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四是在一個淫雨霏霏的清晨離開的。
不僅家中眾位兄嫂都來告別,相熟人家也圍過來送行。石河子村不是什麽人傑地靈之所,不僅沒個讀書人,連府兵也沒選上一位。張四郎雖然還不是正式府兵,但得長官看重,成丁後入軍府定是板上釘釘之事,到時候別說賦稅連丁役都不需服,要再立上幾迴功勞沒準要飛黃騰達!
村裏人還是希望自家村中也能出位名人的,不說到時候縣裏攤派勞役沒準能排上好活,就是與別的鄉民嘮嗑也臉上有光不是。
張小四謝過眾位相親,又朝人群中望望,果然趙家大郎說話算話,並沒有前來送別。
昨晚上,張小四就到苟超家吃了辭別宴,飯後苟超明確表示了今天不會來送行。不過摸摸腰間,張小四還是覺得全身上下暖融融的。
在大唐當府兵是要自備戰馬和兵器的,僅這一條就剔除了多少良家子。張小四迴來時的坐騎是軍中拉車的駑馬被校尉開後門調來與他練習騎射的。張家在石河子村雖算是不錯,都混在溫飽線上,可要說給小四買匹戰馬那是傾家蕩產也湊不出的。苟超也是後來聽張小四自己嘮叨這迴怕是要步行上千裏地。
步行上千裏,與苟超他們逃難還不一樣,不是說想停就停想休息就休息的,一切都要聽從號令。
聽完張小四的述說,苟超沉思了片刻,轉身就到屋裏將柴刀取了出來。
張小四看得一愣,不知他要做些什麽,就見他拿著柴刀往自家小腿上砍去。
“大郎住手!這是要作甚啊!”
張小四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抓住苟超的手腕,滿心惱怒的想到:這人怎地一言不合就自殘啊?
苟超也懵了,心想自己不過要劃破褲子,你這又是要做些什麽?
互相解釋了半天才知道彼此的大誤會,唉,說到底,都是沒錢買剪刀惹的禍!
↑
苟超再次感慨一番沒錢的苦悶……
拉迴飄遠的思緒,在張小四的幫助下,兩人花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笨手笨腳的將苟超的七分褲變成了四分短褲(╮( ̄▽ ̄)╭)。
說起來苟超之前已經攢了一批新麻布,兄弟倆又都很瘦小,能做五六套新衣呢。可是天時已經進入了夏季,到了光著膀子都出汗的時令,苟超就沒急著做新衣。二蛋還好,原來的衣服就大,穿著穿著被苟超修剪幾迴,現在反倒合身了,而苟超這一身卻是越來越短了。
裁下來的麻布,修成了兩條長長的如同被狗啃過一般寬布帶,苟超教張小四打起綁腿來。
前世生活的村子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瘸腿老兵,每次上山撿山貨時,還習慣打個綁腿。苟超小學時學過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課文,當時老師講解時就強調過綁腿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山蟲螞蟥的叮咬,還能防止血脈下積引起的脹痛。那時的苟超還很天真求知欲旺盛,加上村裏就有“紅軍”,苟超就厚臉皮的跑到瘸腿老兵那去問東問西。那老兵兒女全無過得也不如意,好不容易有個孩子願意親近,就手把手教會了苟超,還用破衣服給他做了一副綁腿,當然手藝比苟超做的好太多。
苟超學的是部隊裏常用的“人”字形綁法,從那之後再進山撿山貨就又多了一個打綁腿的人。與老兵的交往時段難得的快樂時光,苟超不僅養成了聽評書的習慣,還學會了幾段京劇,沒事時倆票友還能對唱幾句。可惜,後來國家逐漸關心抗戰老兵們的生活現狀,最後村裏這個被安排到縣裏的敬老院去了。
苟超本身最怕離別,說不出什麽送別感言。原本還有點不好意思,畢竟二人廝混了這麽久,不去送送有些說不過去。可現在他就剩一四分大褲衩,真正是衣不蔽體了,倒有了十足的理由。
站在老房子那山坡上,隔著朦朧的雨霧,張小四上馬那利落的身手還真特麽帥氣!
