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城縣衙在西蜀縣以南,按規製是個三進的屋子。一進是縣衙大廳,側邊兩個角屋放著些許衙役棍,虎頭閘之類。二進是縣衙典吏的辦公場所,一個四合院差不多十來間屋子的樣子,院子中間鋪著大大的石板,旁邊放著兩排兵器架,這倒是維護的很好,看得出使用人的愛惜。二進角落有個角門通到後院,就是縣令的住處了。
許哲邁著方步走向後院,戶型幾乎和自己家一樣,隻是大門變成角門。由於前任出身富裕,房屋維護的很好。而且因為前任離去匆忙,很多大件都沒有搬走,看著九層新的雕花大床,許哲滿意的在心裏點讚。
許氏已經開始帶著春分燒水打掃,屋子裏逐漸彌漫了生活起居的氣息。許浩元從門外走了,對著許哲使了個眼色:
“縣衙的人都來了,大人你要不要見見?”
會客室設在二院,側屋被打通形成一個大的房間,專門用做接待貴客。當然,平時還兼著食堂的功能。
按大明律,縣衙下屬可設縣丞一位,主簿一位,典吏四位,衙役十二位配武器,另外按照各地具體情況最多可以增設幫閑二十四位,幫閑月例縣衙自費。
縣丞大多由當地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由上級官員直接任命,困難時可代為處理部分縣令實務。由於官府默認,任何人無法擔任自己所在地正式官方職務,因此縣丞不算在官員之列,高於吏而低於官。邕城縣丞是個五大三粗的胖子,大名郝少雄,為邕城本地人,家裏經著一個石頭山,因此一直兼任邕城首富的位置。
也許是因為權利和金錢帶給他無比的底氣,郝少雄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對於許哲這個新上任的縣令也並不是十分熱絡。隻是敷衍的拱拱手算是行禮就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倒是拖著旁邊的幾個衙役說個不停。大致也就是不斷的吹噓自己生意上的事情,引的三五個衙役不斷附和,大拍馬屁。
主簿類似現代的秘書,分管梳理縣令平時大小雜事,向來由縣令自行安排,也算是一項官場潛規則了,如同在雍州看見的那位趙主簿就是太守同鄉,一直跟隨趙成左右,一路從縣令主簿做到現在,也算是有所收獲了。
現在邕城的主簿大名孫佳遠,為上任縣令同年,屢試不第便走了同年的路子,也算是謀個生計。哪裏想到這位前任這麽奇葩,居然掛印而去,他朝中有人膽大包天,孫佳遠卻不敢跟著走。要知道不管如何,主簿也算入了縣誌的人物,上任和卸任都是有手續的。
而且家中為了這個位置可謂傾家蕩產,如果什麽都不管的灰溜溜迴去,不說自己借鄉裏的錢還不了,臉麵上也是丟了個徹底。因此雖然知道許哲帶了人,卻依舊厚著臉皮過來,臉上掛著笑意不斷奉承,算是第一個迫不及待投靠許哲的人物。
典吏有刑典,民典,教化,吏典四位。其中刑典張霖清主刑罰,下位分管刑罰與刑手。邕城共計有刑罰手三名,其中一位專職殺頭,是家傳的手藝,祖上殺豬為生,到他後在縣裏找了個位置,算是吃上了公家飯。
