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開業開業(5)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業當天,薑永嘉站在春風得意樓前對四麵八方的的客人拱手道:“敝店新開張承蒙諸位惠顧,開業前三日餐食酒水全部七折。”
向後招招手,機靈的小二拎著兩行木板過來,掛在招幌上。
薑永嘉:“東家曾讀過一本古書,寫書人自敘路過商朝舊都,偶然間拾得幾片甲骨,上有刻刀紋路疑似文字。經過數十年鑽研,終於確認為商朝所使用的文字,名之甲骨文。”
“這裏有八個字,與今日使用之文字一一對應。若有哪位客人能答出一個,敝店便送他一桌席麵。”
祝明月為何苦心積慮要出題考一考你,因為春風得意樓的目標人群是讀書人,必定要有與其他酒樓有所區別的地方。
客人挑揀酒樓,酒樓又何嚐不能挑揀客人呢,讀書少的人能知道商朝是哪個嗎。
禮自周始,信史記載也至此開始,但從倉頡造字到周之前便是全然蒙昧嗎,不可能。卻沒有任何實物文字可以證實。
現在有人說商朝有文字,刻在甲骨之上,就在他們的舊都旁。博學之人已經開始迴憶,《史記》中的商朝數次遷都與如今地名之對應。
總有人心思簡單,不去思索背後的學術問題,隻盯著陌生的文字看。第一個字左邊是一撇,右邊不是一捺,而像是一個彎腰的人。試探道:“第一個字是人?”
薑永嘉伸出右手熱切道:“恭喜這位郎君,答對了,這的確是“人”字。席麵一個月內有效,你是今日用還是先記著。”
答出題的郎君也怕到嘴的鴨子飛了,看看左右幾位友人,今日恰是時候。“今天用。”
薑永嘉手將人往酒樓裏引,“二樓雅間一桌席麵。”
有人開了頭,接著就有人按圖索驥答出後麵兩字,“從”和“眾”。薑永嘉一點不小氣,送兩桌席麵眼都不眨。
後頭人還想四個人是哪個字,卻一無所獲。
薑永嘉:“招幌會一直掛在這裏,諸位不如進小店歇腳用些飲食酒水。”將看客們將裏頭引。
顧客一往裏頭走,感覺便與其他酒樓大不一樣。高挑開闊,四麵牆均是刷得雪白,看著就是亮堂。
薑永嘉:“小店已備好筆墨,若是哪位客人願意一展詩才,大可提筆在牆上寫詩。”
當然備好筆墨的同時,也備好了刷牆用的石灰。萬一客人寫的詩句可能招來災禍或者實在不堪,第一時間刷掉,意為手動刪帖。
好好的大白牆用來題詩,好浪費,好可惜,好刺激!
以當前的傳播速度,詩文的傳抄是極為困難的。從古至今能達成“洛陽紙貴”成就的隻有一個左思,一篇《三都賦》而已。
可若是題在春風得意樓的牆上,豈不是來來往往的客人都能看到。更有甚者,這畢竟是東市的大酒樓,難免會招待達官顯貴,萬一哪一篇詩文入了貴人眼呢,飛黃騰達近在眼前。
客人對陌生的高腳桌椅一時有些不適應,小二看出他的疑惑,主動解釋道:“往常用的矮塌矮幾跪坐久了,腿腳麻木血液不通暢。我們春風得意樓的桌椅學的北邊胡人的樣式,專門做的高腳。你試試往後靠腳垂下來,是不是舒服多了?”
人對舒適的追求都是一樣,客戶順著小二的指點,身體果然舒展多了。“你們店裏招牌菜都有哪些?”
小二:“我們店裏的菜色是主廚專門去外地學迴來,長安城其他地方都沒得吃。烤鴨、紅燒肉、酸菜魚、蔥爆羊肉……都是店裏的招牌菜。”
客人;“那撿幾個菜上吧。”
小二:“幾位客人有沒有忌口的。”
客人大手一揮,“沒有。”
小二看著這一桌客人,四個成年人,看關係像是友人,沒有明顯主次之分。“不如烤鴨、蔥爆羊肉、酸菜魚,再加兩個涼菜涼拌鹵肉和五香豆幹。烤鴨附送一份鴨架湯,湯品不用額外點了。酒水方麵客人慣常飲哪樣?”
