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劉肇在被送迴去後,徹底地傷透了心。之後好長一陣子,都再不曾去過壽康宮。
履霜這一胎懷的不那麽好,因心力交瘁,幾乎有小產的跡象,每日服著安胎藥保胎。何況也不想養子離的太近,讓他察覺到自己的身孕。所以見此也不是很傷心,反而心情複雜地鬆了口氣。又借口臥病,幾乎封閉了壽康宮,素日裏連門都不出。
沁水大長公主見此,幾次三番地遞了牌子進宮求見。履霜是知道她這個人的,嫁的不好,母家又卑微。從前先帝那兒她說不上話,現如今的皇帝卻隻是個孩子。她自然是瞅準了空,拚命地巴結討好。
履霜厭惡沁水,畢竟是和宋月樓勾結在一起過的人。吩咐了竹茹,每次她去福寧宮見劉肇,都在旁守著,不許她和劉肇多說話。但這樣的情況多了,劉肇忍不住發起火來,公然地大罵竹茹,“你走!你走!為什麽不理我,還不許別人理我?!”
竹茹沒辦法,隻得先告退了,迴來告訴履霜。
她心裏也知道,孩子是在指桑罵槐。而她這樣對待孩子,的確太過分了,歎了口氣,沒再讓竹茹去,隻叮囑了福寧宮伺候的宮女黃門,務必盯好沁水。又派了半夏去提點那位公主,婉言勸她無事少進宮。
這樣不多久,沁水也就歇止了,隻有事要求劉肇,不得不進宮時,才過來一趟。福寧宮的人見她收斂,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而履霜的肚子,慢慢也隆了起來。
起初一個月的時候,她根本沒有感覺。可等孩子漸漸地大了,那種母子血脈相連的感覺又迴來了。她能真切地感受到有個小生命在腹內,並且日漸地成長。
半夏曾經悄悄問她,要不要寫信告訴一聲侯爺。
她意動。但想了想,還是搖頭,“現如今有多少人不滿我們,又有多少人虎視眈眈的。這時候傳信出去,到不了竇憲手裏不說。萬一被別人截獲,那就是一場雷滾九天的風波。”
竹茹聽的不安起來,問,“那侯爺多久才能迴來呢?”
履霜冷靜地想了想,“大部隊過去,即便日夜兼程,最少也要兩個月。唿屠又不比從前的軍臣。和他們打,至少也要一兩個月。還有迴來的兩個月。”
竹茹憂心忡忡地說,“那侯爺豈不是要半年才能迴來?”她失望地說,“到那時,您的肚子都有七八個月了,到了要生的時候了。這半年時間,哪裏瞞得住?”
“哪裏撐得到半年...隻怕再過兩三個月,京裏就要起風波了。”履霜看著兩個婢女,“那天竇憲剛走,鄧疊就那麽耐不住。一旦大軍在塞外駐紮下來,徹底迴轉不及。你們覺得,鄧疊還會再恭敬嗎?”
兩個婢女聽了,都麵色煞白,問,“那為什麽侯爺還要把這種禍害留給您呢?要不,要不咱們現在就除掉他?”
履霜搖頭,“你們想的太簡單了。竇憲殺了一王一侯,本就激起了眾怒。現在他又遠赴千裏,留下我和陛下孤兒寡母。宗室裏那些老王爺,還有薑應麟這些年的故舊,難道不知這正是廢我的好時機嗎?若無鄧疊在外震懾群臣,你們以為咱們如今的日子會這麽好過?”
半夏聽的歎了口氣,“這樣用奸除惡,實在太險。況且,即便到時候順利收拾了鄧疊,奴婢恐怕還有人會趁著機會,再冒出來。”
“用奸除惡?也許在別人眼裏,我們才是最大的國賊呢。”履霜苦笑,“抽個空,把守宮門的方毅宣過來一趟。我累了,想睡,你們都出去吧。”
而此刻,竇憲正帶著大軍,行在茫茫的山道上。
山道又陡又滑,一眾人都行的艱難,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連人帶馬地跌下山崖。紛紛下了馬,牽著坐騎向前。竇憲走在最前麵開路,一邊向身後眾人道,“辛苦大家了!等盡快突襲到邊塞,給唿屠一個措手不及,接下來,咱們就不會這麽苦了!”
