律各安原職,全部加封,大赦天下。
皇帝就是個保境安民、造福蒼生的大家長,做官也是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才出來做官的,今天也隻是換了一個領頭的,大家的奮鬥目標還是一致的,從來不曾改變,你原來幹啥還是幹啥,從現在開始,工資漲一級,根據表現,有可能官升三級,幹還是不幹
趙匡胤苦口婆心的這麽一通解釋,滿朝文武全都聽明白了。
幹,就皆大歡喜;不幹,有可能滿門抄斬。每個人的心裏都在掂量著,自己到底值幾斤幾兩。
符彥卿首先跪倒,口稱萬歲,願意歸附,“一切聽從聖上安排!”作為小符太後的爹,周恭帝柴宗訓的親外公,他這時候要表個態,這牽涉到一大家子人的幸福呢,怎可兒戲!
符彥卿帶頭歸附自己,趙匡胤很滿意。符彥卿一共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先後做了柴榮的皇後,老三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趙符兩家還沾著親帶著故,都不是外人。
趙匡胤當即宣布:“大宋新朝,符彥卿仍然稱國丈,加為守太師。”
符彥卿叩頭謝恩。
駙馬都尉張永德跟趙匡胤私下的關係很好,兩人在一起,經常用大杯子喝酒,覺得隻有這樣才盡興。張永德的妻子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兒,他手上有兩套房子,當年三弟趙匡義要結婚,沒有房子,張永德就把自己的一處別墅送給了趙匡義。這份情,趙匡胤一直記著。
駐守澶淵的張永德接到趙匡胤的詔書,讓他迴京述職受封。張永德二話沒說,當天就迴京見駕,拜見新君。
在張永德的眼中,當今天下能讓他信服的人,隻有趙匡胤。多年來,南征北戰,出生入死,二人早已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他堅信趙匡胤能繼續世宗柴榮未盡的事業,讓天下走向統一,能讓天下的老百姓過上穩定的生活,能夠吃飽飯。如果換成第二個人造大周的反當皇帝,他張永德第一個不答應。
崇元殿上,張永德撩衣跪倒,向上叩頭,“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張永德見駕。”
趙匡胤趕緊走下金鑾寶座,親自上前攙扶。兩雙大手牢牢地握在一起,四目相對,這是一份信任,兩種擔當,心知肚明,無需言說。
趙匡胤當即宣布:“張永德仍然稱駙馬,加官侍中,封武勝軍節度使。”
皇親國戚對新朝都沒意見,剩下的文武百官自然沒話說。
範質、王溥、魏仁浦仍然是宰相,分別加以侍中、司空、右仆射的榮譽官銜;其他各周室舊臣,照舊供職,再加以榮譽官銜。
後周的皇親國戚和在朝文武百官安頓好了,新皇登基的詔書也都陸續派發到了地方大小官員手中。
地方官員見在朝的文武百官都得到了封賞,大家的職位都得到了保留,也都紛紛上表,接受大宋新朝,趙匡胤對各地地方官也都一一做了封賞。
賞賜完舊臣,接著就是封賞新貴了。
尊奉母親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後。
所有參與擁戴的將官士兵,自然都得到了封賞。
皇弟趙匡義改名趙光義,賜殿前都虞候;
鄭恩封為北平王;
石守信為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
張令鐸為鎮安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王審琦為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光翰為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
趙彥徽為武信軍節度使;
潘美、董龍、董虎、張瓊、史魁、馬全義等,均為各州防禦使;
其餘各有功將領,也都有升賞。
到了王彥升這裏,趙匡胤有些猶豫,因為進城前,他已經有令在先,不能濫殺無辜,負責處理緊急事件的王彥升為了穩定局勢,殺了韓通全家,如果趙匡胤包庇王彥升,這是打自己的臉。所以沒立即封他為節度使,而是授於王彥升京城內外都巡檢使,領兵巡防京城治安。這可是京城警衛司令,原來韓通的職務,可見,趙匡胤對他還是非常照顧的。
韓通的家被血洗了,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趙匡胤篡位,滿朝武將隻有韓通起來抵抗,抄他的家是對敢於反抗的後周將領的警示,誰要不服就等同於謀反,他的家庭必須為此付出代價。韓通是忠於大周全家被殺的,這種忠君報國的義舉還是要褒揚的,雖然趙匡胤心裏很不情願,還是要做做樣子,堵住悠悠之口。詔令追贈韓通為中書令,以表彰其忠,然後安排將其以禮厚葬。
封賞完武將,接著封賞文臣。
趙匡胤要封趙普為宰相,趙普主動辭讓,說已經有了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已經夠了,於是封趙普為右諫議大夫,充任樞密直學士;
