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1章 帝國再次內戰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腓特烈沒想到趙桓直截了當給他攤牌,不由皺起了眉頭。
他突然眼珠一轉,說道:“不過康拉德提出用從別人手裏奪取人口買賣的辦法,如果這個方案你可以接受,那我們還是可以談的。”
腓特烈不想跟趙桓直接撕破臉,所以提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抓征服地的女人來交差。
趙桓點頭說道:“這個無所謂,隻要是你們交來的育齡女人,不管是你們抓來的還是買來的都可以,一個女人一塊銀幣。
把女人賣給我們,是你們獲得貸款的前提條件。女人不下十萬,少了我沒興趣,十萬以上的女人就可以談第一筆貸款,以十萬金幣為限。”
腓特烈高興地說道:“也就是說一個女人賣一塊銀幣,同時可以貸款一塊金幣?”
“是這樣的,貸款要付利息,而且用於軍事作戰的利息會很高,比你們正常情況下獲得貸款要高得多。
所以要貸多少要根據你們的需要和你們還款能力來綜合評判,不要想著貸的時候拿錢容易舒服,還債的時候苦著臉還不了,最終兵戎相見,這不是你們希望的,也不是我願意看到的。”
腓特烈想了想,說道:“我必須獲得軍費貸款。法蘭西的短鬥篷亨利奪取了我們的勃艮第王國,我必須擴大軍隊把他們攆出去。
我還要將整個阿基坦公國、羅曼底公國、香茹伯國,包括英格蘭全都收迴來,將我們的神羅帝國疆土擴展到最大。”
趙桓笑道:“那得看你是不是真有這個本事,不過那是以後的事了,現在你想著怎麽對付馬蒂厄和奧拓卡他們兩個公國,我估計這場戰爭遲早是要打的。”
腓特烈說道:“目前我能動用的軍隊除了帝國三萬人之外,其他幾個公國都處於觀望,雖然他們表示擁護,但沒有實際行動。
而且伯莎和獅子亨利明確說了擁護內閣,但沒有說擁護我這位國王,而巴伐利亞公國的‘向上帝發誓’亨利同樣也是這個態度。
也就是說三個公國隻聽從於內閣,不聽從於我這君王,我總不能用我手裏的軍隊去跟他們打吧,得想辦法讓這三個公國把軍隊交上來。”
趙桓說道:“雖然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實行征兵製,由國王統一指揮,但是就目前來看不能一步到位,我建議還是采用一種過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讓公國的公爵率領他們的軍隊,但聽從國王您的指揮,先把格林公國和斯提裏亞公國拿下,給他們一個下馬威,然後召集其他公國組織軍隊。
那時候攻打短鬥篷亨利就有軍隊,也有威信,當然將來國王殿下還想攻打其他的都沒有問題,比如意大利甚至東羅馬帝國,又或者是挪威、芬蘭都可以,一步步來。”
腓特烈點頭說道:“我也是這樣想的,那我們就按照這個思路來,先下達一道王令,讓伯莎、獅子亨利和發誓亨利帶領他們的軍隊到指定地點集合,咱們合兵一處對付馬蒂厄和奧拓卡。
當然在集結軍隊的同時,我們要發一道王令,先給馬蒂厄和奧拓卡最後警告,若是一直要抵抗,咱們就有借口動兵了。”
趙桓笑了笑,說道:“你的意思是隻下達王令,不以內閣的名義下達決定,不提交內閣討論?”
