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還有沒改完的地方,稍後刷新,沒有這幾行的時候再看!】


    第一百八十五章我招撫我自己!


    說小琉球是虯龍死後所化,還恰好黑龍王座下的虯龍。


    這些荒唐的傳言,自然是馮一博在碰瓷了。


    說來還很有趣,馮一博竟然並非完全胡說。


    而是多多少少有那麽一點依據。


    “琉球”這個名字,有據可查的記載,就是從“流虯”兩字演變而來。


    在隋朝時期,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


    朱寬出海後,在東海見到一片島嶼,好似一條虯龍流於海麵。


    於是就稱唿其為“流虯”。


    之後傳來傳去,就成了“琉球”、“流求”等等。


    沒錯,流求的稱唿也是從此而來。


    因為最開始的時候,流虯指的就是澎湖以東、倭國以南,包含流求和小琉球等。


    一大串島嶼的統稱。


    後來隨著航海發現,再加上小琉球成為了中原藩屬,流求慢慢也列入澎湖宣慰司。


    為了區分,才用不同的文字表述。


    一個記作流求,也就是馮一博現在的地盤。


    大魏隻當上麵都是生番,還未開化。


    另一個島嶼眾多,但都偏小,於是記作小琉球。


    也就是如今的小琉球國。


    小琉球國雖曆經幾百年變遷,從原本的三個小國,統一成為小琉球國。


    但一直以來都是中原藩屬。


    馮一博正是因為本身職務的便利,看到了這些資料。


    覺得流求和小琉球,明明是一個出處。


    於是靈機一動,就找了這麽個借口出兵。


    當然,這次他讓流求高調出兵。


    除了一貫敵視倭國的政策,要過去解救受到倭國侵略的小琉球,順便撿個便宜,占個地盤之外。


    還因為馮一博有一個大膽的計劃。


    這個計劃如果成了,整個東海的格局,都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朝會上,聽完北地王子騰的例行戰報。


    朝堂眾臣又討論了山東兩府旱災的撫恤等事。


    到最後,才輪到海外事。


    侍班大臣出列,持本高聲宣讀:


    “下一事,東海小琉球國戰事再生變化。”


    每次朝會內容,都是內閣擬定,並提前和景順帝溝通過。


    一般的事務,內閣和皇帝商議著,就隨手處置了。


    隻有需要在朝會上討論的事,才會被拿到朝會上討論。


    例如邊事,或是自然災害。


    小琉球是大魏藩屬,因此也歸到邊事裏麵。


    “小琉球國於月前被倭國攻破國都,尚氏國主及一眾臣屬均被俘,押在倭國鹿兒島。”


    這事之前的朝會討論過一次,滿朝文武都有些印象。


    當時的處置結果,申斥倭國,並暫停倭國朝貢。


    直到放還小琉球國尚氏國主,及一眾臣屬。


    “後又有自稱東海黑龍王的勢力,從流求出兵登錄小琉球,將倭國入侵的三千兵卒殲滅。”


    這話一出,讓滿朝文武中,除各黨大老外,全都有些迷惑。


    東海黑龍王之名,隨著馮一博巧妙的化解了,福朗思牙的請求。


    並未出現在朝堂之上。


    當然,這個名字還是傳倒了朝中大老的耳朵裏。


    隻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罷了。


    可如今,這個名字再次出現。


    竟然還能把攻破小琉球國都的三千倭國精銳擊敗。


    就不得不讓朝中大老們,稍稍重視一下了。


    當然,也隻是稍稍。


    三千兵力,在他們看來,也就是一股強一點的倭寇而已。


    隨便一個衛所的編製,都比這點人多。


    “此後這股勢力占領,並宣布流求和小琉球,都在黑龍王治下。”


    占領兩地,名號帶王。


    這是要僭越稱王吧?


    雖是在海外,若想建製稱王,也要向大魏請封。


    其實對於大魏來說,這事很好辦。


    等就行了。


    曆來海外爭端,都是以上疏請封結束。


    想必這次也不會例外。


    大魏文武對此還是有些優越感的。


    畢竟,天朝上國可不是自己封的。


    “他們警告倭國,若再有任何疑似侵掠行為,必讓他們寸板下不得海!”


