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其人,心性綿軟,易受身邊人影響;偏聽偏信,偏又識人不明。不通軍政,卻聽之任之;一次敗績,便懦弱逃避。個人喜好,卻影響國家選才;偏見成見,用來意定朝政決策。
這樣的人,真的能坐穩皇位?真的能掌舵天下?
您看,當日連我揮個刀,他都一副沒見過血的樣子。秦懷遠一哭訴,他一個感動,查也沒查又心軟了。”
程靖嚴肅了表情,“你想說什麽?”
程知知道這是平康侯開始正視起自己所言,遂接著道:“然則,靜安伯府為昭王外家,平康侯府又是宋氏姻親,程家與昭王,早已是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何況其他皇子也是平庸,未必會比昭王更好。
再者,溫和善良的帝王顧念情誼,總比刻薄寡恩的暴君好。
心性綿軟,可以多加磨礪,見多了鮮血與卑劣,那顆帝王之心怎麽著都會變硬。偏聽偏信,那就除去小人,由可信賴的人見寵於帝王。不通軍政可以學,學不好就隻需懂得由好的人去做。恐懼失敗,就讓他看到成功。懦弱逃避,便讓他知曉避無可避。偏見成見,就由親眼所見來代替。至於個人喜好,那時就並不重要了。”
==========
昭王還是有調教餘地的,看在他是本尊的意中人,是平康侯府綁定的主君,是文蓁的大哥,是個好人,看在他曾以身殉國,看在他在怒極的情形下也未曾實施暴行,程知還是決定選擇他。
至於北周,程知本來作為後世人,奉行的自是大一統論調。隻是北周,上一世把一個賣國賊捧為政治招牌,這一世又很可能成為秦懷遠選擇的對象,程知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選擇助北周一統天下。何況,程青瑜乃是大鄴人,若程知用這副身子做了什麽,豈不是也成為自己所痛恨的通敵叛國的賣國賊?再說,大鄴經濟繁榮,若是擴軍練兵,重視軍備,若幹年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大鄴也可通過北伐完成一統。
由此可得,昭王陳恪還是此刻的最佳選擇。
/#其實,程知比較想不通北周的想法。誠然國家不講道德,隻講利益,不介意用賣國賊,隻要好用有用。
然則,就沒有人想想,秦懷遠不是兵敗投降,也不是隻身投奔,他是在承載了一個帝王的最後信任之後,轉身就給賣了敵國。這樣的人敢用?是認為天下一統,他賣無可賣?還是認為北周不是南鄴,能讓他忠心不二?
再者,國家都不講道德了,對秦懷遠講什麽道德,用完之後處置掉就是。君不見,勾踐滅吳後,第一個殺的就是被他賄賂替他說話的太宰嚭,理由就是嚭賣國,不敢用。
高管厚祿養著,說是當政治招牌,可是鄴朝遺民都恨死了他,誰敢來歸順新朝?何況後來鄴朝土地上的鮮血也表明了這個招牌沒起什麽作用。
說是顯示新朝寬仁,用人唯才,論功行賞?可是秦懷遠除了向上爬還會什麽?詩文?北周重武輕文,用一個戰敗國的文人幹嘛?功績?除了賣國還幹了什麽?
程知隻能說,大概這個國家,骨子裏是不在乎這些的,沒有什麽忠孝仁義的概念,說不定還挺欣賞這種識時務的行為。這也是程知不選北周的重要原因。畢竟,自己還是更為欣賞,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國家有脊梁,國民有氣節,這樣的國度才能走的更遠,文明而昌盛。
這樣的人,真的能坐穩皇位?真的能掌舵天下?
您看,當日連我揮個刀,他都一副沒見過血的樣子。秦懷遠一哭訴,他一個感動,查也沒查又心軟了。”
程靖嚴肅了表情,“你想說什麽?”
程知知道這是平康侯開始正視起自己所言,遂接著道:“然則,靜安伯府為昭王外家,平康侯府又是宋氏姻親,程家與昭王,早已是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何況其他皇子也是平庸,未必會比昭王更好。
再者,溫和善良的帝王顧念情誼,總比刻薄寡恩的暴君好。
心性綿軟,可以多加磨礪,見多了鮮血與卑劣,那顆帝王之心怎麽著都會變硬。偏聽偏信,那就除去小人,由可信賴的人見寵於帝王。不通軍政可以學,學不好就隻需懂得由好的人去做。恐懼失敗,就讓他看到成功。懦弱逃避,便讓他知曉避無可避。偏見成見,就由親眼所見來代替。至於個人喜好,那時就並不重要了。”
==========
昭王還是有調教餘地的,看在他是本尊的意中人,是平康侯府綁定的主君,是文蓁的大哥,是個好人,看在他曾以身殉國,看在他在怒極的情形下也未曾實施暴行,程知還是決定選擇他。
至於北周,程知本來作為後世人,奉行的自是大一統論調。隻是北周,上一世把一個賣國賊捧為政治招牌,這一世又很可能成為秦懷遠選擇的對象,程知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選擇助北周一統天下。何況,程青瑜乃是大鄴人,若程知用這副身子做了什麽,豈不是也成為自己所痛恨的通敵叛國的賣國賊?再說,大鄴經濟繁榮,若是擴軍練兵,重視軍備,若幹年後,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大鄴也可通過北伐完成一統。
由此可得,昭王陳恪還是此刻的最佳選擇。
/#其實,程知比較想不通北周的想法。誠然國家不講道德,隻講利益,不介意用賣國賊,隻要好用有用。
然則,就沒有人想想,秦懷遠不是兵敗投降,也不是隻身投奔,他是在承載了一個帝王的最後信任之後,轉身就給賣了敵國。這樣的人敢用?是認為天下一統,他賣無可賣?還是認為北周不是南鄴,能讓他忠心不二?
再者,國家都不講道德了,對秦懷遠講什麽道德,用完之後處置掉就是。君不見,勾踐滅吳後,第一個殺的就是被他賄賂替他說話的太宰嚭,理由就是嚭賣國,不敢用。
高管厚祿養著,說是當政治招牌,可是鄴朝遺民都恨死了他,誰敢來歸順新朝?何況後來鄴朝土地上的鮮血也表明了這個招牌沒起什麽作用。
說是顯示新朝寬仁,用人唯才,論功行賞?可是秦懷遠除了向上爬還會什麽?詩文?北周重武輕文,用一個戰敗國的文人幹嘛?功績?除了賣國還幹了什麽?
程知隻能說,大概這個國家,骨子裏是不在乎這些的,沒有什麽忠孝仁義的概念,說不定還挺欣賞這種識時務的行為。這也是程知不選北周的重要原因。畢竟,自己還是更為欣賞,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國家有脊梁,國民有氣節,這樣的國度才能走的更遠,文明而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