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此為防盜章!訂閱v章30%才能看到, 沒有的話請再等24小時
女兒受委屈了,鄭氏就留了下來, 金媽媽迴去讓翡翠帶了換洗的衣服過來, 盥洗用具原本就有的。
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翡翠走得著急,珍珠在後麵喊著:“夫人同姑娘一起你有什麽好不放心的, 走慢一些,仔細摔著了。”
迴應的是,對方頭也不迴地擺手。
腳步依然匆匆, 翡翠走得急卻不喘, 遠遠看到正院的時候,身子一頓, 那裏搖曳著暈黃的燈光, 可以想見裏麵定是溫馨有愛,其樂融融的一幕。
想到鄭大太太表裏不一的樣子,翡翠啐了一口, 疾步離開。
哪怕是隔三差五地來一次,鄭氏總習慣一進屋,就開始打量起來,從入門處的那張四屏的黃花梨浮雕花卉的圍屏, 到窗台邊上的紅木梳妝台,一樣一樣看個仔細。
沈妙珠亦步亦趨地跟著鄭氏如同蹣跚學步的孩童。
鄭氏一個迴身, 兩個人就撞到了一起。
“娘。”沈妙珠順勢抱住鄭氏的胳膊:“哥哥同大表哥他們有聯係都不告訴我 , 是不是不喜歡我?”
“錦程?”
鄭氏的眉間閃過一絲迷茫。
沈妙珠點了點頭。
“娘, 哥哥怎麽會和大表哥有聯係?”就是她也不過是年歲大一些的時候,厚著臉皮寫了信迴去,這才有了這些年的來往。鄭氏剛知道的時候還嚇了好一大跳的,她可從不曾在女兒麵前提起過京都的事情。
隻是沈妙珠就是知道了。
鄭氏不明白,可這個女兒仿佛就是有她的消息來源渠道,知道京都的一些事情。等細究起來,她才恍然發覺,似乎女兒從不曾同她要過爹爹,從來沒有。
這太不尋常了。
幾乎有一陣子,鄭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沈妙珠身邊的所有人都換了一批,就那麽看似正常的過去半年,京都沒有什麽消息,女兒也沒有什麽異樣,她才慢慢放下焦慮。
鄭氏不是沒有想過問沈妙珠,每每對上女兒的眼睛,她就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她什麽也沒有說。
也從不曾說過什麽。
鄭氏的心猛地一揪,想到了白天金媽媽說的話。
“珠姐兒是個聰明的,大姑娘若是不願意,就同姐兒說明白。以前您是沒辦法才孤軍奮戰,可現在不同了,姐兒她什麽都懂的。”金媽媽覺得鄭氏不該什麽事情都悶在心裏一個人糾結,鄭家是娘家,沈家是夫家,還是那樣關係的夫家。可珠姐兒不同,她是大姑娘的心肝和命,更是她的倔強的執著。
珠姐兒大了,是可以商量的人,而不是隨意擺弄的人偶。
她也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珠珠兒,你可知娘祖上是什麽出身?”鄭氏想了想,攬著女兒到床邊坐下。
沈妙珠搖搖頭,眼睛亮亮地趴在鄭氏的腿上聽著她說那過去的事情。
鄭家並是不是塘棲鎮土生土長的人,或者說祖上因為戰亂的緣故從山陰那邊一路遷徙,後來在塘棲鎮這裏暫住,慢慢地就定居下來。來這裏的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鄭家人都是泥腿子出聲。說來也是幸運,鄭家第一代的先祖裏麵出來個很有頭腦的鄭家人,在遷徙的路上雖受了不少苦,可也因此沒有見識到不少從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他的內心受到非常大的震撼。開始的時候還能老老實實地在塘棲鎮裏做著佃戶,可時間長了,壓抑在心裏麵的想法就發生了變化,而且鄭家作為一個外來戶沒少受到本地土著的排擠,甚至發生了好多起鬥毆時間,那麽鄭家死了人,可因為力量不足,吃虧的永遠是鄭家。這些遭遇,讓那位先祖的不甘徹底爆發,但他懂得隱藏下去,紮根,然後再徐徐圖之。前麵三代,鄭家就完成了從佃戶到農戶到小地主的轉變。
“你別小看隻是個擁有五十畝田地的小地主。”鄭氏以己度人,想起自己從前有過的想法,遂道:“第一代先祖是一無所有,甚至是欠了外債才在這裏定居下來,等到第二代成婚才勉強擁有了二畝的良田和五畝的荒田,當時就憑著這幾畝田娶了本地的一戶農家女。”
沈妙珠點點頭。
在這之前,哪怕慢慢融入這邊的生活,鄭家還是外來戶,沒有宗族依靠。第二代開始,就是借著娶了本土的農家女,開始聯合。想來那農家女哪怕家中條件不好,可應該是擁有一個大族。作為姻親,有必要在鄭家的一些事情上比如收到別的姓氏族群的欺負,他們就要出麵撐腰。
鄭氏聽了解釋,心中喟歎,當年她就不曾想到這些。
鄭家的第三代成了小地主,姻親也是越發多起來,已經算是勉強紮根下來。鄭家枝葉茂盛,就有不安於現狀的人出現。第四代的鄭家以農耕為主開始經商,先是小本生意的,也有血本無虧的迴來,慢慢地到了鄭家老太爺那一代,已經算是富賈,塘棲鎮的人說起鄭家,都會說一句鄭善人家裏。
要知道,想要做一些善事,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鄭家就是有閑錢才會去開始博名聲。
“別看你大舅舅成日在外忙,但更多的是守本。你可知道為何毛氏會成為你的大舅母?”鄭氏輕聲問道:“同是鄭家的媳婦,你二舅母怎麽蹦躂都動搖不了你大舅母的地位,又知是為何?”
