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 蘇辰問起荀修為什麽會昏迷, 荀修卻說不知道,他自己也覺莫名其妙, 以為隻是睡個覺而已。不過, 他依稀記得自己做了個夢,蘇辰問他什麽夢,又說記不清了。
“好像一直在找什麽東西,總覺得找不到會很糟糕。”荀修說到這裏時笑了, 將蘇辰一把摟進懷裏揉了揉,在他臉上親了一口才笑眯眯地繼續說道, “一定是因為你跑了而我又找不到你,日有所思,夜所有夢。”
是這樣嗎?
蘇辰微微皺起眉頭,心中閃過一絲疑惑。
都說小別勝新婚, 對荀修來說,他有整整兩個月沒見到蘇辰, 還是在剛確立關係並有了實質性進展的時候, 那當然是食髓知味, 沒有魘足的時候了。
而對於蘇辰來說, 則要簡單得多。他被嚇到了,於是不自覺間對荀修就變得百依百順起來。在床上被欺負哭了也隻是用力抓著床單咬唇忍著,眼眶紅紅,嘴唇被咬得發白。荀修看到這個樣子的蘇辰,眼神溫柔地不得了,欺負起來卻更狠了。隻是事後極盡溫暖體貼,並且考慮到蘇辰的身體,也沒有做太頻繁。
總的來說,就是蘇辰迴來後,兩人的日子過得,那是蜜裏調油,黏糊勁兒看得旁人恨不能分分鍾自戳雙目。
不久後,蘇辰又與荀修合作拍攝了一部懸疑偵探劇,在這部劇裏,蘇辰擔任主角,荀修成了男二號。
在這部戲裏,蘇辰扮演的是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天才心理學專家,幫助警方破獲了不少重刑案件。而荀修則扮演劇中與蘇辰合作的刑警隊長。
這部劇和一般懸疑偵探劇不一樣的地方,不僅在於主角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沒人知道,更在於,每破獲一起案件,主角的病情就會更加深一點——而對於這一點,卻沒有人知道。
嗯,看劇的觀眾除外。
主角將自己的病情掩藏得很好,平日看起來與常人無異。遇到案件時,他能迅速有效地破解線索,在極短時間裏找出兇手,刑警們歡喜慶祝。卻無人知道,主角在獨自一人時,會對兇手的作案手法進行改進,一遍又一遍,直至達到近乎完美。
但同時,他又深陷一種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他會將兇手對受害者所犯的罪轉嫁到自己身上,同時又將受害者家屬的痛苦移情到自己身上,這樣雙重的精神折磨,使他的精神狀態越來越糟糕。而隻有破獲一起案件,抓到兇手,才能稍稍緩解一下他心中的罪惡感與痛苦,但新的案情往往又會加重這種罪惡感和痛苦。
這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也是一個惡性循環。
後來刑警隊長終於發現了端倪,經過一段時間地留心觀察,最終得知了主角的病情。
之後兩人展開了激烈的衝突——準確說隻是刑警隊長單方麵的激烈,主角展示給外人的形象永遠是冷靜而理智的。刑警隊長不允許主角再參與任何案情,但主角並不接受他的好意。發生案件時,刑警隊長故意不帶他,主角卻通過自己的方式查案,案件依然被他破獲。
“你這是自殺!是慢性自殺!你就這麽想不開嗎?!”情緒激動之下,刑警隊長衝主角喊出這句話。
主角在沉默許久後,非常冷靜地說出一句:
“如果不讓我破案,那麽你就是現在殺死了我。”
過了沒多久,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重案,有關部門成立專案小組,卻毫無頭緒,幾天過去,案板沒有任何進展。這時有人提到主角,可刑警隊長還是不想他參與進來。
