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8章 推行義務兵製
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者:沐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項工作腓特烈興趣不大,主要是他對議會還沒有什麽概念,不知道議會權力到底有多大,而且他對選舉完全不懂,因此交給趙桓來全權負責。
趙桓倒沒有推辭,當即便答應下來了。
至於帝國調查局和法院係統的組建,隻有趙桓來自行負責,這是他的職權範圍。
對於軍事,趙桓給腓特烈提了一個建議:“現在的帝國沒有常備軍,遇到軍事行動還要求爺爺告奶奶的讓各公國來組建軍隊,這是不正常的。
我建議可以模仿法蘭西實行義務兵製,強行建立一支帝國常備軍,所有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下的帝國子民都有義務服兵役,要統一登記造冊。
經過篩選之後強行征召入伍,違反征兵製的,不履行服兵役義務的,將追究其刑事責任,具體我會在製定法律體係時,製定一部《兵役法》。”
這是一個重大變革,腓特烈和所有內閣成員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表態,這跟他們之前的傳統思想不一樣。
幾百年來神聖羅馬帝國實行的都是募兵製,各公國的貴族,尤其是騎士階層,有義務服兵役。
因為他們得到了國王和上一階層領主的冊封,將土地分封給了他們,他們相應的職責就是為帝國服兵役。
但是這隻適合小規模的戰鬥,也就是幾千人的那種,對於大規模的戰鬥,單靠騎士階層是沒辦法完成的。
遇到大規模戰爭時,就隻能實行募兵製,也就是掏錢來招募平民加入戰爭,就像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樣,如果農民和手工業者拿不到錢,是不願意從軍參戰的。
而現在趙桓提出了義務兵製,這就是兵役製度的根本性變革,不過這一點倒引起了腓特烈極大的興趣。
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也是一個有雄心抱負的梟雄,他當然渴望有一支常備軍直接受他的掌控。
實際上,在若幹年之後,腓特烈在神聖羅馬帝國推行了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為皇帝服兵役,這已經很接近現代的義務兵製。由此,腓特烈建立了帝國的常備軍,開始征戰意大利,引發了連續六次的征伐意大利的戰爭。
他之所以能夠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與義務兵製和帝國常備軍有極大的關係,常備軍成為他實現軍事抱負的基礎。
而現在趙桓給他的建議就是直接實行義務兵製,這就比他後來實行的采邑法令更加前進了一步。
而事實上,這種製度在法蘭西王國已經開始實施了,那是因為法蘭西國王路易沒有錢可以招兵,而他又麵臨了阿基坦公國和諾曼底公國等的挑戰,從而不得不采用義務兵製強行征召軍隊。
這步棋從後來實踐來看是可行的,也為路易招到了數十萬軍隊,雖然因為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在戰場上沒有達到太好的效果,但至少保住了國王沒有被推翻。
這件事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腓特烈當然也知道,他當時也在琢磨,要不要在帝國推行路易的義務兵製,現在趙桓直接提出了這個建議,讓他更加心動了。
不過他還是很謹慎,不想一步到位,那樣的話會導致整個帝國的混亂,會激起各公國的強烈反抗。
法蘭西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法蘭西實現的是比較集權的君主製度,他的國王相比神羅帝國的君王而言,有更高的威望,權力也更為集中。