腓特烈說道:“沒有必要提交吧,這件事本來內閣就已經同意了,沒必要重複提交,而且這點小事也不需要用內閣的名義下發,我的王令應該就足夠了。”
趙桓笑了笑,冷著臉說道:“但願你的判斷是對的,就按照殿下您的設想來吧。”
很快腓特烈下達了王令,要求伯莎、獅子亨利、發誓亨利等公國伯國將軍隊集結到烏爾姆,準備作戰。
要求每個公國至少聚集三萬軍隊,越多越好,自行負責軍隊的開銷,集結後軍隊指揮權交由國王行使。
這實際上基本上實行的還是十字軍東征的模式,主要是為了確保能夠迅速組建軍隊,打贏針對馬蒂厄和奧拓卡的這場戰爭。
另外他還下達王令,要求馬蒂厄和奧拓卡交出所有軍隊,並拿出足夠軍隊運行一年的費用,以一個月為限。
若是超過期限仍然沒有提交軍隊,也沒有提交相應軍費開支的,將收迴爵位並收迴兩個公國的封地,另外承擔由此引發的後果。
眾人都在看熱鬧,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個月,馬蒂厄和奧拓卡便直截了當拒絕了國王的王令。
同時伯莎、獅子亨利和發誓的亨利也明確拒絕了集結軍隊的王令要求,都拿出了出奇一致的理由,他們隻服從神羅帝國的內閣的決定,不服從國王的召集軍隊的號令。
腓特烈一聽,頓時又氣又怒,果然如趙桓所說,這幫人沒把他這位神羅帝國君王看在眼中,而隻是服從於內閣。
在他們看來,腓特烈隻是一個橡皮圖章,他腓特烈的臉麵沒地方擱了。
他非常難過,又很無奈地去見攝政趙桓,說道:“兩個亨利和伯莎很是可惡,隻聽內閣的,不聽我這個國王的,攝政王,你說怎麽辦?”
趙桓說道:“你這個國王是內閣的成員,內閣實際上服從你這位國王,並沒有太大的衝突,因此以國王和內閣雙重名義下達王令是最妥當的。
可你非要樹立你的威信,而把內閣放在一旁,你這是自己找不痛快,他們三個這麽表態也沒有什麽不對,他們隻服從內閣不服從你,我反倒覺得這是最穩妥的方式。”
腓特烈對趙桓一番話無法反駁,當下隻能按照趙桓的意思,又寫了一份王令,連同內閣會議決議。
這次伯莎,兩個亨利倒是很痛快的答應了,各自率兵三萬集結到了烏爾姆,加上各公國伯國,以及腓特烈王室的軍隊加起來,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五萬。
而馬蒂厄和奧拓卡總兵力隻有三萬人,其中的二萬是馬蒂厄的。
而通牒最後一個月時間到了,馬蒂厄和奧拓卡仍然斷然拒絕履行合同,甚至不願意與腓特烈進行談判,同時在兩個公國境內開始大肆修築工事,並且囤積糧食。
雖然在調集軍隊準備作戰方麵,腓特烈表現出來非常強的軍事才能,隻可惜這些軍隊大部分都不是他的,隻聽從於他們各自的領主的指揮。
但這時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腓特烈也無可奈何。
他突然眼珠一轉,說道:“不過康拉德提出用從別人手裏奪取人口買賣的辦法,如果這個方案你可以接受,那我們還是可以談的。”
腓特烈不想跟趙桓直接撕破臉,所以提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抓征服地的女人來交差。
趙桓點頭說道:“這個無所謂,隻要是你們交來的育齡女人,不管是你們抓來的還是買來的都可以,一個女人一塊銀幣。
把女人賣給我們,是你們獲得貸款的前提條件。女人不下十萬,少了我沒興趣,十萬以上的女人就可以談第一筆貸款,以十萬金幣為限。”
腓特烈高興地說道:“也就是說一個女人賣一塊銀幣,同時可以貸款一塊金幣?”
“是這樣的,貸款要付利息,而且用於軍事作戰的利息會很高,比你們正常情況下獲得貸款要高得多。
所以要貸多少要根據你們的需要和你們還款能力來綜合評判,不要想著貸的時候拿錢容易舒服,還債的時候苦著臉還不了,最終兵戎相見,這不是你們希望的,也不是我願意看到的。”
腓特烈想了想,說道:“我必須獲得軍費貸款。法蘭西的短鬥篷亨利奪取了我們的勃艮第王國,我必須擴大軍隊把他們攆出去。
我還要將整個阿基坦公國、羅曼底公國、香茹伯國,包括英格蘭全都收迴來,將我們的神羅帝國疆土擴展到最大。”
趙桓笑道:“那得看你是不是真有這個本事,不過那是以後的事了,現在你想著怎麽對付馬蒂厄和奧拓卡他們兩個公國,我估計這場戰爭遲早是要打的。”
腓特烈說道:“目前我能動用的軍隊除了帝國三萬人之外,其他幾個公國都處於觀望,雖然他們表示擁護,但沒有實際行動。
而且伯莎和獅子亨利明確說了擁護內閣,但沒有說擁護我這位國王,而巴伐利亞公國的‘向上帝發誓’亨利同樣也是這個態度。
也就是說三個公國隻聽從於內閣,不聽從於我這君王,我總不能用我手裏的軍隊去跟他們打吧,得想辦法讓這三個公國把軍隊交上來。”
趙桓說道:“雖然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實行征兵製,由國王統一指揮,但是就目前來看不能一步到位,我建議還是采用一種過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讓公國的公爵率領他們的軍隊,但聽從國王您的指揮,先把格林公國和斯提裏亞公國拿下,給他們一個下馬威,然後召集其他公國組織軍隊。
那時候攻打短鬥篷亨利就有軍隊,也有威信,當然將來國王殿下還想攻打其他的都沒有問題,比如意大利甚至東羅馬帝國,又或者是挪威、芬蘭都可以,一步步來。”
腓特烈點頭說道:“我也是這樣想的,那我們就按照這個思路來,先下達一道王令,讓伯莎、獅子亨利和發誓亨利帶領他們的軍隊到指定地點集合,咱們合兵一處對付馬蒂厄和奧拓卡。
當然在集結軍隊的同時,我們要發一道王令,先給馬蒂厄和奧拓卡最後警告,若是一直要抵抗,咱們就有借口動兵了。”
趙桓笑了笑,說道:“你的意思是隻下達王令,不以內閣的名義下達決定,不提交內閣討論?”
