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還未亮的時候,喬誌清就從悶熱的書房裏行了過來。明明隻穿了單薄的短衣短褲,但還是出了一身的熱汗。
他換了身灰色的麻衣麻褲,出了書房後,在湖邊的廊亭下坐了下來。
現在的衣服已經有了後世的樣子,褲子就是褲子,上衣就是上衣,再不是從前的長袍馬褂。
麻布做的衣服透氣性極好,一陣夜風從湖麵上吹過,喬誌清的身上也不覺涼快了許多。
“總統,今天還要趕路,你怎麽也不多睡會?”
王五四點鍾就準時起身,剛才巡視了下各處的防衛,迴到喬誌清住處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起身了。
“天太熱,睡不著!”
喬誌清指了指石凳,示意王五坐下說話。這個小夥子自從在南京的時候跟上他,現在已經變得成熟了許多。
“總統是憂心各地的旱情吧?”
王五看著喬誌清愁眉不展的樣子,知道他現在一定很著急。
“是啊,這賊老天一天不下雨,我這心裏就一天難安。”
喬誌清掐滅了煙頭,起身後凝視著東方。天邊已經出現了絲魚肚白,朝陽馬上又要升起。
“總統不用太過憂慮,老天爺一定會被你的赤誠之心感動,很快一定會降下大雨!”
王五寬慰了喬誌清一聲,心裏對喬誌清滿是感動和敬仰。
“但願如此吧,天快亮了,你去準備馬車。咱們早上走,也能涼快一點!”
喬誌清微微舒了口氣,對王五擺了擺手,迴到書房讓丫鬟打了盆水便洗漱了起來。
總統府的丫鬟分為三班,每班八個小時,一天都有人在門外服侍。
魏子悠今日也起的很早,喬誌清洗漱完畢後,她已經在門外等候。
一行人趁著夜色便去了火車站,王五這次抽掉了一個營的兵力隨行保護,昨天已經在總統專列上布防妥當。河北省軍區和河南省軍區都得到了消息,鐵路沿途每隔一公裏都有哨點護衛。
現在的蒸汽火車時速隻有三十公裏,快馬加鞭就能和火車並駕齊驅。沿途一帶並不安全,不時還有小股的土匪為患。所以各軍區並不敢大意,要是出了問題,那可是掉腦袋的大事。
“喬大哥,這次的幹旱主要集中在豫西和豫北地區。現在的鐵路已經修到了新鄉市,我們是直達目的地,還是沿途就下車?”
魏子悠拿著行程表做著安排,寬敞的總統包間裏,隻有她和喬誌清兩人。
“鄭州的黃河大橋還沒有修好嗎?”
喬誌清凝神的望著窗外,迎著窗口的車風,心裏也稍稍的平靜下來。
火車剛出了北京,窗外已經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成熟的小麥一片接著一片,在車廂裏都能聞到麥香的味道。
“沒有,預計要明年才能完工。不過黃河以南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並不耽誤什麽!”
魏子悠脫口而出,一切消息都了然於胸。在昨天喬誌清吩咐要視察河南的時候,她已經整理了所有的資料。
今年鐵道部新上馬了一個大工程,那便是由北京抵達廣州的京廣鐵路。
這條鐵路由南至北,縱貫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五省一市,預計修建五年的時間,也是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大動脈。
京廣鐵路意義重大,不管是溝通南北的經濟,還是加強對江南的政治、軍事控製,都有非凡的意義。
“那就好,鄭州黃河大橋是我國的第一條上千米的大橋,意義非同尋常。這次的行程也加上這裏,咱們順便到工地上巡查一下!”
喬誌清點了點頭,對魏子悠輕聲一笑,顯然對她的迴答很滿意。
她就跟電腦計算機一樣,不管問什麽都了然於心。人常說漂亮的女人沒大腦,魏子悠卻兩樣都占。有時想想,上天造人也不是太公平。
因為中國的造橋技術還不發達,所以鄭州黃河大橋遲遲沒有動工。
這座橋梁匯聚了全中國的造橋專家,眾人第一次把混凝土和鋼筋技術用到了造橋裏。經過一年的摸索,今年終於開始動工。當然,這些造橋技術喬誌清也幫了不少的忙,他也提供了不少淺顯的理論。
“記下了,那我們可以直達新鄉市。然後從新鄉市乘馬車,一路巡視到黃河大橋的施工現場。這樣既巡視了旱情,又了解了大橋的施工情況。一舉兩得,也不耽誤行程!”
