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即沈澤想到了這其中一個問題,就算自己去做這個王府伴讀,他還是想混個舉人功名。不過就大明的科考規定來說,怕是不好辦啊!


    大明的科考和大宋比起來,待遇算是有了不小的提高,起碼對普通讀書人來說,確實是這樣的。


    大宋時期,不但童生、秀才這些功名是沒有沒有,就連舉人都是一次性消費的頭銜。在大宋,一個學子就算此次解試考中了舉人,但是隻要最終沒有考中進士,下一科還得重新去參加解試。


    簡而言之,在大宋,一個學子若是考不中進士,就基本上還是一個窮措大,沒有什麽身份地位可言。這其實對窮人家的讀書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很有可能你寒窗苦讀幾十年,到頭來隻是一場空,最後隻能潦倒一生,畢竟進士不是那麽好考的。


    而大明有了童生、秀才、舉人這些功名,並給與相應的特權待遇,這樣可以保證那些普通人家的學子,隻有取得一點階段性的功名,便能取得一定的地位和身份,不至於生活太困頓,讓他們可以讓安心舉業。


    不過,比起大宋的科考來,大明的科考製度對一些人來說,也是有不足之處的。那就是大明的科考都是“一考定終身”的,沒有重考的機會,而且大宋沒有“鎖廳試”之說,這點對大明那那些不安於小成的人來說,不如大宋的科考製度好。


    大宋科考,若是考中進士後,覺得名次不滿意的,是可以放棄這次名次和進士頭銜,下一科再來重新考。


    這個製度對那些滿腹才華,卻又發揮不好的學子來說,還有很有吸引力的。畢竟一甲和三甲的排名,對以後的仕途來說,區別還是很大的。當然,這樣的人都是對自己的水平有絕對的自信的。


    能舍得放棄好不容易考到手的進士身份的人並不多,但在大宋科考史記絕非沒有。王安石變法時的主將之一——章惇,便曾經幹過。


    嘉佑二年,章惇取解入京參加科考,連過省試和殿試,最終高中二甲第十八名。按說這個名次絕對不低了,要知道嘉佑二年的龍虎榜,可是號稱千年科考史上最閃耀的一榜。


    但是就在發榜之際,章惇看見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麵,而且還是高中狀元。心高氣傲的章惇恥於在其下,所以拒絕接受二甲進士的身份,丟下到手的二甲進士身份,飄然迴家讀書。準備再戰一次去了。等到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參加考試,這次名列第五名。


    當然,像章惇這樣敢於放棄到手的進士身份,迴去重考的並不多。但大宋科舉在這方麵,總歸還是比大明科考“一考定終身”的製度好一些,畢竟給那些確實有實力、卻因為一次發揮不好的學子們,能有更多的機會。


    在大宋的科考製度中,還有一個和大明不一樣的便是,如果一些底層官員或是非正途出身的官員對目前的處境不滿意,可以通過參加“鎖廳試”,考取進士身份,改變境遇。


    而大明的科考製度中,並無“鎖廳試”這一說。在大明,隻要你得授入了品流的官職,便再沒有機會參加科考了。


    當然,若是典史、驛丞等還不入品流的官員或是各種經製吏,還是有機會參加科考的。


    但是,顯然這個王府伴讀,雖然隻是從九品,但也是也入了品流的官職。


    所以,按照大明科考的規定,很明顯若是沈澤當了這個王府伴讀的話,便不能去參加鄉試考舉人了!


    想到此處,沈澤不禁苦著臉道:“學生還是想先考個舉人功名,再圖後謀!”


    張知府看著沈澤,娓娓勸道:“文浩你若是能通過科考,走正途入仕,自是最好。可是這事兒並不容易啊,很多人皓首窮經一輩子,也難中得個舉人。你雖天資聰穎,可是並不用於讀書正途。你考舉人怕是……唉,本府就直說吧,你那兩篇經義文章本府看了後,覺得你秋闈得中的可能性怕是小得可憐,你能中個秀才,便算是……”


    張知府後麵的話沒有說,顯然是照顧沈澤的麵子了。很明顯,他覺得以沈澤的水平,能中個秀才,便是撞了大運了。


    張知府口中所說的那兩篇八股文,是在縣衙聊到科考時,張知府想看看沈澤的水平,特意給他出題,讓他做得。當然,那時沈澤做不出什麽八股文,那兩篇文章是他讓楊峰做槍手代做的,看來楊凡的水平怕是也高不到哪去啊,怪不得連科試就過不了。


    當然,沈澤的實際水平還不如楊峰!若是沈澤不知道這次秋闈的考題的話,張知府說得其實很有道理的。


    不過沈澤如今知道了考題,這事兒就要另說了!


    張知府見沈澤低頭不語,繼續勸道:“其實文軒您去做這王府伴讀,未必不是一個好前程。雖然我大明對藩王防範很嚴,藩王並不得幹政,但是咱們青州這位王爺不同啊,衡王殿下那可是當今聖上的親兄弟,跟當今聖上關係很好!當今聖上未曾登基之時,頗受衡王殿下母親德太妃的照顧,是以登基以後對衡王殿下也頗為優渥。如若你得到王爺的賞識,王爺把你推薦給聖上,說不定你便能得到重用。


    再說,你若是你真想參加今年秋闈試一下水,那還不好說。你先去做著這王府伴讀,至於這鄉試你也準備著。等你考完鄉試,若是中了,便跟王爺請辭便是,王爺為人隨和,應該不會為難你的!若是不中,到時你再讓王爺給申請這個王府伴讀的官位不就行了。本府言盡於此,文軒你何去何從,自己做決定吧!”


    嗯,這倒是一個雙保險的辦法。


    沈澤一開始覺得張知府非得讓自己去做這王府伴讀,怕是因為他替自己做主答應了衡王,自己若是不去,他沒法向衡王交代,才賣力勸說自己去的。但是聽了張知府後麵這些話,也知道張知府對自己這番話也算推心置腹,算是真正的為自己打算的!他怕是看出自己於科考無望,是以才有此勸說的。


    說實話,沈澤倒是真沒有想過要當多大官,若是真做一個從九品的王府伴讀,想來也不錯。自己隻要和衡王府裏搞好關係,在青州做一個安安穩穩的的富家翁的願望,定是可以實現的。


    想到此處,沈澤很誠懇的對張知府說道:“謝過大人提點,學生願意去做這王府世子伴讀。學生最近在大人身邊,獲益良多,請受學生一拜!”說著沈澤深深的一揖。


    張知府端坐坦然接受沈澤的一揖,待到沈澤起身,才緩緩的道:“你天資聰穎,但做事喜歡弄巧、弄險,這是你的長處,但有時卻也能成為你致命的缺點!以後切記,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記得戒急用忍!”


    “學生謹記大人教誨!”


    ……


    ……


    ps:嘉佑二年的龍虎榜,號稱千年科考史上最閃耀的一榜,絕非浪得虛名的。


    這一榜可是出了無數大家的,蘇軾、蘇轍、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衡、張載、王韶等,一個個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大宋史冊上都留下自己濃重的印跡。


    光是後來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就有蘇軾、蘇轍、曾鞏三人,也就是說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有半數是出自嘉佑二年的龍虎榜,不可謂不牛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逍遙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掄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掄元並收藏大明逍遙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