客人:“來壺梨花春。”
小二:“好勒,不夠你再添。”
不多時,小二捧著托盤過來,先上涼菜和酒水,“涼拌鹵肉和五香豆幹,最適合下酒。”
幾位客人相熟,不講究禮數,各自夾了一筷子品嚐,再喝一口酒,滋味似神仙。
小二再次過來,托盤上一個白瓷牌子居中,將其他幾個小盤子都擠得局促了。“這是一整隻鴨子片的鴨肉,”放下其他幾個小碟子,分別介紹,“薄餅、蔥絲、瓜絲、麵醬。”
“吃法是將鴨肉沾上麵醬放在餅中卷起入口,若是怕膩可以再加上蔥絲和瓜絲。”
客人第一口鴨肉卷餅自然是上全套的,大口塞卷餅雖然姿勢不雅,但都是熟人也無需多在意。入口皮層酥脆,外焦裏嫩,還帶著麵醬的香甜,還有蔥絲瓜絲的清香。
來不及完全吞咽下去,立刻招唿朋友們,“快吃,這個好吃。”
小二再過來兩趟,“蔥爆羊肉、酸菜魚。”
“烤鴨皮肉片成薄片,架子煮湯、骨頭炸過。這是鴨架湯和炸鴨骨頭。客人,你們的菜上齊了。”
客人叫住轉身離開的小二,“再上一隻烤鴨。”吃不夠呀吃不夠。
至於題詩,吃飽了再說。
三人在長安共同的友人並不多,來來去去無非那些人。
白湛不知春風得意樓內情,大搖大擺的帶著白秀然過來。孫無咎想著祝明月等人肯定會邀請白秀然,到時隻有她一個女人場麵不好看,便把自己的妹妹,白湛的未婚妻帶來了。
培養夫妻感情,不存在。培養姑嫂情分倒是真的有,尤其這個姑姐在娘家地位不低,進門前就要嫁出去,更要趁著有時間拉攏拉攏。
兩相一碰麵,白秀然和孫無憂站在一處,白湛和孫無咎站在招幌下仰頭看著幾個似是而非的甲骨文。
白湛扭頭道:“無咎,你能認出來嗎?”
孫無咎搖搖頭,“這真的是商朝文字麽,和家中收藏周朝青銅器上的文字到有幾分相似。”隻是以前完全沒人想過去辨認上麵的文字。
向後招招手,機靈的小二拎著兩行木板過來,掛在招幌上。
薑永嘉:“東家曾讀過一本古書,寫書人自敘路過商朝舊都,偶然間拾得幾片甲骨,上有刻刀紋路疑似文字。經過數十年鑽研,終於確認為商朝所使用的文字,名之甲骨文。”
“這裏有八個字,與今日使用之文字一一對應。若有哪位客人能答出一個,敝店便送他一桌席麵。”
祝明月為何苦心積慮要出題考一考你,因為春風得意樓的目標人群是讀書人,必定要有與其他酒樓有所區別的地方。
客人挑揀酒樓,酒樓又何嚐不能挑揀客人呢,讀書少的人能知道商朝是哪個嗎。
禮自周始,信史記載也至此開始,但從倉頡造字到周之前便是全然蒙昧嗎,不可能。卻沒有任何實物文字可以證實。
現在有人說商朝有文字,刻在甲骨之上,就在他們的舊都旁。博學之人已經開始迴憶,《史記》中的商朝數次遷都與如今地名之對應。
總有人心思簡單,不去思索背後的學術問題,隻盯著陌生的文字看。第一個字左邊是一撇,右邊不是一捺,而像是一個彎腰的人。試探道:“第一個字是人?”
薑永嘉伸出右手熱切道:“恭喜這位郎君,答對了,這的確是“人”字。席麵一個月內有效,你是今日用還是先記著。”
答出題的郎君也怕到嘴的鴨子飛了,看看左右幾位友人,今日恰是時候。“今天用。”
薑永嘉手將人往酒樓裏引,“二樓雅間一桌席麵。”
有人開了頭,接著就有人按圖索驥答出後麵兩字,“從”和“眾”。薑永嘉一點不小氣,送兩桌席麵眼都不眨。
後頭人還想四個人是哪個字,卻一無所獲。
薑永嘉:“招幌會一直掛在這裏,諸位不如進小店歇腳用些飲食酒水。”將看客們將裏頭引。
顧客一往裏頭走,感覺便與其他酒樓大不一樣。高挑開闊,四麵牆均是刷得雪白,看著就是亮堂。
薑永嘉:“小店已備好筆墨,若是哪位客人願意一展詩才,大可提筆在牆上寫詩。”
當然備好筆墨的同時,也備好了刷牆用的石灰。萬一客人寫的詩句可能招來災禍或者實在不堪,第一時間刷掉,意為手動刪帖。
好好的大白牆用來題詩,好浪費,好可惜,好刺激!
