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於政事上也益發怠惰,邊疆不寧,甚至連各道割據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這才令許多朝臣醒悟,當年被老國師擁護登基的天命帝王,如今已垂垂老矣。
琢磨起這些事情實在是淘神費力,胸口的傷仍在作疼,令儀悶哼了一聲,她實在是覺得累,才剛剛察覺出了些端倪就又睡了過去,再醒來時眼前朦朦朧朧有個影子,她以為又是息何,皺了眉,“孤說的話,座上不曾聽入耳麽?”
“殿下說了什麽?”
那人卻是陳璋,令儀睡的久了,覺得有些頭疼,哦一聲,“原來是神官。”她偏頭打量了迴,又閉上眼,“神官有什麽事嗎?”
陳璋笑了笑,“殿下受傷了,臣便不能關心一下麽?”
她道,“那日的事情孤都聽東陽向孤講了,多謝神官。”
“臣惶恐,”陳璋朝她拱手,“宮中派人來傳旨,殿下您傷養好後便能入府居住了。”
語畢後挑了挑眉,“恭喜殿下。”
令儀卻沒什麽大的波瀾,“多謝。”
“殿下要謝的並非是某,而是座上,”陳璋意味深長地道,“那日重陽祭祀之後,座上曾向陛下進言,道是殿下如今以血為引,神宮屬陽,若是久居神宮怕是會對太子的病情不利,陛下與皇後娘娘心係太子病情,這才準允了殿下入公主府中居住。”
令儀疑惑地皺了眉,“孤自入神宮以來與座上隻見過一迴,卻勞座上如此費心,孤必會感念在心。”
陳璋這才曉得自己差點說漏了嘴,幸好令儀不曾追問下去,她問陳璋是否還有別的事,陳璋說不曾有便退了下去。陳璋走了後東陽便從外麵進來,她對令儀說:“殿下想吃些什麽,奴去給您做。”
她搖頭,問起了另一個人,“裴三郎呢?”
東陽說那日裴英將她送至羲和神宮後便離去了,又拍著胸口說萬幸,“那日若不是郎君他先替殿下止了血,隻怕殿下的傷勢會更嚴重呢。”東陽一雙眼通紅,“那日可嚇死奴了,你不曉得,奴眼睜睜瞧著琅華殿下的箭射向您,瞧見您倒在地上,若不是陳璋攔著,奴一定去找她拚命!”
令儀笑了聲,“你去同琅華拚命?那才是不要命了,傻不傻?”
她搖頭,“奴就是傻,但奴瞧不得旁人這般欺辱您,同是陛下的子女,為何偏偏是您,要用您的血當藥引來治病,要讓您在眾目睽睽下當箭靶,在您被射中倒地之後陛下也沒有什麽言語,甚至連半句責罰琅華殿下的話都沒有,直到現在,除了宮裏頭派人來說您可以搬入公主府中,就再也沒有別的話了。”她著實替令儀覺得委屈,“陛下難道就不擔心您麽?箭鏃若是再偏差一點,射中了您的心髒,便是大羅神仙也救不迴您了!”
為什麽呢,令儀的笑漸漸淡了下去,因為她母妃被人汙蔑與人私通,因為她與她母妃太過相似,一看到她就會讓皇帝想起那些不堪迴首的往事,大多數的勝果都是因為一個女人的出謀劃策,縱然那個女人不爭不搶,將功名如數讓出,才成就了現在的皇帝,在他心底,她依舊是他不可逾越的鴻溝。
大多數男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女人,最多就是敬畏,她們會讓人覺得難以掌控,皇帝亦是如此,他在登上帝位後潦潦草草封了紀氏為貴妃,又立了當時的王妃為後,後宮三千佳麗,那才是讓他迷醉的溫柔鄉。
令儀輕聲對東陽道:“你瞧,孤並沒有如她所願地死去,反倒是活得好好的,傷好些之後還能提前搬入公主府,這筆買賣劃算的很,孤覺得很好。”東陽的一滴眼淚落了下來,令儀聲音更柔,“別哭,你不是一直想要離開這裏嗎,五日後就離開,如何?”
