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蒙學博士、學正的到來,並沒有在石河子引起太大的波瀾,因為現如今村裏的最大新聞,是關於雇工的事情。雇工事件已經持續發酵了五天,未來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村中到處是關於“你家請了幾戶”,“他家給多少工錢”,“誰家的短工最能幹”之類的話題。


    不過這件事情,卻給兩家人帶來了大好處。一個就是趙家,因了這個貢獻,學正答應給二蛋辦理正式學籍,還承諾,隻要他功課跟得上,就保舉他畢業後可以到現學繼續深造。


    另一個卻是田老憨家。苟超看出他二人對竹桌竹凳感興趣,就帶著他們來到田家,觀賞了其家中擺的樣板桌椅。讀書人雖然一方麵比較守舊,喜歡遵循古禮,但另一方麵也比較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尤其關於享受這方麵,何況還是有助於書寫的方便之物。兩人當即就下了訂單,為田家增加好多收入。


    這周過得分外忙碌,後園裏菁苗已經長到了可以插秧的程度,苟超就起早爬半夜的忙了起來。


    不光是他,整個石河子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本就勤勞,現在大多數人家又都請了短工,更是比著在田裏忙活,生怕自家做得少再吃虧。


    這樣一來,張小四也來得少了,兩人的識字計劃斷了不少時日。


    “阿兄,這倒是做設麽用的呀?”


    二蛋都圍著轉半天了,眼前的陶釜、陶甑都認識,就是那個大鐵盤實在好生奇怪。


    連著幾年大旱,都是北方遭得災,所以難民幾乎全是從北地而來。北方來得莊戶人家,對種那些旱地作物還有經驗,水稻就一點不會了。苟超上輩子也接觸過一些來自華北地區的務工人員,聽他們說起過家裏的種地事宜,才知道北方大地除了東北廣種水稻之外,華北、甘陝之地就沒那麽普及。


    挨個問過家中的雇工,得知答案之後,他也沒失望,倒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就自己撅屁股插秧種水稻去了。不是沒想過教他們,自己還可以做別的農活,畢竟農活裏屬插秧最累最麻煩。但又覺得這些人初學,上手慢,還不如做他們原本熟悉的事情,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連著幾天泡在水裏,不僅腰快被折斷,腳掌都腫大一圈,直到昨兒晌午,終於是熬過了這一酷刑。


    下晌把二蛋、梭子接迴來,順道把打造的古怪玩意兒取迴家,就決定今兒要歇上一天,專門鼓搗蒸酒實驗。


    “功課做完了麽,就圍著我轉?”


    苟超在院子裏搭了一個火灶,就開始安裝他設計的蒸餾裝置。


    “呃,那個,那個夫子讓背的書,昨兒,昨兒不是背給阿兄聽了麽……”


    二蛋打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被苟超忽悠著要把老師所講內容都背下來,迴家之後再轉教給自己,這樣就省了一份學費,兄弟倆都能學到知識。


    二蛋自小就覺得兄長仿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仿佛沒有什麽能難得倒他,唯讀書這一件事,竟是自己做了夫子,兄長還要向他學習,就一直興致高昂,努力記憶。


    這樣一鍛煉,二蛋比同齡人,甚至大他不少的孩子還能背書,經常受到表揚,所以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特別願意與苟超說道學習的事情,做功課也從不打怵。像剛剛這樣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的情況很少見。


    這是厭學了?


    苟超忙放下手裏的活計,蹲下身來看二蛋,


    “就背那點書,沒別的作業啦?”


    二蛋被養得不錯,從沒對苟超說過謊,當下隻是眼神四處遊散,不去與他對視,吭吭哧哧地說了句,


    “有……”


    “怎地?不愛做了?”


    苟超把二蛋的小腦袋瓜搬正,讓他看著自己,不許他逃避問題。


    前兩天,蒙學裏的學正找過二蛋,告訴他已經成為學裏正式一員,讓他要好好學習,努力用功,不要辜負了兄長的期望。二蛋人不大,可也曉得自己能到縣裏上學是極不容易的,兄長為了這件事付出了好多,就不願落在人後。聽了學正的談話,以及算學夫子的叮囑,這下更是憋了一股勁兒。


    “哎呦,怎地哭了!在學裏出什麽事啦?”


    沒想到就是尋常一問,二蛋竟然兩眼中湧出了大滴大滴的眼淚,抿個小嘴無聲地哭了。


    “怎麽了這是,怎麽了?快別哭了。”


    這給苟超心疼的,趕緊攬懷裏一通好哄。


    “哼嗯,哼嗯,夫,夫子,陸夫子還留了作業。”


    安撫了半天,二蛋終於平靜下來,抽噎著迴答了兄長的問話。


    “留就留了,怎地還哭了,夫子罵你了?”


    “沒,沒有,夫子,夫子出一道題,說是,說是讓俺們迴去做做,可是曾十二,曾十二郎,他沒多一會兒就做出來啦!”


    強忍著說道此處,原本已經平穩的情緒,一下子又爆發了。二蛋從苟超的雙掌裏掙紮出腦袋,猛地紮進他的懷中,兩手緊緊抓著他淚下的衣服,樹懶一樣貼在苟超身上不肯出來。


    “嗚嗚,阿兄,二蛋好笨呐,二蛋一點也不聰明,嗚嗚嗚……”


    得,這嚎得更厲害了。


    費了牛勁,讓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停歇,苟超頓時。哭笑不得。


    原來,在班裏二蛋學習一直名列前茅,也就曾十二郎能與之分庭抗禮。


    二蛋記性好,背東西快;曾十二郎理解力強,寫得一手好字。兩人不分伯仲,被夫子誇獎最多。


    昨兒,蒙學裏最後一節課,是陸博士的課,就是這節算學課引得二蛋如此激動。


    唐初時雖不像明清時期那樣僅重儒學,可算學也沒達到後世的重視程度,不是天天都有得上。


    陸博士一人教全校四個學段的算學,工作也還輕鬆。


    給二蛋他們上課前,趕巧他正好才給最高年級的學生上完課,就心血來潮,把高年級的作業降低難度,給這個小班出了一道趣味題。


    臨下課還強調這僅是一道趣味題,真正的作業是迴家熟悉乘法口訣。


    對,就是乘法口訣!


