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跟申屠嘉,解釋自己推行《削藩策》之後,隻有吳王這一家非反不可,其他諸侯並不大可能會反;
申屠嘉也同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麽做,才能讓天子啟明白:如果真的隻有吳王劉濞一家會反,自己根本不至於這般如臨大敵。
君臣二人這就這麽堅持著,沉默著。
直到劉榮的身影出現在殿內,君臣二人之間的沉默才得以打破。
隻是打破這沉默的,並非是‘不請自來’的皇長子劉榮。
“榮公子大駕光臨,朕這宣室殿,真可謂是蓬蓽生輝?”
才剛行過禮,便聽出老爹這莫名而來的怨氣,饒是有所準備,劉榮也不由微微一愣。
看了看天子啟那陰沉若水的麵容,再看看申屠嘉麵上哀戚,便也大致有了猜測。
暗下思慮著,也不忘眼神請示禦榻上的天子啟,得到默認之後,到殿側的筵席之上跪坐下身。
再稍措辭片刻,方厚著臉皮道:“兒臣聽說,自得兒臣相勸那日起,故安侯便再不曾踏出侯府。”
“今日府門剛開,又徑直入了宮。”
“兒臣想著,終歸是兒臣‘惹’出來的事,總還得要兒臣從中轉圜,以覓解局之法。”
“若不然,真鬧到君臣離心的地步,尤其還是在父皇將要削藩、關東將要戰火荼毒的眼下……”
適時止住話頭,將自己的後半句話留白,劉榮便對著上首禦榻沉一拱手。
而後又自顧自將目光移向殿中央,那跪地拱手的老邁身影。
“如果我猜的沒錯,故安侯和父皇最主要的分歧,應該是在齊係、淮南係諸王。”
“即是如此,還請故安侯詳談:齊係、淮南係,究竟有哪幾家會反、有多大可能會反;”
“——父皇終歸是先太宗孝文皇帝親自選定,又手把手教導了二十多年的儲君;”
“隻要故安侯所言有理,父皇無論如何,也都是會聽進去一些的?”
說著,劉榮還不忘看向禦榻之上,似是在向天子啟確認:對吧父皇?
隱約感覺得劉榮想要做什麽,天子啟不由暗下一惱;
但思慮再三,終還是壓製下胸中火氣,沉悶的‘嗯’了一聲。
見天子啟這般反應,申屠嘉也不由悠悠發出一聲長歎,便是那本就有些佝僂的脊背,也在此時更彎下一分。
“齊係、淮南係諸侯,同太宗孝文皇帝一脈的仇怨,是由來已久的,更是天下人幾盡知之的。”
“——當年,呂太後駕崩,諸呂外戚密謀不軌;”
“為了平定諸呂的叛亂,關東宗親諸侯、朝中元勳大臣裏應外合,共誅諸呂,終得以自代地迎立先帝;”
“但在‘共誅諸呂’的過程中,和朝中元勳大臣裏應外合的,卻並非是先帝、並非是當時的代王;”
“而是齊悼惠王的兒子:齊哀王劉襄……”
隨著申屠嘉低沉的話語聲,一段被歲月所侵蝕的模糊記憶花卷,也隨之在劉榮的腦海中展開。
漢二十七年(公元前180)年,呂太後駕崩長樂宮。
得呂太後庇護、背靠著呂太後,違背太祖高皇帝劉邦‘非劉氏不得王’的誓言,得以遍封王、侯,並於朝野內外樹敵無數的諸呂外戚,在失去呂太後這顆參天大樹的庇護之後,徹底慌了神。
百般籌謀過後,得呂太後以兵權、社稷相托的呂產、呂祿二人,決定趁國喪期間發動政變,以徹底掌控漢家宗廟、社稷。
意識到諸呂外戚的處境和接下來的盤算,陳平、周勃為首的開國元勳們終於下定決心——也同樣是趁著國喪期間,朝野內外混亂的時局,徹底鏟除諸呂外戚這一大毒瘤!
於是,陳平、周勃等元勳老臣開始聯絡關東,告訴漢家的宗親諸侯們:呂氏要奪漢家社稷,諸位大王都是劉氏宗親,難道要坐視不管嗎?
