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民商法律體係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反正官位就那麽多,一個蘿卜一個坑,要等前麵的蘿卜退休了或者出事了,坑才能讓出來,而不是你有才能就能夠有坑給你蹲的。
而現在,皇帝已經給了他一個大坑,讓他執掌天下民商事審判,他如果不蹲,那這個坑就歸別人了,而且還會給皇帝留下很壞的印象,以後還能不能接著蹲自己的那個大理寺少卿的坑或者別的坑,那可就難說的很了。
因此,聶宇幾乎是瞬間便作出了決定,堅決跟著皇帝走,皇帝讓他做什麽就做什麽,隻有這樣才不犯錯,不掉隊。
他趕緊接過了邵成章遞來的紙筆,在旁邊的小茶幾上開始做記錄。
趙桓先說民商通則的一些條款,他把後世的《民法通則》以及新頒布的《民法典》等的重要條款,包括物權、債權、侵權行為、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以及繼承法等相關內容的主要條款,都說了一遍。
由此一來,民商法律體係的框架就搭起來了。
聶宇原以為皇帝不可能比他這位明法科狀元更懂法律,可是聽到趙桓剛才說的這些條款,很多條款他聽都沒聽說過。
但是又覺得如果真是這樣規定下來,那麽民事糾紛就好解決了,就有依據了,以前很多似是而非的案件就知道該怎麽判了。
這些條文隻能記一個大概,因為趙桓說的很快。
好在聶宇足夠聰明,記憶力好,加之原本就精通律法,所以趙桓一說他就懂了,將要點記下來就行了。
在記錄過程中,他十分感慨,把皇帝告訴他的這些條款跟他之前審理的案件進行比對,發現按照這些條款,他很多之前判的案件都是有問題的。
畢竟在宋朝,調解民商事糾紛並沒有專門的法律,而是在《宋刑統》等刑律條文中有少量的規定。大量的民商事案件都是靠法官的自由裁量,用封建禮教來做裁判的。
結果,要麽就是和稀泥,要麽就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想當然拍腦袋。
而趙桓所說內容,基本上涵蓋了絕大部分民商事糾紛,一旦有了這些規定,處理糾紛的主要原則就清楚了。
雖然趙桓說的很快,隻說要點,而聶宇反應也很快,每個條文也隻記錄要點,但因為內容太多,花了半天時間,到了吃飯的點還沒說完。
趙桓吩咐傳膳,並讓聶宇跟他一起吃,邊吃邊聊。
聶宇驚喜交加答應了。
一邊吃飯,趙桓一邊和他談民商法的一些法治理念,例如契約自由,無過錯責任,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誰主張誰舉證,合同相對性等等。
這讓聶宇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些理念讓他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匆匆吃過午飯,趙桓又花了半天時間,才把剩下的民商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最重要的條款都告訴了聶宇。
趙桓沒有把製定這兩部法律的任務交給李迒,因為李迒起草的法律還有很多,而且這兩部法律專門用民商事的。
他想讓負責民商審判的聶宇來親自負責起草製定,這樣他對民商法的感悟就會更真切,為他以後執掌裁判寺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一直到傍晚時分,才說完。
最後,趙桓叮囑說道:
“草擬時有一點要記住,這兩部法律條文一定要用大白話,不要用文言,要讓識字的老農能夠在油燈下都讀懂。
這樣這部法律才能夠推廣開去,讓普通的百姓都知道,他們遇到民事糾紛該怎麽處理。”
聶宇心頭一凜。
他畢竟也是科舉出身,習慣了知乎者也,如果皇帝不這麽提醒,他絕對寫出的就是文言的,至少也是半文言的。
但皇帝已經明確要求了,普通的農人都能挑著油燈看得懂的法律條文,那就隻能是大白話了,這可是起草法律非常重要的指證,趕緊躬身答應了
趙桓又說道:
“不要求麵麵俱到,隻要求先把基本框架搭起來,隨著時間推移,再慢慢充實。
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有法可依的問題,然後再充實法律,所以現在要盡快拿出草案,初步研究,報朕批準之後盡快投入實施,咱們可沒有多少時間來慢慢打磨。”
其實趙桓告訴聶宇的這些條款,也都是經過現代法學家和法學工作者千百遍的錘煉提煉出來的,也是經過長時間實踐檢驗了的,因此也不存在閉門造車的問題。
就看是否適應宋朝的經濟環境和法製環境了。
等聶宇離開之後,趙桓瞧向擔任記錄的李清照,說道:
“對於科研寺、工商稅務寺和裁判寺三個新衙門的組建,你要組織一批文章來宣傳,要將朕的思路說清楚,將這三個衙門各自的職能職責說清楚。”
李清照連連點頭:
“隻是,有一些製度,臣估計百姓無法接受和理解,可能要接受需要一些時間。
比如訟棍,兩審終審,一事不再理,百姓恐怕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趙桓說道:
“沒錯,正因為如此,所以才需要你們大宋日報加大宣傳力度,這幾天《大宋日報》的銷量怎麽樣?”