同時,曆史上,法蘭西的國王的傳承相對比較穩定,能形成比較穩定的王室集團勢力。而神羅帝國的君王卻一直處於你爭我搶的局麵,沒有相對穩固的王室集團助力。
所以一步到位的實施義務兵製,很可能會激起各公國的強烈反對。
實際上這也是趙桓向腓特烈提議實行義務兵製的一個原因,他想搞事,讓神羅帝國亂起來,就是從強製征兵開始。
對此腓特烈還是很謹慎的,不過他最終點頭同意,先試試看。
接著腓特烈委任了一係列的帝國官員和各公國的王室官員,對於這些任命趙桓沒有插手,也沒有想行使他的否決權。
因為趙桓有著製衡這些官員的手段,那就是他的帝國調查局和司法係統。
如果腓特烈任命的這些官員有不合他意的,他便可動用帝國調查局對這些人進行調查,找到他們的痛腳,並把他們抓起來治罪,對此國王無可奈何。
因為國家調查局和法院係統是在他攝政趙桓的手裏,他就等著抓腓特烈的這些人的小辮子。
第一次內閣會議圓滿結束,趙桓接下來就開始組建自己的帝國調查局和法律係統,這對他來說不費什麽勁,因為他有的是人,又有錢。
他當然不會掏自己的腰包,但他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來組建,這一點腓特烈也表示同意。
隻要趙桓能貸到款,他不介意趙桓通過貸款的形式來組建帝國調查局和法院係統,他也同意這些錢將來從財政預算中支出,也就是說把它列入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優先償還銀行貸款。
兩人對此達成一致之後,趙桓就可以開始帝國調查局的組建了。
趙桓直接將他手裏的雇傭軍轉化成了帝國的安全部隊和巡捕局的巡捕,這些雇傭軍聽命於他,能保證政令暢通。
而對於法院係統,趙桓早在十多年前在東羅馬帝國開始著手布局的時候,就已經在東羅馬帝國建立的大學中有意的培養自己的司法人員。
後來趙桓以八王爺身份來到神羅帝國之後,就有意的從與他親近的貴族子弟中物色適合的人,送到東羅馬帝國法律大學進行司法培訓,並給予資金待遇方麵的支持,把他們籠絡成自己的人。
如今已經有數百人從東羅馬帝國大學的法律係畢業了,並在帝國各地擔任司法官的相關法律工作。
所以趙桓隻需要把他們組建起來,以他們為骨幹組建自己的法院係統,就能保證法院係統掌控在他手裏,不至於發出不同的聲音。
而趙桓作為攝政,同時兼任帝國最高法官,對案件有最高裁決權,這就保證了他關心的案子能夠得到他希望的結果。
趙桓倒沒有推辭,當即便答應下來了。
至於帝國調查局和法院係統的組建,隻有趙桓來自行負責,這是他的職權範圍。
對於軍事,趙桓給腓特烈提了一個建議:“現在的帝國沒有常備軍,遇到軍事行動還要求爺爺告奶奶的讓各公國來組建軍隊,這是不正常的。
我建議可以模仿法蘭西實行義務兵製,強行建立一支帝國常備軍,所有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下的帝國子民都有義務服兵役,要統一登記造冊。
經過篩選之後強行征召入伍,違反征兵製的,不履行服兵役義務的,將追究其刑事責任,具體我會在製定法律體係時,製定一部《兵役法》。”
這是一個重大變革,腓特烈和所有內閣成員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表態,這跟他們之前的傳統思想不一樣。
幾百年來神聖羅馬帝國實行的都是募兵製,各公國的貴族,尤其是騎士階層,有義務服兵役。
因為他們得到了國王和上一階層領主的冊封,將土地分封給了他們,他們相應的職責就是為帝國服兵役。
但是這隻適合小規模的戰鬥,也就是幾千人的那種,對於大規模的戰鬥,單靠騎士階層是沒辦法完成的。
遇到大規模戰爭時,就隻能實行募兵製,也就是掏錢來招募平民加入戰爭,就像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樣,如果農民和手工業者拿不到錢,是不願意從軍參戰的。
而現在趙桓提出了義務兵製,這就是兵役製度的根本性變革,不過這一點倒引起了腓特烈極大的興趣。
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也是一個有雄心抱負的梟雄,他當然渴望有一支常備軍直接受他的掌控。
