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突然笑開了,眉眼柔和,青灰色的罩衫搭在身上,更像是從畫中走出來的人,她聲音輕得可怕,像是風一吹就會散開一般,“多謝神官向孤透露天機,”她彎眉,“孤也聽聞,若有擅自泄露天機者,必當孤苦百年,神官不是也在一意孤行麽?”
如敘怔了片刻,隨即也笑道,“有臣相伴,那殿下也算不得一意孤行了。”
說完他便再度拿起麵具覆住了麵,“殿下珍重。”
*
傍晚時候陳璋派人來接她,她坐著登雲梯下了博玉台,東陽眼巴巴地站在陳璋身邊,瞧見令儀下來了,唿啦一下就撲了過來,扯著她的衣袖問:“殿下殿下,您一整日沒吃東西了,餓不餓?奴給您帶了些糕點,您要不要先吃點填填肚子?”
靜坐是不能吃東西的,令儀不覺得餓,她笑著說不用了,又問東陽:“你怎麽來了?”
她雖說是在問東陽,看的卻是陳璋,陳璋頗為無奈地聳了聳肩:“東陽姑娘擔心殿下,非要親眼來瞧瞧殿下是在什麽樣的地方靜坐,臣別無他法,隻能將她帶來了。”
東陽憋了嘴,“殿下,奴一直在擔心您。”
令儀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你擔心的不是孤,而是別的什麽。”礙於陳璋還在一旁,令儀不便講出與狼有關的事情,她摸了摸東陽的發頂,輕聲道:“好了,孤迴來了,別怕,來,我們迴去用膳。”
這句話入耳,陳璋眼中的情緒莫名地晃動了一下,轉瞬即逝,他略略垂下了頭,對令儀道:“太真苑中已為殿下與東陽姑娘備好了飯菜,殿下,請。”
令儀不能用葷腥,所以菜式一應都是齋飯,東陽一張臉垮了下來,吃個飯也怨聲載道。用過膳後東陽也不敢再隨意出門亂逛了,主仆二人在太真苑中來來迴迴地走動權當消食,一個青衣小童便走了進來,對令儀作揖,“殿下,有人請見。”
令儀在長安中的熟人不多,能來神宮探看的更是少之又少,她好奇地問是誰,小童乖巧地答道:“是裴將軍。”
裴英,再聽得這個名字的時候,令儀有些恍惚,少年時候她與裴英有過一段隱秘的情愫,當時二人都不曾說破,隻覺得與裴英在一處特別快活,雖然令姝常常從中作梗,但無傷大雅,隻要是與裴英有關的事情,她都很喜歡。
但在她離京之後的時日裏,這份情愫卻漸漸淡了下來,一則是她本就心灰意冷,二則是蜀地迢迢,現下她迴京了,裴英卻是第一個來見她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東陽不曾聽過裴英是誰,便問令儀,令儀道,“故人。”
既然是故人來探訪,為何不能見?令儀整了整衣襟便隨小童去了,小童將她引到一座水榭中,那是神宮中人會客時的地方,入內便見得裴英飛揚的眉眼與挺拔的身姿,他一身錦衣,瞧見令儀進來,笑著喚道:“阿薔。”
那是令儀的小名,自她母妃逝世後,便再沒人這樣叫過她了。令儀有些動容,卻也隻是淡笑著點了點頭:“長舜。”
長舜是裴英的字,令儀也是自幼時就這麽喚的,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馬,隻不過之間隔了她母妃的冤案以及迢迢八年歲月,如今相見,則顯得生分許多。但生分的是令儀,裴英絲毫不覺,他走了過來,站定在離她三步之外,仔細端詳了她片刻,“你在蜀地並不好。”
令儀道:“蜀地蠻荒,能好到哪裏去?”
裴英的視線定在她臉上,又是一聲感歎,“但蜀地山水養人,此言誠不欺我,八年不見阿薔竟已如此風華出眾,更盛當年的……”
他向來心直口快,話將將脫口便覺出了不對,想要收迴已經晚了,好在令儀沒計較,先行且隨意地坐了下來,偏頭看他,“是麽?”
