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的解館儀式在苟超看來,不過是古代的另類家長會。前麵先由校長帶著師生祭拜孔子,緊著著就是發表演講,說說蒙學這一年來取得的成就,對未來發展的期望,以及就是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表揚。
全校一百多位師生跪坐在院子前麵,後麵就是聞訊而來的諸位家長。因為院子大小有限,隨行仆人都等在蒙學外麵,半點不敢喧鬧,兒蒙學裏麵,家長們也沒有座位,全都垂手立在後麵。
一聽演講就昏昏欲睡,苟超不斷地點著腦袋,直到開始表彰學生時,才打起精神。
小時候學校開家長會,村裏好多同學的家長都不愛去,就怕挨批評,丟麵子,可那極少數的優秀學生家長,則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早早打扮齊備,臉上的笑容能持續一整天,一學期就盼那麽兩會的露臉機會。可惜自己不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也不名列前茅,母親給自己開過那麽多次,竟是一次都沒被班主任點過名。
一邊迴憶,一邊細細聆聽,就盼著二蛋能被提上一提。結果這一細聽,還發現許多與現代社會的不同之處。比如,學裏有不少七八歲的小孩子,正是雞嫌狗厭的年紀,用腳丫子想,平時都不能太聽話,可發言的教諭愣是一個都沒批評,從他嘴裏出來的都是榜樣人物。
這榜樣人物也五花八門,有學習好的,有講禮貌的,有珍惜糧食蔬菜的,還有一個更是奇葩。那人與其兄長兩人同在學裏讀書,就因為一次給其兄長打水洗腳,被教諭巡視發現,就成了孝悌典型。
哎呦喂,這一頓好誇!十幾歲的孩子,能無緣無故的給沒大幾歲兄弟打水洗腳?不會是打賭打輸了,或是玩什麽花樣挨罰了吧!
哪怕是不斷吐槽,心髒被吊得還是越來越高,已經點過八個名字,馬上就要接近尾聲,難道真不會提二蛋?
“……初班學子曾廣福,謙恭有禮,勤奮好學,雖總角之齡,然穩重端方……”
好吧,曾十二那是沒的說,看來此人真是二蛋一大“勁敵”啊。苟超看看腰背挺得筆直的二蛋,尋思著過後要如何安慰。
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宣讀這一學年因為各種情況而被蒙學勸退,或是自行退學等學子,以及可以允許畢業的學子。這就意味著蒙學裏會空出好多名額,新一輪的招生即將開始。
“……八月端一開館授學。解館——”
終於等到這句話,苟超長舒口氣,就想與旁邊的家長閑聊幾句。剛準備開口,卻發現想象裏的嗡嗡聲根本沒有響起,那些個跪坐的孩子紛紛按順序把自己的蒲草團子摞到一遍,秩序井然的按順序往蒙學外走,等在後麵的家長亦跟在後麵,直走出門外才開始大聲說話。
瞧瞧人家的素質!
差點被打臉的苟超,隻好靜靜地等在一旁。二蛋他們年紀最小,跪坐在最前麵,而起身送蒲團,卻是從排在末尾的畢業生開始。學子一排排往外走,輪到二蛋時,院子裏已經沒多少人,隻餘幹活的雜役,與目送孩子離去的蒙學教師與管理者。
牽著二蛋的手,苟超還在猶豫要不要現在就去與楊博士說話,那楊博士與汪學正倒是聯袂而來。
“見過汪學正,楊博士”
“趙郎君有禮。”
雙方互相作揖,問候之後,為首的汪學正,伸手向旁邊一讓,邀請到,
“此處不是敘話之地,我等還是到室內坐坐。”
因有正事要談,苟超就將二蛋打發給梭子,要他們到自家牛車上等著,自己則跟著兩人,到了汪學正辦公的地方。
石河子的新式桌椅在齊氏夫婿的炫耀,與汪楊二人的無意傳播中,正以勢不可擋的趨勢蔓延。就連今早在縣學門口擺攤的小販,也不知從哪裏學來,支起一張高腳桌,放上幾把三足櫈。但學校裏畢竟是崇尚古禮的地方,不管在家裏如何崇尚愜意,整個蒙學裏安置的都還是蒲團,矮榻等老式坐具。
苟超十分不自然的跪坐在兩人對麵,腦子裏無厘頭地閃過小燕子的“跪的容易”,恨不得一條腿就綁上兩副。
“就快到正午,想來大郎一會兒還要趕路,吾就不煎茶待客,怠慢了。”
汪學正習慣性地整好衣襟,率先開口解釋。
剛剛在外麵還“趙郎君”的稱唿,苟超被這聲“大郎”叫得一愣,慌忙擺手應道,
“不怠慢,不怠慢,汪學正亦是為我著想,一點不怠慢。”
對麵的楊博士撚撚胡須,笑著說道,
“大郎不需如此拘謹,為兄已與子端說起我二人忘年論交之事。不知大郎考慮的如何,可對助教一職有意?”