    苟超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當場讓二蛋背誦一遍,才確定,這裏的“九九歌”就是小時候印在文具盒上的乘法口訣,隻是背誦順序剛好相反,這裏時興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倒著背。


    哎,看來小瞧了古人的智慧。(←此為苟超的心理活動)


    陸博士留完作業拍拍屁股走了,二蛋與曾十二卻留在教室裏沉思。


    二蛋其實也想走的,可見曾十二一直在那思考,就不想落於人後,也學著他那樣,指揮書童去收拾東西,自己在那想趣味題。


    曾十二郎比二蛋大兩歲,但二蛋當時去李夫子那求學時就是虛報的年紀,現下說是七歲,估計還不到五周歲,兩人先天就走差距。


    再加上曾十二郎在學習上確實有些天分,沒多久竟解出來了。


    這孩子還懂事知禮,沒把答案告訴二蛋,徑直去尋陸博士問是否正確,得到肯定迴複後,才強抑興奮,與二蛋作別。


    “阿,阿兄,二蛋好笨呐,到現在也想不出來……”


    這是有好勝心了?


    就這麽點事也值當哭?苟超都不知怎麽安慰,無奈問到,


    “夫子出得什麽題啊,說給阿兄聽聽。”


    二蛋抹抹小臉兒,一指院子裏的雞窩,說道,


    “說有個籠子,裏麵有又有兔,上麵數,頭九隻,下麵數,腳廿六,問,雞、兔各幾何?”


    我靠,這什麽題,剛入學沒多久的小朋友,有必要弄這麽難麽!


    苟超在一旁寫寫畫畫,列了一二元一次方程才解出來,可這麽小的孩子,擺明了不可能會這個。


    那個曾十二郎到底怎麽算出來噠!


    這一刻,苟超終於體會到一點二蛋的悲催心情。


    這題,一列方程組馬上就能算出來,卻是不能教二蛋。


    苟超絞盡腦汁也沒想出什麽好方法,又不想看著二蛋難過,怕他一下子沒了自信,就隻好教他用最笨的方法試。


    “蛋兒,你想,一隻兔子幾條腿啊?”


    “四條!”


    “好,假如隻有一隻兔子,剩下的全是雞,那有多少條雞腿啊?”


    二蛋順著苟超的思路想,可剛背乘法口訣,還不會靈活運用,就在那扒拉手指,嘴裏嘟囔,“一隻雞,兩條腿;兩隻雞,四條腿……”


    “阿兄一共十六條腿!”


    我可沒那麽多腿…


    苟超心裏吐槽一句,繼續引導,


    “好,還有四條兔腿呐,一共多少條腿啊?”


    “二十條!”


    經過一冬天特訓二蛋,一百以內的加減法,算的十分迅速。


    “那就是不到廿六嘍,這是為啥呀?”


    苟超沒有蹲那裏等著,怕他緊張,轉身繼續擺弄起蒸餾器具。


    說起蒸餾裝置,苟超最先想到的就是一個大鍋,上麵插上幾根管子。然後長長的管子最好能有一段浸在水裏冷卻,最後下麵放個盆,等著接冷凝後的酒水。


    可現在沒有軟管,竹管密封性不好,鐵管打不了太細,還不能拐彎,最後隻好pass掉這個方案。


    “阿兄!俺想到啦,俺想到啦!”


    才把酒倒進陶釜,二蛋就生龍活虎地蹦了過來,臉上還帶著哭過的痕跡。


    “是兔子太少,腿不夠,對不對?”


    “嗯哪,二蛋兒太聰明啦,一會兒就想到啦!”


    搓搓二蛋的腦袋,苟超繼續引導,


    “那一隻不夠,兩隻呐?三隻呐?快速一邊想想,二蛋這麽聰明,定能想到。”


    將人打發走,再次感歎養孩子不容易,苟超全身心地進入實驗狀態。


    陶釜裏裝好酒,上麵摞一個陶甑加大酒氣上升空間。


    陶甑上放一個類似現代銅火鍋的圓肚中空“鐵火鍋”,其底部有一圈凹槽,剛好契合陶甑。


    這個“鐵火鍋”底盤比陶甑大出一寸,懸在外麵的底部,開了一個小洞,接上一段竹管,蒸餾過的酒水就能流出來。


    “鐵火鍋”上麵就是冷卻裝置,是個凸底鐵槽。


    凸起的底部像個鍋蓋一樣蓋在“鐵火鍋”上麵,凸起的最高點與“鐵火鍋”中部的中空圓錐柱體僅有三寸高,估計水汽透上來碰到鐵槽底部,很快就能凝結成水滴。


    為了使鐵槽換冷水方便,在其周圍鐵壁下端還開了三個大洞,各向下伸出一段鐵管(←因直徑較大,管身較短,比較好做),還堵著三個塞子。


    苟超忙活半天,把裝置全部安好,往鐵槽裏裝滿冷水,而後拿出火折子,滿懷期待地點燃了陶釜下的火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初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當獸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當獸醫並收藏穿越初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