“在京城銷量很好,每一期都要加印,因為拿出去街上賣的很快就搶購一空了,也有很多人到報社來訂閱了,一定就定全年的。
因為這是朝廷的報紙,上麵又有大量的內容,是他們喜聞樂見的,還有朝廷這麽多大事喜事,還能看到真正的前方軍情戰報和前段時間精彩的英雄故事。”
趙桓笑道:“還有你這位大詞人的詩詞作,還有張擇端那位大畫家的畫作,對吧?”
李清照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臣的詩詞跟官家宏圖偉業,大刀闊斧的變革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趙桓突然想起一事,說道:“朝野上下對朕這一係列的變革有沒有說法呀?”
李清照苦笑:“怎麽會沒有?每天折子反對這個反對那個的一大堆,隻是官家說了,類似這種折子全部放一邊,批閱就可以了,不用理睬。
因此皇後才說了,這些折子就不送給官家,免得讓官家煩心了,都堆在一邊成小山了。”
趙桓說道:“是嗎?還真有意思,不過言者無罪,想怎麽說就怎麽說吧,隻要他們痛快,他們說他們的,朕幹朕的事,兩不耽誤。”
“是呀,也隻有官家才能以雷霆手段強力推行,要是換個皇帝,隻怕誰也沒這個胸襟和膽魄做這麽大的變革了。
以臣看來,這些變革都將會使我大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必將都是造福江山社稷的大舉措。
可偏偏就是有一些大臣吃飽沒事幹,總是上折子說這個不好說那個有問題,而且還引經據典搬出祖宗法度,搬出前朝類似做法如何失敗等等來,增強他的說服力,真是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
而現在,皇帝已經給了他一個大坑,讓他執掌天下民商事審判,他如果不蹲,那這個坑就歸別人了,而且還會給皇帝留下很壞的印象,以後還能不能接著蹲自己的那個大理寺少卿的坑或者別的坑,那可就難說的很了。
因此,聶宇幾乎是瞬間便作出了決定,堅決跟著皇帝走,皇帝讓他做什麽就做什麽,隻有這樣才不犯錯,不掉隊。
他趕緊接過了邵成章遞來的紙筆,在旁邊的小茶幾上開始做記錄。
趙桓先說民商通則的一些條款,他把後世的《民法通則》以及新頒布的《民法典》等的重要條款,包括物權、債權、侵權行為、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以及繼承法等相關內容的主要條款,都說了一遍。
由此一來,民商法律體係的框架就搭起來了。
聶宇原以為皇帝不可能比他這位明法科狀元更懂法律,可是聽到趙桓剛才說的這些條款,很多條款他聽都沒聽說過。
但是又覺得如果真是這樣規定下來,那麽民事糾紛就好解決了,就有依據了,以前很多似是而非的案件就知道該怎麽判了。
這些條文隻能記一個大概,因為趙桓說的很快。
好在聶宇足夠聰明,記憶力好,加之原本就精通律法,所以趙桓一說他就懂了,將要點記下來就行了。
在記錄過程中,他十分感慨,把皇帝告訴他的這些條款跟他之前審理的案件進行比對,發現按照這些條款,他很多之前判的案件都是有問題的。
畢竟在宋朝,調解民商事糾紛並沒有專門的法律,而是在《宋刑統》等刑律條文中有少量的規定。大量的民商事案件都是靠法官的自由裁量,用封建禮教來做裁判的。
結果,要麽就是和稀泥,要麽就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想當然拍腦袋。
而趙桓所說內容,基本上涵蓋了絕大部分民商事糾紛,一旦有了這些規定,處理糾紛的主要原則就清楚了。
雖然趙桓說的很快,隻說要點,而聶宇反應也很快,每個條文也隻記錄要點,但因為內容太多,花了半天時間,到了吃飯的點還沒說完。
趙桓吩咐傳膳,並讓聶宇跟他一起吃,邊吃邊聊。
聶宇驚喜交加答應了。
一邊吃飯,趙桓一邊和他談民商法的一些法治理念,例如契約自由,無過錯責任,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誰主張誰舉證,合同相對性等等。
