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榮話音落下,原本還能聽到木塊碰撞聲的牌桌之上,隻瞬間安靜了下來。
老二劉德含笑看著大哥劉榮,麵帶讚同的點了點頭。
老三劉淤不知是輸得太多,還是仍舊不能將四弟劉餘當自己人,望向劉餘的目光中,隱約帶著一絲審視。
而老四劉餘,則是在劉榮誠懇的目光注視下,麵色陰晴變幻許久,才終灑然一笑。
“是……”
“凡世、世間事,多、多難、兩全;”
“魚、魚與熊、熊掌、不、不可兼、兼得。”
“總要有、有個、抉擇,取、取舍……”
言罷,劉餘又似是下定決心般,含笑一點頭,將麵前的牌往前一推。
最普通不過的屁胡,也算是表明了劉餘,以及劉餘背後,眾皇子兄弟的立場:大哥吃肉,老二老三啃骨頭,我們兄弟幾個,喝點兒湯就行。
體會到劉餘這層深意,劉榮隻帶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深深凝視向劉餘目光深處。
良久,方索然無味般長歎口氣,從牌桌前起身。
“今天,就到這裏吧。”
“該忙正事兒嘍~”
嘴上說著,劉榮手上,也將那足有拳頭大小的布袋拿起,不輕不重的放在劉餘身前。
“先帝崇倡簡樸之風,兄弟們的日子,怕也鬆快不到哪兒去。”
“老五曆來尚武,又整日裏嚷嚷著,沒有趁手的強弓。”
“——拿這些錢去少府,給老五打一把好弓。”
·
“哦,對了;”
“老二啊……”
一聲招唿,老二劉德應聲而起,見劉榮朝自己微一點頭,便折身而去,不多時又帶著幾卷竹簡而來。
便見劉榮接過竹簡,旋即如數家珍般,一卷一卷遞到劉餘手中。
“卜家說,相麵之術,分相地、相人、相獸。”
“平日裏聽老二說,老四喜犬類?”
“喏,這卷《相狗經》,當是能供老四閑時解悶了。”
“——不過雞犬之類,終非正道。”
“老四用於怡情尚可,斷不可沉迷此道。”
劉榮話音未落,劉餘那本還帶著些許局促的麵容,隻陡然間綻放出一陣狂喜!
剛要開口表達謝意,卻見劉榮好似一位正在整理書籍的文吏般,低頭再抓起一卷竹簡。
“老六怕生,不怎麽與人交談,也不知道他喜歡什麽。”
“碰巧得了卷《秦廷秘聞》的殘卷,權當是話本看看得了。”
這一下,不單是劉餘麵色劇變,便是一旁的老三劉淤,都有些按捺不住伸手討要的衝動了。
《秦廷秘聞》,並非是什麽名家所著,甚至壓根兒就不知道是什麽人寫的,又有多少是真的;
但對於困居深宮,理論上沒有機會走出宮牆的眾皇子、姬嬪而言,這種不知來由,且講述前朝宮廷秘聞的類小說,不說有價無市,也起碼是可遇不可求。
在劉餘滿是感激、劉淤略帶幽怨的目光注視下,劉榮又將最後兩卷竹簡一股腦塞進劉餘懷裏。
“老七好辯論,這卷殘卷也不知出自何處,講的是那場關於‘白馬非馬’的名辯。”
“至於老九……”
話說一半,劉榮隻略帶些害臊的摸了摸鼻尖,朝劉餘懷中,那最後一卷竹簡一昂首。
“咳咳,九歲多啦,不小啦……”
“稍微了解了解男女之事……咳咳咳……”
此言一出,劉餘當即心下了然,望向劉榮的目光中,也不由帶上了些許複雜。
隻是這抹複雜,僅僅是出於劉餘對弟弟的關切,以及對心目中,大哥劉榮偉岸形象崩塌的茫然。
——做大哥的,給小弟搞黃書?
多少有些冒昧了吧?
但換個角度說,這雖然不像皇長子會幹的事,倒也很符合做大哥的……
“就先這樣吧,若是想玩兒,你們留下玩兒就是。”
“我得去趟宣室。”
“——丞相入宮覲見,可是已經有好幾個時辰嘍~”
“若不去一趟,都不知道要鬧成什麽樣兒……”
語帶慵懶的說著,劉榮甚至還不顧形象的伸了個大懶腰,才整理了一下身上衣衫,朝著宣室殿的方向走去。
而在牌桌前,望著大哥離去的背影,皇四子劉餘抱著懷中竹簡的手緊了緊,嘴角之上,也悄然翹起一抹淺淺的弧度……
·
·
·
未央宮,宣室殿。
除了天子啟、丞相申屠嘉,整座宣室殿內,便再也不見第三道身影。
禦榻之上,天子啟滿是疲憊的揉著額頭,卻還是壓不下突突直跳的太陽穴;
而在殿中央,丞相申屠嘉拱手跪地,麵上神情滿是哀戚。
很顯然,君臣二人之間的坦誠交流,並沒能取得什麽積極地成果。
不知沉默多久,終還是天子啟將手從額角放下,又極盡疲憊的長唿出一口濁氣。
“丞相,怎麽就不明白呢?”
