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裏,微風拂過那日染光暈的紗窗,滿庭花事將至的春意之中,卻愈發襯得迴廊四合皆是寂然。
座是上位,茶是好茶,麵前的人謙謙君子溫如玉,是她那萬裏挑一人中翹楚的丞相表哥,宋瓔珞卻在這自幼就常來常往的蔣府裏,坐出了渾身上下的不自在。
蔣溪竹的模樣確實是像在等人,隻不過,丞相等的人不是她宋瓔珞。
宋大小姐以往臉皮城牆厚,心思遲鈍如鐵杵,隨手一揮就是一根貨真價實的定海神針,如今難得敏銳了一次,結果給自己敏銳出了一身從上到下的“無所適從”,正想祭出“我什麽都沒感覺到”*裝傻充愣,一抬頭,就瞧見了蔣溪竹有幾分空洞茫然的表情。
“天性純粹”的宋瓔珞小姐頓時進退兩難了,她明明白白地看懂了她表哥的心思,終於裝蒜裝不下去,隻能當水仙開花,硬著頭皮開始東拉西扯的閑話家常:“表哥,之前我入宮給太後請安,太後還提起姑姑。”
奈何宋瓔珞侯門公府的小姐出身,祖上帶兵打仗舞刀弄槍的本事十分了得,談笑風生的能耐卻在她身上不客氣拖了後腿,她不話這家常還好,一話反而給自己挖了坑。
“母親身體很好,多謝太後和貴妃惦念。”蔣溪竹淡淡看了他一眼,“如此說來還忘了恭喜……進宮的日子和冊封的日子,禮部都敲定了麽?再見麵,臣也要給貴妃娘娘請安了。”
宋瓔珞在蔣溪竹的客客氣氣中碰上了如此一個戳心戳肺的釘子,一臉的笑終於在春、風裏扭曲成了個夜叉的形狀,大不敬地罵遍了皇帝家祖宗十八代,終於明白李承祚這在她表哥麵前裝孫子裝慣了的主兒,這次怎麽就裝不下去了。
這哪是裝孫子能解決的了得問題啊?!宋瓔珞悲憤地想,這至少得裝成孫子的孫子,還不知道她表哥樂不樂意給自己漲輩分兒。
宋瓔珞倒是有心替主子把這孫子裝了,然而先天不足,裝不成孫子隻能裝孫女,顧不上蔣溪竹嫌棄不嫌棄,笑道:“表哥這話說的太客氣了,別說你我自小親近,且不說我進宮是皇上安排的權宜之計,就算我真的入了宮,也不會拿腔作調地在表哥麵前自恃身份的。”
宋瓔珞的尷尬是預料之中,蔣溪竹人在內閣,宮裏封第一個貴妃這不算小的事情他如何不知道。他說話帶刺兒的目的本就是讓人尷尬,可沒想到,宋瓔珞的尷尬,卻不是他料想之中的那種尷尬,聞言之後一愣:“權宜之計?”
宋瓔珞進府後這一時三刻,終於碰上了個自己能迴答的問題,立刻將“腦子”這種東西當朝貢進獻給了主子,倒豆子一樣嘰裏咕嚕道:“對啊表哥,李……哦不皇上不想立後,但是扛不住太後三天一鬧兩天一哭,所以想了個‘空置中宮,選品德俱佳者立’的餿主意,把我弄進了宮堵太後和朝臣的嘴,實際上我這貴妃不過是個名頭兒,另有他事要我去做啊!”
蔣溪竹眉頭一皺,下意識問:“他要你做什麽?”
宋瓔珞恨不得憑空生出二百八十張嘴好解釋清楚:“表哥你知道的,先帝一直想要將朝堂中陳年的舊勢力折騰幹淨,皇上登基以來,這些人明麵上順服暗中都在蠢蠢欲動,我早年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闖過江湖,別的東西拿不出口,出門行走時積攢下來的朋友義氣還在,皇上想借我打聽外麵的事,另一方麵,皇帝身邊護衛的差事兒,我也涉足了一二,我若在宮中,就不會往來的太紮眼……這次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怎麽會是,中原武林與契丹人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他們突然冒出來,我也沒有料到。”
這一番話,宋瓔珞小姐說的十分痛快——她壓根就沒有意識到蔣溪竹的震驚,她一直默認,李承祚的安排,蔣溪竹是全然知道的,畢竟她表哥是李承祚的伴讀,如今高居相位,是李承祚的左膀右臂,更何況,李承祚對蔣溪竹的那點心意簡直如司馬昭之心,是以說話走嘴不走腦的宋小姐根本想不到,很多事情,甚至於在她看來顯而易見的事情,蔣溪竹不僅不知道,李承祚也根本沒有讓他知道的意思。
這是個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兩個人關係親近,原本以為相互信任,卻突然有一天,其中一個人被告知,另一個人的所有作為、性格、能力、甚至於想法都是假的,他本來就有另外一個樣子,與自己認識的那個人完全不同。
如果你是這個人,你會怎麽想?
