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輕車熟路,更衣束冠一路向南,周遭置身之處,就是繁華京中。
李承祚與蔣溪竹兩人出宮同遊的時候從前也是常有的,從前更比現在多。
蔣夫人求爺爺告奶奶,拜遍了廟裏的菩薩才得了蔣溪竹這麽一個獨苗兒。蔣閣老倒是老當益壯,幾年前才剛剛納了第五房姨娘,嫡子雖然隻得蔣溪竹一個,庶子庶女倒是接二連三地生,於“子孫昌盛”一途實在地不落人後。
蔣家人丁興旺,但是蔣溪竹在府裏卻時常覺得尷尬——在府裏他是嫡子,在朝堂他是丞相,蔣家上下都指著蔣溪竹一人光耀門楣,其他的兄弟姐妹要麽與他年歲相差不少,要麽嫡庶有別親疏有分,敬重與愛護都好像隔著一層朦朧的紗。
嚴格說起來,如果不提那些君臣有別的虛禮,他與李承祚的關係,反倒比自家兄弟姐妹更親厚一點兒。
然而這九五之尊與他八字不合一樣,自己沒譜兒,還偏生要拐帶別人跟他一起“近墨者黑”——太傅授課他睡覺,習武練功他耍滑,處理國事他聽不過三句就要斥責官員無能,連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唯“紈絝”一途樣樣佳,吃喝玩樂鬥雞走馬,無師自通。
蔣溪竹敬佩先帝,卻時常覺得先帝確實不知為何傷了子孫運氣,大兒子呆,二兒子猾,其餘幾個不是資質平庸就是腦筋不清醒,唯獨一個七皇子李承祀還算不錯,然而先帝歸天那年,如今的睿親王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若是以這小小的年紀承了大統,恐怕要勾起無數別有用心之人的蠢蠢欲動。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繼承大統的,還是渾身上下無一處靠譜卻命好的李承祚。
作為臣子,有個不靠譜的主子是何等戰戰兢兢的一件事,先帝駕崩的第一年,蔣閣老家的門檻快要被另外兩位閣老踏破,一眾朝臣每每瞧著天啟皇帝在吵得熱火朝天的朝會上打瞌睡,紛紛害怕明天一覺睡醒,江山就易了主。
那段日子簡直讓人痛不欲生。
說來蔣溪竹都覺得神奇,李承祚即位三年,雖然脾氣秉性絲毫沒有變成一代明君的架勢,然而閣老們擔心的事情一件也沒有發生——遼東雖然有戰事但總體不算吃虧,朝中有蛀蟲卻也沒傷及根本,就連先帝那原本野心勃勃的皇長子如今的齊王,竟然都沒想起來造反,如今想來,十分可喜可賀。
可見李承祚這個國君也許真的受命於天,順風順水的當著皇上不說,老天爺都偏心。
被老天眷顧的皇帝陛下絲毫沒有察覺旁人的羨慕嫉妒恨,微服出宮遊玩地樂不思蜀,一出宮門,就跟離弦的箭一般,八匹馬都拉不住,看什麽都覺得有趣,可見是在宮裏悶狠了。