苗廣義封為護國軍師、翰林天文學士、檢校工部尚書;
楚昭輔封三司使;
李處耘封客省使。
趙匡胤領軍入京時,陳橋門守城官拒不開城門,趙匡胤不但不生氣,還要詔獎其忠義,直接加升三級;對開門迎降的封丘門守城官,立即革職,永不敘用,以懲其瀆職之罪。
兩個發小,後周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和馬步軍都虞侯韓令坤,此時正領兵駐邊。趙匡胤早就寫了詔書,快馬送去,很快,慕容延釗和韓令坤都送來了賀表,表示擁戴新朝。
趙匡胤加封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昭化軍節度使;韓令坤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
其他守邊的將領韓重、孫行友、郭崇、王全斌等,也都授於北邊節度使的官職。繼續駐紮北邊,保境安民,防禦契丹。
接著趙匡胤又發下詔書:恢複周世宗柴榮本姓,其子鄭王柴宗訓不再稱郭宗訓。
我們之前就交代過,柴榮做了郭威的養子之後,一直都是叫“郭榮”,兒子宗訓稱郭宗訓,趙匡胤為郭榮恢複原來的柴姓,或許是對郭威當年血洗開封的懲罰吧,也是對大哥周世宗柴榮最仗義的出手。自此以後,大家一直把周世宗叫做柴榮,鮮有稱郭榮的。
趙匡胤即位的詔書,馬不停蹄地被送往全國各地。
各地節度使、州刺史們紛紛上表稱賀,趙匡胤對他們都一一加以賞賜,使他們安心供職。
也有申請前來朝見的,趙匡胤也都一一照準。
這些人當中,就有當初對趙匡胤帶搭不理的複州防禦使王彥超,還有給趙匡胤穿小鞋的隨州刺史董宗本的公子董遵誨。
趙匡胤帶兵迴京,楚昭輔先行一步,給趙家人報信。
趙匡胤統兵出發前,把他的家人全都安排躲進了一個名叫定力院的寺廟裏以防不測。陳橋兵變的當夜,負責警衛的官吏便以保護寺內僧人的名義,來到廟裏,駐兵把守。
趙匡胤的妻子王氏為丈夫捏著一把汗,生怕有什麽不測。王氏當時隻有十九歲,是趙匡胤的第二任妻子。賀金蟬兩年前病逝,趙匡胤又續娶了後周巢國公王饒的女兒王氏為繼室。
匡胤的母親杜氏泰然自若地說道:“吾兒平生奇異,都說他能富貴至極,沒有什麽可擔憂的。”
楚昭輔馬不停蹄,來到定力院,向老太太杜氏跪倒磕頭道:“點檢已經做了皇上。”
杜氏笑道:“我兒一向胸懷大誌,小時候就有算命的說,這孩子有帝王之相,如今果然靈驗,阿彌陀佛。”明代嶽正有詩為證:
家母素知兒有誌,他人卻道帝無心。
史官兼載非相牾,後世那知費討尋。
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位宰輔跟趙匡胤的協商結果是:
一、善待符太後和小皇帝;
二、恭帝禪位;
三、點檢做天子。
趙匡胤帶兵進入皇宮,他想當麵和小符太後說說心裏的苦衷。
有一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匆匆而過。
匡胤問:“這是誰的孩子”
宮妃迴答說:“世宗柴榮的兒子。”
範質、趙普、潘美也都一同跟著趙匡胤進宮,匡胤問他們該怎麽處理。
趙普道:“應該除去,以免後患。”
匡胤道:“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實在於心不忍。”當即命宮妃將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
以後,趙匡胤也沒再問起孩子這事,潘美也沒有向趙匡胤提起這嬰兒。潘美給這孩子取名潘惟吉,這嬰兒長大成人之後,官至刺史,活得很好。
沒有文武百官的禪讓,成何體統。趙匡義帶兵到百官家裏,將這些人一一請迴崇元殿。
史載:“至晡班定”,到了傍晚時分,文武百官才湊齊。
小符太後帶著八歲的周恭帝柴宗訓來到崇元殿,王溥和魏仁浦帶領文武百官排好隊,禪讓儀式開始。
恭帝年幼,沒有準備禪位詔書。
翰林學士陶穀,從懷裏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交給兵部侍郎竇儀。
這真是夏天裏送雪糕,冬天裏送棉襖,黑暗裏送燈泡,饑餓時送麵包,陶穀的反應太快了,他怎麽會事先準備好禪位詔書的,至今都是個謎。
竇儀展開詔書,朗聲宣讀:
天生烝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諮爾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唿欽哉!祗畏天命。
堯舜禹之後,所有的禪位都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就是一場戲。一篇冠冕堂皇的詔書念誦完畢,點檢終於做上天子,小木牌的風波至此也徹底塵埃落定。
禪讓禮畢,宣徽使昝居潤引趙匡胤在龍墀北麵三跪九拜,昭告天地。
宰相範質扶著趙匡胤登上崇元殿,在東暖閣換上龍袍,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四海一邦,唯我獨尊,華夏中興,舍我其誰!