見苟超不自覺地看向自己,汪學正亦麵露微笑,接過話頭,
“在清遠兄那看到天竺數字,吾亦感匪夷所思。不曾想大郎還有那等奇緣,竟學得如此高深算學。本想約清遠兄再度上門討教,無奈遇上端五,又有諸多俗物纏身,便沒能成行。”
說著朝楊博士點點頭,繼續笑道,
“還想過幾日再登門拜訪,但想想麥收時節已到,不好多行攪擾。還好清遠兄思慮周全,若大郎能任蒙學助教一職,不僅能將華真人所做學問傳與我大唐莘莘學子,吾等更能一處探討,精深算學,實乃幸事。”
苟超已是決定答應,可聽說擔任助教還能免稅,這肯定不光是涉及蒙學頭頭,不是校長說用人就算得,就怕還得經過府衙批準等等,麻煩楊博士他們為自己奔走。
“哎,此事不須大郎如此擔憂。還沒告與大郎知曉,那算盤一物我等已是報備過鄭明府,明府很為大郎的本事驚詫,再有天竺數字一事,必不會為難。隻要鄭明府點頭,區區永寧縣蒙學助教一職,隻要向州府報備一聲,州府是不會駁迴的。”
我靠,這又是蒙學,又是府衙,又是州府得,不就是當個助教還得這麽麻煩?
可事已至此,苟超既舍不得那些以後要交的賦稅,還有點騎虎難下的尷尬,便硬著頭皮拱手謝到,
“那此事還請兩位代為周旋,趙超在此先行謝過啦。”
兩人見他答應下來,就沒多留,隻讓他在家中等好消息,起身將人送出蒙學。
蒙學外梭子已駕好車,拉著二蛋等在那裏。苟超與二人辭別,高高興興地跳坐上牛車,枝條一揮,趕車歸家。
“大郎,這是俺阿姊昨晚打的草鞋,阿姊說現下農忙,最是費鞋,若是穿了不跟腳的,可別再把腳磨傷,讓俺告訴大郎不要儉省對付,盡管換著穿。”
梭子坐在牛車的另一邊,從身後拉過一串用麻繩穿起來的草鞋,把今早兒阿姊囑咐的話大概說了一遍。
苟超拎過來一看,頓時心緒複雜起來。繩子上一共五雙鞋,四大一小,編織的極為精致,連毛茬都看不到。摸起來清涼平整,一點都不紮手,顯然是極為用心。尤其是他那四雙鞋,大小簡直一模一樣,還在收口處穿了兩根細布條,用來係在腳踝上,調節鞋子鬆緊。
說實話,這草鞋就是拿去賣,一雙也能換上幾個大錢。
“二娘她連夜編的?”
