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直接給百姓發錢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聽這話,趙鼎等人唿吸都停頓。
李綱不是很懂水利方麵到底要花多少錢,趙鼎和梅執禮那可是專門理財的能臣,對水利的開支了如指掌。
梅執禮艱難的吞了一口唾沫,笑道:
“官家,如果五年之內真的有五千萬貫的投入,那麽老臣敢保證,大宋的水利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要的產糧區都會有水利工程的引入,新開墾的土地也全部能用上水利灌溉。”
五千萬貫,那可是極其龐大的數字,又分在五年進行。
尤其是這個時代,新修水利一般都是農閑的冬季,農閑開始百姓都是義務的服勞役,沿途的百姓自己帶幹糧自己解決住宿,官府隻需要出材料費。
因此在這個時代興修水利,所花的錢財其實並不算太多,而皇帝居然這麽大手筆,投入這麽多錢來興修水利的話,梅執禮真的相信,那整個大宋主要的產糧區的水利工程都能解決。
隻是在他看來不可能,曆朝曆代也沒有哪個皇帝這麽舍得花錢在水利上。
雖然都知道以農為本,可是對水利投入還是少之又少,更多的田依舊靠天吃飯。
畢竟水利這玩意兒屬於基礎建設,短期之內是很難明顯看到經濟效益的,皇帝和朝廷權貴並不願意把海量的金錢砸在一時半會無法收到巨額迴報的項目上去。
趙桓也知道這麽大手筆的投入,在曆朝曆代那都是罕見的,如果說不推行紙幣,那麽一年的財政收入隻有六千萬貫,要拿六分之一來投到水利上,的確太奢華,也不現實。
但是推行紙幣之後,按照現有的銅錢數,趙桓能動用的紙幣會達到兩億五千萬貫。
也就是說按照每一年財政收入的四倍來計算,兩億五千萬貫中拿一千萬貫來投到水利上就不算多了。
趙桓瞧了一眼眾人,又說道:
“朕有一個想法,百姓不能白白服徭役,應該給服徭役的人一定的報酬。”
梅執禮和趙鼎頓時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了。
要給服勞役的百姓以報酬,這可要慎重,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規矩。
趙鼎趕緊拱手道:
“官家,如果這個例子一開,後麵可就刹不住了,再征集百姓服勞役,那都會比照著這個先例來伸手要錢。
朝廷可沒這麽多錢,就算發行紙幣,使得我們可控製的錢幣數量多了不少,但也不能這樣花。”
梅執禮也立刻說道:“是呀,官家,服徭役曆來都是不花錢的,是百姓的義務,陛下要給他們發錢,這可要慎重。”
趙桓笑笑說:“朕問一下兩位,王安石的變法其中有一項免役法,是什麽意思?”
一提到王安石變法,所有人都是臉色一變。
畢竟這是一個高度敏感的話題,為了這,宋朝後期已經弄成了黨爭,新黨和舊黨鬥了幾十年,皇帝現在突然問這個問題,那可要慎重迴答。
還是李綱骨頭夠硬,不害怕承擔責任。
他起身拱手道:“王安石變法中的免役法,就是服勞役的人可以花錢免除勞役,再由朝廷將這些錢雇人去服役,這樣皆大歡喜。
不過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事實上這項變法最後變形了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
趙桓說道:“為什麽這麽說?”
李綱歎了口氣,說道:“本來交了錢就可以不服勞役了,但是在地方,酷吏哪管這些,一方麵叫你交錢,另一方麵該服役的還得去。
不去那就鞭子伺候,免疫法反倒成了盤剝百姓的一個借口。
尤其是一些中產有些錢的小康之家更慘,因為他們手裏有些錢卻沒有多大的勢力,最容易成為壓榨的對象,錢財被免疫法名義搶劫一空,卻還逃不出勞役之苦。”
趙桓點頭:“但凡朝廷跟百姓要錢,不管是什麽理由都會花樣百出,成為各種魚肉百姓的借口。
但是這一次,朕會把錢直接發到百姓的手中,給百姓送錢,而不是從百姓手裏拿錢,我看當地的官府怎麽魚肉老百姓?
而且這筆錢是由朝廷派專人,比如皇城司,直接把錢運到工地,幹一天活給一天錢,不許工頭盤剝,同時監察院要進行監督,以防從中有人侵吞。
隻是,如何把錢發到百姓手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這個需要諸位群策群力想出來。”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有些不明白。
李若水起身,恭聲道:“官家愛民子,臣萬分敬佩,隻是臣有些不明白,官家為什麽執意把錢直接發給百姓?
