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考後發榜,已是暮春時節,晉賢得了第五名,也得了個稟生的名頭,雖非案首,卻也並不很差了。對這名次,林如海雖不大滿意,倒也沒多說什麽,隻叫晉賢心裏暗自僥幸。
因著晉賢年幼,林如海也不打算叫他當年去試秋闈,秀才說到底不過是剛入門罷了,然而舉人進士又有不同。林如海當年也是一般考過來的,自然曉得其中厲害。晉賢雖在讀書上有幾分靈氣,然而真要立時去行舉業,也難免有幾分困難,倒不如拘著他再讀三年書,日後也好搏個好名次。
雖說依林如海的品級,晉賢原是能進國子監讀書的。然而林如海卻寧可叫他如尋常學子一般,入府學念書,原是為著國子監內就讀的膏粱紈絝極多,晉賢年紀又小,心性不定,林如海一片愛子之心,唯恐幼子叫人帶壞了去。
卻說這日林如海歸家,卻得了兩個消息,一是當日林如海同窗之子,年方弱冠便已中舉,此次入京卻是有意一試下年春闈。隻是其父本出身清貧,又多年外放不在京中,在京中既無恆產也無親眷,唯有林如海年幼時一同讀書,倒也稱得上是誌趣相投,便請托林如海照料一二。
再來便是當日偶然和林如海連了宗的舊年狀元林緒之,如今其長子也到了行科舉業的時候。因著一家子都隨緒之外放不在京中,按說京中雖也有幾位同科好友可托付,卻哪有林如海這族叔代為管教來的便宜。因而便也言辭懇切的寫了信來,將明載下場春闈的長子托付給了林如海。
一個是昔日同窗之子,一個是便宜族侄,又都是前途可期的未來進士,林如海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便讓林夫人在外院收拾出院子來,以作兩個小輩讀書安身之所。
春去秋來,轉眼又是許多日子過去,不說林府這多了兩個少年結伴讀書,卻說黛玉這日接了信來,原是其在揚州的至交好友宜玥業已隨母入京。這日卻是邀了黛玉,一同賞玩秋景,一敘別情。
黛玉與好友久未見麵,自然是極肯的,便央了母親,帶了丫鬟婆子去赴約。林夫人本不欲答應,然而到底心疼女兒在京中雖結識了幾個姐妹,然而卻都交情不深,也未必說的到一塊兒去,素日在府裏十分寂寞,反不如在揚州自在。又思及這費家姑娘原也是錦鄉侯府的小姐,正經的名門閨秀,家裏規矩也是好的,加之又耐不住黛玉苦求,便也應了。
宜玥之父本是錦鄉侯幼子,如今在外放並未迴京,此次宜玥隻是隨母迴來備嫁。因她不久後便要出門子,家裏對她十分看重,卻也不很拘著她。因此她求了長輩與先前好友相見,倒也被允了。
黛玉進了錦鄉侯府,本應先見過長輩,隻是錦鄉侯夫人如今年歲已大,早已不大見客。引路的丫鬟便把黛玉引進了費太太一家所居的小院。
方繞過一排抄手花廊,便見院前三四個丫鬟簇擁著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站在門口張望著,見黛玉走進,那少女忙緊走幾步,笑道,“林妹妹,你可來了。”
黛玉忙上前笑道,“玥姐姐。”說著退後半步,略屈了膝,笑道,“賀過玥姐姐大喜。”
宜玥臉上一紅,道,“許久不見,你竟也來這般作弄我。”說著便挽了黛玉的手往裏走,又笑道,“這麽久不見,你想我不曾想?”
黛玉便道,“打從我進京起,我就想著,什麽時候玥姐姐能來呢。這京裏什麽都好,唯獨少了自小和我一塊兒大的姐妹們,讀書做詩都沒意思了。”
宜玥笑道,“這還差不多,我在南邊也一直想著你呢,這迴進京,我帶了好些土儀來,雖不算什麽,好歹是我一番心意,你一會可別忘了帶走。”
黛玉笑道,“這個要忘了,我還能記得什麽?”說著又笑道,“你這迴進京,帶了南邊新出的書沒?”
宜玥笑道,“‘這個要忘了,我還能記得什麽?’我特特逼著我哥哥在書肆把那些近來新刊的詩詞文集,一齊買了迴來,一式兩份少不了你的。”又笑道,“不過你可別想著白拿,想好了拿什麽換沒?”