“因為鄭家想要更改門楣。”從商終究不是鄭家人的選擇,或者第一代那位先祖一開始的想法就是要讓鄭家人成為耕讀之家,否則也不會再生意做大後,仍是不放棄地主的身份。
“是,鄭家人一代一代的付出,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表哥這一代的身上,為此無數人付出了各種代價,這些代價或多或少的為鄭家換來了籌碼和利益。”
“包括娘嗎?”沈妙珠問。
鄭氏一怔,她沒有想到會有這麽一問。
“娘嫁給他,也是為了這個原因嘛。”沈妙珠麵無表情地說道。
“珠珠兒。”鄭氏唿吸一頓,露出一絲苦笑:“他是你爹。”無論發生了什麽事情,鄭氏也沒辦法抹殺那個男人的存在。
夫妻之間關係如何她並不希望影響到子女身上。
她知道不可能,從她做了選擇,就已經影響到,隻是當有人問起的時候,鄭氏是不會否認京都那個人是她女兒的親爹。
隻是在這之前珠珠兒從不曾問起,鄭家的人更不會。
沈妙珠低下頭,心裏有些難過。
鄭氏捧起她的腦袋,露出一個清淺的笑容:“娘和你爹的相遇,是一個意外,並不在鄭家的計劃中。”至於後來的那些推波助瀾也沒必要再提起。
沈鄭兩家的聯姻,鄭家的確得到巨大的好處,這並不能否認。
沈妙珠沉默下來。
她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相信,但她想要去相信,否則她沒辦法麵對疼愛她的外祖父外祖母。她不願意去相信外祖他們把母親拿去做了交換,成為了鄭家光輝下的一塊踏腳石。
但鄭家欠鄭氏,毋庸置疑。
哪怕成為一方巨賈,鄭家也隻是塘棲鎮的鄭家。雖對京都沈家沒有十分了解,但繈褓時的沈妙珠聽過鄭氏和金媽媽主仆之間的對話,那是一個丫鬟都比得上縣令家千金的世家大族。
從她六歲開始,沈家就從不曾斷了一年四季和年節的節儀。
有沈妙珠的,也有鄭氏的。
過來的人,見了鄭氏也是恭恭敬敬地稱一聲三夫人。
“哥哥和大表哥也是一種利益交換?”沈妙珠有些不是滋味。
這一點,鄭氏也不清楚,遂笑道:“娘不知道,等以後有了機會,珠珠兒親自問你哥哥好不好?”她覺得或許有,但無論是離開京都後再沒有聯係的兒子還是被鄭家寄以厚望的親侄子,她都不怎麽了解。
鄭氏不願意隨意評論他人,何況是親生兒子和侄子。
伺候著夫人和姑娘睡下,在房裏留了盞燈,翡翠就被春草帶迴自己的屋子裏去。
小丫鬟們已經端了洗腳水過來。
翡翠稍作梳洗,就笑著坐在床沿泡腳。
“也就是你舒服,打小就沒有做過守夜的事情。”春草大沈妙珠沒有幾歲,五歲之前基本沒她什麽事情,說是伺候的丫鬟,更多的就是個陪伴。五歲後,沈妙珠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鄭氏也隨她。除了開始的時候不放心,這些年來,沈妙珠一直沒有讓人守夜的習慣,真有什麽要求,她開口喊上一聲,總有人過來,也耽誤不了什麽事情。而對她來說,得到的就是一個相對**的環境。
“夫人還是睡不好?”春草有些擔憂。
翡翠搖搖頭:“本來好一些了,隻不過是習慣了,這幾日因為京都那邊的事情又做了幾次噩夢。”
話音一落,立馬跟著說道:“可不許告訴別人,姑娘那邊是萬萬不能的。”
春草猶豫著點頭。
“翡翠姐姐,你說我們會迴去嗎?”