蔣溪竹麵上漠然,實際上越聽越心驚,宋瓔珞明顯是個被甩出來接受丞相質問的,但是很可惜,這個替罪羊十分不得力,完全沒有明白丞相到底想質問什麽。
蔣溪竹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質問什麽了,因為宋瓔珞每說一句話,他就會從中發現些更多的東西。
比如李承祚不是真昏君;比如宋瓔珞不僅不是真貴妃,還是李承祚依仗頗深的屬下之一;再比如,他為李承祚擔的那些心,事實上都是毫無用處的——他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將朝局看的分明,想為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可原來,李承祚根本不需要他的聰明,這麽多年來的相處,他的事情,居然要靠蔣溪竹從別人“說漏了嘴”的行徑中得知一半兒,再靠自己的猜測來得知另一半兒。
他自以為的“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這裏原來都是笑話;他自以為的竹馬之誼,原來在李承祚這裏連一句真話都換不到,更別提什麽信任什麽臂膀,更別提他那些自作多情的“還以為”。
幸好他性格內斂,什麽都不曾多說過,人倫綱常,君臣奸佞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似乎都沒有了用武之地,一句“徒增笑柄”就差不多足夠讓十個蔣溪竹再也喘不過來氣。
蔣溪竹頓時失去了一切言語的力氣,滿屋默然之中,與他相對的宋瓔珞更加坐立難安。
李承祚自知把蔣溪竹得罪的不輕,因此不敢直麵蔣溪竹那完全可以預見的臉色,因此曲折迂迴地換了個人來探口風,誰知被派來的宋瓔珞小姐完全是個豬隊友,還未過堂,已經把案底兒招了個幹淨,還買一送一地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來規勸安撫還是來挑撥離間的。
然而宋瓔珞此時剛剛經曆了一番自以為高明的“坦白從寬”,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坦白的不是時候,麵帶微笑地像村口的花姑娘一樣衝她表哥眨巴著純潔的大眼睛,頗有“表哥你還想知道什麽,我一定知無不言”的決心——就這模樣,若是被李承祚看見,第一時間就想抽自己兩個嘴巴。
宋瓔珞小姐出身豐城侯府,豐城侯家、也就是蔣溪竹的外祖家,與秦國公府是拐彎的表親。可是這親戚輩分兒一表三千裏,當今太後與蔣老夫人,也就是蔣溪竹的母親還有幾分幼年一起玩耍的情分,與豐城侯宋禎等的交情就淺薄的很了,因此太後對於豐城侯的嫡女宋瓔珞,僅限於一個認識。直到這次李承祚直言瞧上了宋禎的閨女,準備直接封為貴妃,太後才重新把存在腦子裏那七繞八拐的親戚關係梳理幹淨。
按道理講,豐城侯的女兒完全有入宮的資格,別說封個貴妃,就算直接立後都不算出格兒,奈何宋瓔珞在京城裏實在太出名,自小不愛聽女德不修女紅,師承江湖一代俠客,舞刀弄槍得不亦樂乎。
宋家出了個女俠客,這事兒再早些年,京中都當笑話看,再後來,倒是沒人敢當笑話看了——宋瓔珞武功太高,滿京子弟中無人能敵,前些年豐城侯宋禎異想天開想給女兒弄個比武招親,結果,千挑萬選出來的八個候選人,被宋瓔珞從比武台子上踹下去了七個,唯一幸免的那位不是因為武功高強,而是因為被第七位從台子上掉下來的時候迎麵砸了個正著兒,還沒來得及跑就傷了腰,根本沒爬上台子就被一並抬走了。
經此一役,宋小姐那魯智深一樣明媚的女子算是在京中一戰成名。
可就是這位沒人敢娶的姑奶奶,竟然不知如何入了李承祚的法眼。
