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長安一覽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春梅將工資本放到程珍玉麵前,“會寫字就簽名,不會寫按手印。”
看見眼前的筆墨紙硯,程珍玉恍然明白,為何發工錢這樣的大事,曾秋娘和王還兩個管事沒參與進來,因為他們不識字。
程珍玉掃一眼簿冊,看見許多同事的工錢,毛衣工果然靠手藝吃飯。
程珍玉提筆在一片紅手印中簽上自己的名字。
何春梅唇角微微挑起,記得剛入作坊詢問時,程珍玉這批人都說不識字。
能認會字能數數的女子,可不多見。
何春梅並不多問,手指著旁邊幾個竹簽桶,“豆渣要嗎?”
豆渣算員工福利,五穀豆坊以外的工人,每個月隻有五十斤。
程珍玉吃住都在作坊,拿豆渣無用,但她名下的額度早被鄧秀娟預定。
作為迴報鄧秀娟給她三文錢,據說是市場價。
三個簽桶裏的竹簽簽頭被染成紅、藍、黑三色,分別代表五十、三十、二十。
程珍玉:“一個二十、一個三十。”
何春梅遞給她一根藍簽一根黑簽,“拿去五穀豆坊換。”
程珍玉懷揣著新鮮出爐的工錢和豆渣簽子,在水池邊找到洗手的鄧秀娟,剛按手印,手指留紅不好摸毛線。
鄧秀娟見她過來,好奇道:“拿了多少?”
程珍玉笑道:“九十文。”
鄧秀娟笑道:“那沒錯,下個月手熟,拿得更多。”
程珍玉將新得竹簽遞過來,“真能換五十斤豆渣嗎?”她是來恆榮祥才吃的豆渣,味道一般但頂飽。
看熱鬧的劉梅花驚訝道:“五十斤!”吃得儉省些,一個人一個月足夠了。
鄧秀娟數出三文錢交給程珍玉,解釋道:“哪能白拿,拿簽子換十文錢二十斤,沒簽子隻有十五斤,足足五斤的差額呢。”
程珍玉知道鄧秀娟不隻和自己換,私下還和其他人換過,恆榮祥多是沒家累的女工。
劉梅花奇道:“秀娟姐,這麽多吃得完嗎?”
鄧秀娟不隻給自家換,身後親朋鄰居一大堆,“還不夠呢,不過今年冬天不必挨餓了,改天帶你們去見識見識。”
鄧秀娟領程珍玉出去見識的日子,排在五天後。
一大早程珍玉和兩個同宿舍的小姐妹王春兒孟霞,換了衣裳,挎上小布包在店鋪後頭等著鄧秀娟來接人。
不多時鄧秀娟從店鋪前頭繞進來,對三人招手,“快快,走!”
程珍玉她們不似劉梅花等人還去東市盤桓過一圈,打從進城門開始直奔昭國坊,入目隻見寬闊的街道和高大的坊牆,對長安熱鬧繁華隻剩人多一個印象。
四人從側門出來,門外等著兩個挑著木桶竹筐的男人。
鄧秀娟一句話略過,“我家裏人,去五穀豆坊挑了豆渣就迴去。”
四個女人手挽手走在前頭,對程珍玉而言,這是她從入長安後,第一次踏出恆榮祥走出昭國坊,第一次以遊覽者的視角觀察長安一角。
走了小半個時辰,六人小隊終於到達第一站——勝業坊五穀豆坊。
鄧秀娟傳授一些不算經驗的經驗,“發工錢後幾日,豆渣最是緊俏,不能來的太早也不能太晚。”
不能太晚的道理程珍玉明白,“為何不能太早?”
鄧秀娟:“早上做早市,外頭排一串籮筐騾車,全是長安各個食肆酒樓來采購食材的,哪顧得上豆渣。”
鄧秀娟倒是透露一絲熟悉的人物,“祝三管事住在這兒,霍管事家也在附近,具體位置不清楚。”
王春兒奇道:“秀娟姐,這你都知道。”
鄧秀娟:“嘿,上迴霍管事迴家,祝三管事讓他順路帶點東西。”以長安城的布局,若不是同坊,稱不上順路。
鄧秀娟帶人進批發的鋪麵,見著熟人,“秦嫂子,換點豆渣。”
秦嫂子放下手中的粉條,詢問道:“這迴要多少?”
鄧秀娟從袖子裏掏出幾根竹簽,合在一處,“二百斤。”
量有些大,秦嫂子再確認一迴,“全換?”
