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扶不上牆的爛泥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清照無奈的搖了搖頭,說道:“沒關係,官家不會強迫你們做什麽事的。
其實說實話,官家選擇你們,我真有些意外,因為在我看來官家是想給咱們王家一個機會,讓王家能掙大錢。
不過你們沒有理解官家的用意,還鬧出了誤會,認為官家是在掏你們的錢,想整你們,你們也太小瞧官家了。
不說多了,官家現在推行紙幣,他隨便鬆鬆手,幾十上百萬貫就有了,犯得著跟你們要錢?
更何況,官家壓根就不想通過印錢來掙錢,官家掙錢的招多了去了,開辦商業銀行隻是想一來給那些小作坊和普通百姓一個安全低息貸款的地方。
二來也給銀莊一個掙錢的機會,再來朝廷也能從中收到一些利息。
你們卻以為盈利是官家唯一的目的,真是可笑。官家用得著費這力氣去掙錢嗎?
官家的格局有多大,我不想跟你們聊,我跟在官家身邊我能感受得到。
我還可以告訴你們,官家正在重整文思院,而且官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這些想法任何一項都能掙大錢。
官家甚至有一個宏願,要讓皇室自己掙錢來養活皇室,將來不需要從財政稅收裏麵支出。
他能用錢去給皇室掙錢,而且絕對不會靠武力,又會在乎咱們王家這點錢嗎?
我不清楚為什麽官家格外關照王家,但我提醒你們,這是官家給咱們王家的一個機會。
你們可以不要官家的關照,但不要在背後詆毀官家的良苦用心,否則官家知道了會很生氣的。”
一聽這話三姨就著急了,急忙說道:
“清照你誤會了,我們沒有怪官家半句話的意思,我們這不是情不得已嘛。”
王晏也急忙陪笑說道:
“是啊清照,你可千萬別誤會,我們感激官家呢,隻是王家的確有特殊情況,我們也知道官家不稀罕王家這點錢,官家有的是辦法掙錢。
所以,我們這些上不了台麵扶不上牆的爛泥還是就這麽算了吧,讓我們自己以後後悔去得了。”
王晟也同樣微笑說道:“是呀清照,你三姨和你大舅說的也是我想說的,既然官家不稀罕王家這點錢,那還是讓別人來做這件事吧。
王家我們幾個才疏學淺,無法領會官家的意思,隻怕把官家交辦的事給辦砸了,這對大家都不好。”
王昭說道:“對呀,你是官家身邊的人,你就跟官家說那麽一句唄,我看朝廷的幾個宰執家裏的錢可都不少,也有辦錢莊的,莫不如……”
李清照不想聽他們嘰嘰喳喳說個沒完,起身說道:
“我本來以為你們眼界高,應該能體會官家的良苦用心,沒想到你們完全想歪了。
既然這樣就不必談了,而且也沒有必要跟官家去說,官家壓根就沒有把你們這事當一迴事。”
說著李清照往外就走。
王晏等人還是有些惶恐,忙追了出來到門口相送。
李清照站住了,說道:“三位舅舅,三姨,我隻希望將來你們不要因為今天的決定而後悔。”
王晏陪笑說道:
“不會不會,我們就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有多少本事掙多少錢,但不會後悔的。”
王氏也說道:
“是呀,隻要官家放過我們王家,別要我們王家開什麽商業金行,那就好了……”
李清照沒等她說完,擺了擺手飄然而去。
趙開不僅聯係了王家,也聯係了其他幾個權貴開的錢莊,畢竟這些都是朝廷官員家人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這是規矩。
可是沒想到,包括王家在內的幾個權貴家開的錢莊,無一例外的都用各種借口推脫了這件事,不想成立商業金行。
這讓趙開哭笑不得。
於是又去找其他錢莊,畢竟開封有十幾家錢莊,而且每家錢莊得都有分店,加起來有三百多家。
但是,趙開把剩下的十來家錢莊也都走了個遍,這些人一大半居然跪在地上磕頭求饒,還有的放聲大哭,似乎遭到滅門慘禍一般。
趙開氣得真想大罵。
朝廷拿錢送給他們,他們都不敢接,也不敢要。
無可奈何之下,趙開隻好把這件事稟報了皇帝趙桓。
趙桓麵色平靜的聽完趙開說了整個事情經過,包括李清照的母家王家都不願意開辦商業金行。
這沒有出乎趙桓的意料。
他知道,在這個朝代,但凡跟朝廷扯上關係的都不會是好做的生意,尤其是蔡京當政這二十多年,別說紙幣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就算鹽鈔也是如此。
蔡京超量濫發鹽鈔,很多鹽商拿著鹽鈔卻拿不到鹽,賠了個傾家蕩產。
再往前,王安石變法。由於執行中的種種變味,青苗法成了強行攤派發放貸款,數倍於規定利息,強行征收,成了魚肉百姓的工具。
比如,原本對商家影響極大的市易法。
本來是很好的設計,朝廷在貨物供大於求的地方低價買入,等到價高時再賣出,賺差價。
這本來是調劑供需的一個好手段,結果讓衙門處理就成了強買強賣,欺行霸市。
原本就供不應求,官府反而要強行收購再高價倒賣,供大於求的時候又強迫別人高價收購原本就爛了大街的東西,魚肉百姓。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使得商人一聽到跟官府合作,首先就嚇得半死。
在這些人心目中,跟官府合作別說掙錢了,連本錢都未必能保得住,誰趕去招惹官府這隻大老虎呢?