這讓聶宇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些理念讓他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匆匆吃過午飯,趙桓又花了半天時間,才把剩下的民商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最重要的條款都告訴了聶宇。
趙桓沒有把製定這兩部法律的任務交給李迒,因為李迒起草的法律還有很多,而且這兩部法律專門用民商事的。
他想讓負責民商審判的聶宇來親自負責起草製定,這樣他對民商法的感悟就會更真切,為他以後執掌裁判寺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一直到傍晚時分,才說完。
最後,趙桓叮囑說道:
“草擬時有一點要記住,這兩部法律條文一定要用大白話,不要用文言,要讓識字的老農能夠在油燈下都讀懂。
這樣這部法律才能夠推廣開去,讓普通的百姓都知道,他們遇到民事糾紛該怎麽處理。”
聶宇心頭一凜。
他畢竟也是科舉出身,習慣了知乎者也,如果皇帝不這麽提醒,他絕對寫出的就是文言的,至少也是半文言的。
但皇帝已經明確要求了,普通的農人都能挑著油燈看得懂的法律條文,那就隻能是大白話了,這可是起草法律非常重要的指證,趕緊躬身答應了
趙桓又說道:
“不要求麵麵俱到,隻要求先把基本框架搭起來,隨著時間推移,再慢慢充實。
我們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有法可依的問題,然後再充實法律,所以現在要盡快拿出草案,初步研究,報朕批準之後盡快投入實施,咱們可沒有多少時間來慢慢打磨。”
其實趙桓告訴聶宇的這些條款,也都是經過現代法學家和法學工作者千百遍的錘煉提煉出來的,也是經過長時間實踐檢驗了的,因此也不存在閉門造車的問題。
就看是否適應宋朝的經濟環境和法製環境了。
等聶宇離開之後,趙桓瞧向擔任記錄的李清照,說道:
“對於科研寺、工商稅務寺和裁判寺三個新衙門的組建,你要組織一批文章來宣傳,要將朕的思路說清楚,將這三個衙門各自的職能職責說清楚。”
李清照連連點頭:
“隻是,有一些製度,臣估計百姓無法接受和理解,可能要接受需要一些時間。
比如訟棍,兩審終審,一事不再理,百姓恐怕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趙桓說道:
“沒錯,正因為如此,所以才需要你們大宋日報加大宣傳力度,這幾天《大宋日報》的銷量怎麽樣?”
“在京城銷量很好,每一期都要加印,因為拿出去街上賣的很快就搶購一空了,也有很多人到報社來訂閱了,一定就定全年的。
因為這是朝廷的報紙,上麵又有大量的內容,是他們喜聞樂見的,還有朝廷這麽多大事喜事,還能看到真正的前方軍情戰報和前段時間精彩的英雄故事。”
趙桓笑道:“還有你這位大詞人的詩詞作,還有張擇端那位大畫家的畫作,對吧?”
李清照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臣的詩詞跟官家宏圖偉業,大刀闊斧的變革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趙桓突然想起一事,說道:“朝野上下對朕這一係列的變革有沒有說法呀?”
李清照苦笑:“怎麽會沒有?每天折子反對這個反對那個的一大堆,隻是官家說了,類似這種折子全部放一邊,批閱就可以了,不用理睬。
因此皇後才說了,這些折子就不送給官家,免得讓官家煩心了,都堆在一邊成小山了。”
趙桓說道:“是嗎?還真有意思,不過言者無罪,想怎麽說就怎麽說吧,隻要他們痛快,他們說他們的,朕幹朕的事,兩不耽誤。”
“是呀,也隻有官家才能以雷霆手段強力推行,要是換個皇帝,隻怕誰也沒這個胸襟和膽魄做這麽大的變革了。
以臣看來,這些變革都將會使我大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必將都是造福江山社稷的大舉措。
可偏偏就是有一些大臣吃飽沒事幹,總是上折子說這個不好說那個有問題,而且還引經據典搬出祖宗法度,搬出前朝類似做法如何失敗等等來,增強他的說服力,真是不知道他們怎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