鄧秀娟點頭,“天氣冷,放得住。”
秦嫂子招手將人引到後院,“跟我來。”
今天磨出來的豆渣堆積在在數個半人高的大木桶裏,堆得滿滿當當。
秦嫂子將袖口往上一擼,“你們幫幫忙,連桶一起過秤,待會再減皮重。”
幾人合力將大木桶掛上稱,秦嫂子看一眼稱星,“六十二斤,舀出來吧。”
幾人輪番動作,湊夠二百斤豆渣,兩副挑子壓得滿滿當當。
秦嫂子這會才顧得上閑話,“你們作坊的人最近買的量都大。”
鄧秀娟避重就輕,“沒辦法,冬天快到了,得多準備些。”
兩人接著說些豆渣的烹飪辦法,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更多能飽腹的食物。
這樣的話題對程珍玉等人而言,熟悉而陌生。
鄧秀娟從懷裏取出一小吊錢遞給秦嫂子,“你數數。”小半個月工錢全在這裏。
秦嫂子數過無誤,扔進攤位下頭的錢箱裏,“其他的要不要拿點?”
鄧秀娟搖頭,“先把肚子捂飽。”
一行人告辭出來,鄧秀娟先和家裏人交待,“半挑送我娘家去,剩下一半給爹娘,餘下才是我們的。”
二百斤豆渣,轉眼有了著落。兩個男人挑著豆渣沉默地離開。
鄧秀娟拽著三人走到作坊拐角,指著濟生堂的牌匾道:“林娘子在這裏坐診,若是有個頭疼腦熱可以找她。隻看診不開藥,就不收錢。”
孟霞遲疑,“會不會麻煩林大夫?”
鄧秀娟:“林娘子有兩個徒弟要練手呢。”
程珍玉有些驚訝,林婉婉的外表,和德高望重扯不上關係,居然收徒弟了。
給幾個“跟班”指過醫療點,鄧秀娟將人帶去東市,“長安東貴西富,東市繁華西市熱鬧。”
出了勝業坊,鄧秀娟手遙遙往西一指,“那邊是平康坊,獨身女郎別往那方去。”
平康坊的大名都是聽過的,程珍玉等人紛紛點頭,記在心裏。
鄧秀娟繼續道:“明年春天,我帶你們去曲江池、去城外樂遊原玩。”
看見眼前的筆墨紙硯,程珍玉恍然明白,為何發工錢這樣的大事,曾秋娘和王還兩個管事沒參與進來,因為他們不識字。
程珍玉掃一眼簿冊,看見許多同事的工錢,毛衣工果然靠手藝吃飯。
程珍玉提筆在一片紅手印中簽上自己的名字。
何春梅唇角微微挑起,記得剛入作坊詢問時,程珍玉這批人都說不識字。
能認會字能數數的女子,可不多見。
何春梅並不多問,手指著旁邊幾個竹簽桶,“豆渣要嗎?”
豆渣算員工福利,五穀豆坊以外的工人,每個月隻有五十斤。
程珍玉吃住都在作坊,拿豆渣無用,但她名下的額度早被鄧秀娟預定。
作為迴報鄧秀娟給她三文錢,據說是市場價。
三個簽桶裏的竹簽簽頭被染成紅、藍、黑三色,分別代表五十、三十、二十。
程珍玉:“一個二十、一個三十。”
何春梅遞給她一根藍簽一根黑簽,“拿去五穀豆坊換。”
程珍玉懷揣著新鮮出爐的工錢和豆渣簽子,在水池邊找到洗手的鄧秀娟,剛按手印,手指留紅不好摸毛線。
鄧秀娟見她過來,好奇道:“拿了多少?”
程珍玉笑道:“九十文。”
鄧秀娟笑道:“那沒錯,下個月手熟,拿得更多。”
程珍玉將新得竹簽遞過來,“真能換五十斤豆渣嗎?”她是來恆榮祥才吃的豆渣,味道一般但頂飽。
看熱鬧的劉梅花驚訝道:“五十斤!”吃得儉省些,一個人一個月足夠了。
鄧秀娟數出三文錢交給程珍玉,解釋道:“哪能白拿,拿簽子換十文錢二十斤,沒簽子隻有十五斤,足足五斤的差額呢。”
程珍玉知道鄧秀娟不隻和自己換,私下還和其他人換過,恆榮祥多是沒家累的女工。
劉梅花奇道:“秀娟姐,這麽多吃得完嗎?”
