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遍布天際,將腥紅之色彌漫開來。
邊關之地的傍晚沒有長安城裏華燈初上的繁華,倒是多了幾許蒼茫。
庭院裏的海棠開得嬌豔,隻可惜花下的軟榻上空空如也,徒留滿院的美景無人賞看。
灼夏捧著羹湯,加緊步子行至屋前,還沒來得及進去就見窗上的燈影滅了。
淺冬正掀了錦簾出來,蹙著眉與她相視。
灼夏將羹湯抬高些,臉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淺冬愁雲滿麵的歎了一口氣,終究還是搖了搖頭。
這下連一貫開朗的灼夏也跟著染上了愁色,一麵退開來,一麵兀自喃喃:“都過去這些日子的,怎的還是如此啊……”
她們兩人離開後,整座庭院徹底陷入了寂靜。
夕陽散去最後一縷餘暉,夜色愈漸朦朧。
月光下,海棠花瓣隨風散落,窸窸窣窣的,仿佛下了一場花雨,又似精靈仙子旋身而舞。
銀色的華光流過窗欞,籠罩在床榻上。
綢緞般的青絲散開,像是水墨氤氳在宣紙上,又像是傾瀉的瀑布。
那掩著被衾的人卻並沒有入睡,在幽暗中睜著一雙水眸發呆,懷中緊緊抱著一件殘破不全的戰甲。
在淺冬和灼夏看來,她這段日子除了還喘著氣,其他也就和死了的人沒什麽區別了吧?
悲傷嗎?那或許是悲傷也無法形容的情緒。
這短短的一生中,她已經曆過太多的打擊,之前的每一次,她都挺過來了,可唯獨這一次,她終於挨不過去了。
即便在顧淵南下平亂的時候,她也有過些許的擔心,可直到裴元將這戰甲示於她麵前,她都沒有想過會是這樣的結果。
因為他是子皙啊!
身為大晉朝第一的佞臣,即便朝堂中權力,即便皇位易主,國號都改了數遭,可始終屹立不倒的隻有他啊。
怎麽就這麽沒了呢?
不久以前分明還好好的一個人,臨行前甚至還擁著她囑咐一定要等他迴來,怎麽就一去而不複返了呢?
長樂怎麽也想不明白,怎麽也過不了這到坎。
從長安到封地,這些日子她都是在渾渾噩噩當中度過的。
閉上眼睛在睜開,就已不清楚是夢還是醒。
她的心裏總是空落落的,渾身上下都發涼,隻有終日的抱著這件戰甲方才覺得好些,好似可以從那上麵汲取殘留的他的體溫。
如此也不知過去多久,長樂又將雙臂收緊些,終於迷迷糊糊的睡過去。
一陷入沉睡就被夢魘糾纏著。
滿眼都是腥紅的火光,她卻隻能眼睜睜看著顧淵站在火光的中央,用盡了力氣也救不了他。
反複折磨著她的絕望感幸被一連串細微的聲響打斷。
她分明從夢中驚醒,卻又恍然仍陷在夢裏。
月光之中有人推開門向她靠近,朦朧的身影逐漸在黑暗中變得清晰。
她卻不忍徹底的清醒,因為即便隻是一個含糊不清的影,對於思念已久的人來說也已經足夠。
是夢嗎?還是隱藏在心底的那點兒不甘在作祟。
這些天除了身陷火海的樣子,還是第一次看見他這般出現在麵前,無論是幻象也好,是夢也好。
當那個身影駐足在床榻邊,她卻終於忍不住了。
撐著身子坐起來,懷裏還緊緊的抱著那件甲衣,不敢說話,隻能怔怔然望著他。
“怎的消瘦成這樣?”這是他對她說的第一句話,令人懷念的聲音充滿了憐惜。
隻是一瞬,心上最柔軟的那一處似被觸動,淚水控製不住的決堤而出。
長樂捂嘴哭得傷心,卻拚命忍住不敢出聲,唯恐驚散了夢境。
下一刻,那幻象卻俯下身來,將她緊緊擁進懷裏。
她則整個人怔住,直到他不斷的於耳畔安慰的低語,直到他捧起她的臉,用進一步的纏綿掠起了她的唿吸,她才終於想起那根本不敢奢望的可能。
月轉朱閣,花落無聲。
分別許久之後,當再度用最親密的方式切身感覺到他的存在之後,長樂才終於從這場渾渾噩噩的夢境中清醒過來。
這下她放開了甲衣,轉而緊緊環住他的腰身,將烏發撒滿了他雪白的衣袂,仿佛是要宣告著一切為她所有的歸屬。
“我想了許久,也隻想到這個法子能夠永遠脫離過去的一切,永遠和你在一起,這些日子委屈你了……”顧淵將薄唇輕貼於她的額際低語,聲音化去清冷,滿載濃濃的不舍與自責。
“為什麽不告訴我,哪怕隻是隻言片語也好啊。”她嘴裏說著怨懟的話,雙手卻絲毫沒有要鬆開的意思。
顧淵低頭,又吻了吻她的眉眼,歎息道:“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好惹,唯有斷個幹淨,才能重新開始。”
長樂由著他溫存,卻蹙眉道:“你就不怕我隨你殉情?”