東陽說好,卻又有些遲疑地開口,“神官他,近幾日都會來院中站一會兒呢,奴請他進來坐他也不進來,就隻在外麵站著,奇怪的很。”
“不必管他,”令儀閉上眼,“孤有些餓了,你熬點粥給孤喝。”
不曉得為什麽,這迴東陽熬的粥有點血腥味,問東陽,她眼神往別處飄,“您這不是流了好些血麽,奴怕您失血過多了,加了點豬肝在裏麵,給您補血的。”
東陽撒謊時候眼神都會亂飄,令儀沒有拆穿,隻是將一碗粥都喝得幹幹淨淨,並對東陽說:“豬肝很好吃,但這頭豬孤不喜歡,下次不要加他的豬肝了。”
東陽沒忍住噗嗤笑了出來,滿臉漲紅,細細地噯了一聲,端起碗就跑了出去。
五日後她要離開羲和神宮時,來送她的也隻有陳璋,陳璋還是初見時候的模樣,笑起來春風滿麵,人畜無害,“恭送殿下。”
她也道,“多謝座上款待。”
就此一別,竟然有天長水闊的感覺了,迴府的車駕緩緩馳動起來,令儀伸手撩起了簾子,今日是個大好的晴天,若是她將頭探出去,便能瞧見博玉台上的承陽宮,裏麵坐著個戴了狐狸麵具的神官,或許是他,又或許不是他。
但她還是收迴了手,壓在胸前的傷口處,車駕駛入自灞橋駛入長安城中,秋日無柳,連送別的人都少了許多,她耐心地對東陽說道:“若是春日,灞橋之上才是真的風光無限好。”
“那明年春日,殿下帶奴來瞧?”
“好,明年春日,孤帶你來。”
*
公主府坐落在崇仁坊,出坊走不了幾步便可以瞧見東市,這讓東陽十分開懷,吵著鬧著夜間要去東市頑,令儀允了她,一直跟在她們身後的府內管事適時地開了口:“殿下才從蜀地歸來怕是不知,陛下六十壽辰將至,長安城外修起了燈輪,是裴相公監修的,殿下若是得了閑不妨去瞧瞧,真是奇觀呢。”
管事名叫蕭昱,三十而立的年紀,麵皮白淨,看起來很是令人舒心,東陽對好看的人都不設防,興高采烈地問道:“燈輪是什麽樣的,好看麽?”
蕭昱說好看,“東陽姑娘不曾見過燈輪?”
她點頭,“不曾呢,蜀地裏沒這樣多花哨的把式,況且五日裏便有三日要下雨,管事說的燈輪若是建在蜀地,怕是會遭雨水淋濕亮不起來呢。”
蕭昱大概是覺得東陽有趣,他對她笑道,“東陽姑娘說的是,燈輪懸有花燈五萬盞,若是淋了雨那可不好,是以這晴日連著出了月餘,聽聞長安周邊的某些河流都幹涸見底了,陛下也不曾說讓國師祭祀求雨,隻為了讓燈輪不熄。”
“這也能行麽?”東陽歪頭,“不下雨的話土地會幹旱的呀,那會造成饑荒。”她想起了自己八歲時候的那場荒災,不由得打了個哆嗦,“這怎麽能行,怎麽能為了一座燈輪而……”
“東陽。”
她的話才說到一半,走在前邊一直不曾開口的令儀突然出聲打斷了她,東陽啊了聲:“殿下?”
令儀側過頭來看了蕭昱一眼,對東陽道:“渴了麽?”
東陽恍然想起來這一路自己都不曾飲水,忙不迭地點頭,“渴了,殿下,從神宮迴來可真遠,您想來也渴了罷,奴先去房中給您沏茶!”
“這些事情若臣都不曾替殿下準備好,那拿臣這個管事也沒什麽用處了,”蕭昱攔下了東陽,“殿下的房間便在前麵,殿下身上還有傷,不妨先稍作休息。”
房中早已備好瓜果點心,蕭昱也不曾入內一步,微微躬身後便離去,令儀慢慢地坐了下來,東陽替她剝了個橘子,“殿下吃果子麽?”
令儀搖了搖頭,那橘子便全部入了東陽的口中,見令儀兀自出著神,她也不好打攪,安安分分坐著也不是她的脾性,便起身躡手躡腳地想要往外麵走。
才要邁出門呢,就聽令儀在後麵問:“去哪裏?”
她轉身撓了撓頭,“奴瞧外麵的桂花開得好,想給你折幾朵進來養著。”
令儀說不必,“花在枝上開得好好的,你偏要去折,放在房中養不了幾日也會棄置,倒不如任由它開在枝頭,還能存活得久一些。”
東陽覺得她說的有道理,點了點頭,之後卻又困惑地問,“可是殿下,分明有句詩講的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又是個什麽理?”
令儀笑道,“並非是當真叫你去折花,是讓你惜取眼前,切莫讓自己落入一無所有的境地後再來追悔莫及,那樣才是為時已晚。”
這話說給東陽聽不大合適,她也聽不進去,隻是似懂非懂地點了頭,“奴特別珍惜殿下!”
令儀啼笑皆非,東陽見令儀露了笑容,自己也覺得滿足起來,興致勃勃地問,“殿下您嚐一嚐這桂花糕?”