魏子悠認真的提了個建議,拿著鋼筆不斷的添加著喬誌清的日程安排。
在豫北的旱情裏,新鄉和焦作也最為嚴重,正好順路就可以巡查。
“好,就按照你的安排來吧。”
喬誌清同意了魏子悠的建議,其實到哪裏巡查都一樣。旱災一來,到處都是逃荒的流民,他現在就是想看看當地政府的對應措施。
河南省省長現在由袁保恆擔任,他因為起義有功,也被喬誌清提拔重用。
喬誌清主要還是看重他的能力,他本就是河南巡撫,對於治理河南也有了一套經驗。
河北的旱情並不嚴重,沿途隻有幾個縣市出現了幹旱的情況。
喬誌清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嚴重的旱災,他那個時空裏,水利灌溉係統已經很發達,也能抵禦小規模的旱災。
而現在完全是靠天吃飯,春天就開始的旱情一直持續到現在。整個田地裏幾乎是光禿禿一片,沒有任何的農作物。
火車一進入河南境內,旱情就變得嚴重起來。一路之上,赤地千裏,看不見一點綠色,田地裏已經裂開了口子。
喬誌清讓火車在一片麥田裏臨時停車,農民們正三五成群的在田地裏收割著麥子。
因為幹旱,金黃的麥苗顯然長得不高,上麵的麥穗也隻有小拇指大小。
此時的車次較少,所以調度也很方便。喬誌清的專車一到,為了保證專列的安全,整個河南境內的火車車次都暫時停止。不過一天也就一趟車次,並不影響什麽。要是放在喬誌清的那個時空,鐵道上估計已經趴滿了火車。
“快來看啊,這鐵家夥停下來啦!”
“火車,那是火車麽,我兒子就坐個這個!”
“大家都聽一哈,火車停了,大家都去看火車!”
“……”
農民們看見這鐵家夥停了下來,紛紛好奇的圍了上來。胡文海讓車上的親兵加強警備,車門打開後,緊跟著喬誌清下了火車。
他換了身灰色的麻衣麻褲,出了書房後,在湖邊的廊亭下坐了下來。
現在的衣服已經有了後世的樣子,褲子就是褲子,上衣就是上衣,再不是從前的長袍馬褂。
麻布做的衣服透氣性極好,一陣夜風從湖麵上吹過,喬誌清的身上也不覺涼快了許多。
“總統,今天還要趕路,你怎麽也不多睡會?”
王五四點鍾就準時起身,剛才巡視了下各處的防衛,迴到喬誌清住處的時候,發現他已經起身了。
“天太熱,睡不著!”
喬誌清指了指石凳,示意王五坐下說話。這個小夥子自從在南京的時候跟上他,現在已經變得成熟了許多。
“總統是憂心各地的旱情吧?”
王五看著喬誌清愁眉不展的樣子,知道他現在一定很著急。
“是啊,這賊老天一天不下雨,我這心裏就一天難安。”
喬誌清掐滅了煙頭,起身後凝視著東方。天邊已經出現了絲魚肚白,朝陽馬上又要升起。
“總統不用太過憂慮,老天爺一定會被你的赤誠之心感動,很快一定會降下大雨!”
王五寬慰了喬誌清一聲,心裏對喬誌清滿是感動和敬仰。
“但願如此吧,天快亮了,你去準備馬車。咱們早上走,也能涼快一點!”
喬誌清微微舒了口氣,對王五擺了擺手,迴到書房讓丫鬟打了盆水便洗漱了起來。
總統府的丫鬟分為三班,每班八個小時,一天都有人在門外服侍。
魏子悠今日也起的很早,喬誌清洗漱完畢後,她已經在門外等候。
一行人趁著夜色便去了火車站,王五這次抽掉了一個營的兵力隨行保護,昨天已經在總統專列上布防妥當。河北省軍區和河南省軍區都得到了消息,鐵路沿途每隔一公裏都有哨點護衛。
現在的蒸汽火車時速隻有三十公裏,快馬加鞭就能和火車並駕齊驅。沿途一帶並不安全,不時還有小股的土匪為患。所以各軍區並不敢大意,要是出了問題,那可是掉腦袋的大事。
“喬大哥,這次的幹旱主要集中在豫西和豫北地區。現在的鐵路已經修到了新鄉市,我們是直達目的地,還是沿途就下車?”
