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書房的窗外,是含苞待放的三月桃花。
三月時節,尚是含苞的花朵,待到四月的時候,就是人間芳菲盡了,世事總是在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物轉星移了,平白讓人生出些恍然如夢的惆悵。
人之一世,有如南柯一夢,盛世天下的興衰榮辱轉瞬唱罷,醒來入目所見不過一根黃粱;亦有如莊周夢蝶,何為虛幻何為真實,都不過是恍恍惚惚的一場熱鬧。
蔣溪竹今早起身的時候莫名受了些春寒,腦子裏昏昏沉沉的不舒坦,怎麽都提不起來力氣和精神,更兼一想到昨日內閣連夜遞來的關於封妃的折子,整個人都無聲無息了下去。
這種事不是沒有先例——先帝尚是皇子時,母家式微,宮中得寵的萬貴妃膝下皇子業已成年。先帝為保皇位,與秦國公府聯姻,愣是在不利於自己的朝局中撕開了一片天地。
蔣溪竹想著這些,卻平白生出些懶意,那原本三分的病意瞬間成了八分,登時就如山重地壓垮了他挑燈夜思時那一點兒脆弱的堅持,因此到了早朝時辰,就異常堅決地稱了病。
他曾經立誌做無雙國士,一心一意輔佐李承祚,為他李家的江山綿延萬世出謀劃策;也曾真心實意地為李承祚那不學無術憂慮過,他也許不是塊兒當皇帝的好料子,但究竟是“不雕不成器”的那種,還是“彩雲易散琉璃脆”的那種,蔣溪竹十幾二十年都沒摸索出來。
可直到他麵對刺客仍然能談笑風生時,甚至在那詭譎的對陣中仍然遊刃有餘地淩空斷弦時,蔣溪竹才隱隱約約的意識到,仿佛有什麽驟然偏離了他的設想。
陡然之間遭遇險境他隻有滿心的擔憂與彷徨,生怕李承祚出什麽閃失,而直到細碎的塵埃落定,他才終於從那撲朔迷離之中窺見了乍破的天光——他從不知道自小疏懶習武的李承祚竟然有這樣一身驚為天人的武藝,他的懶散是裝的!
如果武藝不精是裝的,那麽,他還有什麽也是裝的?
或者說,他究竟有什麽不是裝的?
蔣溪竹猝然閉目,黑暗之中都仿佛看見了那原本的銅牆鐵壁轟然坍塌的異景——如果李承祚本來就不是他所知道的李承祚,那麽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了。
————————————————————————————
蔣府的戒備森嚴,隻不過,普天之下,哪怕再森嚴的戒備,都從來隻為了防小人,而不防君子。
哪怕這君子是個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擅闖重臣府苑的梁上君子。
李承祚是偷跑出來的,雖然這偷跑的手段有點兒高明,但是一點兒也不妨礙他“做賊心虛”的事實。
把進宮給他通報訊息的宋瓔珞坑在宮裏,別出心裁地玩一手金蟬脫殼,隻不過是因為李承祚心虛。
李承祚心虛實在比天上下紅雨還少見,用宋瓔珞的話來講,此皇帝黑心爛肝無法無天,隻有讓他得理不饒人,沒有人能讓他願賭服輸做小伏低。
他總是能把沒道理的事情編排出一通歪理,卻實在沒能耐伸頭一刀地承認他自己就是沒底氣。
偏偏在蔣溪竹麵前,他就好像從來沒有過“底氣”這種奢侈地東西,仿佛那個能把死人說活的混賬皇帝,跟他李承祚是相見不相識的路人關係。
“當麵裝昏君,背後充神明”的時候,李承祚沒有心虛過,因為他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那一代明君的父皇費盡心思地想給他留一個幹淨天下,奈何身退功不成,他隻能自己來。
明著封賞、暗中調查他這居心叵測的大哥,隨時準備策劃一出兒兄弟閻牆時,李承祚也沒有心虛過,皇家兄弟麵和心不合,兄殺父,弟殺兄,他們大虞這江山從來就不見得幹淨過,他對得起天地君親也對得起列祖列宗。
甚至在他明裏暗裏都辜負了太後的意願時,他也沒有後悔過。養育之恩是養育之恩,朝廷是朝廷,他的心之所屬又是另外一迴事了,由不得任何人來插手——他把宋瓔珞弄進宮就是為了堵太後的嘴,太後在立後一事上步步緊逼,他隻能假裝退而求其次。