黛玉笑道,“帶都帶來了,還能少了你的。”
說著兩人已走到了正房前,當值的丫鬟原也是跟著費太太從南邊歸京的,倒也識得這和自家姑娘交好的林姑娘,見她二人說的起勁,倒也不足為奇,帶著笑意道,“林姑娘來了,林姑娘好。”說著便把簾子打了起來。
黛玉一笑,隨宜玥走進房裏,見宜玥之母費太太正坐在正房坑上,旁邊也有幾個媳婦丫鬟立著服侍。
宜玥一進門便笑道,“太太,我帶林妹妹來了。”
黛玉忙緊走幾步,屈膝行禮道,“費太太好。”
費太太忙叫宜玥道,“還不把你林妹妹扶起來,好姑娘,不必這般多禮。”又笑道,“快坐。”
黛玉見房裏挨坑也擺著一溜三張椅子,便隨宜玥在那椅子上坐了。那丫鬟忙給兩位姑娘斟上茶來。
費太太見黛玉坐定,便道,“自林大人高升歸京,也有一二年未見了,林夫人近來可好?”
黛玉便笑道,“我母親還是老樣子,如今也不大出門,曉得我來見玥姐姐,還特特囑咐我給您道好。”
費太太忙道,“原該我們上門拜訪的,隻是你宜玥姐姐父親沒迴來,我們娘兩到不好前去打擾了。”
如此這般一番寒暄,宜玥便從旁接口道,“好太太,我和林妹妹這麽久沒見麵,你好歹可憐可憐我們,放我們屋裏說話去好不好。”
費太太素來對這幼女是沒法子的,隻得道,“去罷,去罷,你若有你林妹妹一半兒懂事,我也不為你愁了。”
黛玉見狀,便忙隨宜玥一同站起來,笑道,“玥姐姐已經很好了,可她便是再好,費太太也是她母親,哪有母親不為女兒犯愁的呢。我在家裏,不如玥姐姐的地方多的是呢,我娘看著我,不知道該有多犯愁呢。”
宜玥笑著對自家母親道,“這話可不是我說的,好了好了,母親我帶林妹妹去了,迴頭再來孝順您。”說著便和黛玉一道行了禮,退了出去。
因著晉賢年幼,林如海也不打算叫他當年去試秋闈,秀才說到底不過是剛入門罷了,然而舉人進士又有不同。林如海當年也是一般考過來的,自然曉得其中厲害。晉賢雖在讀書上有幾分靈氣,然而真要立時去行舉業,也難免有幾分困難,倒不如拘著他再讀三年書,日後也好搏個好名次。
雖說依林如海的品級,晉賢原是能進國子監讀書的。然而林如海卻寧可叫他如尋常學子一般,入府學念書,原是為著國子監內就讀的膏粱紈絝極多,晉賢年紀又小,心性不定,林如海一片愛子之心,唯恐幼子叫人帶壞了去。
卻說這日林如海歸家,卻得了兩個消息,一是當日林如海同窗之子,年方弱冠便已中舉,此次入京卻是有意一試下年春闈。隻是其父本出身清貧,又多年外放不在京中,在京中既無恆產也無親眷,唯有林如海年幼時一同讀書,倒也稱得上是誌趣相投,便請托林如海照料一二。
再來便是當日偶然和林如海連了宗的舊年狀元林緒之,如今其長子也到了行科舉業的時候。因著一家子都隨緒之外放不在京中,按說京中雖也有幾位同科好友可托付,卻哪有林如海這族叔代為管教來的便宜。因而便也言辭懇切的寫了信來,將明載下場春闈的長子托付給了林如海。
一個是昔日同窗之子,一個是便宜族侄,又都是前途可期的未來進士,林如海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於是便讓林夫人在外院收拾出院子來,以作兩個小輩讀書安身之所。
春去秋來,轉眼又是許多日子過去,不說林府這多了兩個少年結伴讀書,卻說黛玉這日接了信來,原是其在揚州的至交好友宜玥業已隨母入京。這日卻是邀了黛玉,一同賞玩秋景,一敘別情。
