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撞我槍口上還想脫身
大唐:別鬧我隻想發財 作者:小蝸牛爬啊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誌寧舉起奏折,又認真看了幾眼。
他看到不配合官員的名字時,瞳孔猛地大睜。
“王兄,這幫不配合朝廷征糧的縣令,均出自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河東裴氏的人。”
“那一帶是這幫世家的地盤,即便派監察禦史去查,恐怕也查不出什麽東西來!”
這次的籌糧,遇到的問題真不小。
河東裴氏,因為裴寂被李世民罷官,遣返故裏,早已懷恨在心。
而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也因為王珪和崔義玄被罷官,而給李世民施加壓力。
這三個頂級世家門閥聯合起來,就算是李世民,也要退避三舍。
王剪思索了半盞茶的功夫,也把事情捋清楚了。
“太子殿下,事關緊急,應當盡快寫一封奏疏給陛下,要快刀斬亂麻!”
“這三個世家雖然強大,朝廷的兵鋒也不差,他們敢公然對抗朝廷,就要做好被清算的準備。”
王剪正愁找不到機會收拾太原王氏,沒想到機會這麽快就來了。
這幫世家強大之處,除了在各州縣都有子弟,亦或者門客為官。
而且他們通過聯姻,加密了世家之間和朝廷大員的聯係。
如程咬金的第二任妻子,就出自清河崔氏。
“王大哥,我們該怎麽做?”李承乾臉色一喜,好奇地問道。
王大哥敢這麽說,證明心裏已經有了想法。
“第一步,讓段尚書轉移糧食籌措目標。”
“籌糧任務現在還差4萬石,我寫信給馬家莊,讓他們找龍門縣的商盟購買2萬石糧食,剩餘的2萬石繼續去江南籌措。”
“第二步,朝廷馬上派人去審查,收集好證據。”
“等各路大軍的第一封軍報傳迴長安以後,再出手收拾他們。”
現在離李靖他們出兵,僅有半個月的時間,根本沒時間在這件事身上耗,隻能咬牙從其他地方籌糧。
至於為什麽不馬上處理這幫蛀蟲,也是怕動作太大,擔心把作戰計劃暴露出去。
突厥人可不傻,大唐無端籌措這麽多糧食,肯定是有所行動。
聽到王剪的話,於誌寧拿起紙筆,當即編寫成奏疏。
於誌寧不僅是秦王府十八學士,現在還擔任著中書侍郎,寫奏疏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不多時,一張白色宣紙上寫滿了文字。
“太子殿下、王兄,請過目。”於誌寧把奏疏遞給李承乾,隨後輕唿了一口氣。
李承乾快速掃了一眼,隨後交給王剪細看起來。
於誌寧果然有能耐,把他的意見經過修飾完善,就是一封既匯報清楚情況,又可執行的奏疏。
“太子殿下,於詹事寫的奏疏很好,可以讓尚書省審批,並交給陛下決定。”王剪把奏疏遞給李承乾。
詹事府隻是協助李承乾,並無實際的辦事權,所以這件事隻能交給他來辦。
“行。”李承乾緊緊地抓著奏疏,隨後朝王剪示意道“王大哥,孤還有事跟你說。”
李承乾原本想把王剪叫出去聊,沒想到於誌寧很懂事。
“太子殿下、王兄,你們在這裏談事吧,我剛好有事要出去一趟。”
於誌寧說完後,麻溜地離開。
果然,太子殿下還是一如既往的偏心。
如果不是自己有寫奏疏的作用,會不會連這次的談論都沒法參加?
走到大堂外,於誌寧火熱的心瞬間冷了下來。
哎,和年輕人終究有一道代溝。
“王大哥,這幫犯事的官吏該怎麽處理?”李承乾擰著眉頭問。
他心裏很憤怒,因為這幫知縣拿著朝廷的俸祿,卻給家族賣命,處處與朝廷為敵。
“太子殿下,朝廷應當遣人去收集證據,具體分析他們的過錯再來懲處。”
“殿下,你覺得該派誰去合適?”王剪反問道。
他現在有意鍛煉李承乾的思考能力,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監察各州縣百官,本應是監察禦史的職責,可這麽久他們都沒爆出問題,恐怕早已被腐蝕了。”
“孤認為應該派台院的侍禦史和刑部的人一起去,才能公正處理這件徇私舞弊案。”
李承乾皺眉說道。
剛剛於誌寧說了,那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河東裴氏的地盤,監察禦史過去也查不到什麽東西。
說不定負責監察那一片的監察禦史,早已被這幫世家賄賂了。
“不錯。”王剪點了點頭,接著問道“殿下,侍禦史可有人選?”