他的眸色明顯沉了沉,擁著她的雙臂下意識收緊,停頓片刻後道:“樂兒答應過我,所以一定會守承諾。”
這時她又想起臨別時他說的話,方知蘊涵深意,卻不禁失笑,還真是委婉呢。
片刻後,長樂似想起什麽,仰頭凝視他道:“瑞王捉拿叛黨之時,是你給裴元通風報信的對不對?張貴妃之子的所在也是你讓人傳信的對不對?原來你早已有謀劃?”
麵對她揣測與接連發問,顧淵卻絲毫也沒有驚詫,隻是唇邊浮著淺笑的凝視她算是默認。
長樂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總以為可以用權力或是別的占有你,如今才知,原來我隻是一步一步落進了你的網裏。”
對於此話,顧淵沒有解釋也沒有反駁,隻是驀地一翻身又十指相扣的把她壓在了床榻上。
即便久別重逢的喜悅也讓她貪圖著更多的纏綿,可是剛剛驟雨初歇,她已有些受不住,於是半哀求半撒嬌道:“再這麽下去天就要亮了。”
然而這些時日的分別已經讓顧淵瘋狂,他不由分說的壓了下來,氣息不穩的伏在她耳邊道:“時候還早,我自有分寸,不會耽擱上路的。”
接下來,長樂的抗議和哀求就都融化在了一片隱忍的輕銀中,流淌進了無邊的夜幕裏。
很快,長公主在封地消失的消息就傳到了長安。
那時候裴元正與眾朝臣一起在禦書房商討政務。
新登基的天子畢竟還是個孩子,坐在龍椅上一雙腳都懸在半空,專心致誌的聽朝臣們討論得激烈。
他們每討論出一個結果都會象征性的詢問天子的看法,而天子也隻是不厭其煩的重複著同樣的一句話:“朕無異議。”
正是一片君臣祥和的情形,內務總管帶著信使焦急來報:“長公主不見了!”
禦書房裏頓時就亂了起來,裴元和幾位與長樂親近的朝臣更是跪下來向年幼的天子請求:“請皇上立刻派人去尋找長公主的下落。”
怎料一直沒有什麽想法的天子這一次竟沒有說同樣的話,而是在頓了許久之後道:“諸位當中有不少都是皇姑母的知己好友,自當比朕更了解皇姑母,可是到了如今,連朕都懂了皇姑母的心意,你們怎的反而不懂了呢?”