蔣溪竹覺得他這副敗家浪子的模樣十分礙眼,卻也不願意承認地覺得,每日每夜地把他關在四麵高牆的皇宮裏確實也不太好受,因此對他這“出門瘋”的毛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蔣丞相一眼沒看住,這“沒有見過世麵”的皇上已經眼睛一亮地紮進街邊魚龍混雜的集市裏,蔣溪竹隔著人群瞧不見他,正在路邊幹著急,不一會兒,李承祚卻已經迴來了,手裏抓了兩根糖葫蘆,十分自然地遞了一根過來,桃花眼微微一笑:“還記得你愛吃。”
他站在那光芒裏一笑,無論他做過什麽,蔣溪竹都覺得自己可以原諒他。
李承祚笑起來實在英氣,明媚陽光之下,他一張麵容都似被這春、意沾染,不愧是古往今來靠皮相治國的第一人。
蔣溪竹被這一根含笑遞來糖葫蘆投喂得五味陳雜,哭笑不得的同時心裏隱隱泛起一點貼心的暖——他少時胃有積食的毛病,手邊常備著山楂丸,若是一時沒有,山楂也可,然而山楂果酸,吃不了幾口牙都要酸倒,還是某次李承祚和他溜出來看燈會的時候買給他的一串糖葫蘆他吃的舒心。
隻是沒想到,一串糖葫蘆能讓李承祚記到如今。
李承祚在蔣溪竹麵前全無皇帝的架子,一口一個山楂吃得開心,吃完了,隨手將竹簽一扔,好像想起了什麽,湊在蔣溪竹耳邊道:“老七的人剛從南邊兒迴來,捎迴來一套翡翠棋,這南人的東西做的就是細致,墨玉和白玉的棋子,整塊兒碧玉雕的棋盤,朕瞧著新奇就留下了,你最愛這些東西,明日朕讓人送你府上去。”
李承祚隨手賞丞相東西是常事,幸好他不是對誰都這樣,不然國庫都能讓他大手大腳的賞空了。
蔣溪竹棋藝是京城出名的好,棋中善謀,亦能靜心,以前在太傅門下念書,時常與太傅對弈,勝負不計。李承祚倒是時常也來湊個熱鬧,然而皇帝是個行走的臭棋簍子,又沒耐心,“臣子棋”都有本事下的兵敗如山倒,因此滿朝上下除了蔣相,沒人願意和皇上下棋。萬人嫌而不自覺地皇帝從此算是徹底訛上了好脾氣地丞相,死皮賴臉也要從他這兒磨一盤棋。
其實陪李承祚下棋也不錯,起碼他沒有輸棋就砍腦袋泄憤的陋習,贏了還能得獎賞,慷慨得非常講道理。
西南有個小國叫做貢榜,主動向大虞俯首稱臣,年年納貢。此國出產美玉,隻是這些年境內屢有戰爭,玉礦難尋,玉石越發稀奇了起來,隻有南邊兒富賈多,有價有市,偶然能夠流出些個。
翡翠玉料如今更是難尋的很,又巧得一套墨玉一套白玉湊得恰好,不知要廢多少工夫,這東西,看著低調,其實奢侈地很費心思。蔣溪竹不是那麽浮誇的風格,原本不想收,一抬眼就看到李承祚那雙桃花眼裏滿是期待的光,滿臉邀功請賞的神色,仿佛不是他賞了別人,反而像個有了成績要獎賞的孩子一樣。
蔣溪竹被這眼神一瞧,拒絕的言辭已到嘴邊,就是沒說出口,轉了一圈兒改口道:“臣替您收著。”
李承祚沒聽出話裏咬文嚼字的玄機,又或者是聽出來也不在意——他目的達到,送出手的東西必然沒有要迴來的道理,無論什麽說辭,事已成定局。
送禮成功的皇帝莫名很高興,於是得意忘形:“時候還早,君遲,你說咱們現在是出城踏青還是去酒樓用席?”
