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漢人俘虜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倘若僅憑羊群規模與牧民人數直觀估算,靳華清發現的這個部落可能隻有幾十人。
但突厥以其遊牧為生,遷徙無常,未必隻有一片草場。
右武衛向來料敵以寬,最終點兵兩千,由段曉棠、秦景親自領兵前來。
大軍停在部落外數裏的地方,再往前馬蹄聲會在地麵引起的震動,讓突厥人發現。
段曉棠和秦景蹲在一片空地上,其他軍士紛紛下馬休息,順便啃食幹糧充饑。
靳華清返迴大軍之中,詳盡匯報所見所聞。
靳華清隨手拾起一塊碎石,在褐色的泥土上勾勒出了部落的布局,“營盤呈圓形,帳篷大小不一,總數約有三十餘座,人口估摸著在八百至千人之間。”這算是草原上一個規模適中的部落。
靳華清補充一句,“方才返迴的時候, 看見營中有炊煙升起,他們快吃夕食了。”
豆渣餅經過精心的調配,隻需吃下半個,兩刻鍾後便能發揮作用。
算上行軍往返的時間,大軍此刻發起突襲,時機恰到好處。
按照中原的規矩,吃飯的時候上門做客不禮貌,換到草原上——他們即將要做的事,本就與“禮貌”二字無緣。
段曉棠和秦景簡單商量兩句,站起身來,對尹金明下令道:“一刻鍾後,發起攻擊。”
部落中的牧民們原本期待著在日暮時分,享受一段難得的閑暇。
和家人、朋友圍坐在火堆旁,分享一天所見所聞,憂心圈中懷孕的母羊,暢想今年部落會增加多少牲畜……
今日一支放牧隊伍運氣極好,撿到了草原上流浪旅人的行李,他們將一部分物品上供給部落首領後,還能留下一部分與親朋好友分享。
許多人將這種新奇的餅子,掰碎了扔進混合著穀物和羊奶的湯鍋裏。
草原上沒有豆腐,他們又能從哪裏認識豆渣餅呢!
眾人美美地享用了一餐之後不久,一些人便開始感到不適,肚子裏翻江倒海,痛苦難當……
就在這時,地麵仿佛傳來陣陣雷鳴,抬頭望向遠方,一支陌生的軍隊正出現在地平線上。
從他們模糊的鎧甲與服飾中,可以辨認出是南邊漢人的軍隊。
部落中的人驚慌失措,四處奔逃,勇士們提起彎刀,跨上馬背,準備迎戰。他們還未及揮刀,便被衝破簡陋圍欄的大吳將軍一槊穿心……
不知從何處湧現出如此眾多的陌生軍隊,他們包圍了部落,齊聲用突厥語高喊:“繳械不殺,優待俘虜!”
……
段曉棠騎馬跨過搖搖欲墜的圍欄,軍士將被殺死的突厥人屍體抬到一處,準備稍後在營地附近挖坑掩埋。
俘虜被眾多軍士用兵器圍在牛馬圈旁邊,身體蜷縮,麵色惶恐。
段曉棠心髒有瞬間的刺痛,他們所做的一切,與那些突厥人又有何異?
但轉念一想,終歸是有些不一樣的。
尹金明用漢話高聲喊道:“突厥蠻夷行不義之事,大吳天兵奉皇命前來討伐!”
“現在,漢人站出來,我帶你們迴家。”
又重複了一遍,“漢人,迴家!”
俘虜堆中瞬間騷動起來,有人能聽懂這些話。
不多時,俘虜中站起來七八個身影,男女皆有。他們臉上的表情複雜多變,有激動,有忐忑,亦有迷茫。
每個漢人俘虜從尹金明身邊經過時,都會被問兩個問題。
“家鄉何處?”
“怎麽來到這兒的?”
大多數人都是在曆次戰爭中被掠奪的山西百姓。
他們將被帶到另一個地方安置,待遇比突厥俘虜稍好一些。
待送到後方甄別後,或許可以返迴原籍,也可能會被安置在其他地方。
一個麵容憔悴的女子帶著一個尚未及車輪高的孩子一起離開,說這是她和漢人丈夫所生的孩子。
尹金明瞥一眼孩子的相貌,板著臉說道:“說句漢話來聽聽。”
那個孩子不會說隻會唱,張口就來,“士為將軍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豹裘,不識寒暑斷人頭……”
尹金明擺手,示意放行。
這首《並州歌》他在並州城中聽過,不知惡霸和胡虜,哪個更可恨?
那些種了豆渣餅招的人,早被挪到另一片地方去催吐,隻要不一次性吃太多,不會鬧出人命。
周水生帶著幾個手下跳進隔壁的羊圈裏,大搖大擺地拖出幾隻羊加餐。
這些突厥人剛吃了飯,他們可隻啃了幹糧呢!
