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場注視著的徐經不由下意識的咽了口唾沫。
全身上下下意識的想要顫抖,卻又被他用意誌死死的壓著。
沉了沉氣,徐經行禮道:“陛下,徐經不敢誇下海口說自己能擔的下這般重任......”
“但是......”徐經抬眸,眼神堅定無比。
“若是大明需要徐經下西洋,徐經必將全力以赴,萬死不辭!”
他不敢保證他能做到什麽地步,那太假了。
但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拚盡所有。
劉建眉目一挑,看向徐經的眼神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若之前徐經的表現,劉建隻是會稱一聲好。
少年養氣好的,寵辱不驚的,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徐經這種被挫折打磨出來變成璞玉的他們也不是沒見過。
但這半年年紀被給予這般重任卻能正視自身能力不被衝昏頭腦盲目自信點,卻難得可貴。
再下西洋可是大明日後一大國策啊,那是整個大明朝未來定下的發展方向,這般重大權、名、利的誘惑下,徐經這番表現,著實出乎了他的預料。
弘治皇帝此刻確實大笑了兩聲,隨即迅速變得嚴肅:“徐經,這般責任有多重,你可知?”
“下西洋乃大明日後數十年之方針,你確定......你要扛嗎?”
“隻要大明需要,徐經願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徐經沒有迴答能不能扛,隻答若是需要,他徐經願意拚盡一切。
“好!”
弘治皇帝點點頭,手不由重重拍在桌子上。
“徐經,朕今日封你為大門航海使,賜節仗。”
“到時,以我大明使節之名,節製艦隊,再下西洋!”
說罷,一個宦官雙手呈著一根製式古樸的節杖,來到徐經身前。
徐經微微抬頭,看向麵前那篆刻著無數海浪紋的節仗,微微一愣,眼中莫名有些濕潤。
隨即,他伸出雙手,穩穩的呈起那代表航海使的節仗,高聲道。
“徐經......揭旨!”
從此刻起,他徐經再也不是那個科舉舞弊案的老鼠屎。
他是大明航海使、鎮國航海使——徐經!
“徐經接旨。”
弘治皇帝輕輕頷首,示意了一下身旁的蕭敬。
蕭敬見狀,再度掏出一份聖旨,高聲道。
劉建、李東陽等人則是一愣。
啥意思,之前商量的時候沒有這個環節啊,不是封完就結束了嗎,最多也就是再加一個讓徐經跟他們一起商討出海前的建設、準備問題啊,怎麽又多了一份聖旨?!
眾人此刻皆是下意識的偷偷瞄了一眼弘治皇帝。
麵對眾人偷瞄的目光,弘治皇帝卻當做什麽都沒看到一般,隻是靜靜的看著現場,讓人看不透心中所想。
“劉大夏私毀下西洋之卷宗,名義上以天下百姓蒼生為借口,實際上劉家卻背地搞走私出海等齷齪之事,今令徐經協助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前往劉大夏家,尋海圖。”
“至於走私船隻等所得,一律由徐經調配。”
待蕭敬讀完,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其中之意。
這是一份與朝堂各部皆不接軌的抄家之事。
目的不言而喻,是弘治皇帝在抒發不滿,在敲打眾人。
你們連個海圖都看不好居然被人家將公器私用到這般,甚至都直接竊取了大明下西洋無數的心血,那麽朕又何必要帶你們一起呢?
此次關於劉家得到的無論是資料還是船隻等實在的都跟兵部朝堂沒有任何關係了,這是你們失職該的。
某種程度上,也是弘治皇帝的一種殺雞儆猴之策。
朕不是沒人可用,不論是錦衣衛、東廠還是目前的鎮國府朕都能找到人來給朕做好事情,朕用你們是信任你們,但你們現在顯然是讓朕多你們的信任產生了質疑。
若你們身為百官之長管不好下麵的官員,不能止住朝中劉大夏這般抽象的行為,不能徹底製止亂象,那麽保不準誰就是下一個劉大夏,就是下一個劉家。
待徐經再次接旨後,弘治皇帝本次所要達到的目的也都已經達到,此次的小會也就結束了。
劉建等人見狀,也是拱手告退迴去辦公去了。
蕭敬給弘治皇帝沏了一杯茶,在一旁輕輕扇起了風。
作為伴伴,要懂得怎麽讓自己不經意間逐漸拉近和主子之間的關係。
刻意的馬屁討好,是比不過不經意間的細節的。
“蕭伴伴,你覺得徐經這人如何。”
弘治皇帝似是有些累了,靠在椅子上眉簾微垂,輕聲問道。
“陛下覺得行,二位殿下也覺得行,奴婢自然也覺得他行。”蕭敬笑道。
“不過陛下,恕奴婢多嘴,再開海下西洋這麽大的事,交給徐經是不是有些......”