他出宮不帶隨從不帶侍衛,蔣溪竹卻心裏有數——皇帝身邊一直跟著暗影,無事不露麵,有事一當十,十分的可靠。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敢帶著李承祚出城亂晃,更不敢不幹不淨的帶著他亂吃,思索半晌,隻好道:“不如去臣府上。”
難得這不好伺候的皇帝對此也沒有異議,欣然赴約了。
蔣溪竹尚未婚娶,並未單開府邸,仍舊住在蔣家主宅,與一眾蔣氏親族比鄰而居。
今日蔣宅熱鬧,蔣溪竹和李承祚相攜剛至府門口,便見了停在外麵的華蓋。
華蓋是絳色的錦緞,前麵掛著一對兒燈籠,燈籠上有個“豐”字。
蔣溪竹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倒是李承祚瞧著那華蓋上的字了然一笑,一雙桃花眼亮的分明:“朕今日來的可巧,恰好遇上豐城侯也來府上,朕可要和侯爺喝一杯,君遲你不能攔我。”
他說著就往府裏走,蔣溪竹有心想攔也攔不住他這橫衝直撞,隻好幾步搶到他身側,為他引路。
蔣府下人幾年不曾見李承祚,遠遠一看沒認出來,卻見他家少年得誌的丞相親自為他引路,隻當是哪位顯貴,走到近前一瞧是這位祖宗,膝蓋一軟,紛紛稀裏嘩啦地跪了一地。
李承祚吊兒郎當,全然不管自己驚掉了多少眼珠子,也不聽旁人萬歲萬萬歲,徑直往前廳走。
前廳眾人聽到了動靜,全都迎了出來,左邊年歲高的是那老當益壯精神矍鑠的蔣閣老,右邊兒那位,就是外麵那頂華蓋的主人,蔣溪竹的舅舅豐城侯宋禎。
豐城侯今日不知因了何事跑到蔣府來,卻不料撞上一隻微服私訪的皇上,一打照麵有些措手不及的模樣,慌忙跟著蔣閣老一同往地上跪,口稱不知聖駕到此有失遠迎。
李承祚往來蔣府比主人還隨意,毫不客氣地坐了上位,一抬頭看見地上還烏泱烏泱地跪著一屋子,麵子上笑得忒可惡:“這麽拘謹做什麽,朕微服出來的,不必多禮,都起來,賜座。”
地上跪著的全都爬了起來,就坐的就坐,伺候的伺候。
然而端坐上位的那個名為“皇帝”的混球卻不肯消停,滿屋子人雞飛狗跳地侍奉他一人他猶嫌不夠,轉臉就笑眯眯地使喚起蔣溪竹:“君遲,朕在你家用午膳可好?你家廚娘好手藝,朕一直惦記,勞煩丞相替朕安排。”
這吩咐的如此大材小用。
但是鑒於他一向是個徒有其表的昏君,暴殄天物地理所應當,誰也沒有也沒敢有異議。
布置膳食細枝末節的事情自然輪不到蔣溪竹親自過問,蔣溪竹心裏明白,這隻不過是李承祚尋個借口給他解圍——蔣溪竹一根糖葫蘆沒吃完,丟也不是藏也不是,掖著躲著挨了半天,那別扭勁兒就甭提了。好在所有人都圍著李承祚轉,沒人注意到他,因此不至於丟人,沒想到還是李承祚瞧出來了。
蔣大人沒有那不知變通的硬脾氣,領了這份情,給個台階就下了,卻仍然禮數周全地進行了點到即止的寒暄,才轉身繞去了後院。
李承祚側目看著蔣溪竹走遠,遠到再也看不見,低頭取了茶盞抿了一口,再抬起那雙桃花眸。
眸中那實誠得讓人有些糟心的笑意轉瞬不見,變成了一種似笑非笑的淡漠掛在眼角,人還是慵懶而隨意,周身的氣質卻變了,唇角一勾,眼尾一掃,冷冽肅然地姿態是當之無愧的帝王。