黛玉與好友久未見麵,自然是極肯的,便央了母親,帶了丫鬟婆子去赴約。林夫人本不欲答應,然而到底心疼女兒在京中雖結識了幾個姐妹,然而卻都交情不深,也未必說的到一塊兒去,素日在府裏十分寂寞,反不如在揚州自在。又思及這費家姑娘原也是錦鄉侯府的小姐,正經的名門閨秀,家裏規矩也是好的,加之又耐不住黛玉苦求,便也應了。
宜玥之父本是錦鄉侯幼子,如今在外放並未迴京,此次宜玥隻是隨母迴來備嫁。因她不久後便要出門子,家裏對她十分看重,卻也不很拘著她。因此她求了長輩與先前好友相見,倒也被允了。
黛玉進了錦鄉侯府,本應先見過長輩,隻是錦鄉侯夫人如今年歲已大,早已不大見客。引路的丫鬟便把黛玉引進了費太太一家所居的小院。
方繞過一排抄手花廊,便見院前三四個丫鬟簇擁著一位身材高挑的少女站在門口張望著,見黛玉走進,那少女忙緊走幾步,笑道,“林妹妹,你可來了。”
黛玉忙上前笑道,“玥姐姐。”說著退後半步,略屈了膝,笑道,“賀過玥姐姐大喜。”
宜玥臉上一紅,道,“許久不見,你竟也來這般作弄我。”說著便挽了黛玉的手往裏走,又笑道,“這麽久不見,你想我不曾想?”
黛玉便道,“打從我進京起,我就想著,什麽時候玥姐姐能來呢。這京裏什麽都好,唯獨少了自小和我一塊兒大的姐妹們,讀書做詩都沒意思了。”
宜玥笑道,“這還差不多,我在南邊也一直想著你呢,這迴進京,我帶了好些土儀來,雖不算什麽,好歹是我一番心意,你一會可別忘了帶走。”
黛玉笑道,“這個要忘了,我還能記得什麽?”說著又笑道,“你這迴進京,帶了南邊新出的書沒?”
宜玥笑道,“‘這個要忘了,我還能記得什麽?’我特特逼著我哥哥在書肆把那些近來新刊的詩詞文集,一齊買了迴來,一式兩份少不了你的。”又笑道,“不過你可別想著白拿,想好了拿什麽換沒?”
黛玉笑道,“帶都帶來了,還能少了你的。”
說著兩人已走到了正房前,當值的丫鬟原也是跟著費太太從南邊歸京的,倒也識得這和自家姑娘交好的林姑娘,見她二人說的起勁,倒也不足為奇,帶著笑意道,“林姑娘來了,林姑娘好。”說著便把簾子打了起來。
黛玉一笑,隨宜玥走進房裏,見宜玥之母費太太正坐在正房坑上,旁邊也有幾個媳婦丫鬟立著服侍。
宜玥一進門便笑道,“太太,我帶林妹妹來了。”
黛玉忙緊走幾步,屈膝行禮道,“費太太好。”
費太太忙叫宜玥道,“還不把你林妹妹扶起來,好姑娘,不必這般多禮。”又笑道,“快坐。”
黛玉見房裏挨坑也擺著一溜三張椅子,便隨宜玥在那椅子上坐了。那丫鬟忙給兩位姑娘斟上茶來。
費太太見黛玉坐定,便道,“自林大人高升歸京,也有一二年未見了,林夫人近來可好?”
黛玉便笑道,“我母親還是老樣子,如今也不大出門,曉得我來見玥姐姐,還特特囑咐我給您道好。”
費太太忙道,“原該我們上門拜訪的,隻是你宜玥姐姐父親沒迴來,我們娘兩到不好前去打擾了。”
如此這般一番寒暄,宜玥便從旁接口道,“好太太,我和林妹妹這麽久沒見麵,你好歹可憐可憐我們,放我們屋裏說話去好不好。”
費太太素來對這幼女是沒法子的,隻得道,“去罷,去罷,你若有你林妹妹一半兒懂事,我也不為你愁了。”
黛玉見狀,便忙隨宜玥一同站起來,笑道,“玥姐姐已經很好了,可她便是再好,費太太也是她母親,哪有母親不為女兒犯愁的呢。我在家裏,不如玥姐姐的地方多的是呢,我娘看著我,不知道該有多犯愁呢。”
宜玥笑著對自家母親道,“這話可不是我說的,好了好了,母親我帶林妹妹去了,迴頭再來孝順您。”說著便和黛玉一道行了禮,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