    這話一出,讓剛剛還沉浸在優越感中的滿朝文武都驚訝不已。


    一個海外的賊王,竟說出這樣狂妄的話來?


    這是該說他霸氣縱橫,還是該說他不自量力?


    敢說出這樣的話,幾乎就是對整個倭國宣戰!


    畢竟誰都知道,倭國都控製不了倭寇。


    但比起海外小國,怎麽也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不過小琉球國的事,確實是倭國做的。


    所以這個黑龍王,警告倭國也沒警告錯人。


    馮一博如此做,自然是隨時保留對倭出兵的可能。


    疑似侵掠的行為,那真是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堆。


    登倭作戰,一直都在他未來的規劃之中。


    侍班大臣宣讀完畢,景順帝便依照流程先問道:


    “諸位愛卿,對此可有良策?”


    這些消息,都是禮部將海外傳來的消息整理而出。


    很多大臣對此還是第一次聽聞。


    一時間,大殿中議論四起。


    過了一陣,景順帝看了一眼身邊宮人。


    那人立刻高聲道:“諸位可有良策?”


    這時一人上前,拜在丹陛之下,問道:


    “此人占領流求和小琉球後,是否建國,是否建製稱王了?”


    這人是馮一博的以前同僚,翰林院翰林侍講學士鄒一鳴。


    一般來說,朝會沒他們什麽事。


    因為他們本來就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加顧問。


    皇帝有不懂的事,都會先問過他們。


    這次景順帝公開問策,那滿朝文武就都可以發言。


    鄒一鳴顯然不想放過露臉的機會,才會第一個出來。


    以期一鳴驚人。


    聽他一問,立刻有禮部官員上前,迴道:


    “迴稟聖上,根據小琉球來求援的人所說,此人並未公開宣布建國,也沒有分封建製。”


    說到這,那人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


    “至於稱王,據小琉球那邊說,黑龍王是他的f……”


    那人顯然想說匪號,又覺得不雅,猶豫了一下,又改口道:


    “綽號。”


    這人是禮部官員,自然是馮一博現在的同僚,


    他名為劉新鎖,此前負責小琉球使節團的就是他。


    也正因如此,這次的事又涉及小琉球,照舊例還是他來處置。


    “你說黑龍王不算稱王,那對方宣布占領兩處,將其合二為一,統稱流虯。”


    鄒一鳴看著劉新鎖,拱手問道:


    “這個算不算國號?”


    劉新鎖聞言搖頭,顯然他也看過資料,道:


    “流虯之名,古已有之,隋時就有的名字,自不算國號。”


    倒不是他為馮一博說話,而是劉新鎖害怕。


    他害怕的是,這事是他負責!


    若是黑龍王已經上書就算了。


    現在黑龍王並沒請封,那能拖就拖。


    不然他八成就是那個出使的倒黴蛋。


    若是黑龍王建國稱王,那必然也要有人出使。


    他自然也不想去。


    因此劉新鎖早有準備,對此據理力爭。


    鄒一鳴則是在賭這個黑龍王的野心。


    要是他分析出對方是建國稱王,等對方真有了動作,他就可以借此一鳴驚人。


    兩人你來我往,就開始對黑龍王建國的事辯論上了。


    鄒一鳴先分析道:“會不會是海外蠻夷,黑龍王空有建國之心,但不知如何建國?”


    劉新鎖立刻搖頭,道:


    “此人據傳出自大魏,隻是無人知曉其真實身份,他本人也從未露麵,都是兩個女人幫他處置一切。”


    說到這裏,他眼睛一亮。


    似乎找到了方向。


    “一個稱作黑龍婆,一個稱作黑鳳凰。”


    劉新鎖笑著分析道:


    “你看,黑龍王也是這樣的名號,一聽就是匪類。”


    “那他手下的人,也是大魏百姓了?”


    劉新鎖聞言頓時有些不自在,低聲道:


    “據傳,都是些海外移民吧?”


    鄒一鳴聞言,頓覺自己有了方向。


    當下他伏於丹陛前,口中高唿:


    “啟稟聖上,臣聞此人本是我大魏之民,如今卻在海外裝神弄鬼,還蠱惑沿海百姓隨他出海!”


    “他先竊據流求,悄然經營,如今又借用神話人物,在海外妄啟邊釁,誅滅大魏藩屬!”