魏子悠拿著行程表做著安排,寬敞的總統包間裏,隻有她和喬誌清兩人。
“鄭州的黃河大橋還沒有修好嗎?”
喬誌清凝神的望著窗外,迎著窗口的車風,心裏也稍稍的平靜下來。
火車剛出了北京,窗外已經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成熟的小麥一片接著一片,在車廂裏都能聞到麥香的味道。
“沒有,預計要明年才能完工。不過黃河以南的鐵路已經開始修建,並不耽誤什麽!”
魏子悠脫口而出,一切消息都了然於胸。在昨天喬誌清吩咐要視察河南的時候,她已經整理了所有的資料。
今年鐵道部新上馬了一個大工程,那便是由北京抵達廣州的京廣鐵路。
這條鐵路由南至北,縱貫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五省一市,預計修建五年的時間,也是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大動脈。
京廣鐵路意義重大,不管是溝通南北的經濟,還是加強對江南的政治、軍事控製,都有非凡的意義。
“那就好,鄭州黃河大橋是我國的第一條上千米的大橋,意義非同尋常。這次的行程也加上這裏,咱們順便到工地上巡查一下!”
喬誌清點了點頭,對魏子悠輕聲一笑,顯然對她的迴答很滿意。
她就跟電腦計算機一樣,不管問什麽都了然於心。人常說漂亮的女人沒大腦,魏子悠卻兩樣都占。有時想想,上天造人也不是太公平。
因為中國的造橋技術還不發達,所以鄭州黃河大橋遲遲沒有動工。
這座橋梁匯聚了全中國的造橋專家,眾人第一次把混凝土和鋼筋技術用到了造橋裏。經過一年的摸索,今年終於開始動工。當然,這些造橋技術喬誌清也幫了不少的忙,他也提供了不少淺顯的理論。
“記下了,那我們可以直達新鄉市。然後從新鄉市乘馬車,一路巡視到黃河大橋的施工現場。這樣既巡視了旱情,又了解了大橋的施工情況。一舉兩得,也不耽誤行程!”
魏子悠認真的提了個建議,拿著鋼筆不斷的添加著喬誌清的日程安排。
在豫北的旱情裏,新鄉和焦作也最為嚴重,正好順路就可以巡查。
“好,就按照你的安排來吧。”
喬誌清同意了魏子悠的建議,其實到哪裏巡查都一樣。旱災一來,到處都是逃荒的流民,他現在就是想看看當地政府的對應措施。
河南省省長現在由袁保恆擔任,他因為起義有功,也被喬誌清提拔重用。
喬誌清主要還是看重他的能力,他本就是河南巡撫,對於治理河南也有了一套經驗。
河北的旱情並不嚴重,沿途隻有幾個縣市出現了幹旱的情況。
喬誌清是第一次見到這麽嚴重的旱災,他那個時空裏,水利灌溉係統已經很發達,也能抵禦小規模的旱災。
而現在完全是靠天吃飯,春天就開始的旱情一直持續到現在。整個田地裏幾乎是光禿禿一片,沒有任何的農作物。
火車一進入河南境內,旱情就變得嚴重起來。一路之上,赤地千裏,看不見一點綠色,田地裏已經裂開了口子。
喬誌清讓火車在一片麥田裏臨時停車,農民們正三五成群的在田地裏收割著麥子。
因為幹旱,金黃的麥苗顯然長得不高,上麵的麥穗也隻有小拇指大小。
此時的車次較少,所以調度也很方便。喬誌清的專車一到,為了保證專列的安全,整個河南境內的火車車次都暫時停止。不過一天也就一趟車次,並不影響什麽。要是放在喬誌清的那個時空,鐵道上估計已經趴滿了火車。
“快來看啊,這鐵家夥停下來啦!”
“火車,那是火車麽,我兒子就坐個這個!”
“大家都聽一哈,火車停了,大家都去看火車!”
“……”
農民們看見這鐵家夥停了下來,紛紛好奇的圍了上來。胡文海讓車上的親兵加強警備,車門打開後,緊跟著喬誌清下了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