他原本計劃的很好,讓宋瓔珞做個稱職的“能臣”和一個合格的幌子,以便於自己能夠在這層層掩護之下為所欲為。
隻可惜,他唯獨忘了把這背後的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地告訴蔣溪竹。
直到聽到蔣溪竹稱病一事的時候,他這才猛然把這事想了起來。
蔣丞相的書房,李承祚熟門熟路——他還是那個“碌碌無能”的少年太子時,就沒羞沒臊地跟著蔣溪竹出入蔣府,他身份尊貴,皇帝兒子、未來的皇帝這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往他腦門兒上一貼,足夠晃瞎了無數巴結他的精明眼,是以蔣府上下沒人攔他。
如今他登基為帝,清晨出恭都要裏三層外三層地前唿後擁,卻唯獨來見薑溪竹時並不想被打擾。
蔣溪竹的窗子是開著的,從李承祚的角度看去,蔣溪竹坐在桌案前,長衣並未係好,隻是虛虛搭在身後,指尖握了一卷書。
蔣溪竹看書時候的模樣是嚴謹而認真的,他那遠山一樣的眉微蹙,眼神低低,修長的手指將書頁輕卷過書脊,另一隻手適時提了提因翻書動作而滑落些許的外衣,他就那麽坐在那裏,遠遠望去像是一副靜默卻生動的“君子如玉”,其人淡如水,形容舉止,頗有那悠然自得的魏晉名士遺風。
他不知從書中讀到了什麽,目光停滯一瞬,蹙著的眉卻略微展開了些許,人卻不可避免地出了神。
他確實是病了,李承祚想,隔著這麽遠,都能瞧出來他的臉色不好。
李承祚本身不是什麽細致的講究人,即使他貴為皇帝也一樣,他不是不懂風花雪月把酒東風,隻不過那是一種偽裝,從他本身來講,他未必真的願意。然而他是皇帝,深知這人世間有一種講究,叫做別人替你講究——處在皇帝的位置上,很多方麵,自然有人替他打理到窮奢極欲的細致。
後來太後也告訴過他,這是因為掛心,無論是因為什麽掛心,總之是因為真的把人或事放在了心上,才會如此盡力。
李承祚此時站在蔣溪竹的窗外,卻突然理解了那繁瑣的細致中,“掛心”兩個字的真諦。
李承祚皺了皺眉,仿佛是對從窗戶灌進去的料峭春寒產生了無邊無際的敵意,又仿佛是對自己這個形容產生了排斥之意——魏晉賢者多奇葩,南朝文人多娘炮,在皇帝這偏心偏到姥姥家的心眼兒裏,什麽竹林七賢,什麽徐陵庾信,哪怕他們寫得出流傳千古的文章,也統統不夠資格跟他的丞相比。
世人都愛燈下看美人,燭光的曖昧與夜色的氤氳總會模糊了太多細碎的不堪,而李承祚覺得,他的丞相一身傲骨滿身正氣,清雅如修竹,這樣的他生在豔陽與明朗之中才最合適,天生就不該活在那迷茫的煙雲裏。
疏狂當圖的,未必隻有一醉。
垂楊紫陌,當時攜手,他慶幸他早已看過此生恰逢時候的一場桃花,也慶幸自己不必感慨聚散匆匆。
李承祚環顧四周,見這清靜院落四下無人,一翻身終於下了那承載了他尊貴身軀的房梁,終於結束了那不知是為數不多、還是為數很多的梁上君子經曆。
他腳步輕緩,無聲繞過迴廊,偏薄的唇角和那雙不經意間蓄滿溫柔的桃花眼,都在止不住的上揚。
然而未等到他走進丞相窗前,替他關閉那扇風雅卻傷身的窗,背後一道夾著殺意的風聲已經唿嘯而來。
李承祚耳力極佳,那風聲未到近前,就已經被他察覺。
他的目光一寒,本能的反應已經蓋過了全部的籌謀。
他驟然轉身,如一道閃電一般背對庭中退出數丈,袖中一柄軟劍以一種亂人眼目的速度頃刻之間抽手而出,用一種不可思議的鬼魅般的手法,以柔克剛的纏住了迎麵砍來的青鋒三尺。
軟劍與長劍相撞,發出金屬摩擦的尖銳之聲,迴音未畢,一攻一守的形式已經逆轉,勝負也像已經分明。
那人本想偷襲,仿佛自知不是李承祚的對手,隻敢出奇製勝,見李承祚反應如此迅速,怔楞之間便知大勢已去,手腕一翻,異常刁鑽的甩脫了李承祚軟劍的糾纏,竟然非常識時務為俊傑,再不肯與李承祚纏鬥,平地一撐,便翻上了那來處的屋頂,轉瞬之間就不見了。
李承祚:“……”
丞相府的戒備真是該整頓了,李承祚望著那來去自如的身影想,朝廷重臣府邸,連賊都要迎一雙湊個吉利麽?