三十四歲的趙匡胤一步一步踏上丹陛金階,在金鑾寶座落座,群臣跪倒朝賀,山唿萬歲。
從人人躲閃不及的流浪漢到令人敬畏的江湖遊俠,從藉藉無名的小兵再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他隻用了十二年;從一個底層軍人家的孩子到一代帝王,趙匡胤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隻要足夠努力,草根一樣可以活得很精彩。
新皇登基,宣布取消周主柴宗訓尊號,改稱鄭王,符太後為周太後,即日遷居洛陽,命周宗正郭玘祀周陵廟,仍飭令歲時祭享。
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可憐這二十多歲的嫠婦,七歲多的孤兒,隻落得淒淒慘慘,嗚嗚咽咽,哭著離開皇宮,“遷居西京”去了。
後周政權在兵不血刃中,平穩交接,整個改朝換代的過程,就好像預先彩排,一切都那麽按部就班,沒有出任何差錯。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趙匡胤詔諭天下:
朕以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圖。朕起自側微,備嚐艱險。當周邦草昧,從二帝以徂征;洎虞舜陟方,翊嗣君而纂位。但罄一心而事上,敢期百姓之與能屬以敵國侵疆,邊民罹苦。朕長驅禁旅,往靖邊塵。鼓旗才出於國門,將校共推於天命。迫迴京闕,欣戴眇躬,幼主以曆數有歸,尋行禪讓。兆庶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曠時,勉徇群心,以登大寶。昔湯、武革命,發大號以順人;唐、漢開基,因始封而建國。宜國號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乘時撫運,既協於歌謠;及物推恩,宜周於華夏。可大赦天下,雲雲於戲!革故鼎新,皇祚初膺於景命;變家為國,鴻恩宜被於寰區。更賴將相公王,同心協力,共裨寡昧,以致隆平。凡百軍民,深體朕意。
由於趙匡胤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將國號定為“宋”。
改年號為建隆,以開封作為都城,大赦天下。
一個享譽四海、傲視群雄、繁榮興旺、震爍古今的大宋王朝,從這裏揚帆。
一朝天子兩朝臣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大宋建隆元年第一天。
麵對以前的同事,稱兄道弟的兄弟,趙匡胤又是怎麽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的呢
一句話:以心換心。
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坐哪種位子說哪種話。
坐在龍椅上的趙匡胤當即下詔:周朝的文武百官,全部錄用,一律各安原職,全部加封,大赦天下。
皇帝就是個保境安民、造福蒼生的大家長,做官也是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才出來做官的,今天也隻是換了一個領頭的,大家的奮鬥目標還是一致的,從來不曾改變,你原來幹啥還是幹啥,從現在開始,工資漲一級,根據表現,有可能官升三級,幹還是不幹
趙匡胤苦口婆心的這麽一通解釋,滿朝文武全都聽明白了。
幹,就皆大歡喜;不幹,有可能滿門抄斬。每個人的心裏都在掂量著,自己到底值幾斤幾兩。
符彥卿首先跪倒,口稱萬歲,願意歸附,“一切聽從聖上安排!”作為小符太後的爹,周恭帝柴宗訓的親外公,他這時候要表個態,這牽涉到一大家子人的幸福呢,怎可兒戲!