“——吳王劉濞,是必定會反的啊?”
“——是必定會為王太子報仇的啊!!”
“殺死王太子的仇人,此刻正端坐在未央宮宣室正殿的禦榻之上!!!”
“他吳王劉濞,怎麽可能不暴起篡逆?!”
·
“偏那吳王劉濞,是父皇入繼大統之後一手扶持,又是許其鹵海得鹽,又是允其開山得銅、鑄銅為錢的強藩!”
“其國富,其民眾,其兵強!!!”
“這般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朕不先下手為強,難道還要等他吳王劉濞叩關函穀,方後發製人嗎?”
好話壞話都說了個遍,天子啟已然是口幹舌燥,隻煩躁的咽了咽不存在的唾沫。
隻是申屠嘉仍舊是那副跪地拱手,滿目哀創的神態,似是仍在祈求天子啟。
“正是因為關乎宗廟、社稷,陛下,才不得不慎之又慎呐……”
“若是有萬全準備,都不需要陛下籌謀布局,老臣便會一馬當先,力主推行《削藩策》。”
“但如今的漢家,還萬萬承受不起一場波及大半,乃至整個關東的諸侯叛亂呐……”
這,便是說到了天子啟和申屠嘉的第二個分歧。
第一個分歧,是天子啟覺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申屠嘉卻覺得謀定而後動,應該後發製人;
而這第二個分歧,便是天子啟認為《削藩策》推行之後,基本隻有吳王劉濞是鐵定會反的,其他藩王則大都會觀望。
隻是作為丞相——作為漢家社稷實際上的管理者,申屠嘉更為深切的知道:齊係、淮南係諸王,究竟懷揣著怎樣的心思;自太祖高皇帝以來,便愈發不受長安監管掌控的關東,又爛到了怎樣駭人的程度……
老二劉德含笑看著大哥劉榮,麵帶讚同的點了點頭。
老三劉淤不知是輸得太多,還是仍舊不能將四弟劉餘當自己人,望向劉餘的目光中,隱約帶著一絲審視。
而老四劉餘,則是在劉榮誠懇的目光注視下,麵色陰晴變幻許久,才終灑然一笑。
“是……”
“凡世、世間事,多、多難、兩全;”
“魚、魚與熊、熊掌、不、不可兼、兼得。”
“總要有、有個、抉擇,取、取舍……”
言罷,劉餘又似是下定決心般,含笑一點頭,將麵前的牌往前一推。
最普通不過的屁胡,也算是表明了劉餘,以及劉餘背後,眾皇子兄弟的立場:大哥吃肉,老二老三啃骨頭,我們兄弟幾個,喝點兒湯就行。
體會到劉餘這層深意,劉榮隻帶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深深凝視向劉餘目光深處。
良久,方索然無味般長歎口氣,從牌桌前起身。
“今天,就到這裏吧。”
“該忙正事兒嘍~”
嘴上說著,劉榮手上,也將那足有拳頭大小的布袋拿起,不輕不重的放在劉餘身前。
“先帝崇倡簡樸之風,兄弟們的日子,怕也鬆快不到哪兒去。”
“老五曆來尚武,又整日裏嚷嚷著,沒有趁手的強弓。”
“——拿這些錢去少府,給老五打一把好弓。”
·
“哦,對了;”
“老二啊……”
一聲招唿,老二劉德應聲而起,見劉榮朝自己微一點頭,便折身而去,不多時又帶著幾卷竹簡而來。
便見劉榮接過竹簡,旋即如數家珍般,一卷一卷遞到劉餘手中。
“卜家說,相麵之術,分相地、相人、相獸。”
“平日裏聽老二說,老四喜犬類?”
“喏,這卷《相狗經》,當是能供老四閑時解悶了。”
“——不過雞犬之類,終非正道。”
“老四用於怡情尚可,斷不可沉迷此道。”
劉榮話音未落,劉餘那本還帶著些許局促的麵容,隻陡然間綻放出一陣狂喜!