現剪羊毛來不及,空閑時再慢慢收拾。放血剝皮,烤製太費時間,索性生火起鍋,燉上幾鍋羊肉湯。
胡椒太貴,好在草原上羊膻味小,放些薑片、花椒也夠用了。
香氣四溢的羊肉湯自然和俘虜無關,先可著秦景的先鋒隊伍吃。
將官們聚集在部落中最大的帳篷中議事。
周水生端著一盆大塊羊肉走了進來,後麵跟著一個夥頭兵端湯。
“先吃著,待會再煎幾塊魚肉。”
段曉棠微微頷首,心領了這份好意。轉頭對秦景說道:“吃完飯後,你們先去休息,我來守夜。”
簡略的戰報,早在戰後第一時間統計完結果後,就已經派人傳迴大營。
大部隊隻能等待天明後再啟程迴歸大營。
秦景並不推辭,“好。”
段曉棠問向另一個人,“華清,東西收迴來了嗎?”
靳華清重重地點頭,“收迴來了。”他戴著手套一個個撿迴來的。
“不過少了一大半。”
那些遺失的部分,大概已落入突厥人的腹中。這應該算是正常的損耗吧。
段曉棠思慮片刻,“迴營再說。”
另外吩咐一件事,“相九、泰寧,將俘虜中的向導和有一技之長的人挑出來。”
兩人拱手領命。他倆都懂突厥語,和突厥人溝通的任務,自然落在他們頭上了。
段曉棠再提起一件事,“相九,探一探突厥俘虜中,有多少雀蒙眼。”
相娑羅確認道:“全部嗎?”
段曉棠篤定道:“是。”
夜幕降臨,草原上的風帶著一絲涼意。隨著夜色的漸深,草原上的喧囂逐漸平息。
營地裏安靜得很,仿佛一兩個時辰前發生的血腥事隻是集體的臆想。
除了他們半夜沒有睡在蔽風的帳篷,而是被人看守在羊圈旁。
好在這支來自中原的軍隊,勝利後不曾放肆行樂,按部就班的吃飯睡覺,平靜極了。
那些漢人俘虜們,經曆了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後,神情顯得異常複雜。
他們中有的麵露喜色,終於有了迴家的希望;有的則憂心忡忡,擔心未來的命運;還有的則陷入了沉思,迴憶著過往的種種。
輪流休息的軍士們,睡在部落原先的帳篷裏。
段曉棠裹著披風,坐在篝火旁,借著微弱的火光,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不斷查漏補缺。
天邊初露曙光,夥頭兵便已起身忙碌,準備朝食。
但突厥以其遊牧為生,遷徙無常,未必隻有一片草場。
右武衛向來料敵以寬,最終點兵兩千,由段曉棠、秦景親自領兵前來。
大軍停在部落外數裏的地方,再往前馬蹄聲會在地麵引起的震動,讓突厥人發現。
段曉棠和秦景蹲在一片空地上,其他軍士紛紛下馬休息,順便啃食幹糧充饑。
靳華清返迴大軍之中,詳盡匯報所見所聞。
靳華清隨手拾起一塊碎石,在褐色的泥土上勾勒出了部落的布局,“營盤呈圓形,帳篷大小不一,總數約有三十餘座,人口估摸著在八百至千人之間。”這算是草原上一個規模適中的部落。
靳華清補充一句,“方才返迴的時候, 看見營中有炊煙升起,他們快吃夕食了。”
豆渣餅經過精心的調配,隻需吃下半個,兩刻鍾後便能發揮作用。
算上行軍往返的時間,大軍此刻發起突襲,時機恰到好處。
按照中原的規矩,吃飯的時候上門做客不禮貌,換到草原上——他們即將要做的事,本就與“禮貌”二字無緣。
段曉棠和秦景簡單商量兩句,站起身來,對尹金明下令道:“一刻鍾後,發起攻擊。”
部落中的牧民們原本期待著在日暮時分,享受一段難得的閑暇。
和家人、朋友圍坐在火堆旁,分享一天所見所聞,憂心圈中懷孕的母羊,暢想今年部落會增加多少牲畜……
今日一支放牧隊伍運氣極好,撿到了草原上流浪旅人的行李,他們將一部分物品上供給部落首領後,還能留下一部分與親朋好友分享。
許多人將這種新奇的餅子,掰碎了扔進混合著穀物和羊奶的湯鍋裏。
草原上沒有豆腐,他們又能從哪裏認識豆渣餅呢!
眾人美美地享用了一餐之後不久,一些人便開始感到不適,肚子裏翻江倒海,痛苦難當……
就在這時,地麵仿佛傳來陣陣雷鳴,抬頭望向遠方,一支陌生的軍隊正出現在地平線上。
從他們模糊的鎧甲與服飾中,可以辨認出是南邊漢人的軍隊。
部落中的人驚慌失措,四處奔逃,勇士們提起彎刀,跨上馬背,準備迎戰。他們還未及揮刀,便被衝破簡陋圍欄的大吳將軍一槊穿心……
不知從何處湧現出如此眾多的陌生軍隊,他們包圍了部落,齊聲用突厥語高喊:“繳械不殺,優待俘虜!”
