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起雪情,最嚴重的當屬朔州應縣,令儀一行日夜兼程趕到應縣時,雪早已沒膝了。
好大的一場雪啊,比起八年前的那場毫不為過,那年似乎也有雪災,但當時太過年幼,這些大事皇帝都不會讓她來參與商討,她也隻是從母親與列阿叔口中獲知那麽些許。降雪本是天災,卻硬生生被朝臣參奏成了*。
她與列錚的接觸不是很多,印象也模糊,隻記得那個男人的眼睛很好看,但不及息何。他在她很小的時候送過一把木劍給她,後來那把木劍被令姝搶走,她隱約覺得可惜,但也隻是可惜而已。
聽說他是跟著皇帝一路起兵的將領,但論功行賞卻沒他的份,領了個閑差在京中,空有抱負而不能施展拳腳,終日鬱鬱。聽說皇帝親眼見到他與紀飛歌廝混在踏歌殿中,隨後紀飛歌從城樓跳下,列錚賜死。
都是皇室的隱秘,過於醜陋陰暗的事情本就不能張揚,即便是知曉內情的人也會對這些緘默於唇齒。延英殿前滴血認親的鬧劇,也是皇帝在目睹踏歌殿中的情形後,惱羞成怒的後果。
令儀一點都不像皇帝,皇帝的輪廓過於剛硬,一棱一角都帶著要把人割破的鋒利,而令儀肖似紀飛歌,卻比紀飛歌更為柔和,騎馬射箭的情態品咂起來,倒更有幾分列錚的形容。
道路早有人清理出來,押著銀兩和物資的車隊暢通無阻,饒是這樣,輪轂碾過地麵時還是咯吱作響,令儀偏首去看息何,“座上覺得孤像列將軍麽?”
他不知道她為什麽會這樣問,但還是很認真地迴答了她,“不像。”
因著某些緣由,他對列錚要多在意一些。其實羲和神宮並非成日無所事事,國師也並非空有皮囊,當今皇帝在將將起兵時的那段日子是尤為艱苦的,若不是有紀飛歌在側襄助,怕是早就潰如蟻穴。即便是他當真殺了皇帝,沒有得到國師的首肯,也是無法在皇位上久坐的。
當時朝中人心惶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神宮的態度,楚王起兵造反,按理來說是該當問斬的謀逆大罪,神宮中人是該第一個出來說話的,但當時的神宮一直對此保持沉默,這讓天下之人都迷茫了起來。
該怎麽做呢,是把這異軍突起的楚王打迴老家,還是任由其發展直至改朝換代?
其實也不至於改朝換代這麽嚴重,江山還是姓趙的,隻是皇帝換了個人來當。世人大多庸庸碌碌人雲亦雲,有說楚王才該是天子的,有說楚王謀逆該殺,眾說紛紜,其實隻是等神宮出麵說句話而已。
其實到最後神宮確實也出麵了。
在長安城即將陷入紛亂的烽火中時,老國師告之天下,帝星已換,楚王才是帝星。
也就是說,以前帝星是誰不用管,反正現在該當皇帝的是楚王,太極殿裏坐著的那位可以下台了,讓楚王登基就好,萬事大吉。
君王的替代還是真是隨意啊,令儀這麽想,她偏過頭去,那本該在羲和神宮中的國師如今正坐在她麵前,眉眼淡然,她忍不住問他:“眾生之上是什麽模樣?”
息何迴答:“苦寒。”
她點頭,“高處不勝寒,自然也是這個理,當年老國師參悟足足一載才參悟透帝星歸屬,不知座上比之老國師又如何?”
息何眼中掠過悲憫的神色,他想告訴她,很多事情都並非表麵那樣,神宮表麵看似光鮮,內裏確實如她所說一般腐朽,他無能為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守著一個秘密,這個秘密隻有曆任國師才能知道。他起先也覺得這個秘密是在故弄玄虛,但當他真的經曆之後才知道,大業興盛延綿這樣多年,神宮功不可沒。
他說,“先前錯了。”
令儀疑惑地看向他,他光風霽月,毫無掩藏,“當年帝星所居,並非趙磬,前國師強行改命,是以遭了因果報應。”
話一出,令儀實打實地愣在那裏,她突然毫無緣由地後背發寒,咬牙問道:“改了何人的命?”