隻彼時,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八個兒子中,老大齊悼惠王劉肥、老二孝惠皇帝劉盈都已經故去;
其餘六人中,老三趙隱王劉如意、老五趙恭王劉恢、老六趙幽王劉友,以及老八燕靈王劉建四人,都已經被呂後先後殘害;
唯獨剩下老四:代王劉恆,別說是起兵響應了,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照顧不好,又是在宮裏種地,又是讓姬嬪在後宮養蠶織布;
至於老七:淮南王劉長,則從小就被養在呂太後身邊,根本就不足以信任。
太祖劉邦八個兒子,兩個自然死亡,四個慘遭毒手,剩下兩個又指望不上。
無奈之下,陳平、周勃等老臣,便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太祖高皇帝的長孫、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二世齊王劉襄身上。
托亡父劉肥是太祖高皇帝庶長子的福,劉襄繼承的齊國,可謂是極盡富庶。
哪怕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後,老爹劉肥為了討好呂太後,而將三分之一個齊國送給了妹妹——魯元公主劉樂,但剩下的三分之二國土,也還是讓劉襄成為了彼時,整個關東最強、最富有的宗親諸侯。
富擁遼闊國土,坐享工商之利,日進鬥金,兵強馬壯;
又得知陳平、周勃有意推翻諸呂外戚,劉襄自然是心動了。
齊悼惠王劉肥作為太祖長子,卻由於庶出,而沒爭過嫡出的弟弟劉盈,劉襄沒什麽好說的。
可眼下,孝惠皇帝看上去要‘絕嗣’了,如此良機,豈能錯過?
就好似知道劉襄的想法般,陳平、周勃等老臣也隨之提議:諸呂授首過後,幼帝自然是留不得;
彼時,當立者非大王而何(除了大王,還有誰有資格坐上皇位呢)?
於是,自認為事成之後,可以坐上漢家皇位的齊王劉襄,幾乎是砸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底,乃至於身家性命,發兵二十萬於齊都臨淄,向西朝著函穀關方向進發。
得知齊王起兵,呂產、呂祿當即做出反應:由潁陰侯灌嬰率南軍近半兵力,沿途征召兵馬青壯,開往關外阻攔齊王劉襄。
至此,陳平、周勃等老臣目的達成。
——長安僅有的兩支禁軍:南、北軍,其中半支南軍去了關外;
剩下的北軍和另外半支南軍,便是最後的阻礙。
之後的事,就是婦孺皆知了:周勃一聲‘劉氏左衽’,便憑借個人威望策反了整支北軍;
而在整建製的北軍麵前,隻剩下一半兵力的南軍,哪怕拚死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終究沒能守住皇宮。
北軍倒戈,南軍僅存的力量盡數戰歿於那場‘皇宮保衛戰’之中,諸呂外戚自是難逃舉族銷戶的下場。
隻是事成之後,陳平、周勃等元勳老臣卻並未按照約定,迎立誅呂功臣:齊王劉襄,轉而去將看上去好掌控的‘老實人’——代王劉恆接來了長安。
至於劉襄,則是在知道四叔劉恆已經即位之後,心灰意冷的迴到了齊都臨淄,並於短短一年之後鬱鬱而終……
申屠嘉也同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麽做,才能讓天子啟明白:如果真的隻有吳王劉濞一家會反,自己根本不至於這般如臨大敵。
君臣二人這就這麽堅持著,沉默著。
直到劉榮的身影出現在殿內,君臣二人之間的沉默才得以打破。
隻是打破這沉默的,並非是‘不請自來’的皇長子劉榮。
“榮公子大駕光臨,朕這宣室殿,真可謂是蓬蓽生輝?”
才剛行過禮,便聽出老爹這莫名而來的怨氣,饒是有所準備,劉榮也不由微微一愣。
看了看天子啟那陰沉若水的麵容,再看看申屠嘉麵上哀戚,便也大致有了猜測。
暗下思慮著,也不忘眼神請示禦榻上的天子啟,得到默認之後,到殿側的筵席之上跪坐下身。
再稍措辭片刻,方厚著臉皮道:“兒臣聽說,自得兒臣相勸那日起,故安侯便再不曾踏出侯府。”
“今日府門剛開,又徑直入了宮。”
“兒臣想著,終歸是兒臣‘惹’出來的事,總還得要兒臣從中轉圜,以覓解局之法。”
“若不然,真鬧到君臣離心的地步,尤其還是在父皇將要削藩、關東將要戰火荼毒的眼下……”
適時止住話頭,將自己的後半句話留白,劉榮便對著上首禦榻沉一拱手。
而後又自顧自將目光移向殿中央,那跪地拱手的老邁身影。
“如果我猜的沒錯,故安侯和父皇最主要的分歧,應該是在齊係、淮南係諸王。”
“即是如此,還請故安侯詳談:齊係、淮南係,究竟有哪幾家會反、有多大可能會反;”
“——父皇終歸是先太宗孝文皇帝親自選定,又手把手教導了二十多年的儲君;”
“隻要故安侯所言有理,父皇無論如何,也都是會聽進去一些的?”
說著,劉榮還不忘看向禦榻之上,似是在向天子啟確認:對吧父皇?
