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同行眼紅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印刷作坊展開緊張的建設工作時,王剪反倒是閑了下來。
時間過得很快,瞬間來到八月的最後一天。
下值後,王剪早早地迴到縣公府邸。
“王大哥,你今日剛好準時到。”
大堂裏,李麗質愜意地躺在搖椅上,她一邊晃蕩著搖椅,一邊笑嘻嘻地說道。
在大堂一側,韓雪蓮正在教導席薔薇和王媼算術。
王剪拱手說道:“公主殿下,我們開始吧。”
“好!我今早又想了一首詩,王大哥你幫我看一下。”
大堂內,兩撥人互相學習,互不打擾。
給人一種靜謐溫馨之感。
王剪教導了李麗質半個時辰,便結束了今日的詩詞教學。
“王大哥,我先迴皇宮,明日再來找你。”
李麗質說完後,揮著手蹦蹦跳跳地爬上馬車,在侍衛的護送下迴宮。
王剪也沒有歇息,而是直接去梁國公府邸,跟房玄齡論政。
他現在的字寫的有模有樣,房玄齡為了不浪費兩人的時間,現在都讓王剪迴去練習。
“剪兒,你負責的醫學院,明日就要開學了吧?”
“是的恩師,您老明日要出席麽?”
房玄齡搖了搖頭,笑著說道:“我明日有要事需要跟陛下商議,你自己經營好就成。”
“恩師以大事為重。”
明日要商議的事,王剪也大致了解。
泰山封禪!
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大唐徹底滅了東突厥,於是李世民動了去泰山封禪的心思。
而且這兩年來,高產番薯、貞觀井、貞觀犁、馬家莊宣紙...等等利國利民的東西不斷出現。
李世民和房玄齡等人一致認為,泰山封禪的時機到了。
古往今來,沒有幾個人能去泰山封禪。
翌日。
今日是九月初一,百官都需要上朝的日子。
原本寬敞的太極殿,一下變得擁擠起來。
今日朝會要議論的事,比平日多了不少,隻不過李世民著急和一眾大臣討論封禪,所以他不斷地加快速度。
退朝後。
在李世民的召集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魏征、溫彥博和六部尚書,全都去兩儀殿議事。
原本李世民還想讓王剪也參與,隻不過王剪心急去參加醫學院的開幕式,所以婉拒了。
畢竟今日才是第一天的討論,並不會馬上決定。
泰山封禪是大事,需要長時間的籌備,不是說去就能去的。
貞觀醫學院。
寬敞的運動場內。
200名醫學院學員,穿著統一的白色學士製服,排著整齊的隊列。
在他們前方,孫思邈和五位太醫教師,目光一直望向大門口的方向。
孫思邈看了一眼天色,臉色焦急說道:“郎中大人怎麽還未到?”
“孫院長,今日百官朝會,議事比平時晚一些也正常。”
在他們身側,其中一個助教出聲解釋道。
他們兩個助教,原是東宮的屬官,對上朝的一些事項了解的比較清楚。
在他們說話之時,王剪的身影也出現在大家的視野。
“諸位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
王剪走到眾人跟前,朝他們抱拳道歉。
“王大人萬不能如此,您在百忙中還能抽空前來,是我們醫學院的榮幸。”
“對,王大人這麽說,可折煞我們咯。”
幾個太醫連忙拱手說道。
讓一個有著開國縣公和禦史大夫身份的人給他們道歉,他們誰承受得住。
王剪朝孫思邈輕聲說道:“孫院長,開始吧。”
“好。”
孫思邈早就迫不及待了,他拿出提前寫好的稿紙,開始抑揚頓挫念起來。
他寫的不是長篇大論,都是精簡的文字語言,所以沒過多久就念完了。
接下來輪到王剪說話。
在眾目睽睽之下,王剪一步步走到小舞台上。
看著跟前一群身穿精神製服的學員,王剪的思緒往後穿越千年,迴到那個青春校園。
呆滯片刻,王剪也迴過身來,朗聲說道。
“諸位學員,你們自五湖四海而來,不遠萬裏來到長安,參加醫學院的考核。”
“也許有人胸懷懸壺濟世的大誌,也有人為了碎銀幾兩,不管何種原因,我們今日聚在一起。”
“以後你們就是醫學院的一份子,代表的都是醫學院的榮耀。”
王剪指著孫思邈和五位太醫,對一眾學員說道。
“你們很幸運,教導你們的是大唐第一神醫,還有五位醫術精湛的太醫。”
“我相信,隻要你們肯下苦功夫學習,一定能學有所長。”
“等你們結業以後,你們就可以憑借精湛的醫術,開醫館救治病人。”
“你們每年的收入,會是5貫、10貫、100貫甚至是更多!”