豐城侯宋禎立刻會意,一揚手屏退了左右,與蔣閣老雙雙侍立,麵皮緊繃到露出了幾分驚慌,這一起身,就再沒坐下。
李承祚無甚表情地敲了敲桌麵,“哆哆”兩聲,響動不大卻驀然讓人覺得心重。
“說吧,宋禎,遼東是怎麽迴事。”李承祚出聲,吊兒郎當的語氣透出幾分冰寒的肅殺,“你們瞞得過君遲瞞得過兵部,卻瞞不過朕這不聾不瞎的耳目,朕能饒人一次,卻不見得能有下一次,侯爺和閣老可要保重。”
李承祚與蔣溪竹兩人出宮同遊的時候從前也是常有的,從前更比現在多。
蔣夫人求爺爺告奶奶,拜遍了廟裏的菩薩才得了蔣溪竹這麽一個獨苗兒。蔣閣老倒是老當益壯,幾年前才剛剛納了第五房姨娘,嫡子雖然隻得蔣溪竹一個,庶子庶女倒是接二連三地生,於“子孫昌盛”一途實在地不落人後。
蔣家人丁興旺,但是蔣溪竹在府裏卻時常覺得尷尬——在府裏他是嫡子,在朝堂他是丞相,蔣家上下都指著蔣溪竹一人光耀門楣,其他的兄弟姐妹要麽與他年歲相差不少,要麽嫡庶有別親疏有分,敬重與愛護都好像隔著一層朦朧的紗。
嚴格說起來,如果不提那些君臣有別的虛禮,他與李承祚的關係,反倒比自家兄弟姐妹更親厚一點兒。
然而這九五之尊與他八字不合一樣,自己沒譜兒,還偏生要拐帶別人跟他一起“近墨者黑”——太傅授課他睡覺,習武練功他耍滑,處理國事他聽不過三句就要斥責官員無能,連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唯“紈絝”一途樣樣佳,吃喝玩樂鬥雞走馬,無師自通。
蔣溪竹敬佩先帝,卻時常覺得先帝確實不知為何傷了子孫運氣,大兒子呆,二兒子猾,其餘幾個不是資質平庸就是腦筋不清醒,唯獨一個七皇子李承祀還算不錯,然而先帝歸天那年,如今的睿親王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若是以這小小的年紀承了大統,恐怕要勾起無數別有用心之人的蠢蠢欲動。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繼承大統的,還是渾身上下無一處靠譜卻命好的李承祚。
作為臣子,有個不靠譜的主子是何等戰戰兢兢的一件事,先帝駕崩的第一年,蔣閣老家的門檻快要被另外兩位閣老踏破,一眾朝臣每每瞧著天啟皇帝在吵得熱火朝天的朝會上打瞌睡,紛紛害怕明天一覺睡醒,江山就易了主。
那段日子簡直讓人痛不欲生。
說來蔣溪竹都覺得神奇,李承祚即位三年,雖然脾氣秉性絲毫沒有變成一代明君的架勢,然而閣老們擔心的事情一件也沒有發生——遼東雖然有戰事但總體不算吃虧,朝中有蛀蟲卻也沒傷及根本,就連先帝那原本野心勃勃的皇長子如今的齊王,竟然都沒想起來造反,如今想來,十分可喜可賀。
可見李承祚這個國君也許真的受命於天,順風順水的當著皇上不說,老天爺都偏心。
被老天眷顧的皇帝陛下絲毫沒有察覺旁人的羨慕嫉妒恨,微服出宮遊玩地樂不思蜀,一出宮門,就跟離弦的箭一般,八匹馬都拉不住,看什麽都覺得有趣,可見是在宮裏悶狠了。