心裏湧起波濤,說出的話倒聽不出多餘情緒,比尋常聊天還顯平靜。
“嗯呐,送飯迴去就開始編,阿耶說編兩雙就夠用了,叫阿姊不要點蠟費油,阿姊說二郎放假,主家怕是一時不會再進城,很久都不能再碰上麵,要是鞋穿壞了,別人做的可不見得有她做的穿著舒服,就要多編兩雙,俺也不曉得他甚時候睡的。”
摸摸光滑的鞋麵,這心意可就擺在眼前。看來,林二娘是真喜歡上自己。可她一初中生小蘿莉,自己怎麽能下得去手?要是拒絕她,她會不會很傷心難過?而且人家也沒直接說出來,自己就開口拒絕,是不是不好?再說,要是拒絕,怎麽說理由呢,說“你太小,不適合我”?可在這個社會,她那年齡嫁人才正常,二十多歲的基本上都是二婚。但要不不拒絕,幹吊著這麽好的姑娘,是不是不太道德?
苟超一麵有種被人喜歡的欣喜,一麵又有不想抑或是不敢接受的拒絕,胡思亂想了一路,早把安慰二蛋的事情丟到了腦後。於是,到迴到家中之後,才發現因為沒做成“優秀學生代表”的二蛋,不知何時委委屈屈地縮在牛車上睡著了。
“哎呦,大郎可迴來啦!”
聽見聲響的韓阿婆,打屋子裏匆匆跑出來,拉著苟超的胳膊就開始匯報,
“大郎啊,頭晌兒家裏來了兩位道長,點名要見大郎,在屋子裏等了好久哩。”
“道長?”忽然想起梭子指著的兩匹駿馬,苟超問到,
“那他們現在是在田裏正家咯?”
“噯?大郎曉得啦?那兩位道長等了許久也不見大郎迴來,後來田裏正親自上門,將他二人請了過去,說是天色漸晚,要代為安排住處。”
匯報完畢,末了擔心地問到,
“大郎啊,兩位道長,穿黃袍的還好,著青袍的看著可不善,還是個急性子,一直叨念大郎還會不會迴來,他二人到底找大郎做甚呐?”
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啊。自己隻遠遠瞧過一次道家找佛家的麻煩,還提前避開,根本就與他們沒交集啊。無緣無故地找上門,還指名道姓,到底是因為什麽?
慢慢悠悠走到裏正家門口,忽而靈光一閃。苟超猛地一拍大腿,心說,該不會是為了華羅庚吧!
全校一百多位師生跪坐在院子前麵,後麵就是聞訊而來的諸位家長。因為院子大小有限,隨行仆人都等在蒙學外麵,半點不敢喧鬧,兒蒙學裏麵,家長們也沒有座位,全都垂手立在後麵。
一聽演講就昏昏欲睡,苟超不斷地點著腦袋,直到開始表彰學生時,才打起精神。
小時候學校開家長會,村裏好多同學的家長都不愛去,就怕挨批評,丟麵子,可那極少數的優秀學生家長,則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早早打扮齊備,臉上的笑容能持續一整天,一學期就盼那麽兩會的露臉機會。可惜自己不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也不名列前茅,母親給自己開過那麽多次,竟是一次都沒被班主任點過名。
一邊迴憶,一邊細細聆聽,就盼著二蛋能被提上一提。結果這一細聽,還發現許多與現代社會的不同之處。比如,學裏有不少七八歲的小孩子,正是雞嫌狗厭的年紀,用腳丫子想,平時都不能太聽話,可發言的教諭愣是一個都沒批評,從他嘴裏出來的都是榜樣人物。
這榜樣人物也五花八門,有學習好的,有講禮貌的,有珍惜糧食蔬菜的,還有一個更是奇葩。那人與其兄長兩人同在學裏讀書,就因為一次給其兄長打水洗腳,被教諭巡視發現,就成了孝悌典型。
哎呦喂,這一頓好誇!十幾歲的孩子,能無緣無故的給沒大幾歲兄弟打水洗腳?不會是打賭打輸了,或是玩什麽花樣挨罰了吧!
哪怕是不斷吐槽,心髒被吊得還是越來越高,已經點過八個名字,馬上就要接近尾聲,難道真不會提二蛋?