這次被調來的多是他這些年訓練的士兵,要不就是身懷報國之念的熱血青壯年。聞言紛紛響應。
竇武耳聽著,默不作聲地從後麵牽著馬過來,去了竇憲身邊。
他見了,忙道,“去後麵,跟著順叔。前麵路陡,又沒人走過,你萬一出個什麽意外怎麽辦?快去!”
但竇武搖了搖頭,倔強地說,“本來我跟著您,就是來打仗吃苦的,若還要人保護,像什麽樣子。”
竇憲聽著,也隻得罷了。看著養子髒兮兮的小臉,憐惜地說,“傻孩子,巴巴地跟著我到這裏來。在京裏待著不好麽?正好我不在,陪陪你爹。他大老遠從扶風過來呢。”
竇武道,“我爹自己會找到事做的。”看著前路,躍躍欲試地說,“我就想跟著您,去邊塞看看。等到了那裏,我也要跟著打仗!就跟在您身邊當個親衛,殺盡匈奴人!”
竇憲聽的好笑起來,揉著他的頭發說,“你知道打仗有多危險麽?就這麽說。”
想到自己同意他跟過來,心裏不由地一陣後悔。當時隻想著孩子不和自己冷戰了,願意跟著他,真是太好了,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下來。但現在眼看著孩子這麽吃苦,又舍不得了起來。對竇武道,“我瞧你這幾天都沒吃飽。等晚上駐紮下來,我去打個什麽野味,熱熱地烤給你吃,好不好?”他想起曾經也對誰說過這樣的話,思緒漸漸地飄逸。
這一去至少要四五個月,也不知在京中的履霜,現在怎麽樣了?
竇武似乎明白他在想什麽,低著頭說,“您也別太擔心了。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竇憲有些詫異地看著他,“你知道我在想什麽?”
竇武不假思索地說知道啊,低聲地說,“她嘛。”
竇憲笑了起來,“你就跟我肚子裏的蛔蟲似的。”
“才不是。”竇武氣鼓鼓地說。
“哦,那你是怎麽知道的?”
竇武迴答不上,悻悻地說,“反正我就是知道麽。”
竇憲見和他說起這個,很輕鬆,他再也沒有從前那種義憤填膺的態度了,不由地好笑,問,“你不是不喜歡我們在一起麽?又老看不慣我的。”
“我沒有看不慣...”竇武嘟囔,“隻是我從小沒見過這樣的事。但後來看你們這樣也很好,就......”
竇憲揉著他的腦袋笑,“哎,我的傻兒子。”
他們日夜兼行,終於在一個月後提前抵達了敦煌,駐紮了下來。
太守吳維安和主簿黃朗都是竇憲的舊相識,聽聞他來,都大喜過望,來拜見他。
竇憲多年不見他們,也有久別重逢的欣喜之感。三人商議著,在吳家擺一桌大宴席。到了點,竇憲領著竇武去了。
一時人來齊了,黃朗和吳維安眼見著座中有個孩子,都一愣,隨即反應了過來,哈哈大笑,“將軍真是寵愛兒子,和老友相聚,都不忘帶孩子過來。難道怕他自己一個人呆著,走丟了不成?”
竇憲含笑道,“我可沒說那是我兒子,你們怎麽自己就瞎猜了?”
黃朗喝了一大口酒,砸吧著嘴說,“眼睛眉毛生的一模一樣,要說不是將軍的兒子,那誰能信?”
吳維安附和說,又問,“將軍娶妻了?生了幾個孩子?”