蔣溪竹覺得他這副敗家浪子的模樣十分礙眼,卻也不願意承認地覺得,每日每夜地把他關在四麵高牆的皇宮裏確實也不太好受,因此對他這“出門瘋”的毛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蔣丞相一眼沒看住,這“沒有見過世麵”的皇上已經眼睛一亮地紮進街邊魚龍混雜的集市裏,蔣溪竹隔著人群瞧不見他,正在路邊幹著急,不一會兒,李承祚卻已經迴來了,手裏抓了兩根糖葫蘆,十分自然地遞了一根過來,桃花眼微微一笑:“還記得你愛吃。”
他站在那光芒裏一笑,無論他做過什麽,蔣溪竹都覺得自己可以原諒他。
李承祚笑起來實在英氣,明媚陽光之下,他一張麵容都似被這春、意沾染,不愧是古往今來靠皮相治國的第一人。
蔣溪竹被這一根含笑遞來糖葫蘆投喂得五味陳雜,哭笑不得的同時心裏隱隱泛起一點貼心的暖——他少時胃有積食的毛病,手邊常備著山楂丸,若是一時沒有,山楂也可,然而山楂果酸,吃不了幾口牙都要酸倒,還是某次李承祚和他溜出來看燈會的時候買給他的一串糖葫蘆他吃的舒心。
隻是沒想到,一串糖葫蘆能讓李承祚記到如今。
李承祚在蔣溪竹麵前全無皇帝的架子,一口一個山楂吃得開心,吃完了,隨手將竹簽一扔,好像想起了什麽,湊在蔣溪竹耳邊道:“老七的人剛從南邊兒迴來,捎迴來一套翡翠棋,這南人的東西做的就是細致,墨玉和白玉的棋子,整塊兒碧玉雕的棋盤,朕瞧著新奇就留下了,你最愛這些東西,明日朕讓人送你府上去。”
李承祚隨手賞丞相東西是常事,幸好他不是對誰都這樣,不然國庫都能讓他大手大腳的賞空了。
蔣溪竹棋藝是京城出名的好,棋中善謀,亦能靜心,以前在太傅門下念書,時常與太傅對弈,勝負不計。李承祚倒是時常也來湊個熱鬧,然而皇帝是個行走的臭棋簍子,又沒耐心,“臣子棋”都有本事下的兵敗如山倒,因此滿朝上下除了蔣相,沒人願意和皇上下棋。萬人嫌而不自覺地皇帝從此算是徹底訛上了好脾氣地丞相,死皮賴臉也要從他這兒磨一盤棋。
其實陪李承祚下棋也不錯,起碼他沒有輸棋就砍腦袋泄憤的陋習,贏了還能得獎賞,慷慨得非常講道理。
西南有個小國叫做貢榜,主動向大虞俯首稱臣,年年納貢。此國出產美玉,隻是這些年境內屢有戰爭,玉礦難尋,玉石越發稀奇了起來,隻有南邊兒富賈多,有價有市,偶然能夠流出些個。
翡翠玉料如今更是難尋的很,又巧得一套墨玉一套白玉湊得恰好,不知要廢多少工夫,這東西,看著低調,其實奢侈地很費心思。蔣溪竹不是那麽浮誇的風格,原本不想收,一抬眼就看到李承祚那雙桃花眼裏滿是期待的光,滿臉邀功請賞的神色,仿佛不是他賞了別人,反而像個有了成績要獎賞的孩子一樣。
蔣溪竹被這眼神一瞧,拒絕的言辭已到嘴邊,就是沒說出口,轉了一圈兒改口道:“臣替您收著。”
李承祚沒聽出話裏咬文嚼字的玄機,又或者是聽出來也不在意——他目的達到,送出手的東西必然沒有要迴來的道理,無論什麽說辭,事已成定局。
送禮成功的皇帝莫名很高興,於是得意忘形:“時候還早,君遲,你說咱們現在是出城踏青還是去酒樓用席?”