她若是不曾記錯的話,老國師亡於她離開長安後的第二年,但死後屍骨無蹤,世間都傳是羽化登仙了,隨後息何成為國師,俯瞰眾生。
息何定定看著她,神色悲憫,“紀飛歌。”
本來坐上皇位的該是紀飛歌,江山確實是該改朝換代,不姓趙改姓紀的。國師既然能知天命,便可以逆天改命,隻不過需要耗費極大的心血。當時楚王興兵,老國師曾私下找到紀飛歌,紀飛歌聽完他的一番話後便笑了。
她揉了揉手腕,很隨意地道:“天命這種東西是不好說的,座上今日說我天命所歸,明日也能說旁人命裏注定,日月星辰盈虧無定數,那命數又怎麽能提前定下呢?不過座上既然屈尊來此,飛歌也有一事相求,如今君王昏庸,全仰仗羲和神宮才穩坐皇位,隻是座上也看到天下的時局,若放任如此,大業傾覆是遲早之事,我與座上都不忍見那般光景,所以才有今日的會麵。座上想保大業江山,需我退讓,才能移改帝星之位,以我之見,帝星既然要移,自然該肥水不流外人田,楚王殿下就是極好的人選,座上覺得呢?”
她答應退讓,但以楚王登基為條件,老國師掂量再三,也答應了她。江山隻需要姓趙便好,趙四還是趙五都沒有關係,這筆交易就算是成了,但在老國師將要離開時,紀飛歌卻說了一句話——
“但座上要記住,非命來定我,是我定命。”
就是這句話,為她惹來了之後的無妄之災。
息何本以為她聽完這些真相之後會憤怒,但她隻是眉頭動了動,隨即舒展開來,“原來是這樣,孤便說為什麽當年母親從不參與祭祀,哪怕是在宮中,她也不曾去過。”
令儀彎起了眼,“說來也很巧,孤六歲時跟隨父皇去往羲和神宮參加雨祭,那年大旱,祭祀後孤與老國師在私下有過一番交談,也不算是交談吧,隻是國師他老人家拉著孤說了一句話。”
息何側了側頭,表示很有興趣,那時候他還沒被老國師收養,所以不知道這段往事,令儀眯眼,似是陷入迴憶之中,“他說,孤煞過重,日久必將危及帝星。”
“這句話孤沒有告訴過旁人,隻告訴了母親,母親笑了笑,告訴孤國師是個老騙子,羲和神宮中住的都是裝神弄鬼的騙子,讓孤切莫相信他們的胡言亂語,”令儀嘴角輕翹,“所以孤也沒有太在意老國師的話,隨他去了。”
難怪她總覺得羲和神宮中都是些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人,原來是她母親的言傳身教,息何對老國師的話倒沒有太大的反應,他遞了個手爐給令儀,“快到應縣府衙了,外麵風雪大,殿下莫要受涼了。”
令儀沒有推拒,他又探過手來替她係好披風的領繩,白絨絨的一圈毛將她的臉顯得格外小,隻手就能覆住,她抬起頭看他,“座上也一同去罷。”
“臣麽?”他頓了頓,“殿下不是不願意讓人曉得臣的存在麽,這樣會讓殿下困擾的。”
“座上誤會了,”她眉眼涼薄,“聽聞應縣明府好男色,座上若與孤隨行,必然會有用武之處。”
息何竟然一時語結,良久才道,“殿下啊……”
“嗯?”她毫無愧色,理所應當地看著他,“不然座上以為是來出遊的麽?”
話講得很有道理,車馬勒停,息何隨她一道下了馬車,應縣不大,縣衙卻修得氣派,裴英在旁挑了挑眉:“嗬,這府衙修得!”
他有些敵視地往旁邊看了看,息何正掖著手立在令儀身旁,二人沒有說話,卻有種天成的默契,裴英咬了咬牙,也往令儀身旁靠,卻聽她笑著問:“誒,長舜,你離我這麽近做甚?”
裴英臉紅,拿手來擋著咳了聲,“沒什麽,替你擋些風雪。”
風雪這麽大,他站在旁邊也擋不了什麽,但令儀眼中波光一動,低聲道,“長舜,謝謝你。”
道謝被風吹進了息何的耳內,他嘴角勾了勾,略顯譏誚,但在下一瞬令儀轉過頭來時恢複原樣,令儀看向眼前的府衙,皺眉,“怎麽不見有人出來?”
隨行的軍士應聲道:“說來也怪,自打入了應縣境內就不見有人了,連這縣府都沒燈火,莫不是都給凍死了?”
立即便有人嗬斥他,“去!哪裏來的晦氣話!若是這裏沒人了,來的路上途徑那些郡縣就該給殿下稟明,何必讓咱們再跑這一趟呢!別瞎說!”
裴英看了息何一眼,那人在隨行期間隻要是出現在人前時候,都帶著狐狸麵具,遮住了上半部分的臉,看不清他的表情,似乎察覺到裴英在看他,偏過頭來對視的那一瞥,竟淩厲得令人心驚。
感覺很熟稔,似是見過一般,不隻是神宮前的那一麵而已,裴英這麽想到,正要往深處迴憶,餘光卻瞥見進去通傳的人踉踉蹌蹌地跑了出來,喘著粗氣道:“殿、殿下!裏麵一個人都沒有!”