受傷者在一天天增加,案情還是毫無進展,主角帶著自己分析描畫出來的線索找到刑警隊長,刑警隊長再也不能拒絕。
在主角的幫助下,案情一點點明朗起來,兇手的窮兇極惡與高超的作案手法震驚了專案組的人。而主角在抽絲剝繭之下,發現兇手的作案手法,竟是自己曾經寫下的改進手法。
主角差點崩潰,他憑著最後一點堅持與兇手鬥智鬥勇。從最開始每每晚於兇手一步,找到受傷者卻已成一具屍體,到後來終於領先兇手一步,順利將人質救出。
劇情的□□到來。兇手脅持了一個小學班級的學生,將他們分成兩隊。一隊隻有一名小學生,綁在廢棄的火車軌道上;一隊是剩下的二十三名小學生,綁在火車即將駛過的軌道上。
“我們來做個遊戲,看看是法不責眾的支持率高,還是‘對的事情’支持率高。”
兇手留下這一句話後,就切斷了與主角的通話。
主角沒有與兇手玩這個遊戲,他在火車開來的最後十分鍾,解開了捆綁小學生的那段鐵路所在地。然後通知附近警察與車站工作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二十五個孩子全部解救出來。孩子們剛被抱離軌道,火車便飛速馳過,輾著那二十三個孩子曾經被綁的鐵軌,轟隆隆遠去。
兇手被包圍起來時,講述了一段故事,故事裏的主人公,是二十年前獨自留在廢棄軌道上,最後被放棄的,那個孩子的弟弟。
“你知道其他孩子迴去後,家長們是怎麽教的嗎?他們說,你們不要像那個被壓死的孩子一樣,傻唿唿地自己一個人玩,要合群,跟大家一起,不然就會被火車壓。”兇手一邊說一邊笑,臉上卻掛滿了淚水。
“錯誤的事情,當時沒有糾正,就會一直錯下去,所以,我隻是修正一個二十年前的錯誤。”
說完後,兇手取出一個遙控器——原來他事先在這個廢棄工廠埋下了炸彈,炸彈炸響,這裏所有的警察都會死。
主角阻止了兇手,最後說服兇手讓其他人離開,自己留下。
“警察抓罪犯,是‘對的事情’,如果他們今天都死在了這裏,那以後還有多少人能堅持做這樣‘對的事情’呢?”
刑警隊長不願離開,說除非主角跟他一起走。在兇手不耐煩按下按鈕前,主角側過頭望著刑警隊長,輕輕地,說了他此生最後一句話。
“你走吧,我已經走不動了。”
刑警隊長聽出了他的話外之意,眼眶瞬間紅了。
刑警隊長剛走出工廠大門,紅光閃現,爆炸聲響起,強烈的氣流將他掀翻在地。刑警隊長沒有爬起來,也沒有在意自己有沒有受傷,他趴在地上,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
這部名為《罪贖》的電視劇,不僅掀起了一陣懸疑偵探風,還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有人把關注點放在火車司機應該選擇哪條軌道上,更多人則因受害者家屬二十年後成為兇手的報複行為而反思起來。
這部劇並不是對當年司機的選擇做出批評——兇手最後的陳述表明,他怨恨的不是當時司機的選擇,而是事後那些幸存者孩子家長們的態度。
由此也引發了更為廣泛的討論,讓大眾的關注點不是放在司機的選擇上,而是事情發生前的教育,正確到位的教育,這種事情就可以避免;以及事後的引導和反思,損失已經造成,如何讓這種損失就此停止,不再延續下去,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除此之外,蘇辰扮演的精神病天才,有著超高的智商和嚴重的精神疾病,他一直在獨孤而堅強地對抗著病症,最後卻依然走向死亡。
這種悲劇結局,讓觀眾對他充滿了同情,也引發了如何關心對待精神病患者的熱議。
一部劇,能引發這麽多社會議論,除了劇本本身過硬之外,蘇辰的演技自然也功不可沒。於是,無可非議地,蘇辰憑《罪贖》這部劇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的獎杯。