趙桓其實也擔心,官府動用公權力強買強賣,欺壓良善,所以才設計了一個商業銀行作為緩衝,由商業銀行拿到朝廷的錢再去貸款,給那些需要貸款的商家發展生產。
畢竟大量的商人當然是需要資金的注入來擴大生產的,這種錢不管是交給衙門還是交給朝廷的金行,都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公權力對百姓的威懾和侵害。
經手的官員官吏都難免會重蹈覆轍,使用公權力的強權來高利放貸,欺壓百姓。
但假如是沒有公權力支持的民間商業銀行接受朝廷貸款,再發放出去,因為民間商業銀行數量很少,朝廷就方便監控了。
直接由皇城司的人進駐,監督朝廷貸款的發放,就能夠避免朝廷經手官員強買強賣,高利息放貸等問題了。
可沒想到,拿著數千萬貫的錢,居然沒人願意要。
其實說實話,官家選擇你們,我真有些意外,因為在我看來官家是想給咱們王家一個機會,讓王家能掙大錢。
不過你們沒有理解官家的用意,還鬧出了誤會,認為官家是在掏你們的錢,想整你們,你們也太小瞧官家了。
不說多了,官家現在推行紙幣,他隨便鬆鬆手,幾十上百萬貫就有了,犯得著跟你們要錢?
更何況,官家壓根就不想通過印錢來掙錢,官家掙錢的招多了去了,開辦商業銀行隻是想一來給那些小作坊和普通百姓一個安全低息貸款的地方。
二來也給銀莊一個掙錢的機會,再來朝廷也能從中收到一些利息。
你們卻以為盈利是官家唯一的目的,真是可笑。官家用得著費這力氣去掙錢嗎?
官家的格局有多大,我不想跟你們聊,我跟在官家身邊我能感受得到。
我還可以告訴你們,官家正在重整文思院,而且官家有很多新奇的想法,這些想法任何一項都能掙大錢。
官家甚至有一個宏願,要讓皇室自己掙錢來養活皇室,將來不需要從財政稅收裏麵支出。
他能用錢去給皇室掙錢,而且絕對不會靠武力,又會在乎咱們王家這點錢嗎?