正想說不要了,外麵便有人進來,令儀眯眼看了看,是李德,他端了銀瓶小刀來對她道:“殿下。”
琢磨起這些事情實在是淘神費力,胸口的傷仍在作疼,令儀悶哼了一聲,她實在是覺得累,才剛剛察覺出了些端倪就又睡了過去,再醒來時眼前朦朦朧朧有個影子,她以為又是息何,皺了眉,“孤說的話,座上不曾聽入耳麽?”
“殿下說了什麽?”
那人卻是陳璋,令儀睡的久了,覺得有些頭疼,哦一聲,“原來是神官。”她偏頭打量了迴,又閉上眼,“神官有什麽事嗎?”
陳璋笑了笑,“殿下受傷了,臣便不能關心一下麽?”
她道,“那日的事情孤都聽東陽向孤講了,多謝神官。”
“臣惶恐,”陳璋朝她拱手,“宮中派人來傳旨,殿下您傷養好後便能入府居住了。”
語畢後挑了挑眉,“恭喜殿下。”
令儀卻沒什麽大的波瀾,“多謝。”
“殿下要謝的並非是某,而是座上,”陳璋意味深長地道,“那日重陽祭祀之後,座上曾向陛下進言,道是殿下如今以血為引,神宮屬陽,若是久居神宮怕是會對太子的病情不利,陛下與皇後娘娘心係太子病情,這才準允了殿下入公主府中居住。”
令儀疑惑地皺了眉,“孤自入神宮以來與座上隻見過一迴,卻勞座上如此費心,孤必會感念在心。”
陳璋這才曉得自己差點說漏了嘴,幸好令儀不曾追問下去,她問陳璋是否還有別的事,陳璋說不曾有便退了下去。陳璋走了後東陽便從外麵進來,她對令儀說:“殿下想吃些什麽,奴去給您做。”
她搖頭,問起了另一個人,“裴三郎呢?”
東陽說那日裴英將她送至羲和神宮後便離去了,又拍著胸口說萬幸,“那日若不是郎君他先替殿下止了血,隻怕殿下的傷勢會更嚴重呢。”東陽一雙眼通紅,“那日可嚇死奴了,你不曉得,奴眼睜睜瞧著琅華殿下的箭射向您,瞧見您倒在地上,若不是陳璋攔著,奴一定去找她拚命!”
令儀笑了聲,“你去同琅華拚命?那才是不要命了,傻不傻?”
她搖頭,“奴就是傻,但奴瞧不得旁人這般欺辱您,同是陛下的子女,為何偏偏是您,要用您的血當藥引來治病,要讓您在眾目睽睽下當箭靶,在您被射中倒地之後陛下也沒有什麽言語,甚至連半句責罰琅華殿下的話都沒有,直到現在,除了宮裏頭派人來說您可以搬入公主府中,就再也沒有別的話了。”她著實替令儀覺得委屈,“陛下難道就不擔心您麽?箭鏃若是再偏差一點,射中了您的心髒,便是大羅神仙也救不迴您了!”
為什麽呢,令儀的笑漸漸淡了下去,因為她母妃被人汙蔑與人私通,因為她與她母妃太過相似,一看到她就會讓皇帝想起那些不堪迴首的往事,大多數的勝果都是因為一個女人的出謀劃策,縱然那個女人不爭不搶,將功名如數讓出,才成就了現在的皇帝,在他心底,她依舊是他不可逾越的鴻溝。
大多數男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女人,最多就是敬畏,她們會讓人覺得難以掌控,皇帝亦是如此,他在登上帝位後潦潦草草封了紀氏為貴妃,又立了當時的王妃為後,後宮三千佳麗,那才是讓他迷醉的溫柔鄉。
令儀輕聲對東陽道:“你瞧,孤並沒有如她所願地死去,反倒是活得好好的,傷好些之後還能提前搬入公主府,這筆買賣劃算的很,孤覺得很好。”東陽的一滴眼淚落了下來,令儀聲音更柔,“別哭,你不是一直想要離開這裏嗎,五日後就離開,如何?”