實際上,在若幹年之後,腓特烈在神聖羅馬帝國推行了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為皇帝服兵役,這已經很接近現代的義務兵製。由此,腓特烈建立了帝國的常備軍,開始征戰意大利,引發了連續六次的征伐意大利的戰爭。
他之所以能夠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與義務兵製和帝國常備軍有極大的關係,常備軍成為他實現軍事抱負的基礎。
而現在趙桓給他的建議就是直接實行義務兵製,這就比他後來實行的采邑法令更加前進了一步。
而事實上,這種製度在法蘭西王國已經開始實施了,那是因為法蘭西國王路易沒有錢可以招兵,而他又麵臨了阿基坦公國和諾曼底公國等的挑戰,從而不得不采用義務兵製強行征召軍隊。
這步棋從後來實踐來看是可行的,也為路易招到了數十萬軍隊,雖然因為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在戰場上沒有達到太好的效果,但至少保住了國王沒有被推翻。
這件事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腓特烈當然也知道,他當時也在琢磨,要不要在帝國推行路易的義務兵製,現在趙桓直接提出了這個建議,讓他更加心動了。
不過他還是很謹慎,不想一步到位,那樣的話會導致整個帝國的混亂,會激起各公國的強烈反抗。
法蘭西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法蘭西實現的是比較集權的君主製度,他的國王相比神羅帝國的君王而言,有更高的威望,權力也更為集中。
同時,曆史上,法蘭西的國王的傳承相對比較穩定,能形成比較穩定的王室集團勢力。而神羅帝國的君王卻一直處於你爭我搶的局麵,沒有相對穩固的王室集團助力。
所以一步到位的實施義務兵製,很可能會激起各公國的強烈反對。
實際上這也是趙桓向腓特烈提議實行義務兵製的一個原因,他想搞事,讓神羅帝國亂起來,就是從強製征兵開始。
對此腓特烈還是很謹慎的,不過他最終點頭同意,先試試看。
接著腓特烈委任了一係列的帝國官員和各公國的王室官員,對於這些任命趙桓沒有插手,也沒有想行使他的否決權。
因為趙桓有著製衡這些官員的手段,那就是他的帝國調查局和司法係統。
如果腓特烈任命的這些官員有不合他意的,他便可動用帝國調查局對這些人進行調查,找到他們的痛腳,並把他們抓起來治罪,對此國王無可奈何。
因為國家調查局和法院係統是在他攝政趙桓的手裏,他就等著抓腓特烈的這些人的小辮子。
第一次內閣會議圓滿結束,趙桓接下來就開始組建自己的帝國調查局和法律係統,這對他來說不費什麽勁,因為他有的是人,又有錢。
他當然不會掏自己的腰包,但他可以通過貸款的形式來組建,這一點腓特烈也表示同意。
隻要趙桓能貸到款,他不介意趙桓通過貸款的形式來組建帝國調查局和法院係統,他也同意這些錢將來從財政預算中支出,也就是說把它列入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優先償還銀行貸款。
兩人對此達成一致之後,趙桓就可以開始帝國調查局的組建了。
趙桓直接將他手裏的雇傭軍轉化成了帝國的安全部隊和巡捕局的巡捕,這些雇傭軍聽命於他,能保證政令暢通。
而對於法院係統,趙桓早在十多年前在東羅馬帝國開始著手布局的時候,就已經在東羅馬帝國建立的大學中有意的培養自己的司法人員。
後來趙桓以八王爺身份來到神羅帝國之後,就有意的從與他親近的貴族子弟中物色適合的人,送到東羅馬帝國法律大學進行司法培訓,並給予資金待遇方麵的支持,把他們籠絡成自己的人。
如今已經有數百人從東羅馬帝國大學的法律係畢業了,並在帝國各地擔任司法官的相關法律工作。
所以趙桓隻需要把他們組建起來,以他們為骨幹組建自己的法院係統,就能保證法院係統掌控在他手裏,不至於發出不同的聲音。
而趙桓作為攝政,同時兼任帝國最高法官,對案件有最高裁決權,這就保證了他關心的案子能夠得到他希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