蘇辰後來又拍了幾部劇,其中有三部電影,都是跟荀修合作,拿到了兩個影帝頭銜。
這個時候,蘇辰已經成為一個可以與荀修比肩的影帝,而荀修這些年,除了跟蘇辰配戲,沒再拍其他戲。兩人的關係慢慢被人挖出,因此也掀起了一陣風波。這一次,荀修沒有再控製輿論,不管好的壞的,任憑那些人在網上說。
蘇辰也不是在意輿論的人,隻是覺得自己的生活被人這樣窺探議論,不太喜歡。最後,他與荀修主演,拍攝了一部同性題材的電影後,宣布退出娛樂圈。
不管真愛粉絲如何痛哭流涕,蘇辰說退圈就退圈。而他的息影之作,不僅奪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還獲得了許多國際獎項,讓那些說他迫於壓力喪家犬一般逃走的人被狠狠打臉。
蘇辰與荀修早在幾年前已在國外登記結婚,而蘇媽媽在知道自己兒子要跟一個男人結婚時,隻愣了三秒鍾就接受了,還要張羅著給兩人大擺宴席,被蘇辰阻止。
這一世,蘇辰有愛情,有親情,甚至是友情。雖然剛醒過來時,他本身的性格應當是情感缺失,不懂感情。但蘇辰還是打開了一點心房,試著接受除那個人之外的一些人。
如果隻有自己一個人,蘇辰沒有這樣的勇氣,但有那個人在身邊,他便有了這樣的勇氣。
他不再去想以後的事,作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就像《罪贖》中他演的那個角色一樣,當還有力氣時,那就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的那天。
“想什麽呢?”
有人從身後抱上來,將他圈在懷裏。
蘇辰習慣性向後一靠,頭枕在身後人的肩膀上,微笑著,偏過頭注視那人的臉。
“想你。”
荀修微微一愣,繼而溫柔地笑了起來,在他唇上啄了一下。
“我一直在你身邊,還用想?”
“就是想你一直在。”
最後的話輕如呢喃,消失在唇舌之間。
暖風微熏,溫柔繾綣。
“好像一直在找什麽東西,總覺得找不到會很糟糕。”荀修說到這裏時笑了, 將蘇辰一把摟進懷裏揉了揉,在他臉上親了一口才笑眯眯地繼續說道, “一定是因為你跑了而我又找不到你,日有所思,夜所有夢。”
是這樣嗎?
蘇辰微微皺起眉頭,心中閃過一絲疑惑。
都說小別勝新婚, 對荀修來說,他有整整兩個月沒見到蘇辰, 還是在剛確立關係並有了實質性進展的時候, 那當然是食髓知味, 沒有魘足的時候了。
而對於蘇辰來說, 則要簡單得多。他被嚇到了,於是不自覺間對荀修就變得百依百順起來。在床上被欺負哭了也隻是用力抓著床單咬唇忍著,眼眶紅紅,嘴唇被咬得發白。荀修看到這個樣子的蘇辰,眼神溫柔地不得了,欺負起來卻更狠了。隻是事後極盡溫暖體貼,並且考慮到蘇辰的身體,也沒有做太頻繁。
總的來說,就是蘇辰迴來後,兩人的日子過得,那是蜜裏調油,黏糊勁兒看得旁人恨不能分分鍾自戳雙目。
不久後,蘇辰又與荀修合作拍攝了一部懸疑偵探劇,在這部劇裏,蘇辰擔任主角,荀修成了男二號。
在這部戲裏,蘇辰扮演的是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天才心理學專家,幫助警方破獲了不少重刑案件。而荀修則扮演劇中與蘇辰合作的刑警隊長。
這部劇和一般懸疑偵探劇不一樣的地方,不僅在於主角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沒人知道,更在於,每破獲一起案件,主角的病情就會更加深一點——而對於這一點,卻沒有人知道。
嗯,看劇的觀眾除外。