王剪說完以後,一眾學員拍起了熱烈的掌聲。
和孫院長講的大義凜然不同,王大人說的話通俗易懂,而且也激起了他們努力學習的心。
很多人來這裏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醫術,迴去開醫館賺大錢。
他們可不是官紳世家,家裏有大把的田地。
即便他們啥也不做,就算把田地租賃出去,單靠收取的田租,都能讓他們一大家子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接下來,5名太醫也上去講了幾句話。
醫學院便正式開始開學。
“孫院長,我先走了,醫學院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
“王大人你去忙吧,接下來就交給老夫和幾個同僚。”
孫思邈此刻有些激動。
他還從未給這麽多學員講過課。
想到王剪所說的桃李滿天下,培養大批懸壺濟世的郎中,他的內心就是一片火熱。
...
長安城內,一處豪華的私人宅院。
幾個有名的大書商,麵帶愁容地聚在一起。
這幾個人平時是死對頭,互相看不過眼,現在因為馬家莊宣紙鋪,被逼的握手言和。
一個身穿錦袍,體型寬大的中年,他手中旋轉著一串佛珠說道。
“幾位仁兄,因為馬家莊宣紙鋪,搞的大家都沒生意。”
“你們說該怎麽辦?”
另一個大鼻子老者站起來,他皺著眉頭說道。
“馬家莊宣紙我看了,質量上乘,我們幾家都做不出這麽好的紙。”
“而且他們已經運了兩趟紙張,加起來不下千萬張紙,可見他們的產量也極大。”
“如果死等他們賣完,我們幾家恐怕早就關門倒閉了。”
他說完以後,現在變的沉默起來。
過了一會,一個臉上長著麻子的中年男子,他陰惻著臉說道。
“我派人了解過了,馬家莊宣紙鋪販賣的紙張,全都從絳州龍門縣運過來。”
“諸位仁兄,山高路遠運送紙張,很容易出事啊!”
他在出事二字,咬的特別重。
時間過得很快,瞬間來到八月的最後一天。
下值後,王剪早早地迴到縣公府邸。
“王大哥,你今日剛好準時到。”
大堂裏,李麗質愜意地躺在搖椅上,她一邊晃蕩著搖椅,一邊笑嘻嘻地說道。
在大堂一側,韓雪蓮正在教導席薔薇和王媼算術。
王剪拱手說道:“公主殿下,我們開始吧。”
“好!我今早又想了一首詩,王大哥你幫我看一下。”
大堂內,兩撥人互相學習,互不打擾。
給人一種靜謐溫馨之感。
王剪教導了李麗質半個時辰,便結束了今日的詩詞教學。
“王大哥,我先迴皇宮,明日再來找你。”
李麗質說完後,揮著手蹦蹦跳跳地爬上馬車,在侍衛的護送下迴宮。
王剪也沒有歇息,而是直接去梁國公府邸,跟房玄齡論政。
他現在的字寫的有模有樣,房玄齡為了不浪費兩人的時間,現在都讓王剪迴去練習。
“剪兒,你負責的醫學院,明日就要開學了吧?”
“是的恩師,您老明日要出席麽?”
房玄齡搖了搖頭,笑著說道:“我明日有要事需要跟陛下商議,你自己經營好就成。”
“恩師以大事為重。”
明日要商議的事,王剪也大致了解。
泰山封禪!
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大唐徹底滅了東突厥,於是李世民動了去泰山封禪的心思。
而且這兩年來,高產番薯、貞觀井、貞觀犁、馬家莊宣紙...等等利國利民的東西不斷出現。
李世民和房玄齡等人一致認為,泰山封禪的時機到了。
古往今來,沒有幾個人能去泰山封禪。
翌日。
今日是九月初一,百官都需要上朝的日子。
原本寬敞的太極殿,一下變得擁擠起來。
今日朝會要議論的事,比平日多了不少,隻不過李世民著急和一眾大臣討論封禪,所以他不斷地加快速度。
退朝後。
在李世民的召集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魏征、溫彥博和六部尚書,全都去兩儀殿議事。
原本李世民還想讓王剪也參與,隻不過王剪心急去參加醫學院的開幕式,所以婉拒了。
畢竟今日才是第一天的討論,並不會馬上決定。
泰山封禪是大事,需要長時間的籌備,不是說去就能去的。
貞觀醫學院。
寬敞的運動場內。
200名醫學院學員,穿著統一的白色學士製服,排著整齊的隊列。
在他們前方,孫思邈和五位太醫教師,目光一直望向大門口的方向。
孫思邈看了一眼天色,臉色焦急說道:“郎中大人怎麽還未到?”