宋瓔珞原本是有很多機會認識李承祚的,可是這些機會在旁人看來都不算靠譜——宮宴的時候,宋瓔珞陪豐城侯夫人進宮用膳;蔣老夫人過生辰的時候,宋瓔珞陪在一旁用膳;逢年過節走親戚的時候,宋瓔珞陪在一邊用膳……總而言之,宋小姐能偶然晃到李承祚眼前的時候,基本是個全然的飯桶,縱使宋小姐貌美如花,在李承祚眼裏也該是個貌美如花的飯桶。恐怕外人,甚至於包括蔣溪竹,都想不到,李承祚是怎麽把這飯桶姑娘發展成得力下屬的。宋瓔珞至今想起此事,都覺得是自己離經叛道的報應。
之前說過,宋瓔珞小姐少不經事之時,闖過幾年江湖。
江湖是非多,人心險惡,宋瓔珞哪怕有諸葛亮再世的腦子,也到底是侯府出身的小姐,心計雖然不能說沒有,但到底與江湖上那些算計不能成同一路,因此在江湖上拜師習武時,師兄師姐雖然對她還算照顧,但畢竟出身有別,相處起來總是有些格格不入。
宋瓔珞的師父一代俠客,姓樓名鏡,武林人稱南山先生。
樓鏡久居江南無涯山莊,雖然是江湖人,但是祖上細究下來,其實是沒落的貴族,家中再無人走仕途,便在武林中尋一方天地,過起了這快意恩仇的生活,因此也能理解宋瓔珞這等出身的女子在江湖中的不適宜。眼見宋瓔珞在山莊中悶悶不樂,便有心放她出門,去曆練曆練,見見世麵。
那時正逢華山掌門六十大壽,廣邀天下英雄同上華山,論武賀壽,帖子送到了無涯山莊一封,便被樓鏡應下了,準備帶幾個弟子同上華山,其中,就包括了宋瓔珞。
宋瓔珞彼年全然沒理解師父苦心,隻當是出門遊玩,精神頭十足。
誰料,就是這一趟出門,她在華山之上,遇見了京中熟人。
虧她常年流連京中上至皇家下至侯府的各種飯桌陪吃,她一眼就認出來了一個化名為李西的武當弟子,儼然就是京中那傳聞中紈絝中扛把子、文不成武不就、兼不學無術的太子!
座是上位,茶是好茶,麵前的人謙謙君子溫如玉,是她那萬裏挑一人中翹楚的丞相表哥,宋瓔珞卻在這自幼就常來常往的蔣府裏,坐出了渾身上下的不自在。
蔣溪竹的模樣確實是像在等人,隻不過,丞相等的人不是她宋瓔珞。
宋大小姐以往臉皮城牆厚,心思遲鈍如鐵杵,隨手一揮就是一根貨真價實的定海神針,如今難得敏銳了一次,結果給自己敏銳出了一身從上到下的“無所適從”,正想祭出“我什麽都沒感覺到”*裝傻充愣,一抬頭,就瞧見了蔣溪竹有幾分空洞茫然的表情。
“天性純粹”的宋瓔珞小姐頓時進退兩難了,她明明白白地看懂了她表哥的心思,終於裝蒜裝不下去,隻能當水仙開花,硬著頭皮開始東拉西扯的閑話家常:“表哥,之前我入宮給太後請安,太後還提起姑姑。”
奈何宋瓔珞侯門公府的小姐出身,祖上帶兵打仗舞刀弄槍的本事十分了得,談笑風生的能耐卻在她身上不客氣拖了後腿,她不話這家常還好,一話反而給自己挖了坑。
“母親身體很好,多謝太後和貴妃惦念。”蔣溪竹淡淡看了他一眼,“如此說來還忘了恭喜……進宮的日子和冊封的日子,禮部都敲定了麽?再見麵,臣也要給貴妃娘娘請安了。”
宋瓔珞在蔣溪竹的客客氣氣中碰上了如此一個戳心戳肺的釘子,一臉的笑終於在春、風裏扭曲成了個夜叉的形狀,大不敬地罵遍了皇帝家祖宗十八代,終於明白李承祚這在她表哥麵前裝孫子裝慣了的主兒,這次怎麽就裝不下去了。
這哪是裝孫子能解決的了得問題啊?!宋瓔珞悲憤地想,這至少得裝成孫子的孫子,還不知道她表哥樂不樂意給自己漲輩分兒。
宋瓔珞倒是有心替主子把這孫子裝了,然而先天不足,裝不成孫子隻能裝孫女,顧不上蔣溪竹嫌棄不嫌棄,笑道:“表哥這話說的太客氣了,別說你我自小親近,且不說我進宮是皇上安排的權宜之計,就算我真的入了宮,也不會拿腔作調地在表哥麵前自恃身份的。”
宋瓔珞的尷尬是預料之中,蔣溪竹人在內閣,宮裏封第一個貴妃這不算小的事情他如何不知道。他說話帶刺兒的目的本就是讓人尷尬,可沒想到,宋瓔珞的尷尬,卻不是他料想之中的那種尷尬,聞言之後一愣:“權宜之計?”