“馬周。”李承乾脫口而出。
“為何選馬周?”王剪接著問。
李承乾頓了一下,想不出合適的理由。
總不能說馬周是王大哥的好兄弟,派他過去肯定放心之類的話。
倘若他上報這個奏疏,父皇要是問起這個問題來,他要是這麽迴答,恐怕會讓父皇失望。
“王大哥,我想不出理由。”李承乾搖著頭,無奈地說道。
朝廷裏麵的紛爭,他接觸的不多,所以也分析不出什麽來。
王剪也沒有接著讓他想,而是給他解釋道。
“太子殿下,禦史台一共有六個侍禦史,除了馬周,其他五人都是禦史大夫蕭瑀的老部下。”
“蕭瑀和前尚書左仆射裴寂,都是太上皇的得力重臣,他們關係莫逆。”
“而且蕭瑀和王珪交好,他們走動的比較親近。”
“種種關係之下,如果派其他侍禦史去查案,難免會受到上官蕭瑀的授意,把這件事模糊處理。”
“弄到最後,什麽東西都查不出來。”
王剪的一番分析,讓李承乾豁然開朗。
接下來王剪又反問了幾個問題,李承乾都會迴答的很好。
“殿下,現在可以把奏疏呈上去了。”
“好,孤這就去。”
李承乾離開後,王剪的目光順著大門,靜靜地看著遠處。
良久唿了一口大氣,並低聲呢喃道。
“唿,太原王氏,這次撞在我的槍口上,可不能讓你這麽輕易脫身。”
“這一次,先把你傷人的爪牙剁掉一些!”
李承乾離開不到一個時辰,就有公公前來宣王剪去甘露殿。
等王剪趕到甘露殿的時候,李承乾、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和溫彥博五人已經在裏麵的。
不出王剪意外,商量的正是籌糧一事。
李世民非常生氣,全程都是冷著臉。
商討了僅僅半個時辰,一眾大佬和李世民全都同意奏疏所寫的處理意見。
商量派誰去處理這幫貪官時,李承乾提議派馬周去。
有了王剪提前的問答了解,李承乾對於父皇的提問,對答如流。
“好,溫彥博秘密擬旨,讓侍禦史馬周為主,刑部員外郎為副,秘密前去查處。”
安排好後,李世民知道王剪率先掏錢,為朝廷解決兩萬石的軍糧缺口。
他輕輕地拍了拍王剪的肩膀,深有感觸地說道。
“王愛卿,要是朝廷多幾個你這樣的肱骨之臣,朕也能睡個好覺。”
“你放心,馬家莊出了多少糧,戰後朝廷按照借貸返還。”
他看到不配合官員的名字時,瞳孔猛地大睜。
“王兄,這幫不配合朝廷征糧的縣令,均出自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河東裴氏的人。”
“那一帶是這幫世家的地盤,即便派監察禦史去查,恐怕也查不出什麽東西來!”
這次的籌糧,遇到的問題真不小。
河東裴氏,因為裴寂被李世民罷官,遣返故裏,早已懷恨在心。
而太原王氏和清河崔氏,也因為王珪和崔義玄被罷官,而給李世民施加壓力。
這三個頂級世家門閥聯合起來,就算是李世民,也要退避三舍。
王剪思索了半盞茶的功夫,也把事情捋清楚了。
“太子殿下,事關緊急,應當盡快寫一封奏疏給陛下,要快刀斬亂麻!”
“這三個世家雖然強大,朝廷的兵鋒也不差,他們敢公然對抗朝廷,就要做好被清算的準備。”
王剪正愁找不到機會收拾太原王氏,沒想到機會這麽快就來了。
這幫世家強大之處,除了在各州縣都有子弟,亦或者門客為官。
而且他們通過聯姻,加密了世家之間和朝廷大員的聯係。
如程咬金的第二任妻子,就出自清河崔氏。
“王大哥,我們該怎麽做?”李承乾臉色一喜,好奇地問道。
王大哥敢這麽說,證明心裏已經有了想法。
“第一步,讓段尚書轉移糧食籌措目標。”
“籌糧任務現在還差4萬石,我寫信給馬家莊,讓他們找龍門縣的商盟購買2萬石糧食,剩餘的2萬石繼續去江南籌措。”
“第二步,朝廷馬上派人去審查,收集好證據。”
“等各路大軍的第一封軍報傳迴長安以後,再出手收拾他們。”
現在離李靖他們出兵,僅有半個月的時間,根本沒時間在這件事身上耗,隻能咬牙從其他地方籌糧。
至於為什麽不馬上處理這幫蛀蟲,也是怕動作太大,擔心把作戰計劃暴露出去。
突厥人可不傻,大唐無端籌措這麽多糧食,肯定是有所行動。
聽到王剪的話,於誌寧拿起紙筆,當即編寫成奏疏。
於誌寧不僅是秦王府十八學士,現在還擔任著中書侍郎,寫奏疏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不多時,一張白色宣紙上寫滿了文字。
“太子殿下、王兄,請過目。”於誌寧把奏疏遞給李承乾,隨後輕唿了一口氣。
李承乾快速掃了一眼,隨後交給王剪細看起來。
於誌寧果然有能耐,把他的意見經過修飾完善,就是一封既匯報清楚情況,又可執行的奏疏。
“太子殿下,於詹事寫的奏疏很好,可以讓尚書省審批,並交給陛下決定。”王剪把奏疏遞給李承乾。
詹事府隻是協助李承乾,並無實際的辦事權,所以這件事隻能交給他來辦。
“行。”李承乾緊緊地抓著奏疏,隨後朝王剪示意道“王大哥,孤還有事跟你說。”
李承乾原本想把王剪叫出去聊,沒想到於誌寧很懂事。
“太子殿下、王兄,你們在這裏談事吧,我剛好有事要出去一趟。”
於誌寧說完後,麻溜地離開。
果然,太子殿下還是一如既往的偏心。
如果不是自己有寫奏疏的作用,會不會連這次的談論都沒法參加?