殺頭衙役綽號‘豬頭張’,這也是祖上一直傳下的綽號,傳言他動手向來隻要一刀,保證毫無痛苦。因為聲名遠揚,有時臨縣也會特意邀請他去執刑,以保證一個痛快。靠著這麽手藝,‘豬頭張’也算是縣裏的一號人物了,還收了一個本家的徒弟帶在身邊,占了一個縣裏的幫閑名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殺人殺多了,‘豬頭張’身上或多或少總是有些戾氣,除了徒弟其他人都不大願意靠近,獨獨的占了會客室一個角落。
民典主民,大部分是指如收糧,收稅等事務。邕城現任民典為孫茂中,同樣也是邕城四鎮中東柳鎮的鎮長。個子不高,背有些駝,除了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珠子,看著就和其他鄉間老農沒什麽區別。誰能想到東柳鎮六層的田地都是他家的,真真正正上東柳鎮的土霸王。
東柳鎮在邕城以東,地勢相對平坦,周圍小山環繞,小山過去便是可以直達雍州的水道。隻是河流內泥沙堆積,廢棄的老樹枯枝不斷,因此行走不易,除了采菱人,幾乎沒有人會下水。做為邕城周圍地勢相對平坦的唯一地區,東柳集中了邕城大部分的良田。同樣,這次‘地龍翻身’損失最為嚴重的地方也是這裏。許是憂慮自家的良田,孫茂中抽著水煙,一直愁眉不展。
教化一般由縣裏讀書人兼任,實權不大但是地位清高。邕城教化許哲已經見過了,就是郝少英,也是郝少雄的同族堂兄。郝姓在西蜀是大姓,鎮江過半百姓都是姓郝,同鄉之間相互支撐,儼然形成邕城一股非常大的勢力。
吏典掌吏治,統轄縣衙內所有人員考勤,表現,有向上舉報罷免的權利,向來由縣令兼任。前任縣令已經離開,許哲自然就順手接替了這項職務。
另外就是十二名衙役了,除了之前說過的三名刑罰手,還有勺手孫師傅一名帶三個徒弟,掌縣衙食堂,外加八名普通衙役隨事抽調,不做具體分工,統領的是個叫郝策的,聽名字就知道也是西蜀鎮人了。
而作為一個連勞役都收不上來的縣城,不用說在職的幫閑,能夠養活這一大家子的飯食本身就是一項極大的挑戰,要知道陪著雍州漢子聞名天下的除了不停湧現的豪傑人物,還有的就是雍州漢子們的食量了。
看著一個個膀大腰圓,膘肥體健的衙差,再想想每月能夠申報的官糧儲備,許哲不禁淚從中來。好想問問前任,到底是怎樣把這群大吃貨給養成這樣的啊。
怕什麽來什麽,這邊還在想著糧食儲備,那邊就有衙役開口了:“大人,快到晌午了,大家一大早起來沒吃早食就趕路過來,要不我們先吃起來?”
“吃!”許哲麵目表情,內牛滿麵。
一陣殘風暴雨後,衙役們剃著牙齒心滿意足的離開,許哲領著其餘人進了側邊的小書房,滿滿當當的七個人塞得小書房腳都進不去。
剛剛落座,孫茂中就苦著臉發話了:“大人,雍州的賑災糧什麽時候到啊,在這樣下去怕要激起民變了。”
在許哲到達的一個月前,邕城‘土龍翻身’,大量的土地和房屋被掩埋,由於發生頻繁,百姓應對都很迅猛,倒是沒有什麽大量的人員傷亡,隻是苦了田裏的莊稼,眼看著就要結穗子,一場事故滿盤皆輸。除了些埋在土裏的幸免於難,其餘露在外麵的都給壓死了。
“我東柳鎮以麥收為主,這次龍王爺翻身把地裏大部分的莊稼都給壓折了,就算給扶正了,麥子估計也長不全乎。現在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本來還打算著咬咬牙過個把月就有新麥收成,現在全成了泡影。”
說著大抽了幾口水煙,“別的倒是不擔心,就是一作物欠收,咱們連這季的糧稅都交不上去了。”
“如果現在割了,大概可以產到多少糧食?”