她摸了摸臉,“我覺得我與母妃其實並不相像。”
裴英接口,“自然是不像,紀姨是紀姨,阿薔是阿薔,”他在她對麵跪坐下來,身姿筆挺,眉目英朗,隻是額角處有一塊疤痕,令儀皺起了眉,“怎麽弄的?”
看起來像是陳年的傷口了,但令儀記得自己離開長安時裴英額上是不曾有傷口的,麵如冠玉的少年,走一路都有女子向他拋花枝遞香囊,他每每都會拿來給令儀,朗笑著道,阿薔你看,這花可不及你好看。
裴英觸了下額角,“喝醉了酒摔的。”
令儀似笑非笑,“能耐,都學會醉酒了。”
“啊呀,不是的,”裴英擺手,“自你離開長安之後,我便消沉了很長一段時日,那時與肇清他們混在一處,被慫恿著借酒澆愁,日日喝得爛醉。”他有些靦腆地撓了撓頭,“後來才醒悟,若有朝一日你迴長安時見到那樣的我,必然會很嫌棄,這才將酒給戒了。”
“孫肇清本就是個紈絝的典範,你竟也會與他廝混,”她自己動手倒茶,像是漸漸放下了心防,顯得不再生分了,“想著有朝一日我能迴長安?”
裴英點頭,笑的時候露出一口白牙,明亮耀眼,“你果真迴來了,還好我有先見之明。”
好一個先見之明,令儀忍不住發笑,與親近的故人相見便是這點好,相談甚歡,她整個人都放鬆下來,直至日落西沉,裴英才驚異地道:“都已經這樣晚了!”
她笑著說,“再遲些時候,坊門該要關了,快迴去罷。”
裴英匆匆道離,令儀一直瞧著他的身影從視線裏消失後才轉過頭,她的手藏在袖裏,一直攥緊了,到現在才鬆開來,掌心已有四道淺白的月牙印子了。她慢慢地垂下來眼睫,嘴角掛著若有似無的笑,也不曉得是在想些什麽。
風將楹聯吹得生響,皓白的月從雲後露出半張臉來,比十八的女兒麵更要嬌俏,令儀屈起手指來,敲了三下桌麵,於空無一人的水榭中開口道:“神官此舉並非君子所為。”
“臣從未講過自己是君子。”
一隻手掀起了簾子,他踏著清暉走進來,漫天星辰在他身後成了點綴,令儀平靜地看著他,“既非君子,那神官便是小人了。”
他否認,“亦非小人,臣午後便在此清修,恰逢殿下與故人在此相見,隻好在旁等候。”
她懶得遞給他一個眼神,轉過身去跪坐在矮幾前,端莊大方,矮幾上放置了待客的茶,但因與裴英的相見太過融洽,連茶也顧不上喝一口,茶放到這會兒都已經冷了。令儀慢慢地品呷一口冷茶後,才道:“這麽說是孤委屈了神官?”
他欣然點頭,“殿下英明。”
令儀突然覺得頭痛,這人油鹽不進軟硬不吃,表麵上看著冷淡無求,內裏實則厚顏無恥,她磨了磨牙,“那麽神官想要孤怎麽補償呢?”
“殿下隨意即可。”、“孤給什麽神官便要什麽?”、“受殿下所賞,臣與有榮焉。”
她突然狡黠地笑道:“那便賞神官一片清淨好了。”隨後站起身來便要走,才走了兩步,如敘的聲音就身後傳來,“殿下的匕首,不要了麽?”
令儀頓住腳步,如敘慢慢地說道:“可惜了,本想物歸原主,殿下卻要還臣一片清淨。”令儀轉過頭去,看見他站起身來,對她作揖,“謝殿下恩賞。”
說完他便慢悠悠地向外走去,絲毫不理會身後對他的無恥感到咋舌的令儀,片刻後有腳步聲在耳畔響起,他嘴角勾起了若有似無的微笑。
令儀的聲音也隨之響了起來,“神官不覺得自己很閑麽?”