符彥卿帶頭歸附自己,趙匡胤很滿意。符彥卿一共有三個女兒,老大老二先後做了柴榮的皇後,老三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趙符兩家還沾著親帶著故,都不是外人。
趙匡胤當即宣布:“大宋新朝,符彥卿仍然稱國丈,加為守太師。”
符彥卿叩頭謝恩。
駙馬都尉張永德跟趙匡胤私下的關係很好,兩人在一起,經常用大杯子喝酒,覺得隻有這樣才盡興。張永德的妻子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兒,他手上有兩套房子,當年三弟趙匡義要結婚,沒有房子,張永德就把自己的一處別墅送給了趙匡義。這份情,趙匡胤一直記著。
駐守澶淵的張永德接到趙匡胤的詔書,讓他迴京述職受封。張永德二話沒說,當天就迴京見駕,拜見新君。
在張永德的眼中,當今天下能讓他信服的人,隻有趙匡胤。多年來,南征北戰,出生入死,二人早已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他堅信趙匡胤能繼續世宗柴榮未盡的事業,讓天下走向統一,能讓天下的老百姓過上穩定的生活,能夠吃飽飯。如果換成第二個人造大周的反當皇帝,他張永德第一個不答應。
崇元殿上,張永德撩衣跪倒,向上叩頭,“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張永德見駕。”
趙匡胤趕緊走下金鑾寶座,親自上前攙扶。兩雙大手牢牢地握在一起,四目相對,這是一份信任,兩種擔當,心知肚明,無需言說。
趙匡胤當即宣布:“張永德仍然稱駙馬,加官侍中,封武勝軍節度使。”
皇親國戚對新朝都沒意見,剩下的文武百官自然沒話說。
範質、王溥、魏仁浦仍然是宰相,分別加以侍中、司空、右仆射的榮譽官銜;其他各周室舊臣,照舊供職,再加以榮譽官銜。
後周的皇親國戚和在朝文武百官安頓好了,新皇登基的詔書也都陸續派發到了地方大小官員手中。
地方官員見在朝的文武百官都得到了封賞,大家的職位都得到了保留,也都紛紛上表,接受大宋新朝,趙匡胤對各地地方官也都一一做了封賞。
賞賜完舊臣,接著就是封賞新貴了。
尊奉母親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後。
所有參與擁戴的將官士兵,自然都得到了封賞。
皇弟趙匡義改名趙光義,賜殿前都虞候;
鄭恩封為北平王;
石守信為歸德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高懷德為義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
張令鐸為鎮安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
王審琦為泰寧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張光翰為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
趙彥徽為武信軍節度使;
潘美、董龍、董虎、張瓊、史魁、馬全義等,均為各州防禦使;
其餘各有功將領,也都有升賞。
到了王彥升這裏,趙匡胤有些猶豫,因為進城前,他已經有令在先,不能濫殺無辜,負責處理緊急事件的王彥升為了穩定局勢,殺了韓通全家,如果趙匡胤包庇王彥升,這是打自己的臉。所以沒立即封他為節度使,而是授於王彥升京城內外都巡檢使,領兵巡防京城治安。這可是京城警衛司令,原來韓通的職務,可見,趙匡胤對他還是非常照顧的。
韓通的家被血洗了,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趙匡胤篡位,滿朝武將隻有韓通起來抵抗,抄他的家是對敢於反抗的後周將領的警示,誰要不服就等同於謀反,他的家庭必須為此付出代價。韓通是忠於大周全家被殺的,這種忠君報國的義舉還是要褒揚的,雖然趙匡胤心裏很不情願,還是要做做樣子,堵住悠悠之口。詔令追贈韓通為中書令,以表彰其忠,然後安排將其以禮厚葬。
封賞完武將,接著封賞文臣。
趙匡胤要封趙普為宰相,趙普主動辭讓,說已經有了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已經夠了,於是封趙普為右諫議大夫,充任樞密直學士;
苗廣義封為護國軍師、翰林天文學士、檢校工部尚書;
楚昭輔封三司使;
李處耘封客省使。
趙匡胤領軍入京時,陳橋門守城官拒不開城門,趙匡胤不但不生氣,還要詔獎其忠義,直接加升三級;對開門迎降的封丘門守城官,立即革職,永不敘用,以懲其瀆職之罪。
兩個發小,後周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和馬步軍都虞侯韓令坤,此時正領兵駐邊。趙匡胤早就寫了詔書,快馬送去,很快,慕容延釗和韓令坤都送來了賀表,表示擁戴新朝。
趙匡胤加封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昭化軍節度使;韓令坤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
其他守邊的將領韓重、孫行友、郭崇、王全斌等,也都授於北邊節度使的官職。繼續駐紮北邊,保境安民,防禦契丹。
接著趙匡胤又發下詔書:恢複周世宗柴榮本姓,其子鄭王柴宗訓不再稱郭宗訓。
我們之前就交代過,柴榮做了郭威的養子之後,一直都是叫“郭榮”,兒子宗訓稱郭宗訓,趙匡胤為郭榮恢複原來的柴姓,或許是對郭威當年血洗開封的懲罰吧,也是對大哥周世宗柴榮最仗義的出手。自此以後,大家一直把周世宗叫做柴榮,鮮有稱郭榮的。
趙匡胤即位的詔書,馬不停蹄地被送往全國各地。
各地節度使、州刺史們紛紛上表稱賀,趙匡胤對他們都一一加以賞賜,使他們安心供職。
也有申請前來朝見的,趙匡胤也都一一照準。
這些人當中,就有當初對趙匡胤帶搭不理的複州防禦使王彥超,還有給趙匡胤穿小鞋的隨州刺史董宗本的公子董遵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