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濟仁想要告老的話,馮一博就起了拉攏之心。


    現在的東海郡,看似發展的還不錯。


    但這也隻是因為,還處於初期的高速上升階段。


    很多問題還沒凸顯出來罷了。


    想要持續發展,就要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還有外交、內政等幾個維度,得到全麵的加強。


    而不是現在這樣,隻有軍事和經濟上的穩定發展。


    東海郡雖然已經獻土歸附,不是獨立主權的國家,


    但除了每年要上交一點,不多不少的稅賦和貢品之外。


    基本還是處於全麵自治。


    其中,軍事方麵最為強盛。


    黑龍艦隊威懾整個東海和南海,無人敢輕攖其鋒。


    經濟方麵也還算繁榮。


    除了海上貿易,百姓也都算豐衣足食。


    因為人口還少的關係,“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還是可以實現的。


    而科技和文化方麵,就是絕對短板了。


    科技方麵的醫療,還有文教等軟實力。


    都僅僅處於萌芽階段。


    文教上,東海郡沒有高端人才。


    好在馮一博還可以親自編纂教材,招攬一些落第秀才為孩童啟蒙。


    隻是這件事還需要時間的沉澱。


    除了工匠那邊有所建樹,其他方麵還看不出太大效果。


    而醫療上,欠缺的就更多了。


    東海郡氣候濕熱,蚊蟲猖獗。


    妥妥的瘴痢之地。


    馮一博雖然也算知曉古今,卻唯獨對醫術一竅不通。


    黑龍府曾花大價錢延請名醫,卻沒人願意在那邊常駐。


    即使去了,也不過是給貴人看病,迴頭就坐船離開。


    醫療事業的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就算是江湖遊醫都不願意去海外。


    流求現在的郎中,多是整村移民時候,帶過去的鄉野村醫。


    其水平,很多隻比巫祝強了一點,


    卻也有限。


    因此,馮一博聽到王濟仁迴不去太醫院,想要告老還鄉。


    就動了讓他去東海郡,開館授徒的念頭。


    要知道,王濟仁做過太醫院的院判。


    絕對是這個時代最頂級的醫學專家。


    哪怕露出一星半點,也不是鄉野村醫可比。


    更何況,馮一博的打算,還不僅限於此。


    此時王濟仁聽到他的話,顯然有些遲疑。


    見此,馮一博也猜到了他的顧慮。


    太醫院的太醫各有擅長。


    比如王濟仁,就最擅長切脈。


    但這樣的絕活,都是家傳的獨門絕學,不能輕易外傳。


    想到這些,馮一博就笑了笑,道:


    “供奉可以放心,我並非覬覦你的家傳絕學,隻想讓你教授一些通用的醫術罷了。”


    王濟仁聞言,頓時鬆了口氣。


    這是,馮一博卻又補充道:


    “還有就是,在此期間,需要您幫忙主編一本《村醫手冊》。”


    沒錯。


    除了讓王濟仁開館授徒之外,馮一博還打算讓他幫忙寫一本教材。


    早在穿越前,他就聽過《赤腳醫生手冊》的傳說。


    這本書在網上,一度被稱為穿越必備神書之一。


    後世的建國初期,長達幾十年的物質貴乏時代。


    這本書也為解決國人的醫療問題,實實在在的立下過汗馬功勞。


    對於這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若是有這樣一本書橫空出世,那建立醫療係統的難度就降低了太多。


    可惜的是,前一世的馮一博無緣得見此神書。


    自然也無緣得窺其中的內容。


    好在,這個時代也不是沒有醫學。


    所以他現在就準備,要借鑒神書的這個模式。


    搞出一本更適合這個時代的簡易版。


    “村醫手冊?”


    王濟仁聞言一愣。


    “對,顧名思義,就是給村醫學醫用的書。”


    馮一博點了點頭,笑著道:


    “所以不必寫太高深的醫術,也不用記錄疑難雜症,主要撰寫的,就是辨認當地藥材,還有當地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就好。”


    對於村醫來說,隻要能處理常見病就足夠了。


    至於疑難雜症,不是還有東海郡醫學院嗎?


    有人要問了,哪來的東海郡醫學院?


    那當然就是王濟仁要開館收徒的地方了!