宋瓔珞進府後這一時三刻,終於碰上了個自己能迴答的問題,立刻將“腦子”這種東西當朝貢進獻給了主子,倒豆子一樣嘰裏咕嚕道:“對啊表哥,李……哦不皇上不想立後,但是扛不住太後三天一鬧兩天一哭,所以想了個‘空置中宮,選品德俱佳者立’的餿主意,把我弄進了宮堵太後和朝臣的嘴,實際上我這貴妃不過是個名頭兒,另有他事要我去做啊!”
蔣溪竹眉頭一皺,下意識問:“他要你做什麽?”
宋瓔珞恨不得憑空生出二百八十張嘴好解釋清楚:“表哥你知道的,先帝一直想要將朝堂中陳年的舊勢力折騰幹淨,皇上登基以來,這些人明麵上順服暗中都在蠢蠢欲動,我早年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闖過江湖,別的東西拿不出口,出門行走時積攢下來的朋友義氣還在,皇上想借我打聽外麵的事,另一方麵,皇帝身邊護衛的差事兒,我也涉足了一二,我若在宮中,就不會往來的太紮眼……這次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怎麽會是,中原武林與契丹人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他們突然冒出來,我也沒有料到。”
這一番話,宋瓔珞小姐說的十分痛快——她壓根就沒有意識到蔣溪竹的震驚,她一直默認,李承祚的安排,蔣溪竹是全然知道的,畢竟她表哥是李承祚的伴讀,如今高居相位,是李承祚的左膀右臂,更何況,李承祚對蔣溪竹的那點心意簡直如司馬昭之心,是以說話走嘴不走腦的宋小姐根本想不到,很多事情,甚至於在她看來顯而易見的事情,蔣溪竹不僅不知道,李承祚也根本沒有讓他知道的意思。
這是個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兩個人關係親近,原本以為相互信任,卻突然有一天,其中一個人被告知,另一個人的所有作為、性格、能力、甚至於想法都是假的,他本來就有另外一個樣子,與自己認識的那個人完全不同。
如果你是這個人,你會怎麽想?
蔣溪竹麵上漠然,實際上越聽越心驚,宋瓔珞明顯是個被甩出來接受丞相質問的,但是很可惜,這個替罪羊十分不得力,完全沒有明白丞相到底想質問什麽。
蔣溪竹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質問什麽了,因為宋瓔珞每說一句話,他就會從中發現些更多的東西。
比如李承祚不是真昏君;比如宋瓔珞不僅不是真貴妃,還是李承祚依仗頗深的屬下之一;再比如,他為李承祚擔的那些心,事實上都是毫無用處的——他自以為聰明,自以為將朝局看的分明,想為鞠躬盡瘁殫精竭慮,可原來,李承祚根本不需要他的聰明,這麽多年來的相處,他的事情,居然要靠蔣溪竹從別人“說漏了嘴”的行徑中得知一半兒,再靠自己的猜測來得知另一半兒。
他自以為的“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這裏原來都是笑話;他自以為的竹馬之誼,原來在李承祚這裏連一句真話都換不到,更別提什麽信任什麽臂膀,更別提他那些自作多情的“還以為”。
幸好他性格內斂,什麽都不曾多說過,人倫綱常,君臣奸佞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似乎都沒有了用武之地,一句“徒增笑柄”就差不多足夠讓十個蔣溪竹再也喘不過來氣。
蔣溪竹頓時失去了一切言語的力氣,滿屋默然之中,與他相對的宋瓔珞更加坐立難安。