腓特烈說道:“沒有必要提交吧,這件事本來內閣就已經同意了,沒必要重複提交,而且這點小事也不需要用內閣的名義下發,我的王令應該就足夠了。”
趙桓笑了笑,冷著臉說道:“但願你的判斷是對的,就按照殿下您的設想來吧。”
很快腓特烈下達了王令,要求伯莎、獅子亨利、發誓亨利等公國伯國將軍隊集結到烏爾姆,準備作戰。
要求每個公國至少聚集三萬軍隊,越多越好,自行負責軍隊的開銷,集結後軍隊指揮權交由國王行使。
這實際上基本上實行的還是十字軍東征的模式,主要是為了確保能夠迅速組建軍隊,打贏針對馬蒂厄和奧拓卡的這場戰爭。
另外他還下達王令,要求馬蒂厄和奧拓卡交出所有軍隊,並拿出足夠軍隊運行一年的費用,以一個月為限。
若是超過期限仍然沒有提交軍隊,也沒有提交相應軍費開支的,將收迴爵位並收迴兩個公國的封地,另外承擔由此引發的後果。
眾人都在看熱鬧,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個月,馬蒂厄和奧拓卡便直截了當拒絕了國王的王令。
同時伯莎、獅子亨利和發誓的亨利也明確拒絕了集結軍隊的王令要求,都拿出了出奇一致的理由,他們隻服從神羅帝國的內閣的決定,不服從國王的召集軍隊的號令。
腓特烈一聽,頓時又氣又怒,果然如趙桓所說,這幫人沒把他這位神羅帝國君王看在眼中,而隻是服從於內閣。
在他們看來,腓特烈隻是一個橡皮圖章,他腓特烈的臉麵沒地方擱了。
他非常難過,又很無奈地去見攝政趙桓,說道:“兩個亨利和伯莎很是可惡,隻聽內閣的,不聽我這個國王的,攝政王,你說怎麽辦?”
趙桓說道:“你這個國王是內閣的成員,內閣實際上服從你這位國王,並沒有太大的衝突,因此以國王和內閣雙重名義下達王令是最妥當的。
可你非要樹立你的威信,而把內閣放在一旁,你這是自己找不痛快,他們三個這麽表態也沒有什麽不對,他們隻服從內閣不服從你,我反倒覺得這是最穩妥的方式。”
腓特烈對趙桓一番話無法反駁,當下隻能按照趙桓的意思,又寫了一份王令,連同內閣會議決議。
這次伯莎,兩個亨利倒是很痛快的答應了,各自率兵三萬集結到了烏爾姆,加上各公國伯國,以及腓特烈王室的軍隊加起來,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五萬。
而馬蒂厄和奧拓卡總兵力隻有三萬人,其中的二萬是馬蒂厄的。
而通牒最後一個月時間到了,馬蒂厄和奧拓卡仍然斷然拒絕履行合同,甚至不願意與腓特烈進行談判,同時在兩個公國境內開始大肆修築工事,並且囤積糧食。
雖然在調集軍隊準備作戰方麵,腓特烈表現出來非常強的軍事才能,隻可惜這些軍隊大部分都不是他的,隻聽從於他們各自的領主的指揮。
但這時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腓特烈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