隱約感覺得劉榮想要做什麽,天子啟不由暗下一惱;
但思慮再三,終還是壓製下胸中火氣,沉悶的‘嗯’了一聲。
見天子啟這般反應,申屠嘉也不由悠悠發出一聲長歎,便是那本就有些佝僂的脊背,也在此時更彎下一分。
“齊係、淮南係諸侯,同太宗孝文皇帝一脈的仇怨,是由來已久的,更是天下人幾盡知之的。”
“——當年,呂太後駕崩,諸呂外戚密謀不軌;”
“為了平定諸呂的叛亂,關東宗親諸侯、朝中元勳大臣裏應外合,共誅諸呂,終得以自代地迎立先帝;”
“但在‘共誅諸呂’的過程中,和朝中元勳大臣裏應外合的,卻並非是先帝、並非是當時的代王;”
“而是齊悼惠王的兒子:齊哀王劉襄……”
隨著申屠嘉低沉的話語聲,一段被歲月所侵蝕的模糊記憶花卷,也隨之在劉榮的腦海中展開。
漢二十七年(公元前180)年,呂太後駕崩長樂宮。
得呂太後庇護、背靠著呂太後,違背太祖高皇帝劉邦‘非劉氏不得王’的誓言,得以遍封王、侯,並於朝野內外樹敵無數的諸呂外戚,在失去呂太後這顆參天大樹的庇護之後,徹底慌了神。
百般籌謀過後,得呂太後以兵權、社稷相托的呂產、呂祿二人,決定趁國喪期間發動政變,以徹底掌控漢家宗廟、社稷。
意識到諸呂外戚的處境和接下來的盤算,陳平、周勃為首的開國元勳們終於下定決心——也同樣是趁著國喪期間,朝野內外混亂的時局,徹底鏟除諸呂外戚這一大毒瘤!
於是,陳平、周勃等元勳老臣開始聯絡關東,告訴漢家的宗親諸侯們:呂氏要奪漢家社稷,諸位大王都是劉氏宗親,難道要坐視不管嗎?
隻彼時,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八個兒子中,老大齊悼惠王劉肥、老二孝惠皇帝劉盈都已經故去;
其餘六人中,老三趙隱王劉如意、老五趙恭王劉恢、老六趙幽王劉友,以及老八燕靈王劉建四人,都已經被呂後先後殘害;
唯獨剩下老四:代王劉恆,別說是起兵響應了,連自己的妻兒老小都照顧不好,又是在宮裏種地,又是讓姬嬪在後宮養蠶織布;
至於老七:淮南王劉長,則從小就被養在呂太後身邊,根本就不足以信任。
太祖劉邦八個兒子,兩個自然死亡,四個慘遭毒手,剩下兩個又指望不上。
無奈之下,陳平、周勃等老臣,便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太祖高皇帝的長孫、齊悼惠王劉肥的長子:二世齊王劉襄身上。
托亡父劉肥是太祖高皇帝庶長子的福,劉襄繼承的齊國,可謂是極盡富庶。
哪怕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後,老爹劉肥為了討好呂太後,而將三分之一個齊國送給了妹妹——魯元公主劉樂,但剩下的三分之二國土,也還是讓劉襄成為了彼時,整個關東最強、最富有的宗親諸侯。
富擁遼闊國土,坐享工商之利,日進鬥金,兵強馬壯;
又得知陳平、周勃有意推翻諸呂外戚,劉襄自然是心動了。
齊悼惠王劉肥作為太祖長子,卻由於庶出,而沒爭過嫡出的弟弟劉盈,劉襄沒什麽好說的。
可眼下,孝惠皇帝看上去要‘絕嗣’了,如此良機,豈能錯過?
就好似知道劉襄的想法般,陳平、周勃等老臣也隨之提議:諸呂授首過後,幼帝自然是留不得;
彼時,當立者非大王而何(除了大王,還有誰有資格坐上皇位呢)?
於是,自認為事成之後,可以坐上漢家皇位的齊王劉襄,幾乎是砸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底,乃至於身家性命,發兵二十萬於齊都臨淄,向西朝著函穀關方向進發。
得知齊王起兵,呂產、呂祿當即做出反應:由潁陰侯灌嬰率南軍近半兵力,沿途征召兵馬青壯,開往關外阻攔齊王劉襄。
至此,陳平、周勃等老臣目的達成。
——長安僅有的兩支禁軍:南、北軍,其中半支南軍去了關外;
剩下的北軍和另外半支南軍,便是最後的阻礙。
之後的事,就是婦孺皆知了:周勃一聲‘劉氏左衽’,便憑借個人威望策反了整支北軍;
而在整建製的北軍麵前,隻剩下一半兵力的南軍,哪怕拚死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終究沒能守住皇宮。
北軍倒戈,南軍僅存的力量盡數戰歿於那場‘皇宮保衛戰’之中,諸呂外戚自是難逃舉族銷戶的下場。
隻是事成之後,陳平、周勃等元勳老臣卻並未按照約定,迎立誅呂功臣:齊王劉襄,轉而去將看上去好掌控的‘老實人’——代王劉恆接來了長安。
至於劉襄,則是在知道四叔劉恆已經即位之後,心灰意冷的迴到了齊都臨淄,並於短短一年之後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