天子的話音落下,禦書房中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裴元以及一幹朝中重臣都陷入沉吟和驚詫,為了他們不曾了解的心意,也為了這位新登基的幼帝。
而此時的江南,正是春花爛漫之時。
長樂褪去繁複華服,僅著一身普通的素色襦裙,笑意嫣然的站在顧淵的身側。
他們穿過熙熙攘攘的街巷,最終停在一戶人家的門前。
顧淵看著陌生的宅府,側頭看向長樂:“這是……”
他的目光一觸上她就變得滿含柔情,看得長樂不由的緋紅了臉,也不迴答,隻是上前一步叩了叩門上的銅環。
不一會兒有小廝來開門,問她們是何方來客。
長樂道:“有勞這位小哥通傳,我們從長安來,是你家夫人的舊友。”
那小廝一聽連忙恭敬的稽首,一麵引了他們進去,一麵讓人進去請夫人。
顧淵雖聽長樂提到過江南是她母妃的故鄉,可從不知她在江南還有朋友。
兩人方隨那小廝行至幽靜的庭院,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婦人便滿麵笑容的迎了出來。
顧淵不由得頓住腳步,卻是徹底的怔住了。
眼前這個正試圖向長樂行禮,卻又被她扶住的人竟是多年以前原本已經葬身火海的林姬。
和長樂打過招唿之後,林姬又來向顧淵行禮。
她隻是略欠了欠身,看著他的目光早已沒了多年前的炙烈,倒是多了釋然的平靜。
見他淡漠之下攜著詫然,林姬猜到了他的疑問,引了他們至廳堂裏上座後,便解釋道:“那時我本是一心求死,幸得長公主相救,又替我謀劃演出那樣一場戲,使我得以離開皇宮。”
“後來,我輾轉來到江南,嫁給如今的夫君,雖說他隻是一介商賈,可待我極好,我自小便沒了父母,流落煙花之地,從未想過能夠有個自己的家。”
她說著,不時下意識的用手輕撫著隆起的小腹,低頭間目光裏都是將為人母的柔情與幸福:“現在的我覺得很幸福。”
故人相見,似有敘說不盡的話。
林姬與他們二人聊了半日方才作罷,又對他們道:“我已為二位備好了車馬,隻是礙於這身子不便,不能陪你們遊賞,還望見諒。二位也務必多留幾日,雖不能報當年重生之恩情,但求聊表心意。”
長樂卻微笑道:“我們也隻是來看看你,不敢多叨擾,過去之事更不必記掛,我是為了你,更是為了我自己。”
聽到她這樣說,林姬頓了頓,方才浮起笑意,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數日,長樂便與顧淵一起遊曆江南美景。
在那白堤垂柳的微陽下,她倚靠在他的懷裏,由衷的歎道:“原來這就是江南風光,兒時總聽母妃提起,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前來。”
“謝謝你,肯陪我來……”她說著,仰起頭凝視他的側顏。
那幽潭般的眼眸裏浮起柔和的漣漪。
他凝視著她,緊了緊環在她腰間的雙臂,將薄唇貼於她耳畔道:“為何你對林姬說是為了你自己?”
想不到他竟還在這件事上留了心,長樂不由得彎起嘴角,笑意嫣然道:“那時看到她對你的心,我就想到了自己,又如何能忍心不給她一個善果。”
顧淵被她這看似輕鬆的話微怔住,忽的斂起來薄唇邊的淺笑,當長樂以為他惱了的時候,卻忽然低下頭,毫無征兆的吻上了她的唇。
……
多年以後,大晉天子終於得以親政。
而親政之後,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南下微服出巡,體察民間的疾苦。
抵達江南之地時,他偶然遇到一位行俠仗義的少女,於是見之不忘,命人四處尋找。
那少女卻如憑空消失了一般,竟不是江南城中任何一戶人家的閨秀。
正是毫無頭緒之際,方才從當地的百姓口中得知,那是位年紀輕輕便隱居的奇女子,也不知從哪裏來,隻是偶爾會泛著小舟在湖上遊蕩,遇到些不平之事便會拔劍相助。
天子便帶著人每日到湖畔等候,多日之後,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竟果然見一葉扁舟載著那少女自遠方的雲霧中而來。
“怎麽又是你?”這是少女再次見到天子的第一句話。
天子卻道:“為何我總覺得在哪裏見過你?”
說出口才發現這話與人搭訕很是顯得拙劣。
少女果然笑得嬌豔如花,但並不是嘲笑他,反而噙著笑意道:“因為我們兩個的眉眼有些相似,你難道沒有發現嗎,我的陛下?”
少女雖說著這樣的話,卻絲毫沒有女兒家的嬌羞,反而渾身都透著股瀟灑之意,倒真是與那些閨秀不同。
然而她的話叫那少年天子驀地一怔。
分明已經百般隱藏身份,她又是如何得知他就是天子的?
他於是問少女道:“不知這位姑娘是何方人士,父母又是何人?”