“一半吧,”琢磨了半天,孫茂中迴答道:“本來最後一個月就是最為關鍵的時候,麥子都趁著這個月結穗子呢。現在割了,大部分的麥子還癟著,打不到什麽糧食的。這天殺的,要是晚那麽一個月多好。”
“現在大家普遍麥子都沒有收割,就算是沒有遭災的地方估計也沒有什麽糧食可以支援我們。來邕城之前我也打聽了,趙大人說了,我們這邊的災情已經報上去了,希望可以減免一部分糧稅。但是在旨意下來之前,一切還是隻能靠我們自己了。”
走船運的消息最是靈通,許哲還沒有到雍州,邕城遭災的情況就已經傳到了耳邊。之前在雍州的時候還特意問過趙太守,說疫情已經報上去了,不過批示下來之前即使庫中有糧,也沒人敢發。倒是糧稅征收按區進行,完全可以把邕城放在最後,等著批示下來再適當減免。
顯然孫典吏對著這事情也有數,沒有過分糾纏:“這樣就好,隻是不知道天家給的糧食有多少,如果少了估計又是一大堆事情。”
對於這個許哲倒是沒有辦法,隻能期盼這天家體諒,盡量減免一些糧稅,多留些糧食好過冬了。
“還有勞役怎麽辦,這眼看著後麵就要種下季糧食了,一旦田裏忙起來,可就顧不上勞役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孫典吏才退下,郝少雄就開始發話了。
“這倒是要請教郝大人了,往年我們這邊的勞役大概都是做些什麽事情呢?”除了知道去年勞役全部‘以銀帶役’,以前怎麽做許哲還真沒有功夫去打聽。
“大致就是做些修路清山的活計,哦,也可以去周邊山上采石頭。大人有所不知,邕城雖窮,山卻是不少,很多富裕人家都要山上的石塊鋪路建屋,我們邕城的石頭可是好東西啊。”說完摸摸自己的大肚子:“靠山吃山嘛。”
“可是據我所知,這邕城境內大部分的可采山脈不都是有主的麽?”心裏有了預感,許哲配合的問道。
郝少雄大笑了兩聲:“有主也沒事啊,有主的也可以采集麽。反正勞役是死的不需要縣衙花錢,采的石頭卻是可以賣錢的,邕城這麽窮,大家肚子裏兩個油星子都看不見。真的把石頭賣了,換些糧食綢緞的不是很好嘛。”
“尤其你看那些什麽上延的,什麽東西都沒有,一家子窮的叮當響,到冬天連禦寒的棉衣也隻有一件,不找點事情給他們做做,都等著餓死啊。”
許哲微微皺眉:“我想想。”
“大人可得快點想,這日子可不等著你慢慢想啊。”
許哲邁著方步走向後院,戶型幾乎和自己家一樣,隻是大門變成角門。由於前任出身富裕,房屋維護的很好。而且因為前任離去匆忙,很多大件都沒有搬走,看著九層新的雕花大床,許哲滿意的在心裏點讚。
許氏已經開始帶著春分燒水打掃,屋子裏逐漸彌漫了生活起居的氣息。許浩元從門外走了,對著許哲使了個眼色:
“縣衙的人都來了,大人你要不要見見?”
會客室設在二院,側屋被打通形成一個大的房間,專門用做接待貴客。當然,平時還兼著食堂的功能。
按大明律,縣衙下屬可設縣丞一位,主簿一位,典吏四位,衙役十二位配武器,另外按照各地具體情況最多可以增設幫閑二十四位,幫閑月例縣衙自費。
縣丞大多由當地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由上級官員直接任命,困難時可代為處理部分縣令實務。由於官府默認,任何人無法擔任自己所在地正式官方職務,因此縣丞不算在官員之列,高於吏而低於官。邕城縣丞是個五大三粗的胖子,大名郝少雄,為邕城本地人,家裏經著一個石頭山,因此一直兼任邕城首富的位置。
也許是因為權利和金錢帶給他無比的底氣,郝少雄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對於許哲這個新上任的縣令也並不是十分熱絡。隻是敷衍的拱拱手算是行禮就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倒是拖著旁邊的幾個衙役說個不停。大致也就是不斷的吹噓自己生意上的事情,引的三五個衙役不斷附和,大拍馬屁。