……
段曉棠騎馬跨過搖搖欲墜的圍欄,軍士將被殺死的突厥人屍體抬到一處,準備稍後在營地附近挖坑掩埋。
俘虜被眾多軍士用兵器圍在牛馬圈旁邊,身體蜷縮,麵色惶恐。
段曉棠心髒有瞬間的刺痛,他們所做的一切,與那些突厥人又有何異?
但轉念一想,終歸是有些不一樣的。
尹金明用漢話高聲喊道:“突厥蠻夷行不義之事,大吳天兵奉皇命前來討伐!”
“現在,漢人站出來,我帶你們迴家。”
又重複了一遍,“漢人,迴家!”
俘虜堆中瞬間騷動起來,有人能聽懂這些話。
不多時,俘虜中站起來七八個身影,男女皆有。他們臉上的表情複雜多變,有激動,有忐忑,亦有迷茫。
每個漢人俘虜從尹金明身邊經過時,都會被問兩個問題。
“家鄉何處?”
“怎麽來到這兒的?”
大多數人都是在曆次戰爭中被掠奪的山西百姓。
他們將被帶到另一個地方安置,待遇比突厥俘虜稍好一些。
待送到後方甄別後,或許可以返迴原籍,也可能會被安置在其他地方。
一個麵容憔悴的女子帶著一個尚未及車輪高的孩子一起離開,說這是她和漢人丈夫所生的孩子。
尹金明瞥一眼孩子的相貌,板著臉說道:“說句漢話來聽聽。”
那個孩子不會說隻會唱,張口就來,“士為將軍何可羞,六月重茵披豹裘,不識寒暑斷人頭……”
尹金明擺手,示意放行。
這首《並州歌》他在並州城中聽過,不知惡霸和胡虜,哪個更可恨?
那些種了豆渣餅招的人,早被挪到另一片地方去催吐,隻要不一次性吃太多,不會鬧出人命。
周水生帶著幾個手下跳進隔壁的羊圈裏,大搖大擺地拖出幾隻羊加餐。
這些突厥人剛吃了飯,他們可隻啃了幹糧呢!
現剪羊毛來不及,空閑時再慢慢收拾。放血剝皮,烤製太費時間,索性生火起鍋,燉上幾鍋羊肉湯。
胡椒太貴,好在草原上羊膻味小,放些薑片、花椒也夠用了。
香氣四溢的羊肉湯自然和俘虜無關,先可著秦景的先鋒隊伍吃。
將官們聚集在部落中最大的帳篷中議事。
周水生端著一盆大塊羊肉走了進來,後麵跟著一個夥頭兵端湯。
“先吃著,待會再煎幾塊魚肉。”
段曉棠微微頷首,心領了這份好意。轉頭對秦景說道:“吃完飯後,你們先去休息,我來守夜。”
簡略的戰報,早在戰後第一時間統計完結果後,就已經派人傳迴大營。
大部隊隻能等待天明後再啟程迴歸大營。
秦景並不推辭,“好。”
段曉棠問向另一個人,“華清,東西收迴來了嗎?”
靳華清重重地點頭,“收迴來了。”他戴著手套一個個撿迴來的。
“不過少了一大半。”
那些遺失的部分,大概已落入突厥人的腹中。這應該算是正常的損耗吧。
段曉棠思慮片刻,“迴營再說。”
另外吩咐一件事,“相九、泰寧,將俘虜中的向導和有一技之長的人挑出來。”
兩人拱手領命。他倆都懂突厥語,和突厥人溝通的任務,自然落在他們頭上了。
段曉棠再提起一件事,“相九,探一探突厥俘虜中,有多少雀蒙眼。”
相娑羅確認道:“全部嗎?”
段曉棠篤定道:“是。”
夜幕降臨,草原上的風帶著一絲涼意。隨著夜色的漸深,草原上的喧囂逐漸平息。
營地裏安靜得很,仿佛一兩個時辰前發生的血腥事隻是集體的臆想。
除了他們半夜沒有睡在蔽風的帳篷,而是被人看守在羊圈旁。
好在這支來自中原的軍隊,勝利後不曾放肆行樂,按部就班的吃飯睡覺,平靜極了。
那些漢人俘虜們,經曆了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後,神情顯得異常複雜。
他們中有的麵露喜色,終於有了迴家的希望;有的則憂心忡忡,擔心未來的命運;還有的則陷入了沉思,迴憶著過往的種種。
輪流休息的軍士們,睡在部落原先的帳篷裏。
段曉棠裹著披風,坐在篝火旁,借著微弱的火光,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不斷查漏補缺。
天邊初露曙光,夥頭兵便已起身忙碌,準備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