以當前的傳播速度,詩文的傳抄是極為困難的。從古至今能達成“洛陽紙貴”成就的隻有一個左思,一篇《三都賦》而已。
可若是題在春風得意樓的牆上,豈不是來來往往的客人都能看到。更有甚者,這畢竟是東市的大酒樓,難免會招待達官顯貴,萬一哪一篇詩文入了貴人眼呢,飛黃騰達近在眼前。
客人對陌生的高腳桌椅一時有些不適應,小二看出他的疑惑,主動解釋道:“往常用的矮塌矮幾跪坐久了,腿腳麻木血液不通暢。我們春風得意樓的桌椅學的北邊胡人的樣式,專門做的高腳。你試試往後靠腳垂下來,是不是舒服多了?”
人對舒適的追求都是一樣,客戶順著小二的指點,身體果然舒展多了。“你們店裏招牌菜都有哪些?”
小二:“我們店裏的菜色是主廚專門去外地學迴來,長安城其他地方都沒得吃。烤鴨、紅燒肉、酸菜魚、蔥爆羊肉……都是店裏的招牌菜。”
客人;“那撿幾個菜上吧。”
小二:“幾位客人有沒有忌口的。”
客人大手一揮,“沒有。”
小二看著這一桌客人,四個成年人,看關係像是友人,沒有明顯主次之分。“不如烤鴨、蔥爆羊肉、酸菜魚,再加兩個涼菜涼拌鹵肉和五香豆幹。烤鴨附送一份鴨架湯,湯品不用額外點了。酒水方麵客人慣常飲哪樣?”
客人:“來壺梨花春。”
小二:“好勒,不夠你再添。”
不多時,小二捧著托盤過來,先上涼菜和酒水,“涼拌鹵肉和五香豆幹,最適合下酒。”
幾位客人相熟,不講究禮數,各自夾了一筷子品嚐,再喝一口酒,滋味似神仙。
小二再次過來,托盤上一個白瓷牌子居中,將其他幾個小盤子都擠得局促了。“這是一整隻鴨子片的鴨肉,”放下其他幾個小碟子,分別介紹,“薄餅、蔥絲、瓜絲、麵醬。”
“吃法是將鴨肉沾上麵醬放在餅中卷起入口,若是怕膩可以再加上蔥絲和瓜絲。”
客人第一口鴨肉卷餅自然是上全套的,大口塞卷餅雖然姿勢不雅,但都是熟人也無需多在意。入口皮層酥脆,外焦裏嫩,還帶著麵醬的香甜,還有蔥絲瓜絲的清香。
來不及完全吞咽下去,立刻招唿朋友們,“快吃,這個好吃。”
小二再過來兩趟,“蔥爆羊肉、酸菜魚。”
“烤鴨皮肉片成薄片,架子煮湯、骨頭炸過。這是鴨架湯和炸鴨骨頭。客人,你們的菜上齊了。”
客人叫住轉身離開的小二,“再上一隻烤鴨。”吃不夠呀吃不夠。
至於題詩,吃飽了再說。
三人在長安共同的友人並不多,來來去去無非那些人。
白湛不知春風得意樓內情,大搖大擺的帶著白秀然過來。孫無咎想著祝明月等人肯定會邀請白秀然,到時隻有她一個女人場麵不好看,便把自己的妹妹,白湛的未婚妻帶來了。
培養夫妻感情,不存在。培養姑嫂情分倒是真的有,尤其這個姑姐在娘家地位不低,進門前就要嫁出去,更要趁著有時間拉攏拉攏。
兩相一碰麵,白秀然和孫無憂站在一處,白湛和孫無咎站在招幌下仰頭看著幾個似是而非的甲骨文。
白湛扭頭道:“無咎,你能認出來嗎?”
孫無咎搖搖頭,“這真的是商朝文字麽,和家中收藏周朝青銅器上的文字到有幾分相似。”隻是以前完全沒人想過去辨認上麵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