“哦?殿下何以這般認為。”、“與陳璋神官相較起來,神官確實顯得比較無所事事。”、“非也,臣並非一介閑人,神宮中有許多事情都需要如敘處理。”、“比如?”、“比如陪伴殿下度過這了無生趣的四十九日。”
“……”
令儀啞口無言,這人得寸進尺,一日比一日更無恥,令儀隻問他:“匕首現下在神官那裏?”
他在前麵頭也不迴,“臣方才說過了。”
“多謝神官。”
“殿下謝臣做什麽?”
她在他身後揚眉,“謝神官將匕首歸還。”
他略略側過頭來看她一眼,“臣說過要將匕首歸還給殿下了?”
令儀一怔,“神官方才不是說要還給孤麽?”
他又把頭轉了迴去,“殿下方才也說要賞臣一片清淨。”
“神官不覺得自己實在是很放肆麽?”令儀眉頭打結,“匕首是孤的東西,神官拾到了理應物歸原主,而不是吞髒私藏。”
“臣不曾沒有私藏,隻是殿下傷了琳琅,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將兇器還給殿下,臣覺得不妥。”
不知道為什麽,令儀覺得眼前的這個人渾身上下都透著別扭二字。他不肯輕易地就把東西還給她,令儀默了默,想來也是,國師的愛寵被傷,無論她是否是正當防衛她也該擔一些責任。她跟著如敘走到了昨夜的竹林,借著月色,小竹屋上的如晦居三個字上有銀芒在躍動,筆法清雋。他見她一直看著那三個字瞧,笑道:“國師的字寫得如何?”
“這是國師的字麽?”她又仔仔細細地看了迴,點評道,“國師是個將風雅都融進骨子裏的人物。”
這些都是能從字裏行間看出來的,但她分明是在誇國師,怎麽麵前這個人笑得那般開懷,令儀莫名地看著他一眼,他才收斂了些笑意,推開門讓令儀進去。竹屋還是之前的形容,簡單卻也五髒俱全,令儀環顧一圈後發現床腳邊上有團白絨絨的毛球擱放在那裏,再細看一迴,才看清楚那是頭獸類。
她的步子就頓在那裏,警惕地看著白狼,神官無聲地笑了,走過去拍了拍白狼的頭,正在熟睡中的狼迷迷糊糊感受到熟稔的氣息,自發地用顱頂去蹭他的手心,他撓著白狼的下巴,對它輕聲道:“琳琅,你看誰來了?”
如敘怔了片刻,隨即也笑道,“有臣相伴,那殿下也算不得一意孤行了。”
說完他便再度拿起麵具覆住了麵,“殿下珍重。”
*
傍晚時候陳璋派人來接她,她坐著登雲梯下了博玉台,東陽眼巴巴地站在陳璋身邊,瞧見令儀下來了,唿啦一下就撲了過來,扯著她的衣袖問:“殿下殿下,您一整日沒吃東西了,餓不餓?奴給您帶了些糕點,您要不要先吃點填填肚子?”
靜坐是不能吃東西的,令儀不覺得餓,她笑著說不用了,又問東陽:“你怎麽來了?”