“畢竟徐經雖有一次下海經驗,但這經驗也是十分有限,而且當初還是舞弊案的主角......”蕭敬小心翼翼的說道。
“你剛剛不還說你也覺得他行的嗎。”弘治皇帝依舊沒有睜眼,道。
“奴婢並不是覺得他不行,隻是......目前來看,這般大任徐經怕還是難以擔起,畢竟之前那件事影響太大,若貿然給予重任會引發民間震蕩吧。”蕭敬見狀忙解釋道。
“你擔心的沒錯,其實在朕對他能否擔此重任心有顧慮。”弘治皇帝擺擺手,打斷蕭敬的解釋,道。
“那陛下還......”蕭敬一驚,道。
“是,朕確實有顧慮,但朕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弘治皇帝無奈搖搖頭。
海禁這麽多年,下西洋停了這麽多年,到哪去找那種經驗老道能擔大任又能完全信任的人呢?
單說有經驗的他都難找啊。
總不能去找那些走私派吧。
那種家族私下的走私派,可是最不想開海希望獨占海上利益的,要是用了他們難保他們不會陽奉陰違或是借著大明的名號搞些什麽事。
畢竟,將在外啊......
而徐經,雖然稚嫩了點,但能遠洋一個來迴完好無損,說明人家還是有運氣在身上的。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並沒有被打上某些人的標簽,相反他是被自家兩兒子拿捏住的,妥妥的太子黨又或者說是鎮國府一派的人。
這至少能保證的住,擔任出海大任的人是忠於他們皇家的。
弘治皇帝緩緩睜開眼,眼神有些無奈。
若不是劉大夏這檔子表麵一套背後一套的事,他可能還沒這麽早意識到這點。
所以這徐經,也算是趕上時候了。
這可能就是徐經的命吧?
全身上下下意識的想要顫抖,卻又被他用意誌死死的壓著。
沉了沉氣,徐經行禮道:“陛下,徐經不敢誇下海口說自己能擔的下這般重任......”
“但是......”徐經抬眸,眼神堅定無比。
“若是大明需要徐經下西洋,徐經必將全力以赴,萬死不辭!”
他不敢保證他能做到什麽地步,那太假了。
但他一定會竭盡全力,拚盡所有。
劉建眉目一挑,看向徐經的眼神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若之前徐經的表現,劉建隻是會稱一聲好。
少年養氣好的,寵辱不驚的,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徐經這種被挫折打磨出來變成璞玉的他們也不是沒見過。
但這半年年紀被給予這般重任卻能正視自身能力不被衝昏頭腦盲目自信點,卻難得可貴。
再下西洋可是大明日後一大國策啊,那是整個大明朝未來定下的發展方向,這般重大權、名、利的誘惑下,徐經這番表現,著實出乎了他的預料。
弘治皇帝此刻確實大笑了兩聲,隨即迅速變得嚴肅:“徐經,這般責任有多重,你可知?”
“下西洋乃大明日後數十年之方針,你確定......你要扛嗎?”
“隻要大明需要,徐經願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徐經沒有迴答能不能扛,隻答若是需要,他徐經願意拚盡一切。
“好!”
弘治皇帝點點頭,手不由重重拍在桌子上。
“徐經,朕今日封你為大門航海使,賜節仗。”
“到時,以我大明使節之名,節製艦隊,再下西洋!”
說罷,一個宦官雙手呈著一根製式古樸的節杖,來到徐經身前。
徐經微微抬頭,看向麵前那篆刻著無數海浪紋的節仗,微微一愣,眼中莫名有些濕潤。
隨即,他伸出雙手,穩穩的呈起那代表航海使的節仗,高聲道。
“徐經......揭旨!”
從此刻起,他徐經再也不是那個科舉舞弊案的老鼠屎。
他是大明航海使、鎮國航海使——徐經!