竇武不由地看向了竇憲。他笑容稍緩,沒有迴答,以一句玩笑話帶了過去。
寒暄敘舊後,竇憲很快就切入了正題,“我迴轉京師多年,對匈奴現在的狀況,都隻是自奏折中得知。具體如何,還請兩位兄長明示。”
吳維安皺眉道,“早年匈奴被咱們打的幾乎滅國,幾年都不見他們出來。可之後,唿屠被餘人擁護著繼了位。那位單於,哎...極擅用謀收心,短短幾年之間,奪去了西域不少地方。若非當年被軍臣之母逼迫遠逐,我看啊,他合當是一代霸主。”
吳維安說話謹慎,卻如此推崇唿屠。竇憲聽的心裏沉了一下,“看來這一仗不好打。”
黃朗搖著手說未必,“匈奴如今啊,外頭是立起來了。可到底遭逢了重創,底子裏還是一盤散沙。”
竇憲心裏一動,問,“他的部下?”
“是。他部下裏有許多人,很羨慕降漢的幾位王呢——先帝不是分疆裂土,也給他們封了爵位麽,那地又比境外的好。而唿屠見此很是不滿,揪出了不少親漢黨,當眾處以極刑呢。”
竇憲聽的背靠向椅子,大大鬆了口氣。又問,“小宛那裏呢?”
黃朗哈哈大笑,“當年將軍去騙了小宛王,過後他見匈奴被咱們滅國,土地被咱們瓜分,惱怒生氣的了不得。但也沒有辦法,除了偶爾騷擾騷擾邊境,他也做不出別的來。”
竇憲也跟著笑。輕鬆地說,“事情比我想的簡單。這樣,黃兄——”
黃朗忙擺著手道,“將軍折煞了,不敢當,不敢當。”
竇憲摟著他的肩膀,“你我是生死上一起過來的人,何況我年紀確實比你小,叫一聲兄長也沒什麽嘛。這樣,請你去派人,多向匈奴人宣揚漢威。”
黃朗答應了下來,“這一套,我早已經做熟了。”
竇憲點點頭,又對吳維安道,“再請太守想辦法,邀小宛王於兩國邊境處,與我一會。”
在座之人都聳然變色,“這怎麽使得?”
“怎麽使不得?”竇憲含笑說,“我又不是托大、親入小宛。總之,一應安全事宜,就全賴兩位為我操心準備了。
履霜這一胎懷的不那麽好,因心力交瘁,幾乎有小產的跡象,每日服著安胎藥保胎。何況也不想養子離的太近,讓他察覺到自己的身孕。所以見此也不是很傷心,反而心情複雜地鬆了口氣。又借口臥病,幾乎封閉了壽康宮,素日裏連門都不出。
沁水大長公主見此,幾次三番地遞了牌子進宮求見。履霜是知道她這個人的,嫁的不好,母家又卑微。從前先帝那兒她說不上話,現如今的皇帝卻隻是個孩子。她自然是瞅準了空,拚命地巴結討好。
履霜厭惡沁水,畢竟是和宋月樓勾結在一起過的人。吩咐了竹茹,每次她去福寧宮見劉肇,都在旁守著,不許她和劉肇多說話。但這樣的情況多了,劉肇忍不住發起火來,公然地大罵竹茹,“你走!你走!為什麽不理我,還不許別人理我?!”
竹茹沒辦法,隻得先告退了,迴來告訴履霜。
她心裏也知道,孩子是在指桑罵槐。而她這樣對待孩子,的確太過分了,歎了口氣,沒再讓竹茹去,隻叮囑了福寧宮伺候的宮女黃門,務必盯好沁水。又派了半夏去提點那位公主,婉言勸她無事少進宮。
這樣不多久,沁水也就歇止了,隻有事要求劉肇,不得不進宮時,才過來一趟。福寧宮的人見她收斂,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而履霜的肚子,慢慢也隆了起來。
起初一個月的時候,她根本沒有感覺。可等孩子漸漸地大了,那種母子血脈相連的感覺又迴來了。她能真切地感受到有個小生命在腹內,並且日漸地成長。
半夏曾經悄悄問她,要不要寫信告訴一聲侯爺。
她意動。但想了想,還是搖頭,“現如今有多少人不滿我們,又有多少人虎視眈眈的。這時候傳信出去,到不了竇憲手裏不說。萬一被別人截獲,那就是一場雷滾九天的風波。”
竹茹聽的不安起來,問,“那侯爺多久才能迴來呢?”