她雖說是在問東陽,看的卻是陳璋,陳璋頗為無奈地聳了聳肩:“東陽姑娘擔心殿下,非要親眼來瞧瞧殿下是在什麽樣的地方靜坐,臣別無他法,隻能將她帶來了。”
東陽憋了嘴,“殿下,奴一直在擔心您。”
令儀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你擔心的不是孤,而是別的什麽。”礙於陳璋還在一旁,令儀不便講出與狼有關的事情,她摸了摸東陽的發頂,輕聲道:“好了,孤迴來了,別怕,來,我們迴去用膳。”
這句話入耳,陳璋眼中的情緒莫名地晃動了一下,轉瞬即逝,他略略垂下了頭,對令儀道:“太真苑中已為殿下與東陽姑娘備好了飯菜,殿下,請。”
令儀不能用葷腥,所以菜式一應都是齋飯,東陽一張臉垮了下來,吃個飯也怨聲載道。用過膳後東陽也不敢再隨意出門亂逛了,主仆二人在太真苑中來來迴迴地走動權當消食,一個青衣小童便走了進來,對令儀作揖,“殿下,有人請見。”
令儀在長安中的熟人不多,能來神宮探看的更是少之又少,她好奇地問是誰,小童乖巧地答道:“是裴將軍。”
裴英,再聽得這個名字的時候,令儀有些恍惚,少年時候她與裴英有過一段隱秘的情愫,當時二人都不曾說破,隻覺得與裴英在一處特別快活,雖然令姝常常從中作梗,但無傷大雅,隻要是與裴英有關的事情,她都很喜歡。
但在她離京之後的時日裏,這份情愫卻漸漸淡了下來,一則是她本就心灰意冷,二則是蜀地迢迢,現下她迴京了,裴英卻是第一個來見她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東陽不曾聽過裴英是誰,便問令儀,令儀道,“故人。”
既然是故人來探訪,為何不能見?令儀整了整衣襟便隨小童去了,小童將她引到一座水榭中,那是神宮中人會客時的地方,入內便見得裴英飛揚的眉眼與挺拔的身姿,他一身錦衣,瞧見令儀進來,笑著喚道:“阿薔。”
那是令儀的小名,自她母妃逝世後,便再沒人這樣叫過她了。令儀有些動容,卻也隻是淡笑著點了點頭:“長舜。”
長舜是裴英的字,令儀也是自幼時就這麽喚的,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馬,隻不過之間隔了她母妃的冤案以及迢迢八年歲月,如今相見,則顯得生分許多。但生分的是令儀,裴英絲毫不覺,他走了過來,站定在離她三步之外,仔細端詳了她片刻,“你在蜀地並不好。”
令儀道:“蜀地蠻荒,能好到哪裏去?”
裴英的視線定在她臉上,又是一聲感歎,“但蜀地山水養人,此言誠不欺我,八年不見阿薔竟已如此風華出眾,更盛當年的……”
他向來心直口快,話將將脫口便覺出了不對,想要收迴已經晚了,好在令儀沒計較,先行且隨意地坐了下來,偏頭看他,“是麽?”
她摸了摸臉,“我覺得我與母妃其實並不相像。”
裴英接口,“自然是不像,紀姨是紀姨,阿薔是阿薔,”他在她對麵跪坐下來,身姿筆挺,眉目英朗,隻是額角處有一塊疤痕,令儀皺起了眉,“怎麽弄的?”
看起來像是陳年的傷口了,但令儀記得自己離開長安時裴英額上是不曾有傷口的,麵如冠玉的少年,走一路都有女子向他拋花枝遞香囊,他每每都會拿來給令儀,朗笑著道,阿薔你看,這花可不及你好看。
裴英觸了下額角,“喝醉了酒摔的。”
令儀似笑非笑,“能耐,都學會醉酒了。”
“啊呀,不是的,”裴英擺手,“自你離開長安之後,我便消沉了很長一段時日,那時與肇清他們混在一處,被慫恿著借酒澆愁,日日喝得爛醉。”他有些靦腆地撓了撓頭,“後來才醒悟,若有朝一日你迴長安時見到那樣的我,必然會很嫌棄,這才將酒給戒了。”
“孫肇清本就是個紈絝的典範,你竟也會與他廝混,”她自己動手倒茶,像是漸漸放下了心防,顯得不再生分了,“想著有朝一日我能迴長安?”
裴英點頭,笑的時候露出一口白牙,明亮耀眼,“你果真迴來了,還好我有先見之明。”
好一個先見之明,令儀忍不住發笑,與親近的故人相見便是這點好,相談甚歡,她整個人都放鬆下來,直至日落西沉,裴英才驚異地道:“都已經這樣晚了!”
她笑著說,“再遲些時候,坊門該要關了,快迴去罷。”
裴英匆匆道離,令儀一直瞧著他的身影從視線裏消失後才轉過頭,她的手藏在袖裏,一直攥緊了,到現在才鬆開來,掌心已有四道淺白的月牙印子了。她慢慢地垂下來眼睫,嘴角掛著若有似無的笑,也不曉得是在想些什麽。
風將楹聯吹得生響,皓白的月從雲後露出半張臉來,比十八的女兒麵更要嬌俏,令儀屈起手指來,敲了三下桌麵,於空無一人的水榭中開口道:“神官此舉並非君子所為。”
“臣從未講過自己是君子。”
一隻手掀起了簾子,他踏著清暉走進來,漫天星辰在他身後成了點綴,令儀平靜地看著他,“既非君子,那神官便是小人了。”
他否認,“亦非小人,臣午後便在此清修,恰逢殿下與故人在此相見,隻好在旁等候。”
她懶得遞給他一個眼神,轉過身去跪坐在矮幾前,端莊大方,矮幾上放置了待客的茶,但因與裴英的相見太過融洽,連茶也顧不上喝一口,茶放到這會兒都已經冷了。令儀慢慢地品呷一口冷茶後,才道:“這麽說是孤委屈了神官?”