鄧秀娟不隻給自家換,身後親朋鄰居一大堆,“還不夠呢,不過今年冬天不必挨餓了,改天帶你們去見識見識。”
鄧秀娟領程珍玉出去見識的日子,排在五天後。
一大早程珍玉和兩個同宿舍的小姐妹王春兒孟霞,換了衣裳,挎上小布包在店鋪後頭等著鄧秀娟來接人。
不多時鄧秀娟從店鋪前頭繞進來,對三人招手,“快快,走!”
程珍玉她們不似劉梅花等人還去東市盤桓過一圈,打從進城門開始直奔昭國坊,入目隻見寬闊的街道和高大的坊牆,對長安熱鬧繁華隻剩人多一個印象。
四人從側門出來,門外等著兩個挑著木桶竹筐的男人。
鄧秀娟一句話略過,“我家裏人,去五穀豆坊挑了豆渣就迴去。”
四個女人手挽手走在前頭,對程珍玉而言,這是她從入長安後,第一次踏出恆榮祥走出昭國坊,第一次以遊覽者的視角觀察長安一角。
走了小半個時辰,六人小隊終於到達第一站——勝業坊五穀豆坊。
鄧秀娟傳授一些不算經驗的經驗,“發工錢後幾日,豆渣最是緊俏,不能來的太早也不能太晚。”
不能太晚的道理程珍玉明白,“為何不能太早?”
鄧秀娟:“早上做早市,外頭排一串籮筐騾車,全是長安各個食肆酒樓來采購食材的,哪顧得上豆渣。”
鄧秀娟倒是透露一絲熟悉的人物,“祝三管事住在這兒,霍管事家也在附近,具體位置不清楚。”
王春兒奇道:“秀娟姐,這你都知道。”
鄧秀娟:“嘿,上迴霍管事迴家,祝三管事讓他順路帶點東西。”以長安城的布局,若不是同坊,稱不上順路。
鄧秀娟帶人進批發的鋪麵,見著熟人,“秦嫂子,換點豆渣。”
秦嫂子放下手中的粉條,詢問道:“這迴要多少?”
鄧秀娟從袖子裏掏出幾根竹簽,合在一處,“二百斤。”
量有些大,秦嫂子再確認一迴,“全換?”
鄧秀娟點頭,“天氣冷,放得住。”
秦嫂子招手將人引到後院,“跟我來。”
今天磨出來的豆渣堆積在在數個半人高的大木桶裏,堆得滿滿當當。
秦嫂子將袖口往上一擼,“你們幫幫忙,連桶一起過秤,待會再減皮重。”
幾人合力將大木桶掛上稱,秦嫂子看一眼稱星,“六十二斤,舀出來吧。”
幾人輪番動作,湊夠二百斤豆渣,兩副挑子壓得滿滿當當。
秦嫂子這會才顧得上閑話,“你們作坊的人最近買的量都大。”
鄧秀娟避重就輕,“沒辦法,冬天快到了,得多準備些。”
兩人接著說些豆渣的烹飪辦法,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更多能飽腹的食物。
這樣的話題對程珍玉等人而言,熟悉而陌生。
鄧秀娟從懷裏取出一小吊錢遞給秦嫂子,“你數數。”小半個月工錢全在這裏。
秦嫂子數過無誤,扔進攤位下頭的錢箱裏,“其他的要不要拿點?”
鄧秀娟搖頭,“先把肚子捂飽。”
一行人告辭出來,鄧秀娟先和家裏人交待,“半挑送我娘家去,剩下一半給爹娘,餘下才是我們的。”
二百斤豆渣,轉眼有了著落。兩個男人挑著豆渣沉默地離開。
鄧秀娟拽著三人走到作坊拐角,指著濟生堂的牌匾道:“林娘子在這裏坐診,若是有個頭疼腦熱可以找她。隻看診不開藥,就不收錢。”
孟霞遲疑,“會不會麻煩林大夫?”
鄧秀娟:“林娘子有兩個徒弟要練手呢。”
程珍玉有些驚訝,林婉婉的外表,和德高望重扯不上關係,居然收徒弟了。
給幾個“跟班”指過醫療點,鄧秀娟將人帶去東市,“長安東貴西富,東市繁華西市熱鬧。”
出了勝業坊,鄧秀娟手遙遙往西一指,“那邊是平康坊,獨身女郎別往那方去。”
平康坊的大名都是聽過的,程珍玉等人紛紛點頭,記在心裏。
鄧秀娟繼續道:“明年春天,我帶你們去曲江池、去城外樂遊原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