履霜冷靜地想了想,“大部隊過去,即便日夜兼程,最少也要兩個月。唿屠又不比從前的軍臣。和他們打,至少也要一兩個月。還有迴來的兩個月。”
竹茹憂心忡忡地說,“那侯爺豈不是要半年才能迴來?”她失望地說,“到那時,您的肚子都有七八個月了,到了要生的時候了。這半年時間,哪裏瞞得住?”
“哪裏撐得到半年...隻怕再過兩三個月,京裏就要起風波了。”履霜看著兩個婢女,“那天竇憲剛走,鄧疊就那麽耐不住。一旦大軍在塞外駐紮下來,徹底迴轉不及。你們覺得,鄧疊還會再恭敬嗎?”
兩個婢女聽了,都麵色煞白,問,“那為什麽侯爺還要把這種禍害留給您呢?要不,要不咱們現在就除掉他?”
履霜搖頭,“你們想的太簡單了。竇憲殺了一王一侯,本就激起了眾怒。現在他又遠赴千裏,留下我和陛下孤兒寡母。宗室裏那些老王爺,還有薑應麟這些年的故舊,難道不知這正是廢我的好時機嗎?若無鄧疊在外震懾群臣,你們以為咱們如今的日子會這麽好過?”
半夏聽的歎了口氣,“這樣用奸除惡,實在太險。況且,即便到時候順利收拾了鄧疊,奴婢恐怕還有人會趁著機會,再冒出來。”
“用奸除惡?也許在別人眼裏,我們才是最大的國賊呢。”履霜苦笑,“抽個空,把守宮門的方毅宣過來一趟。我累了,想睡,你們都出去吧。”
而此刻,竇憲正帶著大軍,行在茫茫的山道上。
山道又陡又滑,一眾人都行的艱難,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連人帶馬地跌下山崖。紛紛下了馬,牽著坐騎向前。竇憲走在最前麵開路,一邊向身後眾人道,“辛苦大家了!等盡快突襲到邊塞,給唿屠一個措手不及,接下來,咱們就不會這麽苦了!”
這次被調來的多是他這些年訓練的士兵,要不就是身懷報國之念的熱血青壯年。聞言紛紛響應。
竇武耳聽著,默不作聲地從後麵牽著馬過來,去了竇憲身邊。
他見了,忙道,“去後麵,跟著順叔。前麵路陡,又沒人走過,你萬一出個什麽意外怎麽辦?快去!”
但竇武搖了搖頭,倔強地說,“本來我跟著您,就是來打仗吃苦的,若還要人保護,像什麽樣子。”
竇憲聽著,也隻得罷了。看著養子髒兮兮的小臉,憐惜地說,“傻孩子,巴巴地跟著我到這裏來。在京裏待著不好麽?正好我不在,陪陪你爹。他大老遠從扶風過來呢。”
竇武道,“我爹自己會找到事做的。”看著前路,躍躍欲試地說,“我就想跟著您,去邊塞看看。等到了那裏,我也要跟著打仗!就跟在您身邊當個親衛,殺盡匈奴人!”
竇憲聽的好笑起來,揉著他的頭發說,“你知道打仗有多危險麽?就這麽說。”
想到自己同意他跟過來,心裏不由地一陣後悔。當時隻想著孩子不和自己冷戰了,願意跟著他,真是太好了,想也不想就答應了下來。但現在眼看著孩子這麽吃苦,又舍不得了起來。對竇武道,“我瞧你這幾天都沒吃飽。等晚上駐紮下來,我去打個什麽野味,熱熱地烤給你吃,好不好?”他想起曾經也對誰說過這樣的話,思緒漸漸地飄逸。
這一去至少要四五個月,也不知在京中的履霜,現在怎麽樣了?
竇武似乎明白他在想什麽,低著頭說,“您也別太擔心了。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竇憲有些詫異地看著他,“你知道我在想什麽?”