他欣然點頭,“殿下英明。”
令儀突然覺得頭痛,這人油鹽不進軟硬不吃,表麵上看著冷淡無求,內裏實則厚顏無恥,她磨了磨牙,“那麽神官想要孤怎麽補償呢?”
“殿下隨意即可。”、“孤給什麽神官便要什麽?”、“受殿下所賞,臣與有榮焉。”
她突然狡黠地笑道:“那便賞神官一片清淨好了。”隨後站起身來便要走,才走了兩步,如敘的聲音就身後傳來,“殿下的匕首,不要了麽?”
令儀頓住腳步,如敘慢慢地說道:“可惜了,本想物歸原主,殿下卻要還臣一片清淨。”令儀轉過頭去,看見他站起身來,對她作揖,“謝殿下恩賞。”
說完他便慢悠悠地向外走去,絲毫不理會身後對他的無恥感到咋舌的令儀,片刻後有腳步聲在耳畔響起,他嘴角勾起了若有似無的微笑。
令儀的聲音也隨之響了起來,“神官不覺得自己很閑麽?”
“哦?殿下何以這般認為。”、“與陳璋神官相較起來,神官確實顯得比較無所事事。”、“非也,臣並非一介閑人,神宮中有許多事情都需要如敘處理。”、“比如?”、“比如陪伴殿下度過這了無生趣的四十九日。”
“……”
令儀啞口無言,這人得寸進尺,一日比一日更無恥,令儀隻問他:“匕首現下在神官那裏?”
他在前麵頭也不迴,“臣方才說過了。”
“多謝神官。”
“殿下謝臣做什麽?”
她在他身後揚眉,“謝神官將匕首歸還。”
他略略側過頭來看她一眼,“臣說過要將匕首歸還給殿下了?”
令儀一怔,“神官方才不是說要還給孤麽?”
他又把頭轉了迴去,“殿下方才也說要賞臣一片清淨。”
“神官不覺得自己實在是很放肆麽?”令儀眉頭打結,“匕首是孤的東西,神官拾到了理應物歸原主,而不是吞髒私藏。”
“臣不曾沒有私藏,隻是殿下傷了琳琅,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將兇器還給殿下,臣覺得不妥。”
不知道為什麽,令儀覺得眼前的這個人渾身上下都透著別扭二字。他不肯輕易地就把東西還給她,令儀默了默,想來也是,國師的愛寵被傷,無論她是否是正當防衛她也該擔一些責任。她跟著如敘走到了昨夜的竹林,借著月色,小竹屋上的如晦居三個字上有銀芒在躍動,筆法清雋。他見她一直看著那三個字瞧,笑道:“國師的字寫得如何?”
“這是國師的字麽?”她又仔仔細細地看了迴,點評道,“國師是個將風雅都融進骨子裏的人物。”
這些都是能從字裏行間看出來的,但她分明是在誇國師,怎麽麵前這個人笑得那般開懷,令儀莫名地看著他一眼,他才收斂了些笑意,推開門讓令儀進去。竹屋還是之前的形容,簡單卻也五髒俱全,令儀環顧一圈後發現床腳邊上有團白絨絨的毛球擱放在那裏,再細看一迴,才看清楚那是頭獸類。
她的步子就頓在那裏,警惕地看著白狼,神官無聲地笑了,走過去拍了拍白狼的頭,正在熟睡中的狼迷迷糊糊感受到熟稔的氣息,自發地用顱頂去蹭他的手心,他撓著白狼的下巴,對它輕聲道:“琳琅,你看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