我不清楚為什麽官家格外關照王家,但我提醒你們,這是官家給咱們王家的一個機會。
你們可以不要官家的關照,但不要在背後詆毀官家的良苦用心,否則官家知道了會很生氣的。”
一聽這話三姨就著急了,急忙說道:
“清照你誤會了,我們沒有怪官家半句話的意思,我們這不是情不得已嘛。”
王晏也急忙陪笑說道:
“是啊清照,你可千萬別誤會,我們感激官家呢,隻是王家的確有特殊情況,我們也知道官家不稀罕王家這點錢,官家有的是辦法掙錢。
所以,我們這些上不了台麵扶不上牆的爛泥還是就這麽算了吧,讓我們自己以後後悔去得了。”
王晟也同樣微笑說道:“是呀清照,你三姨和你大舅說的也是我想說的,既然官家不稀罕王家這點錢,那還是讓別人來做這件事吧。
王家我們幾個才疏學淺,無法領會官家的意思,隻怕把官家交辦的事給辦砸了,這對大家都不好。”
王昭說道:“對呀,你是官家身邊的人,你就跟官家說那麽一句唄,我看朝廷的幾個宰執家裏的錢可都不少,也有辦錢莊的,莫不如……”
李清照不想聽他們嘰嘰喳喳說個沒完,起身說道:
“我本來以為你們眼界高,應該能體會官家的良苦用心,沒想到你們完全想歪了。
既然這樣就不必談了,而且也沒有必要跟官家去說,官家壓根就沒有把你們這事當一迴事。”
說著李清照往外就走。
王晏等人還是有些惶恐,忙追了出來到門口相送。
李清照站住了,說道:“三位舅舅,三姨,我隻希望將來你們不要因為今天的決定而後悔。”
王晏陪笑說道:
“不會不會,我們就是一攤扶不上牆的爛泥,有多少本事掙多少錢,但不會後悔的。”
王氏也說道:
“是呀,隻要官家放過我們王家,別要我們王家開什麽商業金行,那就好了……”
李清照沒等她說完,擺了擺手飄然而去。
趙開不僅聯係了王家,也聯係了其他幾個權貴開的錢莊,畢竟這些都是朝廷官員家人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這是規矩。
可是沒想到,包括王家在內的幾個權貴家開的錢莊,無一例外的都用各種借口推脫了這件事,不想成立商業金行。
這讓趙開哭笑不得。
於是又去找其他錢莊,畢竟開封有十幾家錢莊,而且每家錢莊得都有分店,加起來有三百多家。
但是,趙開把剩下的十來家錢莊也都走了個遍,這些人一大半居然跪在地上磕頭求饒,還有的放聲大哭,似乎遭到滅門慘禍一般。
趙開氣得真想大罵。
朝廷拿錢送給他們,他們都不敢接,也不敢要。
無可奈何之下,趙開隻好把這件事稟報了皇帝趙桓。
趙桓麵色平靜的聽完趙開說了整個事情經過,包括李清照的母家王家都不願意開辦商業金行。
這沒有出乎趙桓的意料。
他知道,在這個朝代,但凡跟朝廷扯上關係的都不會是好做的生意,尤其是蔡京當政這二十多年,別說紙幣造成很多人家破人亡,就算鹽鈔也是如此。
蔡京超量濫發鹽鈔,很多鹽商拿著鹽鈔卻拿不到鹽,賠了個傾家蕩產。
再往前,王安石變法。由於執行中的種種變味,青苗法成了強行攤派發放貸款,數倍於規定利息,強行征收,成了魚肉百姓的工具。
比如,原本對商家影響極大的市易法。
本來是很好的設計,朝廷在貨物供大於求的地方低價買入,等到價高時再賣出,賺差價。
這本來是調劑供需的一個好手段,結果讓衙門處理就成了強買強賣,欺行霸市。
原本就供不應求,官府反而要強行收購再高價倒賣,供大於求的時候又強迫別人高價收購原本就爛了大街的東西,魚肉百姓。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使得商人一聽到跟官府合作,首先就嚇得半死。
在這些人心目中,跟官府合作別說掙錢了,連本錢都未必能保得住,誰趕去招惹官府這隻大老虎呢?
趙桓其實也擔心,官府動用公權力強買強賣,欺壓良善,所以才設計了一個商業銀行作為緩衝,由商業銀行拿到朝廷的錢再去貸款,給那些需要貸款的商家發展生產。
畢竟大量的商人當然是需要資金的注入來擴大生產的,這種錢不管是交給衙門還是交給朝廷的金行,都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公權力對百姓的威懾和侵害。
經手的官員官吏都難免會重蹈覆轍,使用公權力的強權來高利放貸,欺壓百姓。
但假如是沒有公權力支持的民間商業銀行接受朝廷貸款,再發放出去,因為民間商業銀行數量很少,朝廷就方便監控了。
直接由皇城司的人進駐,監督朝廷貸款的發放,就能夠避免朝廷經手官員強買強賣,高利息放貸等問題了。
可沒想到,拿著數千萬貫的錢,居然沒人願意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