主簿類似現代的秘書,分管梳理縣令平時大小雜事,向來由縣令自行安排,也算是一項官場潛規則了,如同在雍州看見的那位趙主簿就是太守同鄉,一直跟隨趙成左右,一路從縣令主簿做到現在,也算是有所收獲了。
現在邕城的主簿大名孫佳遠,為上任縣令同年,屢試不第便走了同年的路子,也算是謀個生計。哪裏想到這位前任這麽奇葩,居然掛印而去,他朝中有人膽大包天,孫佳遠卻不敢跟著走。要知道不管如何,主簿也算入了縣誌的人物,上任和卸任都是有手續的。
而且家中為了這個位置可謂傾家蕩產,如果什麽都不管的灰溜溜迴去,不說自己借鄉裏的錢還不了,臉麵上也是丟了個徹底。因此雖然知道許哲帶了人,卻依舊厚著臉皮過來,臉上掛著笑意不斷奉承,算是第一個迫不及待投靠許哲的人物。
典吏有刑典,民典,教化,吏典四位。其中刑典張霖清主刑罰,下位分管刑罰與刑手。邕城共計有刑罰手三名,其中一位專職殺頭,是家傳的手藝,祖上殺豬為生,到他後在縣裏找了個位置,算是吃上了公家飯。
殺頭衙役綽號‘豬頭張’,這也是祖上一直傳下的綽號,傳言他動手向來隻要一刀,保證毫無痛苦。因為聲名遠揚,有時臨縣也會特意邀請他去執刑,以保證一個痛快。靠著這麽手藝,‘豬頭張’也算是縣裏的一號人物了,還收了一個本家的徒弟帶在身邊,占了一個縣裏的幫閑名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殺人殺多了,‘豬頭張’身上或多或少總是有些戾氣,除了徒弟其他人都不大願意靠近,獨獨的占了會客室一個角落。
民典主民,大部分是指如收糧,收稅等事務。邕城現任民典為孫茂中,同樣也是邕城四鎮中東柳鎮的鎮長。個子不高,背有些駝,除了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珠子,看著就和其他鄉間老農沒什麽區別。誰能想到東柳鎮六層的田地都是他家的,真真正正上東柳鎮的土霸王。
東柳鎮在邕城以東,地勢相對平坦,周圍小山環繞,小山過去便是可以直達雍州的水道。隻是河流內泥沙堆積,廢棄的老樹枯枝不斷,因此行走不易,除了采菱人,幾乎沒有人會下水。做為邕城周圍地勢相對平坦的唯一地區,東柳集中了邕城大部分的良田。同樣,這次‘地龍翻身’損失最為嚴重的地方也是這裏。許是憂慮自家的良田,孫茂中抽著水煙,一直愁眉不展。
教化一般由縣裏讀書人兼任,實權不大但是地位清高。邕城教化許哲已經見過了,就是郝少英,也是郝少雄的同族堂兄。郝姓在西蜀是大姓,鎮江過半百姓都是姓郝,同鄉之間相互支撐,儼然形成邕城一股非常大的勢力。
吏典掌吏治,統轄縣衙內所有人員考勤,表現,有向上舉報罷免的權利,向來由縣令兼任。前任縣令已經離開,許哲自然就順手接替了這項職務。
另外就是十二名衙役了,除了之前說過的三名刑罰手,還有勺手孫師傅一名帶三個徒弟,掌縣衙食堂,外加八名普通衙役隨事抽調,不做具體分工,統領的是個叫郝策的,聽名字就知道也是西蜀鎮人了。
而作為一個連勞役都收不上來的縣城,不用說在職的幫閑,能夠養活這一大家子的飯食本身就是一項極大的挑戰,要知道陪著雍州漢子聞名天下的除了不停湧現的豪傑人物,還有的就是雍州漢子們的食量了。
看著一個個膀大腰圓,膘肥體健的衙差,再想想每月能夠申報的官糧儲備,許哲不禁淚從中來。好想問問前任,到底是怎樣把這群大吃貨給養成這樣的啊。
怕什麽來什麽,這邊還在想著糧食儲備,那邊就有衙役開口了:“大人,快到晌午了,大家一大早起來沒吃早食就趕路過來,要不我們先吃起來?”