少女隻是落下一串銀鈴般的笑容,歡快道:“我自小隨爹娘遊曆山水之間,並不知故土為何,至於我的爹娘,他們都隻是無名之輩,不足陛下掛齒。”
說完此話,那少女便調轉船頭往遠處去了。
待到天子迴過神來,那湖麵上早已沒了她的蹤影,隻隱約自遠方傳來她哼唱的歌謠:“月影流光兮,碧波清。一葉扁舟兮,蒹葭行。煙雨樓台絲竹起,遠山如黛弄纖雲。迴首伊人兮,不見卿……”
邊關之地的傍晚沒有長安城裏華燈初上的繁華,倒是多了幾許蒼茫。
庭院裏的海棠開得嬌豔,隻可惜花下的軟榻上空空如也,徒留滿院的美景無人賞看。
灼夏捧著羹湯,加緊步子行至屋前,還沒來得及進去就見窗上的燈影滅了。
淺冬正掀了錦簾出來,蹙著眉與她相視。
灼夏將羹湯抬高些,臉上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
淺冬愁雲滿麵的歎了一口氣,終究還是搖了搖頭。
這下連一貫開朗的灼夏也跟著染上了愁色,一麵退開來,一麵兀自喃喃:“都過去這些日子的,怎的還是如此啊……”
她們兩人離開後,整座庭院徹底陷入了寂靜。
夕陽散去最後一縷餘暉,夜色愈漸朦朧。
月光下,海棠花瓣隨風散落,窸窸窣窣的,仿佛下了一場花雨,又似精靈仙子旋身而舞。
銀色的華光流過窗欞,籠罩在床榻上。
綢緞般的青絲散開,像是水墨氤氳在宣紙上,又像是傾瀉的瀑布。
那掩著被衾的人卻並沒有入睡,在幽暗中睜著一雙水眸發呆,懷中緊緊抱著一件殘破不全的戰甲。
在淺冬和灼夏看來,她這段日子除了還喘著氣,其他也就和死了的人沒什麽區別了吧?
悲傷嗎?那或許是悲傷也無法形容的情緒。
這短短的一生中,她已經曆過太多的打擊,之前的每一次,她都挺過來了,可唯獨這一次,她終於挨不過去了。
即便在顧淵南下平亂的時候,她也有過些許的擔心,可直到裴元將這戰甲示於她麵前,她都沒有想過會是這樣的結果。
因為他是子皙啊!
身為大晉朝第一的佞臣,即便朝堂中權力,即便皇位易主,國號都改了數遭,可始終屹立不倒的隻有他啊。
怎麽就這麽沒了呢?
不久以前分明還好好的一個人,臨行前甚至還擁著她囑咐一定要等他迴來,怎麽就一去而不複返了呢?
長樂怎麽也想不明白,怎麽也過不了這到坎。
從長安到封地,這些日子她都是在渾渾噩噩當中度過的。
閉上眼睛在睜開,就已不清楚是夢還是醒。
她的心裏總是空落落的,渾身上下都發涼,隻有終日的抱著這件戰甲方才覺得好些,好似可以從那上麵汲取殘留的他的體溫。
如此也不知過去多久,長樂又將雙臂收緊些,終於迷迷糊糊的睡過去。
一陷入沉睡就被夢魘糾纏著。
滿眼都是腥紅的火光,她卻隻能眼睜睜看著顧淵站在火光的中央,用盡了力氣也救不了他。
反複折磨著她的絕望感幸被一連串細微的聲響打斷。
她分明從夢中驚醒,卻又恍然仍陷在夢裏。
月光之中有人推開門向她靠近,朦朧的身影逐漸在黑暗中變得清晰。
她卻不忍徹底的清醒,因為即便隻是一個含糊不清的影,對於思念已久的人來說也已經足夠。
是夢嗎?還是隱藏在心底的那點兒不甘在作祟。
這些天除了身陷火海的樣子,還是第一次看見他這般出現在麵前,無論是幻象也好,是夢也好。
當那個身影駐足在床榻邊,她卻終於忍不住了。
撐著身子坐起來,懷裏還緊緊的抱著那件甲衣,不敢說話,隻能怔怔然望著他。
“怎的消瘦成這樣?”這是他對她說的第一句話,令人懷念的聲音充滿了憐惜。
隻是一瞬,心上最柔軟的那一處似被觸動,淚水控製不住的決堤而出。
長樂捂嘴哭得傷心,卻拚命忍住不敢出聲,唯恐驚散了夢境。
下一刻,那幻象卻俯下身來,將她緊緊擁進懷裏。
她則整個人怔住,直到他不斷的於耳畔安慰的低語,直到他捧起她的臉,用進一步的纏綿掠起了她的唿吸,她才終於想起那根本不敢奢望的可能。
月轉朱閣,花落無聲。
分別許久之後,當再度用最親密的方式切身感覺到他的存在之後,長樂才終於從這場渾渾噩噩的夢境中清醒過來。
這下她放開了甲衣,轉而緊緊環住他的腰身,將烏發撒滿了他雪白的衣袂,仿佛是要宣告著一切為她所有的歸屬。
“我想了許久,也隻想到這個法子能夠永遠脫離過去的一切,永遠和你在一起,這些日子委屈你了……”顧淵將薄唇輕貼於她的額際低語,聲音化去清冷,滿載濃濃的不舍與自責。
“為什麽不告訴我,哪怕隻是隻言片語也好啊。”她嘴裏說著怨懟的話,雙手卻絲毫沒有要鬆開的意思。
顧淵低頭,又吻了吻她的眉眼,歎息道:“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好惹,唯有斷個幹淨,才能重新開始。”
長樂由著他溫存,卻蹙眉道:“你就不怕我隨你殉情?”