平時二二唿唿,又饞嘴又多話,真和上輩子的高中生差不多。直到這一刻,親眼見到他的身手,苟超才深刻體會到他的不同。
甩甩遮住視線的頭發,苟超跑進屋裏拿出包裹好的布匹,又向童大壯家跑去。
自己不會做衣服,又不能穿著短褲去別村做飯,無奈之下新衣服隻好提早做了。
趕巧天上飄雨,童娘子定是窩在家中,正好能求她幫忙縫補。
****
童娘子雖然長的五大三粗,手藝卻不賴,僅兩天功夫,苟超就穿起了新衣。
既然自己已經穿上了新裝,二蛋就不能沒有。苟超又托童娘子給二蛋置辦了一套,且為了答謝童家一直以來的照顧,苟超還讓她給虎妞石頭也做一套。
童家夫婦自然是不肯要的,不過苟超一再要求,又說入秋後還要麻煩童娘子再製新衣,且平時還要童大壯多多照顧,要是童娘子不收麻布,苟超以後也不好開口求助了。
幾番推脫後,童娘子終是答應也給虎妞石頭添件新衣,不過隻做短打上衣,褲子就不做了。
明個就是齊家婚宴,苟超答應今晚上就住到齊家村去。
一大早上把二蛋和家裏的牲畜托付給童家,苟超就向縣裏走去。
為嘛上縣裏?其實是去“試水”。前文說過,苟超想賺錢已經快想瘋了,這次無意間想到做麥芽糖,就想試試這飴糖能不能賣出去。
上迴有張小四幫忙,加上又是第二次做手藝更純熟且沒做成固體,那兩斤糯米出了快一斤半的飴糖。
給張小四裝了差不多一斤,剩下的又熬了熬留作齊家婚宴的調料。而剩下的二斤糯米做出的一斤多飴糖,苟超挑揀了個燒得最好的罐子(這人又先後燒製了不少廚房用具),將其裝好,準備去縣城碰碰運氣。
其實石河子附近正經有幾個大村落,逢一逢五的基本上旬日也有集市。可鄉下畢竟是鄉下,交易多是以物易物,而苟超是想賺銅錢的。
走到縣道上,果然不出預料——太平時節,又非是農忙,來往行人車輛漸多。
苟超連著換過三次的順風車就順利的進入了永寧縣城。
沒有去尋酒樓食肆,苟超做得不是砂糖,是比蜂蜜粘稠點的餳糖,加上對食肆做菜手藝也沒什麽信心,苟超直接找了個人多的坊市叫賣起來。
“飴糖,飴糖,比蜜甜的飴糖!清甜可口,隻要一文哩!”
苟超高舉著一支纏滿麥芽糖的竹簽,好像拿著一支長柄棒棒糖,站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喊聲裏衝滿了幹勁兒。
不僅家中眾位兄嫂都來告別,相熟人家也圍過來送行。石河子村不是什麽人傑地靈之所,不僅沒個讀書人,連府兵也沒選上一位。張四郎雖然還不是正式府兵,但得長官看重,成丁後入軍府定是板上釘釘之事,到時候別說賦稅連丁役都不需服,要再立上幾迴功勞沒準要飛黃騰達!
村裏人還是希望自家村中也能出位名人的,不說到時候縣裏攤派勞役沒準能排上好活,就是與別的鄉民嘮嗑也臉上有光不是。
張小四謝過眾位相親,又朝人群中望望,果然趙家大郎說話算話,並沒有前來送別。
昨晚上,張小四就到苟超家吃了辭別宴,飯後苟超明確表示了今天不會來送行。不過摸摸腰間,張小四還是覺得全身上下暖融融的。
在大唐當府兵是要自備戰馬和兵器的,僅這一條就剔除了多少良家子。張小四迴來時的坐騎是軍中拉車的駑馬被校尉開後門調來與他練習騎射的。張家在石河子村雖算是不錯,都混在溫飽線上,可要說給小四買匹戰馬那是傾家蕩產也湊不出的。苟超也是後來聽張小四自己嘮叨這迴怕是要步行上千裏地。
步行上千裏,與苟超他們逃難還不一樣,不是說想停就停想休息就休息的,一切都要聽從號令。
聽完張小四的述說,苟超沉思了片刻,轉身就到屋裏將柴刀取了出來。
張小四看得一愣,不知他要做些什麽,就見他拿著柴刀往自家小腿上砍去。
“大郎住手!這是要作甚啊!”
張小四一個箭步衝上前去,抓住苟超的手腕,滿心惱怒的想到:這人怎地一言不合就自殘啊?
苟超也懵了,心想自己不過要劃破褲子,你這又是要做些什麽?
互相解釋了半天才知道彼此的大誤會,唉,說到底,都是沒錢買剪刀惹的禍!