這麽“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落魄想法,卻沒辦法把李承祚自己逼出一個故作輕鬆的笑,李承祚麵色驟然陰沉,軟劍白練似得劍身還在日光下閃著戾氣的殺意,他渾然未覺自己仿佛平白化身成了走過煉獄火海的修羅,殺氣迸裂如雪崩,卻隨著軟劍收迴袖中之時,又被他瞬間斂入了深淵,因為他聽見了身後的人喚他。
“緝熙。”
李承祚乍聞此名,第一反應卻是愣了一愣。
許久沒有人這樣叫過了,自從他位登九五享天下權柄之時,這個稱唿就隨著杜撰和史書藏進了前塵過往裏——因為這是他的字,還做太子時先帝為他起的,語出詩經,意為光明。
如今知道的人已經很少了,隻不過,他身後就站著一個。
他迴過頭。
春日的風帶著疏寒穿庭而過,桃花含苞未開,世人聞不到桃花綺麗而多情的香氣,而那一迴眸的時間,卻仿佛空置了無數早已逝去的韶華。
蔣溪竹站在窗內,叫著那個他自己都快忘卻的字,眼裏的陌生,卻仿佛像從來都沒有認識過他。
三月時節,尚是含苞的花朵,待到四月的時候,就是人間芳菲盡了,世事總是在人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物轉星移了,平白讓人生出些恍然如夢的惆悵。
人之一世,有如南柯一夢,盛世天下的興衰榮辱轉瞬唱罷,醒來入目所見不過一根黃粱;亦有如莊周夢蝶,何為虛幻何為真實,都不過是恍恍惚惚的一場熱鬧。
蔣溪竹今早起身的時候莫名受了些春寒,腦子裏昏昏沉沉的不舒坦,怎麽都提不起來力氣和精神,更兼一想到昨日內閣連夜遞來的關於封妃的折子,整個人都無聲無息了下去。
這種事不是沒有先例——先帝尚是皇子時,母家式微,宮中得寵的萬貴妃膝下皇子業已成年。先帝為保皇位,與秦國公府聯姻,愣是在不利於自己的朝局中撕開了一片天地。
蔣溪竹想著這些,卻平白生出些懶意,那原本三分的病意瞬間成了八分,登時就如山重地壓垮了他挑燈夜思時那一點兒脆弱的堅持,因此到了早朝時辰,就異常堅決地稱了病。
他曾經立誌做無雙國士,一心一意輔佐李承祚,為他李家的江山綿延萬世出謀劃策;也曾真心實意地為李承祚那不學無術憂慮過,他也許不是塊兒當皇帝的好料子,但究竟是“不雕不成器”的那種,還是“彩雲易散琉璃脆”的那種,蔣溪竹十幾二十年都沒摸索出來。
可直到他麵對刺客仍然能談笑風生時,甚至在那詭譎的對陣中仍然遊刃有餘地淩空斷弦時,蔣溪竹才隱隱約約的意識到,仿佛有什麽驟然偏離了他的設想。
陡然之間遭遇險境他隻有滿心的擔憂與彷徨,生怕李承祚出什麽閃失,而直到細碎的塵埃落定,他才終於從那撲朔迷離之中窺見了乍破的天光——他從不知道自小疏懶習武的李承祚竟然有這樣一身驚為天人的武藝,他的懶散是裝的!