“吃!”許哲麵目表情,內牛滿麵。
一陣殘風暴雨後,衙役們剃著牙齒心滿意足的離開,許哲領著其餘人進了側邊的小書房,滿滿當當的七個人塞得小書房腳都進不去。
剛剛落座,孫茂中就苦著臉發話了:“大人,雍州的賑災糧什麽時候到啊,在這樣下去怕要激起民變了。”
在許哲到達的一個月前,邕城‘土龍翻身’,大量的土地和房屋被掩埋,由於發生頻繁,百姓應對都很迅猛,倒是沒有什麽大量的人員傷亡,隻是苦了田裏的莊稼,眼看著就要結穗子,一場事故滿盤皆輸。除了些埋在土裏的幸免於難,其餘露在外麵的都給壓死了。
“我東柳鎮以麥收為主,這次龍王爺翻身把地裏大部分的莊稼都給壓折了,就算給扶正了,麥子估計也長不全乎。現在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本來還打算著咬咬牙過個把月就有新麥收成,現在全成了泡影。”
說著大抽了幾口水煙,“別的倒是不擔心,就是一作物欠收,咱們連這季的糧稅都交不上去了。”
“如果現在割了,大概可以產到多少糧食?”
“一半吧,”琢磨了半天,孫茂中迴答道:“本來最後一個月就是最為關鍵的時候,麥子都趁著這個月結穗子呢。現在割了,大部分的麥子還癟著,打不到什麽糧食的。這天殺的,要是晚那麽一個月多好。”
“現在大家普遍麥子都沒有收割,就算是沒有遭災的地方估計也沒有什麽糧食可以支援我們。來邕城之前我也打聽了,趙大人說了,我們這邊的災情已經報上去了,希望可以減免一部分糧稅。但是在旨意下來之前,一切還是隻能靠我們自己了。”
走船運的消息最是靈通,許哲還沒有到雍州,邕城遭災的情況就已經傳到了耳邊。之前在雍州的時候還特意問過趙太守,說疫情已經報上去了,不過批示下來之前即使庫中有糧,也沒人敢發。倒是糧稅征收按區進行,完全可以把邕城放在最後,等著批示下來再適當減免。
顯然孫典吏對著這事情也有數,沒有過分糾纏:“這樣就好,隻是不知道天家給的糧食有多少,如果少了估計又是一大堆事情。”
對於這個許哲倒是沒有辦法,隻能期盼這天家體諒,盡量減免一些糧稅,多留些糧食好過冬了。
“還有勞役怎麽辦,這眼看著後麵就要種下季糧食了,一旦田裏忙起來,可就顧不上勞役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孫典吏才退下,郝少雄就開始發話了。
“這倒是要請教郝大人了,往年我們這邊的勞役大概都是做些什麽事情呢?”除了知道去年勞役全部‘以銀帶役’,以前怎麽做許哲還真沒有功夫去打聽。
“大致就是做些修路清山的活計,哦,也可以去周邊山上采石頭。大人有所不知,邕城雖窮,山卻是不少,很多富裕人家都要山上的石塊鋪路建屋,我們邕城的石頭可是好東西啊。”說完摸摸自己的大肚子:“靠山吃山嘛。”
“可是據我所知,這邕城境內大部分的可采山脈不都是有主的麽?”心裏有了預感,許哲配合的問道。
郝少雄大笑了兩聲:“有主也沒事啊,有主的也可以采集麽。反正勞役是死的不需要縣衙花錢,采的石頭卻是可以賣錢的,邕城這麽窮,大家肚子裏兩個油星子都看不見。真的把石頭賣了,換些糧食綢緞的不是很好嘛。”
“尤其你看那些什麽上延的,什麽東西都沒有,一家子窮的叮當響,到冬天連禦寒的棉衣也隻有一件,不找點事情給他們做做,都等著餓死啊。”
許哲微微皺眉:“我想想。”
“大人可得快點想,這日子可不等著你慢慢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