自古以來,百姓服勞役,那都是理所應當的,是免費的,還要自己掏糧食自己解決吃住行,朝廷是不管的,這個先例一開的確後患無窮啊。”
趙桓說道:“所以這才讓你們開動腦筋想出一招來,不要成為一個先例,也不要引起後患無窮。
至於為什麽朕要把錢發到百姓手中,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我大宋的經濟繁榮起來。
怎麽繁榮?讓廣大百姓手裏有錢啊。所有人都有錢了,就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錢是要花的,他們會拿去消費,買耕牛、買種子,買糧食、買衣服,給孩子交學費,娶媳婦、嫁閨女等等。
不管用來幹什麽,隻要他花了,相應的產業就能因此繁榮起來,就能刺激各方麵生產的提高。
舉個例子,百姓手裏有了一筆錢,首先買糧食,買耕牛,買農具。如果錢還剩比較多,那就可以買點肉,買衣服。
那麽賣耕牛農具的鐵匠,養耕牛的養殖戶,打造農具的鐵匠,紡織衣服的養蠶人都有生意做了。
如果他錢還更多些,用來做別的,比如說想看點書學點文化,那麽書商就有錢賺了。
想出城看看轉一轉,那麽客棧、餐館以及雇用車馬的車夫就有錢賺了,背東西的苦力也能掙錢了。
賣農具的雜貨鋪要進貨,鐵匠就有生意了,鐵匠擴大生產要請更多的夥計,那又能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
所以,隻有百姓手裏有錢,才能使整個社會的經濟繁榮起來,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借著興修水利的機會,把錢直接送到成千上萬的百姓手中去,讓他們手裏有錢,讓他們去消費,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整個社會發展後,經濟繁榮了,朝廷才有更多的稅可以收,不然百姓手裏都沒錢,拿什麽來交稅?強行盤剝,隻會官逼民反,進入惡性循環。
所以,不要舍不得把錢給百姓,說到底,朝廷把錢送出去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迴來。要知道,錢隻有拿去用才是錢,否則就是些廢紙。
不知道朕這樣說,諸卿能夠領會嗎?”
李綱不是很懂水利方麵到底要花多少錢,趙鼎和梅執禮那可是專門理財的能臣,對水利的開支了如指掌。
梅執禮艱難的吞了一口唾沫,笑道:
“官家,如果五年之內真的有五千萬貫的投入,那麽老臣敢保證,大宋的水利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要的產糧區都會有水利工程的引入,新開墾的土地也全部能用上水利灌溉。”
五千萬貫,那可是極其龐大的數字,又分在五年進行。
尤其是這個時代,新修水利一般都是農閑的冬季,農閑開始百姓都是義務的服勞役,沿途的百姓自己帶幹糧自己解決住宿,官府隻需要出材料費。
因此在這個時代興修水利,所花的錢財其實並不算太多,而皇帝居然這麽大手筆,投入這麽多錢來興修水利的話,梅執禮真的相信,那整個大宋主要的產糧區的水利工程都能解決。
隻是在他看來不可能,曆朝曆代也沒有哪個皇帝這麽舍得花錢在水利上。
雖然都知道以農為本,可是對水利投入還是少之又少,更多的田依舊靠天吃飯。
畢竟水利這玩意兒屬於基礎建設,短期之內是很難明顯看到經濟效益的,皇帝和朝廷權貴並不願意把海量的金錢砸在一時半會無法收到巨額迴報的項目上去。
趙桓也知道這麽大手筆的投入,在曆朝曆代那都是罕見的,如果說不推行紙幣,那麽一年的財政收入隻有六千萬貫,要拿六分之一來投到水利上,的確太奢華,也不現實。
但是推行紙幣之後,按照現有的銅錢數,趙桓能動用的紙幣會達到兩億五千萬貫。
也就是說按照每一年財政收入的四倍來計算,兩億五千萬貫中拿一千萬貫來投到水利上就不算多了。
趙桓瞧了一眼眾人,又說道:
“朕有一個想法,百姓不能白白服徭役,應該給服徭役的人一定的報酬。”
梅執禮和趙鼎頓時臉上的笑容便消失了。
要給服勞役的百姓以報酬,這可要慎重,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規矩。
趙鼎趕緊拱手道:
“官家,如果這個例子一開,後麵可就刹不住了,再征集百姓服勞役,那都會比照著這個先例來伸手要錢。
朝廷可沒這麽多錢,就算發行紙幣,使得我們可控製的錢幣數量多了不少,但也不能這樣花。”
梅執禮也立刻說道:“是呀,官家,服徭役曆來都是不花錢的,是百姓的義務,陛下要給他們發錢,這可要慎重。”
趙桓笑笑說:“朕問一下兩位,王安石的變法其中有一項免役法,是什麽意思?”