他出宮不帶隨從不帶侍衛,蔣溪竹卻心裏有數——皇帝身邊一直跟著暗影,無事不露麵,有事一當十,十分的可靠。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敢帶著李承祚出城亂晃,更不敢不幹不淨的帶著他亂吃,思索半晌,隻好道:“不如去臣府上。”
難得這不好伺候的皇帝對此也沒有異議,欣然赴約了。
蔣溪竹尚未婚娶,並未單開府邸,仍舊住在蔣家主宅,與一眾蔣氏親族比鄰而居。
今日蔣宅熱鬧,蔣溪竹和李承祚相攜剛至府門口,便見了停在外麵的華蓋。
華蓋是絳色的錦緞,前麵掛著一對兒燈籠,燈籠上有個“豐”字。
蔣溪竹還沒來得及說什麽,倒是李承祚瞧著那華蓋上的字了然一笑,一雙桃花眼亮的分明:“朕今日來的可巧,恰好遇上豐城侯也來府上,朕可要和侯爺喝一杯,君遲你不能攔我。”
他說著就往府裏走,蔣溪竹有心想攔也攔不住他這橫衝直撞,隻好幾步搶到他身側,為他引路。
蔣府下人幾年不曾見李承祚,遠遠一看沒認出來,卻見他家少年得誌的丞相親自為他引路,隻當是哪位顯貴,走到近前一瞧是這位祖宗,膝蓋一軟,紛紛稀裏嘩啦地跪了一地。
李承祚吊兒郎當,全然不管自己驚掉了多少眼珠子,也不聽旁人萬歲萬萬歲,徑直往前廳走。
前廳眾人聽到了動靜,全都迎了出來,左邊年歲高的是那老當益壯精神矍鑠的蔣閣老,右邊兒那位,就是外麵那頂華蓋的主人,蔣溪竹的舅舅豐城侯宋禎。
豐城侯今日不知因了何事跑到蔣府來,卻不料撞上一隻微服私訪的皇上,一打照麵有些措手不及的模樣,慌忙跟著蔣閣老一同往地上跪,口稱不知聖駕到此有失遠迎。
李承祚往來蔣府比主人還隨意,毫不客氣地坐了上位,一抬頭看見地上還烏泱烏泱地跪著一屋子,麵子上笑得忒可惡:“這麽拘謹做什麽,朕微服出來的,不必多禮,都起來,賜座。”
地上跪著的全都爬了起來,就坐的就坐,伺候的伺候。
然而端坐上位的那個名為“皇帝”的混球卻不肯消停,滿屋子人雞飛狗跳地侍奉他一人他猶嫌不夠,轉臉就笑眯眯地使喚起蔣溪竹:“君遲,朕在你家用午膳可好?你家廚娘好手藝,朕一直惦記,勞煩丞相替朕安排。”
這吩咐的如此大材小用。
但是鑒於他一向是個徒有其表的昏君,暴殄天物地理所應當,誰也沒有也沒敢有異議。
布置膳食細枝末節的事情自然輪不到蔣溪竹親自過問,蔣溪竹心裏明白,這隻不過是李承祚尋個借口給他解圍——蔣溪竹一根糖葫蘆沒吃完,丟也不是藏也不是,掖著躲著挨了半天,那別扭勁兒就甭提了。好在所有人都圍著李承祚轉,沒人注意到他,因此不至於丟人,沒想到還是李承祚瞧出來了。
蔣大人沒有那不知變通的硬脾氣,領了這份情,給個台階就下了,卻仍然禮數周全地進行了點到即止的寒暄,才轉身繞去了後院。
李承祚側目看著蔣溪竹走遠,遠到再也看不見,低頭取了茶盞抿了一口,再抬起那雙桃花眸。
眸中那實誠得讓人有些糟心的笑意轉瞬不見,變成了一種似笑非笑的淡漠掛在眼角,人還是慵懶而隨意,周身的氣質卻變了,唇角一勾,眼尾一掃,冷冽肅然地姿態是當之無愧的帝王。
豐城侯宋禎立刻會意,一揚手屏退了左右,與蔣閣老雙雙侍立,麵皮緊繃到露出了幾分驚慌,這一起身,就再沒坐下。
李承祚無甚表情地敲了敲桌麵,“哆哆”兩聲,響動不大卻驀然讓人覺得心重。
“說吧,宋禎,遼東是怎麽迴事。”李承祚出聲,吊兒郎當的語氣透出幾分冰寒的肅殺,“你們瞞得過君遲瞞得過兵部,卻瞞不過朕這不聾不瞎的耳目,朕能饒人一次,卻不見得能有下一次,侯爺和閣老可要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