竇武不假思索地說知道啊,低聲地說,“她嘛。”
竇憲笑了起來,“你就跟我肚子裏的蛔蟲似的。”
“才不是。”竇武氣鼓鼓地說。
“哦,那你是怎麽知道的?”
竇武迴答不上,悻悻地說,“反正我就是知道麽。”
竇憲見和他說起這個,很輕鬆,他再也沒有從前那種義憤填膺的態度了,不由地好笑,問,“你不是不喜歡我們在一起麽?又老看不慣我的。”
“我沒有看不慣...”竇武嘟囔,“隻是我從小沒見過這樣的事。但後來看你們這樣也很好,就......”
竇憲揉著他的腦袋笑,“哎,我的傻兒子。”
他們日夜兼行,終於在一個月後提前抵達了敦煌,駐紮了下來。
太守吳維安和主簿黃朗都是竇憲的舊相識,聽聞他來,都大喜過望,來拜見他。
竇憲多年不見他們,也有久別重逢的欣喜之感。三人商議著,在吳家擺一桌大宴席。到了點,竇憲領著竇武去了。
一時人來齊了,黃朗和吳維安眼見著座中有個孩子,都一愣,隨即反應了過來,哈哈大笑,“將軍真是寵愛兒子,和老友相聚,都不忘帶孩子過來。難道怕他自己一個人呆著,走丟了不成?”
竇憲含笑道,“我可沒說那是我兒子,你們怎麽自己就瞎猜了?”
黃朗喝了一大口酒,砸吧著嘴說,“眼睛眉毛生的一模一樣,要說不是將軍的兒子,那誰能信?”
吳維安附和說,又問,“將軍娶妻了?生了幾個孩子?”
竇武不由地看向了竇憲。他笑容稍緩,沒有迴答,以一句玩笑話帶了過去。
寒暄敘舊後,竇憲很快就切入了正題,“我迴轉京師多年,對匈奴現在的狀況,都隻是自奏折中得知。具體如何,還請兩位兄長明示。”
吳維安皺眉道,“早年匈奴被咱們打的幾乎滅國,幾年都不見他們出來。可之後,唿屠被餘人擁護著繼了位。那位單於,哎...極擅用謀收心,短短幾年之間,奪去了西域不少地方。若非當年被軍臣之母逼迫遠逐,我看啊,他合當是一代霸主。”
吳維安說話謹慎,卻如此推崇唿屠。竇憲聽的心裏沉了一下,“看來這一仗不好打。”
黃朗搖著手說未必,“匈奴如今啊,外頭是立起來了。可到底遭逢了重創,底子裏還是一盤散沙。”
竇憲心裏一動,問,“他的部下?”
“是。他部下裏有許多人,很羨慕降漢的幾位王呢——先帝不是分疆裂土,也給他們封了爵位麽,那地又比境外的好。而唿屠見此很是不滿,揪出了不少親漢黨,當眾處以極刑呢。”
竇憲聽的背靠向椅子,大大鬆了口氣。又問,“小宛那裏呢?”
黃朗哈哈大笑,“當年將軍去騙了小宛王,過後他見匈奴被咱們滅國,土地被咱們瓜分,惱怒生氣的了不得。但也沒有辦法,除了偶爾騷擾騷擾邊境,他也做不出別的來。”
竇憲也跟著笑。輕鬆地說,“事情比我想的簡單。這樣,黃兄——”
黃朗忙擺著手道,“將軍折煞了,不敢當,不敢當。”
竇憲摟著他的肩膀,“你我是生死上一起過來的人,何況我年紀確實比你小,叫一聲兄長也沒什麽嘛。這樣,請你去派人,多向匈奴人宣揚漢威。”
黃朗答應了下來,“這一套,我早已經做熟了。”
竇憲點點頭,又對吳維安道,“再請太守想辦法,邀小宛王於兩國邊境處,與我一會。”
在座之人都聳然變色,“這怎麽使得?”
“怎麽使不得?”竇憲含笑說,“我又不是托大、親入小宛。總之,一應安全事宜,就全賴兩位為我操心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