如果武藝不精是裝的,那麽,他還有什麽也是裝的?
或者說,他究竟有什麽不是裝的?
蔣溪竹猝然閉目,黑暗之中都仿佛看見了那原本的銅牆鐵壁轟然坍塌的異景——如果李承祚本來就不是他所知道的李承祚,那麽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了。
————————————————————————————
蔣府的戒備森嚴,隻不過,普天之下,哪怕再森嚴的戒備,都從來隻為了防小人,而不防君子。
哪怕這君子是個光天化日之下就敢擅闖重臣府苑的梁上君子。
李承祚是偷跑出來的,雖然這偷跑的手段有點兒高明,但是一點兒也不妨礙他“做賊心虛”的事實。
把進宮給他通報訊息的宋瓔珞坑在宮裏,別出心裁地玩一手金蟬脫殼,隻不過是因為李承祚心虛。
李承祚心虛實在比天上下紅雨還少見,用宋瓔珞的話來講,此皇帝黑心爛肝無法無天,隻有讓他得理不饒人,沒有人能讓他願賭服輸做小伏低。
他總是能把沒道理的事情編排出一通歪理,卻實在沒能耐伸頭一刀地承認他自己就是沒底氣。
偏偏在蔣溪竹麵前,他就好像從來沒有過“底氣”這種奢侈地東西,仿佛那個能把死人說活的混賬皇帝,跟他李承祚是相見不相識的路人關係。
“當麵裝昏君,背後充神明”的時候,李承祚沒有心虛過,因為他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那一代明君的父皇費盡心思地想給他留一個幹淨天下,奈何身退功不成,他隻能自己來。
明著封賞、暗中調查他這居心叵測的大哥,隨時準備策劃一出兒兄弟閻牆時,李承祚也沒有心虛過,皇家兄弟麵和心不合,兄殺父,弟殺兄,他們大虞這江山從來就不見得幹淨過,他對得起天地君親也對得起列祖列宗。
甚至在他明裏暗裏都辜負了太後的意願時,他也沒有後悔過。養育之恩是養育之恩,朝廷是朝廷,他的心之所屬又是另外一迴事了,由不得任何人來插手——他把宋瓔珞弄進宮就是為了堵太後的嘴,太後在立後一事上步步緊逼,他隻能假裝退而求其次。
他原本計劃的很好,讓宋瓔珞做個稱職的“能臣”和一個合格的幌子,以便於自己能夠在這層層掩護之下為所欲為。
隻可惜,他唯獨忘了把這背後的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地告訴蔣溪竹。
直到聽到蔣溪竹稱病一事的時候,他這才猛然把這事想了起來。
蔣丞相的書房,李承祚熟門熟路——他還是那個“碌碌無能”的少年太子時,就沒羞沒臊地跟著蔣溪竹出入蔣府,他身份尊貴,皇帝兒子、未來的皇帝這金光閃閃的金字招牌往他腦門兒上一貼,足夠晃瞎了無數巴結他的精明眼,是以蔣府上下沒人攔他。
如今他登基為帝,清晨出恭都要裏三層外三層地前唿後擁,卻唯獨來見薑溪竹時並不想被打擾。
蔣溪竹的窗子是開著的,從李承祚的角度看去,蔣溪竹坐在桌案前,長衣並未係好,隻是虛虛搭在身後,指尖握了一卷書。
蔣溪竹看書時候的模樣是嚴謹而認真的,他那遠山一樣的眉微蹙,眼神低低,修長的手指將書頁輕卷過書脊,另一隻手適時提了提因翻書動作而滑落些許的外衣,他就那麽坐在那裏,遠遠望去像是一副靜默卻生動的“君子如玉”,其人淡如水,形容舉止,頗有那悠然自得的魏晉名士遺風。
他不知從書中讀到了什麽,目光停滯一瞬,蹙著的眉卻略微展開了些許,人卻不可避免地出了神。
他確實是病了,李承祚想,隔著這麽遠,都能瞧出來他的臉色不好。