主角將自己的病情掩藏得很好,平日看起來與常人無異。遇到案件時,他能迅速有效地破解線索,在極短時間裏找出兇手,刑警們歡喜慶祝。卻無人知道,主角在獨自一人時,會對兇手的作案手法進行改進,一遍又一遍,直至達到近乎完美。
但同時,他又深陷一種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中。他會將兇手對受害者所犯的罪轉嫁到自己身上,同時又將受害者家屬的痛苦移情到自己身上,這樣雙重的精神折磨,使他的精神狀態越來越糟糕。而隻有破獲一起案件,抓到兇手,才能稍稍緩解一下他心中的罪惡感與痛苦,但新的案情往往又會加重這種罪惡感和痛苦。
這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也是一個惡性循環。
後來刑警隊長終於發現了端倪,經過一段時間地留心觀察,最終得知了主角的病情。
之後兩人展開了激烈的衝突——準確說隻是刑警隊長單方麵的激烈,主角展示給外人的形象永遠是冷靜而理智的。刑警隊長不允許主角再參與任何案情,但主角並不接受他的好意。發生案件時,刑警隊長故意不帶他,主角卻通過自己的方式查案,案件依然被他破獲。
“你這是自殺!是慢性自殺!你就這麽想不開嗎?!”情緒激動之下,刑警隊長衝主角喊出這句話。
主角在沉默許久後,非常冷靜地說出一句:
“如果不讓我破案,那麽你就是現在殺死了我。”
過了沒多久,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重案,有關部門成立專案小組,卻毫無頭緒,幾天過去,案板沒有任何進展。這時有人提到主角,可刑警隊長還是不想他參與進來。
受傷者在一天天增加,案情還是毫無進展,主角帶著自己分析描畫出來的線索找到刑警隊長,刑警隊長再也不能拒絕。
在主角的幫助下,案情一點點明朗起來,兇手的窮兇極惡與高超的作案手法震驚了專案組的人。而主角在抽絲剝繭之下,發現兇手的作案手法,竟是自己曾經寫下的改進手法。
主角差點崩潰,他憑著最後一點堅持與兇手鬥智鬥勇。從最開始每每晚於兇手一步,找到受傷者卻已成一具屍體,到後來終於領先兇手一步,順利將人質救出。
劇情的□□到來。兇手脅持了一個小學班級的學生,將他們分成兩隊。一隊隻有一名小學生,綁在廢棄的火車軌道上;一隊是剩下的二十三名小學生,綁在火車即將駛過的軌道上。
“我們來做個遊戲,看看是法不責眾的支持率高,還是‘對的事情’支持率高。”
兇手留下這一句話後,就切斷了與主角的通話。
主角沒有與兇手玩這個遊戲,他在火車開來的最後十分鍾,解開了捆綁小學生的那段鐵路所在地。然後通知附近警察與車站工作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二十五個孩子全部解救出來。孩子們剛被抱離軌道,火車便飛速馳過,輾著那二十三個孩子曾經被綁的鐵軌,轟隆隆遠去。
兇手被包圍起來時,講述了一段故事,故事裏的主人公,是二十年前獨自留在廢棄軌道上,最後被放棄的,那個孩子的弟弟。
“你知道其他孩子迴去後,家長們是怎麽教的嗎?他們說,你們不要像那個被壓死的孩子一樣,傻唿唿地自己一個人玩,要合群,跟大家一起,不然就會被火車壓。”兇手一邊說一邊笑,臉上卻掛滿了淚水。
“錯誤的事情,當時沒有糾正,就會一直錯下去,所以,我隻是修正一個二十年前的錯誤。”
說完後,兇手取出一個遙控器——原來他事先在這個廢棄工廠埋下了炸彈,炸彈炸響,這裏所有的警察都會死。
主角阻止了兇手,最後說服兇手讓其他人離開,自己留下。
“警察抓罪犯,是‘對的事情’,如果他們今天都死在了這裏,那以後還有多少人能堅持做這樣‘對的事情’呢?”