李承祚自知把蔣溪竹得罪的不輕,因此不敢直麵蔣溪竹那完全可以預見的臉色,因此曲折迂迴地換了個人來探口風,誰知被派來的宋瓔珞小姐完全是個豬隊友,還未過堂,已經把案底兒招了個幹淨,還買一送一地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來規勸安撫還是來挑撥離間的。
然而宋瓔珞此時剛剛經曆了一番自以為高明的“坦白從寬”,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坦白的不是時候,麵帶微笑地像村口的花姑娘一樣衝她表哥眨巴著純潔的大眼睛,頗有“表哥你還想知道什麽,我一定知無不言”的決心——就這模樣,若是被李承祚看見,第一時間就想抽自己兩個嘴巴。
宋瓔珞小姐出身豐城侯府,豐城侯家、也就是蔣溪竹的外祖家,與秦國公府是拐彎的表親。可是這親戚輩分兒一表三千裏,當今太後與蔣老夫人,也就是蔣溪竹的母親還有幾分幼年一起玩耍的情分,與豐城侯宋禎等的交情就淺薄的很了,因此太後對於豐城侯的嫡女宋瓔珞,僅限於一個認識。直到這次李承祚直言瞧上了宋禎的閨女,準備直接封為貴妃,太後才重新把存在腦子裏那七繞八拐的親戚關係梳理幹淨。
按道理講,豐城侯的女兒完全有入宮的資格,別說封個貴妃,就算直接立後都不算出格兒,奈何宋瓔珞在京城裏實在太出名,自小不愛聽女德不修女紅,師承江湖一代俠客,舞刀弄槍得不亦樂乎。
宋家出了個女俠客,這事兒再早些年,京中都當笑話看,再後來,倒是沒人敢當笑話看了——宋瓔珞武功太高,滿京子弟中無人能敵,前些年豐城侯宋禎異想天開想給女兒弄個比武招親,結果,千挑萬選出來的八個候選人,被宋瓔珞從比武台子上踹下去了七個,唯一幸免的那位不是因為武功高強,而是因為被第七位從台子上掉下來的時候迎麵砸了個正著兒,還沒來得及跑就傷了腰,根本沒爬上台子就被一並抬走了。
經此一役,宋小姐那魯智深一樣明媚的女子算是在京中一戰成名。
可就是這位沒人敢娶的姑奶奶,竟然不知如何入了李承祚的法眼。
宋瓔珞原本是有很多機會認識李承祚的,可是這些機會在旁人看來都不算靠譜——宮宴的時候,宋瓔珞陪豐城侯夫人進宮用膳;蔣老夫人過生辰的時候,宋瓔珞陪在一旁用膳;逢年過節走親戚的時候,宋瓔珞陪在一邊用膳……總而言之,宋小姐能偶然晃到李承祚眼前的時候,基本是個全然的飯桶,縱使宋小姐貌美如花,在李承祚眼裏也該是個貌美如花的飯桶。恐怕外人,甚至於包括蔣溪竹,都想不到,李承祚是怎麽把這飯桶姑娘發展成得力下屬的。宋瓔珞至今想起此事,都覺得是自己離經叛道的報應。
之前說過,宋瓔珞小姐少不經事之時,闖過幾年江湖。
江湖是非多,人心險惡,宋瓔珞哪怕有諸葛亮再世的腦子,也到底是侯府出身的小姐,心計雖然不能說沒有,但到底與江湖上那些算計不能成同一路,因此在江湖上拜師習武時,師兄師姐雖然對她還算照顧,但畢竟出身有別,相處起來總是有些格格不入。
宋瓔珞的師父一代俠客,姓樓名鏡,武林人稱南山先生。
樓鏡久居江南無涯山莊,雖然是江湖人,但是祖上細究下來,其實是沒落的貴族,家中再無人走仕途,便在武林中尋一方天地,過起了這快意恩仇的生活,因此也能理解宋瓔珞這等出身的女子在江湖中的不適宜。眼見宋瓔珞在山莊中悶悶不樂,便有心放她出門,去曆練曆練,見見世麵。
那時正逢華山掌門六十大壽,廣邀天下英雄同上華山,論武賀壽,帖子送到了無涯山莊一封,便被樓鏡應下了,準備帶幾個弟子同上華山,其中,就包括了宋瓔珞。
宋瓔珞彼年全然沒理解師父苦心,隻當是出門遊玩,精神頭十足。
誰料,就是這一趟出門,她在華山之上,遇見了京中熟人。
虧她常年流連京中上至皇家下至侯府的各種飯桌陪吃,她一眼就認出來了一個化名為李西的武當弟子,儼然就是京中那傳聞中紈絝中扛把子、文不成武不就、兼不學無術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