好大的一場雪啊,比起八年前的那場毫不為過,那年似乎也有雪災,但當時太過年幼,這些大事皇帝都不會讓她來參與商討,她也隻是從母親與列阿叔口中獲知那麽些許。降雪本是天災,卻硬生生被朝臣參奏成了*。
她與列錚的接觸不是很多,印象也模糊,隻記得那個男人的眼睛很好看,但不及息何。他在她很小的時候送過一把木劍給她,後來那把木劍被令姝搶走,她隱約覺得可惜,但也隻是可惜而已。
聽說他是跟著皇帝一路起兵的將領,但論功行賞卻沒他的份,領了個閑差在京中,空有抱負而不能施展拳腳,終日鬱鬱。聽說皇帝親眼見到他與紀飛歌廝混在踏歌殿中,隨後紀飛歌從城樓跳下,列錚賜死。
都是皇室的隱秘,過於醜陋陰暗的事情本就不能張揚,即便是知曉內情的人也會對這些緘默於唇齒。延英殿前滴血認親的鬧劇,也是皇帝在目睹踏歌殿中的情形後,惱羞成怒的後果。
令儀一點都不像皇帝,皇帝的輪廓過於剛硬,一棱一角都帶著要把人割破的鋒利,而令儀肖似紀飛歌,卻比紀飛歌更為柔和,騎馬射箭的情態品咂起來,倒更有幾分列錚的形容。
道路早有人清理出來,押著銀兩和物資的車隊暢通無阻,饒是這樣,輪轂碾過地麵時還是咯吱作響,令儀偏首去看息何,“座上覺得孤像列將軍麽?”
他不知道她為什麽會這樣問,但還是很認真地迴答了她,“不像。”
因著某些緣由,他對列錚要多在意一些。其實羲和神宮並非成日無所事事,國師也並非空有皮囊,當今皇帝在將將起兵時的那段日子是尤為艱苦的,若不是有紀飛歌在側襄助,怕是早就潰如蟻穴。即便是他當真殺了皇帝,沒有得到國師的首肯,也是無法在皇位上久坐的。
當時朝中人心惶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神宮的態度,楚王起兵造反,按理來說是該當問斬的謀逆大罪,神宮中人是該第一個出來說話的,但當時的神宮一直對此保持沉默,這讓天下之人都迷茫了起來。
該怎麽做呢,是把這異軍突起的楚王打迴老家,還是任由其發展直至改朝換代?
其實也不至於改朝換代這麽嚴重,江山還是姓趙的,隻是皇帝換了個人來當。世人大多庸庸碌碌人雲亦雲,有說楚王才該是天子的,有說楚王謀逆該殺,眾說紛紜,其實隻是等神宮出麵說句話而已。
其實到最後神宮確實也出麵了。
在長安城即將陷入紛亂的烽火中時,老國師告之天下,帝星已換,楚王才是帝星。
也就是說,以前帝星是誰不用管,反正現在該當皇帝的是楚王,太極殿裏坐著的那位可以下台了,讓楚王登基就好,萬事大吉。
君王的替代還是真是隨意啊,令儀這麽想,她偏過頭去,那本該在羲和神宮中的國師如今正坐在她麵前,眉眼淡然,她忍不住問他:“眾生之上是什麽模樣?”
息何迴答:“苦寒。”
她點頭,“高處不勝寒,自然也是這個理,當年老國師參悟足足一載才參悟透帝星歸屬,不知座上比之老國師又如何?”
息何眼中掠過悲憫的神色,他想告訴她,很多事情都並非表麵那樣,神宮表麵看似光鮮,內裏確實如她所說一般腐朽,他無能為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守著一個秘密,這個秘密隻有曆任國師才能知道。他起先也覺得這個秘密是在故弄玄虛,但當他真的經曆之後才知道,大業興盛延綿這樣多年,神宮功不可沒。
他說,“先前錯了。”
令儀疑惑地看向他,他光風霽月,毫無掩藏,“當年帝星所居,並非趙磬,前國師強行改命,是以遭了因果報應。”
話一出,令儀實打實地愣在那裏,她突然毫無緣由地後背發寒,咬牙問道:“改了何人的命?”