女兒受委屈了,鄭氏就留了下來, 金媽媽迴去讓翡翠帶了換洗的衣服過來, 盥洗用具原本就有的。
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翡翠走得著急,珍珠在後麵喊著:“夫人同姑娘一起你有什麽好不放心的, 走慢一些,仔細摔著了。”
迴應的是,對方頭也不迴地擺手。
腳步依然匆匆, 翡翠走得急卻不喘, 遠遠看到正院的時候,身子一頓, 那裏搖曳著暈黃的燈光, 可以想見裏麵定是溫馨有愛,其樂融融的一幕。
想到鄭大太太表裏不一的樣子,翡翠啐了一口, 疾步離開。
哪怕是隔三差五地來一次,鄭氏總習慣一進屋,就開始打量起來,從入門處的那張四屏的黃花梨浮雕花卉的圍屏, 到窗台邊上的紅木梳妝台,一樣一樣看個仔細。
沈妙珠亦步亦趨地跟著鄭氏如同蹣跚學步的孩童。
鄭氏一個迴身, 兩個人就撞到了一起。
“娘。”沈妙珠順勢抱住鄭氏的胳膊:“哥哥同大表哥他們有聯係都不告訴我 , 是不是不喜歡我?”
“錦程?”
鄭氏的眉間閃過一絲迷茫。
沈妙珠點了點頭。
“娘, 哥哥怎麽會和大表哥有聯係?”就是她也不過是年歲大一些的時候,厚著臉皮寫了信迴去,這才有了這些年的來往。鄭氏剛知道的時候還嚇了好一大跳的,她可從不曾在女兒麵前提起過京都的事情。
隻是沈妙珠就是知道了。
鄭氏不明白,可這個女兒仿佛就是有她的消息來源渠道,知道京都的一些事情。等細究起來,她才恍然發覺,似乎女兒從不曾同她要過爹爹,從來沒有。
這太不尋常了。
幾乎有一陣子,鄭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沈妙珠身邊的所有人都換了一批,就那麽看似正常的過去半年,京都沒有什麽消息,女兒也沒有什麽異樣,她才慢慢放下焦慮。
鄭氏不是沒有想過問沈妙珠,每每對上女兒的眼睛,她就什麽話都說不出來了。
她什麽也沒有說。
也從不曾說過什麽。
鄭氏的心猛地一揪,想到了白天金媽媽說的話。
“珠姐兒是個聰明的,大姑娘若是不願意,就同姐兒說明白。以前您是沒辦法才孤軍奮戰,可現在不同了,姐兒她什麽都懂的。”金媽媽覺得鄭氏不該什麽事情都悶在心裏一個人糾結,鄭家是娘家,沈家是夫家,還是那樣關係的夫家。可珠姐兒不同,她是大姑娘的心肝和命,更是她的倔強的執著。
珠姐兒大了,是可以商量的人,而不是隨意擺弄的人偶。
她也是有自己的主意的。
“珠珠兒,你可知娘祖上是什麽出身?”鄭氏想了想,攬著女兒到床邊坐下。
沈妙珠搖搖頭,眼睛亮亮地趴在鄭氏的腿上聽著她說那過去的事情。
鄭家並是不是塘棲鎮土生土長的人,或者說祖上因為戰亂的緣故從山陰那邊一路遷徙,後來在塘棲鎮這裏暫住,慢慢地就定居下來。來這裏的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鄭家人都是泥腿子出聲。說來也是幸運,鄭家第一代的先祖裏麵出來個很有頭腦的鄭家人,在遷徙的路上雖受了不少苦,可也因此沒有見識到不少從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他的內心受到非常大的震撼。開始的時候還能老老實實地在塘棲鎮裏做著佃戶,可時間長了,壓抑在心裏麵的想法就發生了變化,而且鄭家作為一個外來戶沒少受到本地土著的排擠,甚至發生了好多起鬥毆時間,那麽鄭家死了人,可因為力量不足,吃虧的永遠是鄭家。這些遭遇,讓那位先祖的不甘徹底爆發,但他懂得隱藏下去,紮根,然後再徐徐圖之。前麵三代,鄭家就完成了從佃戶到農戶到小地主的轉變。
“你別小看隻是個擁有五十畝田地的小地主。”鄭氏以己度人,想起自己從前有過的想法,遂道:“第一代先祖是一無所有,甚至是欠了外債才在這裏定居下來,等到第二代成婚才勉強擁有了二畝的良田和五畝的荒田,當時就憑著這幾畝田娶了本地的一戶農家女。”
沈妙珠點點頭。
在這之前,哪怕慢慢融入這邊的生活,鄭家還是外來戶,沒有宗族依靠。第二代開始,就是借著娶了本土的農家女,開始聯合。想來那農家女哪怕家中條件不好,可應該是擁有一個大族。作為姻親,有必要在鄭家的一些事情上比如收到別的姓氏族群的欺負,他們就要出麵撐腰。
鄭氏聽了解釋,心中喟歎,當年她就不曾想到這些。
鄭家的第三代成了小地主,姻親也是越發多起來,已經算是勉強紮根下來。鄭家枝葉茂盛,就有不安於現狀的人出現。第四代的鄭家以農耕為主開始經商,先是小本生意的,也有血本無虧的迴來,慢慢地到了鄭家老太爺那一代,已經算是富賈,塘棲鎮的人說起鄭家,都會說一句鄭善人家裏。
要知道,想要做一些善事,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鄭家就是有閑錢才會去開始博名聲。
“別看你大舅舅成日在外忙,但更多的是守本。你可知道為何毛氏會成為你的大舅母?”鄭氏輕聲問道:“同是鄭家的媳婦,你二舅母怎麽蹦躂都動搖不了你大舅母的地位,又知是為何?”