    “其人在海外經營多年,陷入是偷偷移民海外,又大肆結交生番。”


    “如今又強占小琉球國,可見其野心不小,大魏不得不防啊!”


    這一堆帽子扣上,馮一博都覺得有些沉重。


    不過,細想下來。


    這個鄒一鳴說的又都差不多。


    可惜的是,無論是景順帝,還是張鬆越。


    對鄒一鳴的話都沒放在心上。


    隻當做書生之言罷了。


    劉新鎖這時為了自己不出使海外,也跟著伏在丹陛前,高聲道:


    “鄒學士一心為國,隻是也有些言過其實了!”


    “臣覺得,這個所謂的黑龍王,不過是大魏一海商罷了。”


    “傳聞他與倭寇有血海深仇,因此處處與倭國為難,從未對大魏有過任何不利。”


    “甚至還同泉州衛水師,多次合作圍剿過倭寇。”


    景順帝聽兩人陳述完畢,也不知可否,而是看向一邊,道:


    “老師覺得如何?”


    張鬆越早知道皮球最終還是會踢過來,當下便上前一禮,道:


    “啟稟聖上,臣對海外事亦知不多。”


    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道:


    “不過,前陣子福朗思牙那事,馮郎中處置的很好。”


    說完,他就轉身看向後麵,道:


    “馮郎中,既然你專司海外一應事務,這小琉球的事,你也說說吧。”


    馮一博聽到點名,立刻出列施禮。


    張鬆越笑著問道:“你可有什麽想說?”


    馮一博也不推辭,笑著道:“弟子倒是有個想法。”


    “哦?”


    張鬆越有些驚訝。


    本來他隻是小小為難馮一博一下,以敲打敲打他。


    讓他知道知道自己的不滿。


    沒想到,他竟還大言不慚。


    說有辦法。


    張鬆越笑眯眯道:“不妨說來讓聖上聽聽。”


    “弟子覺得,這東海黑龍王既然能擊退,侵占小琉球的倭國,又從未侵擾過大魏。”


    “可見是在海外有一定實力,又對大魏親善的勢力。”


    “我大魏雖不屑海外最爾小國之事,但若有人可以為我們守護海疆,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弟子想說的是,我們是不是可以主動招撫這個黑龍王呢?”


    沒錯,這就是馮一博的計劃。


    他要借機在海外立國。


    並且得到大魏的認可,成為大魏藩屬,達成朝貢關係。


    “臣馮淵得聖上看重,忝為禮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兼任鴻臚寺右少卿,專司海外一應事務。”


    說到這裏,馮淵也不推讓,就直接道:


    “願為大魏出使東海,招撫這個黑龍王!”


    馮一博敢讓人奪取小琉球。


    除了順勢而為之外。


    他想要的做的,就是給“黑龍王”這個馬甲,套一個正式的身份!


    若是別人出麵,難免有暴露的風險。


    他自己招撫自己,可操作的餘地就太大了。


    而且以他的身份,出使東海,也是順理成章。


    再加上,他也早就想去一趟。


    實地考察一番,把管理製度進行一些調整和修正。


    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製定下一步的擴張計劃。


    為將來,留條穩固的後路。


    張鬆越和景順帝飛快對視,都看到對方眼中的驚訝。


    不過張鬆越隻驚訝片刻,就對景順帝微微點頭。


    景順帝自然明白,當即心中沉吟了一下,就開口讚道:


    “愛卿果然勇於任事!”


    “既然如此,便由馮淵欽差東海事,招撫黑龍王。”


    “如果他願意獻上國書,成為大魏海外藩籬,可以冊封他為流虯王,並予以朝貢資格。”


    “愛卿果然勇於任事!”


    “既然如此,便由馮淵欽差東海事,招撫黑龍王。”


    “如果他願意獻上國書,成為大魏海外藩籬,可以冊封他為流虯王,並予以朝貢資格。”


    “愛卿果然勇於任事!”


    “既然如此,便由馮淵欽差東海事,招撫黑龍王。”


    “如果他願意獻上國書,成為大魏海外藩籬,可以冊封他為流虯王,並予以朝貢資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糊又無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糊又無奈並收藏紅樓:開局把薛寶釵帶迴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