她若是不曾記錯的話,老國師亡於她離開長安後的第二年,但死後屍骨無蹤,世間都傳是羽化登仙了,隨後息何成為國師,俯瞰眾生。
息何定定看著她,神色悲憫,“紀飛歌。”
本來坐上皇位的該是紀飛歌,江山確實是該改朝換代,不姓趙改姓紀的。國師既然能知天命,便可以逆天改命,隻不過需要耗費極大的心血。當時楚王興兵,老國師曾私下找到紀飛歌,紀飛歌聽完他的一番話後便笑了。
她揉了揉手腕,很隨意地道:“天命這種東西是不好說的,座上今日說我天命所歸,明日也能說旁人命裏注定,日月星辰盈虧無定數,那命數又怎麽能提前定下呢?不過座上既然屈尊來此,飛歌也有一事相求,如今君王昏庸,全仰仗羲和神宮才穩坐皇位,隻是座上也看到天下的時局,若放任如此,大業傾覆是遲早之事,我與座上都不忍見那般光景,所以才有今日的會麵。座上想保大業江山,需我退讓,才能移改帝星之位,以我之見,帝星既然要移,自然該肥水不流外人田,楚王殿下就是極好的人選,座上覺得呢?”
她答應退讓,但以楚王登基為條件,老國師掂量再三,也答應了她。江山隻需要姓趙便好,趙四還是趙五都沒有關係,這筆交易就算是成了,但在老國師將要離開時,紀飛歌卻說了一句話——
“但座上要記住,非命來定我,是我定命。”
就是這句話,為她惹來了之後的無妄之災。
息何本以為她聽完這些真相之後會憤怒,但她隻是眉頭動了動,隨即舒展開來,“原來是這樣,孤便說為什麽當年母親從不參與祭祀,哪怕是在宮中,她也不曾去過。”
令儀彎起了眼,“說來也很巧,孤六歲時跟隨父皇去往羲和神宮參加雨祭,那年大旱,祭祀後孤與老國師在私下有過一番交談,也不算是交談吧,隻是國師他老人家拉著孤說了一句話。”
息何側了側頭,表示很有興趣,那時候他還沒被老國師收養,所以不知道這段往事,令儀眯眼,似是陷入迴憶之中,“他說,孤煞過重,日久必將危及帝星。”
“這句話孤沒有告訴過旁人,隻告訴了母親,母親笑了笑,告訴孤國師是個老騙子,羲和神宮中住的都是裝神弄鬼的騙子,讓孤切莫相信他們的胡言亂語,”令儀嘴角輕翹,“所以孤也沒有太在意老國師的話,隨他去了。”
難怪她總覺得羲和神宮中都是些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人,原來是她母親的言傳身教,息何對老國師的話倒沒有太大的反應,他遞了個手爐給令儀,“快到應縣府衙了,外麵風雪大,殿下莫要受涼了。”
令儀沒有推拒,他又探過手來替她係好披風的領繩,白絨絨的一圈毛將她的臉顯得格外小,隻手就能覆住,她抬起頭看他,“座上也一同去罷。”
“臣麽?”他頓了頓,“殿下不是不願意讓人曉得臣的存在麽,這樣會讓殿下困擾的。”
“座上誤會了,”她眉眼涼薄,“聽聞應縣明府好男色,座上若與孤隨行,必然會有用武之處。”
息何竟然一時語結,良久才道,“殿下啊……”
“嗯?”她毫無愧色,理所應當地看著他,“不然座上以為是來出遊的麽?”
話講得很有道理,車馬勒停,息何隨她一道下了馬車,應縣不大,縣衙卻修得氣派,裴英在旁挑了挑眉:“嗬,這府衙修得!”
他有些敵視地往旁邊看了看,息何正掖著手立在令儀身旁,二人沒有說話,卻有種天成的默契,裴英咬了咬牙,也往令儀身旁靠,卻聽她笑著問:“誒,長舜,你離我這麽近做甚?”
裴英臉紅,拿手來擋著咳了聲,“沒什麽,替你擋些風雪。”
風雪這麽大,他站在旁邊也擋不了什麽,但令儀眼中波光一動,低聲道,“長舜,謝謝你。”
道謝被風吹進了息何的耳內,他嘴角勾了勾,略顯譏誚,但在下一瞬令儀轉過頭來時恢複原樣,令儀看向眼前的府衙,皺眉,“怎麽不見有人出來?”
隨行的軍士應聲道:“說來也怪,自打入了應縣境內就不見有人了,連這縣府都沒燈火,莫不是都給凍死了?”
立即便有人嗬斥他,“去!哪裏來的晦氣話!若是這裏沒人了,來的路上途徑那些郡縣就該給殿下稟明,何必讓咱們再跑這一趟呢!別瞎說!”
裴英看了息何一眼,那人在隨行期間隻要是出現在人前時候,都帶著狐狸麵具,遮住了上半部分的臉,看不清他的表情,似乎察覺到裴英在看他,偏過頭來對視的那一瞥,竟淩厲得令人心驚。
感覺很熟稔,似是見過一般,不隻是神宮前的那一麵而已,裴英這麽想到,正要往深處迴憶,餘光卻瞥見進去通傳的人踉踉蹌蹌地跑了出來,喘著粗氣道:“殿、殿下!裏麵一個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