刑警隊長不願離開,說除非主角跟他一起走。在兇手不耐煩按下按鈕前,主角側過頭望著刑警隊長,輕輕地,說了他此生最後一句話。
“你走吧,我已經走不動了。”
刑警隊長聽出了他的話外之意,眼眶瞬間紅了。
刑警隊長剛走出工廠大門,紅光閃現,爆炸聲響起,強烈的氣流將他掀翻在地。刑警隊長沒有爬起來,也沒有在意自己有沒有受傷,他趴在地上,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
這部名為《罪贖》的電視劇,不僅掀起了一陣懸疑偵探風,還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有人把關注點放在火車司機應該選擇哪條軌道上,更多人則因受害者家屬二十年後成為兇手的報複行為而反思起來。
這部劇並不是對當年司機的選擇做出批評——兇手最後的陳述表明,他怨恨的不是當時司機的選擇,而是事後那些幸存者孩子家長們的態度。
由此也引發了更為廣泛的討論,讓大眾的關注點不是放在司機的選擇上,而是事情發生前的教育,正確到位的教育,這種事情就可以避免;以及事後的引導和反思,損失已經造成,如何讓這種損失就此停止,不再延續下去,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除此之外,蘇辰扮演的精神病天才,有著超高的智商和嚴重的精神疾病,他一直在獨孤而堅強地對抗著病症,最後卻依然走向死亡。
這種悲劇結局,讓觀眾對他充滿了同情,也引發了如何關心對待精神病患者的熱議。
一部劇,能引發這麽多社會議論,除了劇本本身過硬之外,蘇辰的演技自然也功不可沒。於是,無可非議地,蘇辰憑《罪贖》這部劇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的獎杯。
蘇辰後來又拍了幾部劇,其中有三部電影,都是跟荀修合作,拿到了兩個影帝頭銜。
這個時候,蘇辰已經成為一個可以與荀修比肩的影帝,而荀修這些年,除了跟蘇辰配戲,沒再拍其他戲。兩人的關係慢慢被人挖出,因此也掀起了一陣風波。這一次,荀修沒有再控製輿論,不管好的壞的,任憑那些人在網上說。
蘇辰也不是在意輿論的人,隻是覺得自己的生活被人這樣窺探議論,不太喜歡。最後,他與荀修主演,拍攝了一部同性題材的電影後,宣布退出娛樂圈。
不管真愛粉絲如何痛哭流涕,蘇辰說退圈就退圈。而他的息影之作,不僅奪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還獲得了許多國際獎項,讓那些說他迫於壓力喪家犬一般逃走的人被狠狠打臉。
蘇辰與荀修早在幾年前已在國外登記結婚,而蘇媽媽在知道自己兒子要跟一個男人結婚時,隻愣了三秒鍾就接受了,還要張羅著給兩人大擺宴席,被蘇辰阻止。
這一世,蘇辰有愛情,有親情,甚至是友情。雖然剛醒過來時,他本身的性格應當是情感缺失,不懂感情。但蘇辰還是打開了一點心房,試著接受除那個人之外的一些人。
如果隻有自己一個人,蘇辰沒有這樣的勇氣,但有那個人在身邊,他便有了這樣的勇氣。
他不再去想以後的事,作一個活在當下的人。就像《罪贖》中他演的那個角色一樣,當還有力氣時,那就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的那天。
“想什麽呢?”
有人從身後抱上來,將他圈在懷裏。
蘇辰習慣性向後一靠,頭枕在身後人的肩膀上,微笑著,偏過頭注視那人的臉。
“想你。”
荀修微微一愣,繼而溫柔地笑了起來,在他唇上啄了一下。
“我一直在你身邊,還用想?”
“就是想你一直在。”
最後的話輕如呢喃,消失在唇舌之間。
暖風微熏,溫柔繾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