李承祚本身不是什麽細致的講究人,即使他貴為皇帝也一樣,他不是不懂風花雪月把酒東風,隻不過那是一種偽裝,從他本身來講,他未必真的願意。然而他是皇帝,深知這人世間有一種講究,叫做別人替你講究——處在皇帝的位置上,很多方麵,自然有人替他打理到窮奢極欲的細致。
後來太後也告訴過他,這是因為掛心,無論是因為什麽掛心,總之是因為真的把人或事放在了心上,才會如此盡力。
李承祚此時站在蔣溪竹的窗外,卻突然理解了那繁瑣的細致中,“掛心”兩個字的真諦。
李承祚皺了皺眉,仿佛是對從窗戶灌進去的料峭春寒產生了無邊無際的敵意,又仿佛是對自己這個形容產生了排斥之意——魏晉賢者多奇葩,南朝文人多娘炮,在皇帝這偏心偏到姥姥家的心眼兒裏,什麽竹林七賢,什麽徐陵庾信,哪怕他們寫得出流傳千古的文章,也統統不夠資格跟他的丞相比。
世人都愛燈下看美人,燭光的曖昧與夜色的氤氳總會模糊了太多細碎的不堪,而李承祚覺得,他的丞相一身傲骨滿身正氣,清雅如修竹,這樣的他生在豔陽與明朗之中才最合適,天生就不該活在那迷茫的煙雲裏。
疏狂當圖的,未必隻有一醉。
垂楊紫陌,當時攜手,他慶幸他早已看過此生恰逢時候的一場桃花,也慶幸自己不必感慨聚散匆匆。
李承祚環顧四周,見這清靜院落四下無人,一翻身終於下了那承載了他尊貴身軀的房梁,終於結束了那不知是為數不多、還是為數很多的梁上君子經曆。
他腳步輕緩,無聲繞過迴廊,偏薄的唇角和那雙不經意間蓄滿溫柔的桃花眼,都在止不住的上揚。
然而未等到他走進丞相窗前,替他關閉那扇風雅卻傷身的窗,背後一道夾著殺意的風聲已經唿嘯而來。
李承祚耳力極佳,那風聲未到近前,就已經被他察覺。
他的目光一寒,本能的反應已經蓋過了全部的籌謀。
他驟然轉身,如一道閃電一般背對庭中退出數丈,袖中一柄軟劍以一種亂人眼目的速度頃刻之間抽手而出,用一種不可思議的鬼魅般的手法,以柔克剛的纏住了迎麵砍來的青鋒三尺。
軟劍與長劍相撞,發出金屬摩擦的尖銳之聲,迴音未畢,一攻一守的形式已經逆轉,勝負也像已經分明。
那人本想偷襲,仿佛自知不是李承祚的對手,隻敢出奇製勝,見李承祚反應如此迅速,怔楞之間便知大勢已去,手腕一翻,異常刁鑽的甩脫了李承祚軟劍的糾纏,竟然非常識時務為俊傑,再不肯與李承祚纏鬥,平地一撐,便翻上了那來處的屋頂,轉瞬之間就不見了。
李承祚:“……”
丞相府的戒備真是該整頓了,李承祚望著那來去自如的身影想,朝廷重臣府邸,連賊都要迎一雙湊個吉利麽?
這麽“殺敵八百自損三千”的落魄想法,卻沒辦法把李承祚自己逼出一個故作輕鬆的笑,李承祚麵色驟然陰沉,軟劍白練似得劍身還在日光下閃著戾氣的殺意,他渾然未覺自己仿佛平白化身成了走過煉獄火海的修羅,殺氣迸裂如雪崩,卻隨著軟劍收迴袖中之時,又被他瞬間斂入了深淵,因為他聽見了身後的人喚他。
“緝熙。”
李承祚乍聞此名,第一反應卻是愣了一愣。
許久沒有人這樣叫過了,自從他位登九五享天下權柄之時,這個稱唿就隨著杜撰和史書藏進了前塵過往裏——因為這是他的字,還做太子時先帝為他起的,語出詩經,意為光明。
如今知道的人已經很少了,隻不過,他身後就站著一個。
他迴過頭。
春日的風帶著疏寒穿庭而過,桃花含苞未開,世人聞不到桃花綺麗而多情的香氣,而那一迴眸的時間,卻仿佛空置了無數早已逝去的韶華。
蔣溪竹站在窗內,叫著那個他自己都快忘卻的字,眼裏的陌生,卻仿佛像從來都沒有認識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