東陽說好,卻又有些遲疑地開口,“神官他,近幾日都會來院中站一會兒呢,奴請他進來坐他也不進來,就隻在外麵站著,奇怪的很。”
“不必管他,”令儀閉上眼,“孤有些餓了,你熬點粥給孤喝。”
不曉得為什麽,這迴東陽熬的粥有點血腥味,問東陽,她眼神往別處飄,“您這不是流了好些血麽,奴怕您失血過多了,加了點豬肝在裏麵,給您補血的。”
東陽撒謊時候眼神都會亂飄,令儀沒有拆穿,隻是將一碗粥都喝得幹幹淨淨,並對東陽說:“豬肝很好吃,但這頭豬孤不喜歡,下次不要加他的豬肝了。”
東陽沒忍住噗嗤笑了出來,滿臉漲紅,細細地噯了一聲,端起碗就跑了出去。
五日後她要離開羲和神宮時,來送她的也隻有陳璋,陳璋還是初見時候的模樣,笑起來春風滿麵,人畜無害,“恭送殿下。”
她也道,“多謝座上款待。”
就此一別,竟然有天長水闊的感覺了,迴府的車駕緩緩馳動起來,令儀伸手撩起了簾子,今日是個大好的晴天,若是她將頭探出去,便能瞧見博玉台上的承陽宮,裏麵坐著個戴了狐狸麵具的神官,或許是他,又或許不是他。
但她還是收迴了手,壓在胸前的傷口處,車駕駛入自灞橋駛入長安城中,秋日無柳,連送別的人都少了許多,她耐心地對東陽說道:“若是春日,灞橋之上才是真的風光無限好。”
“那明年春日,殿下帶奴來瞧?”
“好,明年春日,孤帶你來。”
*
公主府坐落在崇仁坊,出坊走不了幾步便可以瞧見東市,這讓東陽十分開懷,吵著鬧著夜間要去東市頑,令儀允了她,一直跟在她們身後的府內管事適時地開了口:“殿下才從蜀地歸來怕是不知,陛下六十壽辰將至,長安城外修起了燈輪,是裴相公監修的,殿下若是得了閑不妨去瞧瞧,真是奇觀呢。”
管事名叫蕭昱,三十而立的年紀,麵皮白淨,看起來很是令人舒心,東陽對好看的人都不設防,興高采烈地問道:“燈輪是什麽樣的,好看麽?”
蕭昱說好看,“東陽姑娘不曾見過燈輪?”
她點頭,“不曾呢,蜀地裏沒這樣多花哨的把式,況且五日裏便有三日要下雨,管事說的燈輪若是建在蜀地,怕是會遭雨水淋濕亮不起來呢。”
蕭昱大概是覺得東陽有趣,他對她笑道,“東陽姑娘說的是,燈輪懸有花燈五萬盞,若是淋了雨那可不好,是以這晴日連著出了月餘,聽聞長安周邊的某些河流都幹涸見底了,陛下也不曾說讓國師祭祀求雨,隻為了讓燈輪不熄。”
“這也能行麽?”東陽歪頭,“不下雨的話土地會幹旱的呀,那會造成饑荒。”她想起了自己八歲時候的那場荒災,不由得打了個哆嗦,“這怎麽能行,怎麽能為了一座燈輪而……”
“東陽。”
她的話才說到一半,走在前邊一直不曾開口的令儀突然出聲打斷了她,東陽啊了聲:“殿下?”
令儀側過頭來看了蕭昱一眼,對東陽道:“渴了麽?”
東陽恍然想起來這一路自己都不曾飲水,忙不迭地點頭,“渴了,殿下,從神宮迴來可真遠,您想來也渴了罷,奴先去房中給您沏茶!”
“這些事情若臣都不曾替殿下準備好,那拿臣這個管事也沒什麽用處了,”蕭昱攔下了東陽,“殿下的房間便在前麵,殿下身上還有傷,不妨先稍作休息。”
房中早已備好瓜果點心,蕭昱也不曾入內一步,微微躬身後便離去,令儀慢慢地坐了下來,東陽替她剝了個橘子,“殿下吃果子麽?”
令儀搖了搖頭,那橘子便全部入了東陽的口中,見令儀兀自出著神,她也不好打攪,安安分分坐著也不是她的脾性,便起身躡手躡腳地想要往外麵走。
才要邁出門呢,就聽令儀在後麵問:“去哪裏?”
她轉身撓了撓頭,“奴瞧外麵的桂花開得好,想給你折幾朵進來養著。”
令儀說不必,“花在枝上開得好好的,你偏要去折,放在房中養不了幾日也會棄置,倒不如任由它開在枝頭,還能存活得久一些。”
東陽覺得她說的有道理,點了點頭,之後卻又困惑地問,“可是殿下,分明有句詩講的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又是個什麽理?”
令儀笑道,“並非是當真叫你去折花,是讓你惜取眼前,切莫讓自己落入一無所有的境地後再來追悔莫及,那樣才是為時已晚。”
這話說給東陽聽不大合適,她也聽不進去,隻是似懂非懂地點了頭,“奴特別珍惜殿下!”
令儀啼笑皆非,東陽見令儀露了笑容,自己也覺得滿足起來,興致勃勃地問,“殿下您嚐一嚐這桂花糕?”
正想說不要了,外麵便有人進來,令儀眯眼看了看,是李德,他端了銀瓶小刀來對她道:“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