“因為鄭家想要更改門楣。”從商終究不是鄭家人的選擇,或者第一代那位先祖一開始的想法就是要讓鄭家人成為耕讀之家,否則也不會再生意做大後,仍是不放棄地主的身份。
“是,鄭家人一代一代的付出,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表哥這一代的身上,為此無數人付出了各種代價,這些代價或多或少的為鄭家換來了籌碼和利益。”
“包括娘嗎?”沈妙珠問。
鄭氏一怔,她沒有想到會有這麽一問。
“娘嫁給他,也是為了這個原因嘛。”沈妙珠麵無表情地說道。
“珠珠兒。”鄭氏唿吸一頓,露出一絲苦笑:“他是你爹。”無論發生了什麽事情,鄭氏也沒辦法抹殺那個男人的存在。
夫妻之間關係如何她並不希望影響到子女身上。
她知道不可能,從她做了選擇,就已經影響到,隻是當有人問起的時候,鄭氏是不會否認京都那個人是她女兒的親爹。
隻是在這之前珠珠兒從不曾問起,鄭家的人更不會。
沈妙珠低下頭,心裏有些難過。
鄭氏捧起她的腦袋,露出一個清淺的笑容:“娘和你爹的相遇,是一個意外,並不在鄭家的計劃中。”至於後來的那些推波助瀾也沒必要再提起。
沈鄭兩家的聯姻,鄭家的確得到巨大的好處,這並不能否認。
沈妙珠沉默下來。
她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相信,但她想要去相信,否則她沒辦法麵對疼愛她的外祖父外祖母。她不願意去相信外祖他們把母親拿去做了交換,成為了鄭家光輝下的一塊踏腳石。
但鄭家欠鄭氏,毋庸置疑。
哪怕成為一方巨賈,鄭家也隻是塘棲鎮的鄭家。雖對京都沈家沒有十分了解,但繈褓時的沈妙珠聽過鄭氏和金媽媽主仆之間的對話,那是一個丫鬟都比得上縣令家千金的世家大族。
從她六歲開始,沈家就從不曾斷了一年四季和年節的節儀。
有沈妙珠的,也有鄭氏的。
過來的人,見了鄭氏也是恭恭敬敬地稱一聲三夫人。
“哥哥和大表哥也是一種利益交換?”沈妙珠有些不是滋味。
這一點,鄭氏也不清楚,遂笑道:“娘不知道,等以後有了機會,珠珠兒親自問你哥哥好不好?”她覺得或許有,但無論是離開京都後再沒有聯係的兒子還是被鄭家寄以厚望的親侄子,她都不怎麽了解。
鄭氏不願意隨意評論他人,何況是親生兒子和侄子。
伺候著夫人和姑娘睡下,在房裏留了盞燈,翡翠就被春草帶迴自己的屋子裏去。
小丫鬟們已經端了洗腳水過來。
翡翠稍作梳洗,就笑著坐在床沿泡腳。
“也就是你舒服,打小就沒有做過守夜的事情。”春草大沈妙珠沒有幾歲,五歲之前基本沒她什麽事情,說是伺候的丫鬟,更多的就是個陪伴。五歲後,沈妙珠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鄭氏也隨她。除了開始的時候不放心,這些年來,沈妙珠一直沒有讓人守夜的習慣,真有什麽要求,她開口喊上一聲,總有人過來,也耽誤不了什麽事情。而對她來說,得到的就是一個相對**的環境。
“夫人還是睡不好?”春草有些擔憂。
翡翠搖搖頭:“本來好一些了,隻不過是習慣了,這幾日因為京都那邊的事情又做了幾次噩夢。”
話音一落,立馬跟著說道:“可不許告訴別人,姑娘那邊是萬萬不能的。”
春草猶豫著點頭。
“翡翠姐姐,你說我們會迴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