“……初班學子曾廣福,謙恭有禮,勤奮好學,雖總角之齡,然穩重端方……”
好吧,曾十二那是沒的說,看來此人真是二蛋一大“勁敵”啊。苟超看看腰背挺得筆直的二蛋,尋思著過後要如何安慰。
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宣讀這一學年因為各種情況而被蒙學勸退,或是自行退學等學子,以及可以允許畢業的學子。這就意味著蒙學裏會空出好多名額,新一輪的招生即將開始。
“……八月端一開館授學。解館——”
終於等到這句話,苟超長舒口氣,就想與旁邊的家長閑聊幾句。剛準備開口,卻發現想象裏的嗡嗡聲根本沒有響起,那些個跪坐的孩子紛紛按順序把自己的蒲草團子摞到一遍,秩序井然的按順序往蒙學外走,等在後麵的家長亦跟在後麵,直走出門外才開始大聲說話。
瞧瞧人家的素質!
差點被打臉的苟超,隻好靜靜地等在一旁。二蛋他們年紀最小,跪坐在最前麵,而起身送蒲團,卻是從排在末尾的畢業生開始。學子一排排往外走,輪到二蛋時,院子裏已經沒多少人,隻餘幹活的雜役,與目送孩子離去的蒙學教師與管理者。
牽著二蛋的手,苟超還在猶豫要不要現在就去與楊博士說話,那楊博士與汪學正倒是聯袂而來。
“見過汪學正,楊博士”
“趙郎君有禮。”
雙方互相作揖,問候之後,為首的汪學正,伸手向旁邊一讓,邀請到,
“此處不是敘話之地,我等還是到室內坐坐。”
因有正事要談,苟超就將二蛋打發給梭子,要他們到自家牛車上等著,自己則跟著兩人,到了汪學正辦公的地方。
石河子的新式桌椅在齊氏夫婿的炫耀,與汪楊二人的無意傳播中,正以勢不可擋的趨勢蔓延。就連今早在縣學門口擺攤的小販,也不知從哪裏學來,支起一張高腳桌,放上幾把三足櫈。但學校裏畢竟是崇尚古禮的地方,不管在家裏如何崇尚愜意,整個蒙學裏安置的都還是蒲團,矮榻等老式坐具。
苟超十分不自然的跪坐在兩人對麵,腦子裏無厘頭地閃過小燕子的“跪的容易”,恨不得一條腿就綁上兩副。
“就快到正午,想來大郎一會兒還要趕路,吾就不煎茶待客,怠慢了。”
汪學正習慣性地整好衣襟,率先開口解釋。
剛剛在外麵還“趙郎君”的稱唿,苟超被這聲“大郎”叫得一愣,慌忙擺手應道,
“不怠慢,不怠慢,汪學正亦是為我著想,一點不怠慢。”
對麵的楊博士撚撚胡須,笑著說道,
“大郎不需如此拘謹,為兄已與子端說起我二人忘年論交之事。不知大郎考慮的如何,可對助教一職有意?”
見苟超不自覺地看向自己,汪學正亦麵露微笑,接過話頭,
“在清遠兄那看到天竺數字,吾亦感匪夷所思。不曾想大郎還有那等奇緣,竟學得如此高深算學。本想約清遠兄再度上門討教,無奈遇上端五,又有諸多俗物纏身,便沒能成行。”
說著朝楊博士點點頭,繼續笑道,
“還想過幾日再登門拜訪,但想想麥收時節已到,不好多行攪擾。還好清遠兄思慮周全,若大郎能任蒙學助教一職,不僅能將華真人所做學問傳與我大唐莘莘學子,吾等更能一處探討,精深算學,實乃幸事。”
苟超已是決定答應,可聽說擔任助教還能免稅,這肯定不光是涉及蒙學頭頭,不是校長說用人就算得,就怕還得經過府衙批準等等,麻煩楊博士他們為自己奔走。
“哎,此事不須大郎如此擔憂。還沒告與大郎知曉,那算盤一物我等已是報備過鄭明府,明府很為大郎的本事驚詫,再有天竺數字一事,必不會為難。隻要鄭明府點頭,區區永寧縣蒙學助教一職,隻要向州府報備一聲,州府是不會駁迴的。”
我靠,這又是蒙學,又是府衙,又是州府得,不就是當個助教還得這麽麻煩?