他的眸色明顯沉了沉,擁著她的雙臂下意識收緊,停頓片刻後道:“樂兒答應過我,所以一定會守承諾。”
這時她又想起臨別時他說的話,方知蘊涵深意,卻不禁失笑,還真是委婉呢。
片刻後,長樂似想起什麽,仰頭凝視他道:“瑞王捉拿叛黨之時,是你給裴元通風報信的對不對?張貴妃之子的所在也是你讓人傳信的對不對?原來你早已有謀劃?”
麵對她揣測與接連發問,顧淵卻絲毫也沒有驚詫,隻是唇邊浮著淺笑的凝視她算是默認。
長樂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總以為可以用權力或是別的占有你,如今才知,原來我隻是一步一步落進了你的網裏。”
對於此話,顧淵沒有解釋也沒有反駁,隻是驀地一翻身又十指相扣的把她壓在了床榻上。
即便久別重逢的喜悅也讓她貪圖著更多的纏綿,可是剛剛驟雨初歇,她已有些受不住,於是半哀求半撒嬌道:“再這麽下去天就要亮了。”
然而這些時日的分別已經讓顧淵瘋狂,他不由分說的壓了下來,氣息不穩的伏在她耳邊道:“時候還早,我自有分寸,不會耽擱上路的。”
接下來,長樂的抗議和哀求就都融化在了一片隱忍的輕銀中,流淌進了無邊的夜幕裏。
很快,長公主在封地消失的消息就傳到了長安。
那時候裴元正與眾朝臣一起在禦書房商討政務。
新登基的天子畢竟還是個孩子,坐在龍椅上一雙腳都懸在半空,專心致誌的聽朝臣們討論得激烈。
他們每討論出一個結果都會象征性的詢問天子的看法,而天子也隻是不厭其煩的重複著同樣的一句話:“朕無異議。”
正是一片君臣祥和的情形,內務總管帶著信使焦急來報:“長公主不見了!”
禦書房裏頓時就亂了起來,裴元和幾位與長樂親近的朝臣更是跪下來向年幼的天子請求:“請皇上立刻派人去尋找長公主的下落。”
怎料一直沒有什麽想法的天子這一次竟沒有說同樣的話,而是在頓了許久之後道:“諸位當中有不少都是皇姑母的知己好友,自當比朕更了解皇姑母,可是到了如今,連朕都懂了皇姑母的心意,你們怎的反而不懂了呢?”