    “還有就是一定要因地製宜,除了辨認草藥,還要對每種常見病症多定幾套藥方,而這些藥方的用藥,也一定要精簡,不僅要在當地容易得到,還要優先考慮價格便宜的藥材。”


    因地製宜最為關鍵,就連《赤腳醫生手冊》,都分為南北方不同的版本。


    東海郡的氣候濕熱,常見病症和中原的肯定也不一樣。


    “不要考慮溫養,能下猛藥的,就別讓人纏綿病榻,一切以恢複行動力為前提。”


    普通人看病,最重要的就是療效。


    何況長期臥病在床,很可能就要失去生活來源。


    因此,這樣的村醫藥方,不用管什麽副作用。


    迅速起效的,才是最好的藥方。


    說道此處,馮一博微微一笑,隨口畫起了大餅,道:


    “書成之日,造福一方,千古之後,定不遜《備急千金要方》!”


    《備急千金要方》是藥王孫思邈的著作,本意和馮一博所說的確實差不多。


    都是為了應急的成方。


    但孫思邈是唐代的人,很多東西局也限於那個時代。


    這本醫術肯定是一部奠基之作,也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但不得不說的是,不少藥方也好,或者藥材也好。


    要麽已經消失,或是貴的買不起。


    要麽證實無效,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所以,即使是中醫,也不是越古越好。


    世間一切,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沒有什麽以古為尊,也沒有什麽能亙古不變。


    就連聖人的話,每個時代也都有不同的解讀。


    說來說去,就是這本書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這個時代了。


    不過,馮一博畫的餅還是有些太大。


    王濟仁一聽就微微撇嘴。


    沒辦法,《備急千金要方》的地位太高。


    其中包羅萬象,肯定不是一本什麽《村醫手冊》能比的。


    馮一博自然也清楚,二者無法比擬。


    但他要的就是簡單。


    他堅信,《村醫手冊》對於東海郡一地的醫療發展。


    比《備急千金要方》那樣幾百年前的醫書,能發揮的作用更大!


    何況,他之所以找王濟仁這樣的名醫編撰,是想要保障其最佳效果。


    並非是要搞出一本醫學巨著。


    但此時見王濟仁有些不信,馮一博就笑著道:


    “我聽聞:‘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這段話,王濟仁可太熟悉了。


    這正是《備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醫精誠》一章所載。


    對於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學醫的來說。


    這都是要背誦默寫的內容!


    學醫先修德,是這個時代的普遍觀念。


    千金方裏的第一卷,就都是關於醫德的內容。


    馮一博沒研究過後麵的,但關於醫德的記述還是看過的。


    說道此處,他不由讚道:


    “醫家藥王此言,與我儒家亞聖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亞聖自然就是孟子。


    王濟仁不知道他從孫思邈說到孟子,這樣東拉西扯的,到底是什麽意思。


    聞言隻微微皺眉,並沒出言打斷。


    “正是因為醫者仁心,藥王才會撰寫《備急千金要方》這樣的書。”


    這話不假!


    《備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金”二字,就是孫思邈以人命重於“千金”之意所取。


    所以這本書,也被簡稱為《千金方》。


    孫思邈認為,每一個藥方的價值,不是因為其價格,而是因為能救人於危殆之中。


    這也是千百年來,每一個真正醫者的共識!


    馮一博這話的意思,顯然是在說:


    你王濟仁撰寫《村醫手冊》,就是在繼承孫思邈的遺誌。


    事實上,馮一博說的《村醫手冊》。


    就是準備按照《赤腳醫生手冊》的理念,沿用《千金方》的模式進行編撰。


    所以說是繼承孫思邈的遺誌,倒也不算錯。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這話依舊是《千金方》裏所載。


    馮一博隨後引用,一臉正色的繼續道:


    “若是《村醫手冊》問世,雖不能治一國,卻也能醫一郡,是不是上醫不知道,但肯定在中醫之上!”


    說到此,他微微一頓,隨口吟誦道:


    “他日桃李滿天下,遍地醫者入你門,名揚海外傳道統,儒有亞聖藥有君!”


    【鑒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盡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 】


    這隨口吟誦的打油詩一出,王濟仁隻覺腦子裏“轟”的一下!


    馮一博將他和孟子作比,顯然是說他寫好了這本書,就僅次於孫思邈。


    差不多說他是“藥王第二”。


    這樣的馬屁太過,他倒是沒往心裏去。


    但馮一博的前三句,包含的關鍵詞:


    “桃李滿天下”,“醫者入其門”,“海外傳道統”。


    卻描繪出一副未來的美好圖景。


    不得不說,就在這一刻。


    他學醫的初心,似乎被馮一博的大餅,給喚醒了!


    “醫者仁心”四個字,不斷在腦海中盤旋著。


    那三句話,最終也匯聚成一句話:


    若是能著述一本這樣的醫書,他日西去也能留下一樁美談。


    王濟仁剛露出一絲微笑,想要點頭。


    忽地又反應過來不對,皺眉道:


    “您說的這個地方,在哪?”


    “東海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