↑
苟超再次感慨一番沒錢的苦悶……
拉迴飄遠的思緒,在張小四的幫助下,兩人花了一炷香的時間終於笨手笨腳的將苟超的七分褲變成了四分短褲(╮( ̄▽ ̄)╭)。
說起來苟超之前已經攢了一批新麻布,兄弟倆又都很瘦小,能做五六套新衣呢。可是天時已經進入了夏季,到了光著膀子都出汗的時令,苟超就沒急著做新衣。二蛋還好,原來的衣服就大,穿著穿著被苟超修剪幾迴,現在反倒合身了,而苟超這一身卻是越來越短了。
裁下來的麻布,修成了兩條長長的如同被狗啃過一般寬布帶,苟超教張小四打起綁腿來。
前世生活的村子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瘸腿老兵,每次上山撿山貨時,還習慣打個綁腿。苟超小學時學過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課文,當時老師講解時就強調過綁腿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有效防止山蟲螞蟥的叮咬,還能防止血脈下積引起的脹痛。那時的苟超還很天真求知欲旺盛,加上村裏就有“紅軍”,苟超就厚臉皮的跑到瘸腿老兵那去問東問西。那老兵兒女全無過得也不如意,好不容易有個孩子願意親近,就手把手教會了苟超,還用破衣服給他做了一副綁腿,當然手藝比苟超做的好太多。
苟超學的是部隊裏常用的“人”字形綁法,從那之後再進山撿山貨就又多了一個打綁腿的人。與老兵的交往時段難得的快樂時光,苟超不僅養成了聽評書的習慣,還學會了幾段京劇,沒事時倆票友還能對唱幾句。可惜,後來國家逐漸關心抗戰老兵們的生活現狀,最後村裏這個被安排到縣裏的敬老院去了。
苟超本身最怕離別,說不出什麽送別感言。原本還有點不好意思,畢竟二人廝混了這麽久,不去送送有些說不過去。可現在他就剩一四分大褲衩,真正是衣不蔽體了,倒有了十足的理由。
站在老房子那山坡上,隔著朦朧的雨霧,張小四上馬那利落的身手還真特麽帥氣!
平時二二唿唿,又饞嘴又多話,真和上輩子的高中生差不多。直到這一刻,親眼見到他的身手,苟超才深刻體會到他的不同。
甩甩遮住視線的頭發,苟超跑進屋裏拿出包裹好的布匹,又向童大壯家跑去。
自己不會做衣服,又不能穿著短褲去別村做飯,無奈之下新衣服隻好提早做了。
趕巧天上飄雨,童娘子定是窩在家中,正好能求她幫忙縫補。
****
童娘子雖然長的五大三粗,手藝卻不賴,僅兩天功夫,苟超就穿起了新衣。
既然自己已經穿上了新裝,二蛋就不能沒有。苟超又托童娘子給二蛋置辦了一套,且為了答謝童家一直以來的照顧,苟超還讓她給虎妞石頭也做一套。
童家夫婦自然是不肯要的,不過苟超一再要求,又說入秋後還要麻煩童娘子再製新衣,且平時還要童大壯多多照顧,要是童娘子不收麻布,苟超以後也不好開口求助了。
幾番推脫後,童娘子終是答應也給虎妞石頭添件新衣,不過隻做短打上衣,褲子就不做了。
明個就是齊家婚宴,苟超答應今晚上就住到齊家村去。
一大早上把二蛋和家裏的牲畜托付給童家,苟超就向縣裏走去。
為嘛上縣裏?其實是去“試水”。前文說過,苟超想賺錢已經快想瘋了,這次無意間想到做麥芽糖,就想試試這飴糖能不能賣出去。
上迴有張小四幫忙,加上又是第二次做手藝更純熟且沒做成固體,那兩斤糯米出了快一斤半的飴糖。
給張小四裝了差不多一斤,剩下的又熬了熬留作齊家婚宴的調料。而剩下的二斤糯米做出的一斤多飴糖,苟超挑揀了個燒得最好的罐子(這人又先後燒製了不少廚房用具),將其裝好,準備去縣城碰碰運氣。
其實石河子附近正經有幾個大村落,逢一逢五的基本上旬日也有集市。可鄉下畢竟是鄉下,交易多是以物易物,而苟超是想賺銅錢的。
走到縣道上,果然不出預料——太平時節,又非是農忙,來往行人車輛漸多。
苟超連著換過三次的順風車就順利的進入了永寧縣城。
沒有去尋酒樓食肆,苟超做得不是砂糖,是比蜂蜜粘稠點的餳糖,加上對食肆做菜手藝也沒什麽信心,苟超直接找了個人多的坊市叫賣起來。
“飴糖,飴糖,比蜜甜的飴糖!清甜可口,隻要一文哩!”
苟超高舉著一支纏滿麥芽糖的竹簽,好像拿著一支長柄棒棒糖,站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喊聲裏衝滿了幹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