“徐經接旨。”
弘治皇帝輕輕頷首,示意了一下身旁的蕭敬。
蕭敬見狀,再度掏出一份聖旨,高聲道。
劉建、李東陽等人則是一愣。
啥意思,之前商量的時候沒有這個環節啊,不是封完就結束了嗎,最多也就是再加一個讓徐經跟他們一起商討出海前的建設、準備問題啊,怎麽又多了一份聖旨?!
眾人此刻皆是下意識的偷偷瞄了一眼弘治皇帝。
麵對眾人偷瞄的目光,弘治皇帝卻當做什麽都沒看到一般,隻是靜靜的看著現場,讓人看不透心中所想。
“劉大夏私毀下西洋之卷宗,名義上以天下百姓蒼生為借口,實際上劉家卻背地搞走私出海等齷齪之事,今令徐經協助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前往劉大夏家,尋海圖。”
“至於走私船隻等所得,一律由徐經調配。”
待蕭敬讀完,眾人這才反應過來其中之意。
這是一份與朝堂各部皆不接軌的抄家之事。
目的不言而喻,是弘治皇帝在抒發不滿,在敲打眾人。
你們連個海圖都看不好居然被人家將公器私用到這般,甚至都直接竊取了大明下西洋無數的心血,那麽朕又何必要帶你們一起呢?
此次關於劉家得到的無論是資料還是船隻等實在的都跟兵部朝堂沒有任何關係了,這是你們失職該的。
某種程度上,也是弘治皇帝的一種殺雞儆猴之策。
朕不是沒人可用,不論是錦衣衛、東廠還是目前的鎮國府朕都能找到人來給朕做好事情,朕用你們是信任你們,但你們現在顯然是讓朕多你們的信任產生了質疑。
若你們身為百官之長管不好下麵的官員,不能止住朝中劉大夏這般抽象的行為,不能徹底製止亂象,那麽保不準誰就是下一個劉大夏,就是下一個劉家。
待徐經再次接旨後,弘治皇帝本次所要達到的目的也都已經達到,此次的小會也就結束了。
劉建等人見狀,也是拱手告退迴去辦公去了。
蕭敬給弘治皇帝沏了一杯茶,在一旁輕輕扇起了風。
作為伴伴,要懂得怎麽讓自己不經意間逐漸拉近和主子之間的關係。
刻意的馬屁討好,是比不過不經意間的細節的。
“蕭伴伴,你覺得徐經這人如何。”
弘治皇帝似是有些累了,靠在椅子上眉簾微垂,輕聲問道。
“陛下覺得行,二位殿下也覺得行,奴婢自然也覺得他行。”蕭敬笑道。
“不過陛下,恕奴婢多嘴,再開海下西洋這麽大的事,交給徐經是不是有些......”
“畢竟徐經雖有一次下海經驗,但這經驗也是十分有限,而且當初還是舞弊案的主角......”蕭敬小心翼翼的說道。
“你剛剛不還說你也覺得他行的嗎。”弘治皇帝依舊沒有睜眼,道。
“奴婢並不是覺得他不行,隻是......目前來看,這般大任徐經怕還是難以擔起,畢竟之前那件事影響太大,若貿然給予重任會引發民間震蕩吧。”蕭敬見狀忙解釋道。
“你擔心的沒錯,其實在朕對他能否擔此重任心有顧慮。”弘治皇帝擺擺手,打斷蕭敬的解釋,道。
“那陛下還......”蕭敬一驚,道。
“是,朕確實有顧慮,但朕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弘治皇帝無奈搖搖頭。
海禁這麽多年,下西洋停了這麽多年,到哪去找那種經驗老道能擔大任又能完全信任的人呢?
單說有經驗的他都難找啊。
總不能去找那些走私派吧。
那種家族私下的走私派,可是最不想開海希望獨占海上利益的,要是用了他們難保他們不會陽奉陰違或是借著大明的名號搞些什麽事。
畢竟,將在外啊......
而徐經,雖然稚嫩了點,但能遠洋一個來迴完好無損,說明人家還是有運氣在身上的。
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並沒有被打上某些人的標簽,相反他是被自家兩兒子拿捏住的,妥妥的太子黨又或者說是鎮國府一派的人。
這至少能保證的住,擔任出海大任的人是忠於他們皇家的。
弘治皇帝緩緩睜開眼,眼神有些無奈。
若不是劉大夏這檔子表麵一套背後一套的事,他可能還沒這麽早意識到這點。
所以這徐經,也算是趕上時候了。
這可能就是徐經的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