一提到王安石變法,所有人都是臉色一變。
畢竟這是一個高度敏感的話題,為了這,宋朝後期已經弄成了黨爭,新黨和舊黨鬥了幾十年,皇帝現在突然問這個問題,那可要慎重迴答。
還是李綱骨頭夠硬,不害怕承擔責任。
他起身拱手道:“王安石變法中的免役法,就是服勞役的人可以花錢免除勞役,再由朝廷將這些錢雇人去服役,這樣皆大歡喜。
不過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事實上這項變法最後變形了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
趙桓說道:“為什麽這麽說?”
李綱歎了口氣,說道:“本來交了錢就可以不服勞役了,但是在地方,酷吏哪管這些,一方麵叫你交錢,另一方麵該服役的還得去。
不去那就鞭子伺候,免疫法反倒成了盤剝百姓的一個借口。
尤其是一些中產有些錢的小康之家更慘,因為他們手裏有些錢卻沒有多大的勢力,最容易成為壓榨的對象,錢財被免疫法名義搶劫一空,卻還逃不出勞役之苦。”
趙桓點頭:“但凡朝廷跟百姓要錢,不管是什麽理由都會花樣百出,成為各種魚肉百姓的借口。
但是這一次,朕會把錢直接發到百姓的手中,給百姓送錢,而不是從百姓手裏拿錢,我看當地的官府怎麽魚肉老百姓?
而且這筆錢是由朝廷派專人,比如皇城司,直接把錢運到工地,幹一天活給一天錢,不許工頭盤剝,同時監察院要進行監督,以防從中有人侵吞。
隻是,如何把錢發到百姓手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這個需要諸位群策群力想出來。”
眾人麵麵相覷,一時有些不明白。
李若水起身,恭聲道:“官家愛民子,臣萬分敬佩,隻是臣有些不明白,官家為什麽執意把錢直接發給百姓?
自古以來,百姓服勞役,那都是理所應當的,是免費的,還要自己掏糧食自己解決吃住行,朝廷是不管的,這個先例一開的確後患無窮啊。”
趙桓說道:“所以這才讓你們開動腦筋想出一招來,不要成為一個先例,也不要引起後患無窮。
至於為什麽朕要把錢發到百姓手中,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我大宋的經濟繁榮起來。
怎麽繁榮?讓廣大百姓手裏有錢啊。所有人都有錢了,就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錢是要花的,他們會拿去消費,買耕牛、買種子,買糧食、買衣服,給孩子交學費,娶媳婦、嫁閨女等等。
不管用來幹什麽,隻要他花了,相應的產業就能因此繁榮起來,就能刺激各方麵生產的提高。
舉個例子,百姓手裏有了一筆錢,首先買糧食,買耕牛,買農具。如果錢還剩比較多,那就可以買點肉,買衣服。
那麽賣耕牛農具的鐵匠,養耕牛的養殖戶,打造農具的鐵匠,紡織衣服的養蠶人都有生意做了。
如果他錢還更多些,用來做別的,比如說想看點書學點文化,那麽書商就有錢賺了。
想出城看看轉一轉,那麽客棧、餐館以及雇用車馬的車夫就有錢賺了,背東西的苦力也能掙錢了。
賣農具的雜貨鋪要進貨,鐵匠就有生意了,鐵匠擴大生產要請更多的夥計,那又能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
所以,隻有百姓手裏有錢,才能使整個社會的經濟繁榮起來,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借著興修水利的機會,把錢直接送到成千上萬的百姓手中去,讓他們手裏有錢,讓他們去消費,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整個社會發展後,經濟繁榮了,朝廷才有更多的稅可以收,不然百姓手裏都沒錢,拿什麽來交稅?強行盤剝,隻會官逼民反,進入惡性循環。
所以,不要舍不得把錢給百姓,說到底,朝廷把錢送出去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迴來。要知道,錢隻有拿去用才是錢,否則就是些廢紙。
不知道朕這樣說,諸卿能夠領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