“孫院長,今日百官朝會,議事比平時晚一些也正常。”
在他們身側,其中一個助教出聲解釋道。
他們兩個助教,原是東宮的屬官,對上朝的一些事項了解的比較清楚。
在他們說話之時,王剪的身影也出現在大家的視野。
“諸位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
王剪走到眾人跟前,朝他們抱拳道歉。
“王大人萬不能如此,您在百忙中還能抽空前來,是我們醫學院的榮幸。”
“對,王大人這麽說,可折煞我們咯。”
幾個太醫連忙拱手說道。
讓一個有著開國縣公和禦史大夫身份的人給他們道歉,他們誰承受得住。
王剪朝孫思邈輕聲說道:“孫院長,開始吧。”
“好。”
孫思邈早就迫不及待了,他拿出提前寫好的稿紙,開始抑揚頓挫念起來。
他寫的不是長篇大論,都是精簡的文字語言,所以沒過多久就念完了。
接下來輪到王剪說話。
在眾目睽睽之下,王剪一步步走到小舞台上。
看著跟前一群身穿精神製服的學員,王剪的思緒往後穿越千年,迴到那個青春校園。
呆滯片刻,王剪也迴過身來,朗聲說道。
“諸位學員,你們自五湖四海而來,不遠萬裏來到長安,參加醫學院的考核。”
“也許有人胸懷懸壺濟世的大誌,也有人為了碎銀幾兩,不管何種原因,我們今日聚在一起。”
“以後你們就是醫學院的一份子,代表的都是醫學院的榮耀。”
王剪指著孫思邈和五位太醫,對一眾學員說道。
“你們很幸運,教導你們的是大唐第一神醫,還有五位醫術精湛的太醫。”
“我相信,隻要你們肯下苦功夫學習,一定能學有所長。”
“等你們結業以後,你們就可以憑借精湛的醫術,開醫館救治病人。”
“你們每年的收入,會是5貫、10貫、100貫甚至是更多!”
王剪說完以後,一眾學員拍起了熱烈的掌聲。
和孫院長講的大義凜然不同,王大人說的話通俗易懂,而且也激起了他們努力學習的心。
很多人來這裏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醫術,迴去開醫館賺大錢。
他們可不是官紳世家,家裏有大把的田地。
即便他們啥也不做,就算把田地租賃出去,單靠收取的田租,都能讓他們一大家子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接下來,5名太醫也上去講了幾句話。
醫學院便正式開始開學。
“孫院長,我先走了,醫學院有任何問題,隨時來找我。”
“王大人你去忙吧,接下來就交給老夫和幾個同僚。”
孫思邈此刻有些激動。
他還從未給這麽多學員講過課。
想到王剪所說的桃李滿天下,培養大批懸壺濟世的郎中,他的內心就是一片火熱。
...
長安城內,一處豪華的私人宅院。
幾個有名的大書商,麵帶愁容地聚在一起。
這幾個人平時是死對頭,互相看不過眼,現在因為馬家莊宣紙鋪,被逼的握手言和。
一個身穿錦袍,體型寬大的中年,他手中旋轉著一串佛珠說道。
“幾位仁兄,因為馬家莊宣紙鋪,搞的大家都沒生意。”
“你們說該怎麽辦?”
另一個大鼻子老者站起來,他皺著眉頭說道。
“馬家莊宣紙我看了,質量上乘,我們幾家都做不出這麽好的紙。”
“而且他們已經運了兩趟紙張,加起來不下千萬張紙,可見他們的產量也極大。”
“如果死等他們賣完,我們幾家恐怕早就關門倒閉了。”
他說完以後,現在變的沉默起來。
過了一會,一個臉上長著麻子的中年男子,他陰惻著臉說道。
“我派人了解過了,馬家莊宣紙鋪販賣的紙張,全都從絳州龍門縣運過來。”
“諸位仁兄,山高路遠運送紙張,很容易出事啊!”
他在出事二字,咬的特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