走到大堂外,於誌寧火熱的心瞬間冷了下來。
哎,和年輕人終究有一道代溝。
“王大哥,這幫犯事的官吏該怎麽處理?”李承乾擰著眉頭問。
他心裏很憤怒,因為這幫知縣拿著朝廷的俸祿,卻給家族賣命,處處與朝廷為敵。
“太子殿下,朝廷應當遣人去收集證據,具體分析他們的過錯再來懲處。”
“殿下,你覺得該派誰去合適?”王剪反問道。
他現在有意鍛煉李承乾的思考能力,和處理事情的能力。
“監察各州縣百官,本應是監察禦史的職責,可這麽久他們都沒爆出問題,恐怕早已被腐蝕了。”
“孤認為應該派台院的侍禦史和刑部的人一起去,才能公正處理這件徇私舞弊案。”
李承乾皺眉說道。
剛剛於誌寧說了,那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和河東裴氏的地盤,監察禦史過去也查不到什麽東西。
說不定負責監察那一片的監察禦史,早已被這幫世家賄賂了。
“不錯。”王剪點了點頭,接著問道“殿下,侍禦史可有人選?”
“馬周。”李承乾脫口而出。
“為何選馬周?”王剪接著問。
李承乾頓了一下,想不出合適的理由。
總不能說馬周是王大哥的好兄弟,派他過去肯定放心之類的話。
倘若他上報這個奏疏,父皇要是問起這個問題來,他要是這麽迴答,恐怕會讓父皇失望。
“王大哥,我想不出理由。”李承乾搖著頭,無奈地說道。
朝廷裏麵的紛爭,他接觸的不多,所以也分析不出什麽來。
王剪也沒有接著讓他想,而是給他解釋道。
“太子殿下,禦史台一共有六個侍禦史,除了馬周,其他五人都是禦史大夫蕭瑀的老部下。”
“蕭瑀和前尚書左仆射裴寂,都是太上皇的得力重臣,他們關係莫逆。”
“而且蕭瑀和王珪交好,他們走動的比較親近。”
“種種關係之下,如果派其他侍禦史去查案,難免會受到上官蕭瑀的授意,把這件事模糊處理。”
“弄到最後,什麽東西都查不出來。”
王剪的一番分析,讓李承乾豁然開朗。
接下來王剪又反問了幾個問題,李承乾都會迴答的很好。
“殿下,現在可以把奏疏呈上去了。”
“好,孤這就去。”
李承乾離開後,王剪的目光順著大門,靜靜地看著遠處。
良久唿了一口大氣,並低聲呢喃道。
“唿,太原王氏,這次撞在我的槍口上,可不能讓你這麽輕易脫身。”
“這一次,先把你傷人的爪牙剁掉一些!”
李承乾離開不到一個時辰,就有公公前來宣王剪去甘露殿。
等王剪趕到甘露殿的時候,李承乾、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和溫彥博五人已經在裏麵的。
不出王剪意外,商量的正是籌糧一事。
李世民非常生氣,全程都是冷著臉。
商討了僅僅半個時辰,一眾大佬和李世民全都同意奏疏所寫的處理意見。
商量派誰去處理這幫貪官時,李承乾提議派馬周去。
有了王剪提前的問答了解,李承乾對於父皇的提問,對答如流。
“好,溫彥博秘密擬旨,讓侍禦史馬周為主,刑部員外郎為副,秘密前去查處。”
安排好後,李世民知道王剪率先掏錢,為朝廷解決兩萬石的軍糧缺口。
他輕輕地拍了拍王剪的肩膀,深有感觸地說道。
“王愛卿,要是朝廷多幾個你這樣的肱骨之臣,朕也能睡個好覺。”
“你放心,馬家莊出了多少糧,戰後朝廷按照借貸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