剛要開口表達謝意,卻見劉榮好似一位正在整理書籍的文吏般,低頭再抓起一卷竹簡。
“老六怕生,不怎麽與人交談,也不知道他喜歡什麽。”
“碰巧得了卷《秦廷秘聞》的殘卷,權當是話本看看得了。”
這一下,不單是劉餘麵色劇變,便是一旁的老三劉淤,都有些按捺不住伸手討要的衝動了。
《秦廷秘聞》,並非是什麽名家所著,甚至壓根兒就不知道是什麽人寫的,又有多少是真的;
但對於困居深宮,理論上沒有機會走出宮牆的眾皇子、姬嬪而言,這種不知來由,且講述前朝宮廷秘聞的類小說,不說有價無市,也起碼是可遇不可求。
在劉餘滿是感激、劉淤略帶幽怨的目光注視下,劉榮又將最後兩卷竹簡一股腦塞進劉餘懷裏。
“老七好辯論,這卷殘卷也不知出自何處,講的是那場關於‘白馬非馬’的名辯。”
“至於老九……”
話說一半,劉榮隻略帶些害臊的摸了摸鼻尖,朝劉餘懷中,那最後一卷竹簡一昂首。
“咳咳,九歲多啦,不小啦……”
“稍微了解了解男女之事……咳咳咳……”
此言一出,劉餘當即心下了然,望向劉榮的目光中,也不由帶上了些許複雜。
隻是這抹複雜,僅僅是出於劉餘對弟弟的關切,以及對心目中,大哥劉榮偉岸形象崩塌的茫然。
——做大哥的,給小弟搞黃書?
多少有些冒昧了吧?
但換個角度說,這雖然不像皇長子會幹的事,倒也很符合做大哥的……
“就先這樣吧,若是想玩兒,你們留下玩兒就是。”
“我得去趟宣室。”
“——丞相入宮覲見,可是已經有好幾個時辰嘍~”
“若不去一趟,都不知道要鬧成什麽樣兒……”
語帶慵懶的說著,劉榮甚至還不顧形象的伸了個大懶腰,才整理了一下身上衣衫,朝著宣室殿的方向走去。
而在牌桌前,望著大哥離去的背影,皇四子劉餘抱著懷中竹簡的手緊了緊,嘴角之上,也悄然翹起一抹淺淺的弧度……
·
·
·
未央宮,宣室殿。
除了天子啟、丞相申屠嘉,整座宣室殿內,便再也不見第三道身影。
禦榻之上,天子啟滿是疲憊的揉著額頭,卻還是壓不下突突直跳的太陽穴;
而在殿中央,丞相申屠嘉拱手跪地,麵上神情滿是哀戚。
很顯然,君臣二人之間的坦誠交流,並沒能取得什麽積極地成果。
不知沉默多久,終還是天子啟將手從額角放下,又極盡疲憊的長唿出一口濁氣。
“丞相,怎麽就不明白呢?”
“——吳王劉濞,是必定會反的啊?”
“——是必定會為王太子報仇的啊!!”
“殺死王太子的仇人,此刻正端坐在未央宮宣室正殿的禦榻之上!!!”
“他吳王劉濞,怎麽可能不暴起篡逆?!”
·
“偏那吳王劉濞,是父皇入繼大統之後一手扶持,又是許其鹵海得鹽,又是允其開山得銅、鑄銅為錢的強藩!”
“其國富,其民眾,其兵強!!!”
“這般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朕不先下手為強,難道還要等他吳王劉濞叩關函穀,方後發製人嗎?”
好話壞話都說了個遍,天子啟已然是口幹舌燥,隻煩躁的咽了咽不存在的唾沫。
隻是申屠嘉仍舊是那副跪地拱手,滿目哀創的神態,似是仍在祈求天子啟。
“正是因為關乎宗廟、社稷,陛下,才不得不慎之又慎呐……”
“若是有萬全準備,都不需要陛下籌謀布局,老臣便會一馬當先,力主推行《削藩策》。”
“但如今的漢家,還萬萬承受不起一場波及大半,乃至整個關東的諸侯叛亂呐……”
這,便是說到了天子啟和申屠嘉的第二個分歧。
第一個分歧,是天子啟覺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申屠嘉卻覺得謀定而後動,應該後發製人;
而這第二個分歧,便是天子啟認為《削藩策》推行之後,基本隻有吳王劉濞是鐵定會反的,其他藩王則大都會觀望。
隻是作為丞相——作為漢家社稷實際上的管理者,申屠嘉更為深切的知道:齊係、淮南係諸王,究竟懷揣著怎樣的心思;自太祖高皇帝以來,便愈發不受長安監管掌控的關東,又爛到了怎樣駭人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