天子的話音落下,禦書房中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
裴元以及一幹朝中重臣都陷入沉吟和驚詫,為了他們不曾了解的心意,也為了這位新登基的幼帝。
而此時的江南,正是春花爛漫之時。
長樂褪去繁複華服,僅著一身普通的素色襦裙,笑意嫣然的站在顧淵的身側。
他們穿過熙熙攘攘的街巷,最終停在一戶人家的門前。
顧淵看著陌生的宅府,側頭看向長樂:“這是……”
他的目光一觸上她就變得滿含柔情,看得長樂不由的緋紅了臉,也不迴答,隻是上前一步叩了叩門上的銅環。
不一會兒有小廝來開門,問她們是何方來客。
長樂道:“有勞這位小哥通傳,我們從長安來,是你家夫人的舊友。”
那小廝一聽連忙恭敬的稽首,一麵引了他們進去,一麵讓人進去請夫人。
顧淵雖聽長樂提到過江南是她母妃的故鄉,可從不知她在江南還有朋友。
兩人方隨那小廝行至幽靜的庭院,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婦人便滿麵笑容的迎了出來。
顧淵不由得頓住腳步,卻是徹底的怔住了。
眼前這個正試圖向長樂行禮,卻又被她扶住的人竟是多年以前原本已經葬身火海的林姬。
和長樂打過招唿之後,林姬又來向顧淵行禮。
她隻是略欠了欠身,看著他的目光早已沒了多年前的炙烈,倒是多了釋然的平靜。
見他淡漠之下攜著詫然,林姬猜到了他的疑問,引了他們至廳堂裏上座後,便解釋道:“那時我本是一心求死,幸得長公主相救,又替我謀劃演出那樣一場戲,使我得以離開皇宮。”
“後來,我輾轉來到江南,嫁給如今的夫君,雖說他隻是一介商賈,可待我極好,我自小便沒了父母,流落煙花之地,從未想過能夠有個自己的家。”
她說著,不時下意識的用手輕撫著隆起的小腹,低頭間目光裏都是將為人母的柔情與幸福:“現在的我覺得很幸福。”
故人相見,似有敘說不盡的話。
林姬與他們二人聊了半日方才作罷,又對他們道:“我已為二位備好了車馬,隻是礙於這身子不便,不能陪你們遊賞,還望見諒。二位也務必多留幾日,雖不能報當年重生之恩情,但求聊表心意。”
長樂卻微笑道:“我們也隻是來看看你,不敢多叨擾,過去之事更不必記掛,我是為了你,更是為了我自己。”
聽到她這樣說,林姬頓了頓,方才浮起笑意,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數日,長樂便與顧淵一起遊曆江南美景。
在那白堤垂柳的微陽下,她倚靠在他的懷裏,由衷的歎道:“原來這就是江南風光,兒時總聽母妃提起,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前來。”
“謝謝你,肯陪我來……”她說著,仰起頭凝視他的側顏。
那幽潭般的眼眸裏浮起柔和的漣漪。
他凝視著她,緊了緊環在她腰間的雙臂,將薄唇貼於她耳畔道:“為何你對林姬說是為了你自己?”
想不到他竟還在這件事上留了心,長樂不由得彎起嘴角,笑意嫣然道:“那時看到她對你的心,我就想到了自己,又如何能忍心不給她一個善果。”
顧淵被她這看似輕鬆的話微怔住,忽的斂起來薄唇邊的淺笑,當長樂以為他惱了的時候,卻忽然低下頭,毫無征兆的吻上了她的唇。
……
多年以後,大晉天子終於得以親政。
而親政之後,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南下微服出巡,體察民間的疾苦。
抵達江南之地時,他偶然遇到一位行俠仗義的少女,於是見之不忘,命人四處尋找。
那少女卻如憑空消失了一般,竟不是江南城中任何一戶人家的閨秀。
正是毫無頭緒之際,方才從當地的百姓口中得知,那是位年紀輕輕便隱居的奇女子,也不知從哪裏來,隻是偶爾會泛著小舟在湖上遊蕩,遇到些不平之事便會拔劍相助。
天子便帶著人每日到湖畔等候,多日之後,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竟果然見一葉扁舟載著那少女自遠方的雲霧中而來。
“怎麽又是你?”這是少女再次見到天子的第一句話。
天子卻道:“為何我總覺得在哪裏見過你?”
說出口才發現這話與人搭訕很是顯得拙劣。
少女果然笑得嬌豔如花,但並不是嘲笑他,反而噙著笑意道:“因為我們兩個的眉眼有些相似,你難道沒有發現嗎,我的陛下?”
少女雖說著這樣的話,卻絲毫沒有女兒家的嬌羞,反而渾身都透著股瀟灑之意,倒真是與那些閨秀不同。
然而她的話叫那少年天子驀地一怔。
分明已經百般隱藏身份,她又是如何得知他就是天子的?
他於是問少女道:“不知這位姑娘是何方人士,父母又是何人?”
少女隻是落下一串銀鈴般的笑容,歡快道:“我自小隨爹娘遊曆山水之間,並不知故土為何,至於我的爹娘,他們都隻是無名之輩,不足陛下掛齒。”
說完此話,那少女便調轉船頭往遠處去了。
待到天子迴過神來,那湖麵上早已沒了她的蹤影,隻隱約自遠方傳來她哼唱的歌謠:“月影流光兮,碧波清。一葉扁舟兮,蒹葭行。煙雨樓台絲竹起,遠山如黛弄纖雲。迴首伊人兮,不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