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能夠把awg-9往apg-71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這本身就說明了這次光電探測係統公司走的技術路線是沒有問題,到時候把蘇27早期原裝的倒置卡格倫塞雷達換掉,那絕對就是一次非常大的技術飛躍。


    再隨後也沒有打算繼續深入地了解這款為國產化蘇27準備的雷達,畢竟這可並非是楊輝的專長,強製裝逼要去了解一波的話就顯得沒有什麽大的必要,還不如準備一下去找老同學敘舊。


    早就已經聽說自己的老同學現在已經在601所算是嶄露頭角,這次已經是被定為蘇-27國產化項目的總師,不過兩人都知道這次的見麵絕對不會涉及到蘇-27的子係統招標。


    一方麵是王永慶不會,並且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放水,他能夠在僅僅三十五歲不到的年齡當選為蘇27國產化項目總師,這601所背後還有多少熬資曆的人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恨不得把人放到放大鏡下麵仔細觀察,隻要稍微有一個風吹草動,那就是嗬嗬


    而要說另一方麵的原因就更簡單了,楊輝是絕對不可能走關係拿項目的,先不說中航西南是不是一定離了這個項目就活不了,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這次的雷達競標也失敗了,光電探測係統公司的科研隊伍也絕對不會真的就無事可做,或者說是無米下炊。


    隨便巴拉兩下,項目總歸還是會有的,比如這時候的中航西南無人機業務可一直都是在光電探測係統公司旗下,為巡海、地獄貓、田園貓幾款無人機研製配套的合成孔徑地形測繪雷達、遙感測控係統等等項目,反正隨便怎麽也不可能被餓死。


    又或者再把目光看長遠一些,考慮到長紅那邊都已經引進了以色列的l波段t/r組件生產技術,要說那東西雖然不適合用作戰鬥機機載火控雷達,但是用那東西做迴老本行,結合光電探測係統公司的技術優勢,以c-818為平台研製出一款出口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預警機,那性能肯定也是不俗。


    再或者要是覺得不用太早更新預警機技術,那麽使用長紅公司引進的l波段t/r組件為基礎,完全可以展開共和國海軍的神盾係統研製工作,而且這東西對於光電探測係統公司來說其實也並非難事。


    首先中航西南同海軍的關係一直不錯,要是說想要參與到海軍的神盾係統競標,相信以中航西南的口碑和關係,海軍絕對是對此非常歡迎,而這還僅僅是拿到項目競標資格。


    而且在技術上來看,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可能,首先預警機的雷達天線麵積絕對不比盾艦的天線小,那麽這時候在預警機研製方麵的硬件技術積累:電磁兼容、冷卻等等技術都可以對神盾係統有非常大的借鑒。


    其實說白了,這神盾係統差不多就可以看做是相控陣預警機係統裝在船上而已,他們兩者需要處理的目標任務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兩係統的複雜程度大概都是相差無幾,所以說隻要能夠研製大型預警機,那麽想要再研製神盾係統也是可以做到的,隻不過神盾係統就是看需求而定。


    再考慮到中航西南之前已經拿下了052b型驅逐艦的數據鏈係統合同,對海軍艦載數據鏈非常熟悉,後期的整個軍艦各種數據與神盾係統數據結合就可以做到非常緊密,而這又是一大優勢。


    所以也別看這時候的光電探測係統公司像是無米下炊的境地,那僅僅也隻是表象而已,隻要願意,那分分鍾都是大項目,所以說楊輝是真的犯不著去幫著走關係之類的,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必要。


    老同學之間見麵嘛!其實也沒有太多的什麽煽情,大概也就是憶往昔崢嶸歲月,再一直說到最近幾年的各自近況,一起吐槽一下心中的不快,特別是兩人都還同處一個係統、行業的時候,男人之間就會不知不覺地說到行業中的各種毛病等等。


    這樣也就漸漸地談到了這次的蘇-27項目,而這當真還是透露出了一些之前沒有對中航西南公開的所謂內部消息,而這內容倒還是可以聽聽,至少這消息和楊輝上一位麵所聽到的是不一樣。


    對比上一位麵的情況之後,這便適時的接上一句:“原來情況是這樣的,看來空軍對蘇27的國產化改進還是很有看法,而且這眼界也著實不低,直接就奔著蘇27型去了,要是這次項目真的能夠成功的話,這將是一款功能強大的重型戰鬥機。”


    其實真要說這蘇27,在上一位麵它最終是沒能最終完成定型的,但是真要說這款飛機的來龍去脈,大概可以說這就是集中了蘇27家族在首次定型之後二十年的所有改進措施,它就是一款基於蘇27基礎的先進技術驗證機。


    蘇27其實也有過很多代號,在九十年代的時候被稱之為蘇35(這個要和2010年之後的新蘇35區分開來),後來也有過蘇37的編號。


    這款飛機上也是使用了三翼麵布局設計,而這個蘇-27的三翼麵布局曆史,甚至是可以追溯到蘇33艦載戰鬥機之前,就蘇33的三翼麵布局都是從這款飛機上麵移植過去的。


    蘇27不僅僅是在氣動上采用了三翼麵布局,它還完全重新設計了新的座艙航電,早期滿是儀表的航電也終於被替換掉,一平三下的布局首次在蘇27家族中出現,後來的蘇30係列航電就是從蘇27的基礎上移植過去。


    這款飛機在動力係統上麵更是動了大手術,在早期的計劃中是改為使用數字式全權限電子控製係統的al-31f發動機,後來很快就不滿足了,再次改為使用推力更大的14噸級31f發動機改進型,並且要加裝矢量噴管技術,而這技術就是後來用來坑了三哥的蘇30ki戰鬥機上麵使用的矢量推力發動機。


    由於發動機使用了全權限數字式控製係統,又加上矢量推力控製,加上飛機又采用新的數字式雷達,這樣在新機飛控係統上麵的改進就體現出來了。


    飛控在原來的模擬電傳基礎上,直接改為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設計,並且亞音速飛行情況下再次放寬20的靜不穩定設計,之後又將雷達、發動機的控製都整合到飛控當中,直接就實現了傳說中的火飛推一體化交聯設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熬鷹航空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克希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克希德並收藏熬鷹航空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