可事已至此,苟超既舍不得那些以後要交的賦稅,還有點騎虎難下的尷尬,便硬著頭皮拱手謝到,
“那此事還請兩位代為周旋,趙超在此先行謝過啦。”
兩人見他答應下來,就沒多留,隻讓他在家中等好消息,起身將人送出蒙學。
蒙學外梭子已駕好車,拉著二蛋等在那裏。苟超與二人辭別,高高興興地跳坐上牛車,枝條一揮,趕車歸家。
“大郎,這是俺阿姊昨晚打的草鞋,阿姊說現下農忙,最是費鞋,若是穿了不跟腳的,可別再把腳磨傷,讓俺告訴大郎不要儉省對付,盡管換著穿。”
梭子坐在牛車的另一邊,從身後拉過一串用麻繩穿起來的草鞋,把今早兒阿姊囑咐的話大概說了一遍。
苟超拎過來一看,頓時心緒複雜起來。繩子上一共五雙鞋,四大一小,編織的極為精致,連毛茬都看不到。摸起來清涼平整,一點都不紮手,顯然是極為用心。尤其是他那四雙鞋,大小簡直一模一樣,還在收口處穿了兩根細布條,用來係在腳踝上,調節鞋子鬆緊。
說實話,這草鞋就是拿去賣,一雙也能換上幾個大錢。
“二娘她連夜編的?”
心裏湧起波濤,說出的話倒聽不出多餘情緒,比尋常聊天還顯平靜。
“嗯呐,送飯迴去就開始編,阿耶說編兩雙就夠用了,叫阿姊不要點蠟費油,阿姊說二郎放假,主家怕是一時不會再進城,很久都不能再碰上麵,要是鞋穿壞了,別人做的可不見得有她做的穿著舒服,就要多編兩雙,俺也不曉得他甚時候睡的。”
摸摸光滑的鞋麵,這心意可就擺在眼前。看來,林二娘是真喜歡上自己。可她一初中生小蘿莉,自己怎麽能下得去手?要是拒絕她,她會不會很傷心難過?而且人家也沒直接說出來,自己就開口拒絕,是不是不好?再說,要是拒絕,怎麽說理由呢,說“你太小,不適合我”?可在這個社會,她那年齡嫁人才正常,二十多歲的基本上都是二婚。但要不不拒絕,幹吊著這麽好的姑娘,是不是不太道德?
苟超一麵有種被人喜歡的欣喜,一麵又有不想抑或是不敢接受的拒絕,胡思亂想了一路,早把安慰二蛋的事情丟到了腦後。於是,到迴到家中之後,才發現因為沒做成“優秀學生代表”的二蛋,不知何時委委屈屈地縮在牛車上睡著了。
“哎呦,大郎可迴來啦!”
聽見聲響的韓阿婆,打屋子裏匆匆跑出來,拉著苟超的胳膊就開始匯報,
“大郎啊,頭晌兒家裏來了兩位道長,點名要見大郎,在屋子裏等了好久哩。”
“道長?”忽然想起梭子指著的兩匹駿馬,苟超問到,
“那他們現在是在田裏正家咯?”
“噯?大郎曉得啦?那兩位道長等了許久也不見大郎迴來,後來田裏正親自上門,將他二人請了過去,說是天色漸晚,要代為安排住處。”
匯報完畢,末了擔心地問到,
“大郎啊,兩位道長,穿黃袍的還好,著青袍的看著可不善,還是個急性子,一直叨念大郎還會不會迴來,他二人到底找大郎做甚呐?”
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啊。自己隻遠遠瞧過一次道家找佛家的麻煩,還提前避開,根本就與他們沒交集啊。無緣無故地找上門,還指名道姓,到底是因為什麽?
慢慢悠悠走到裏正家門口,忽而靈光一閃。苟超猛地一拍大腿,心說,該不會是為了華羅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