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下半段新修了梯田,上麵已經種上了水稻。


    梯田興修民間早有嚐試,不過如此大規模的梯田,郭嘉還是第一次看到。


    梯田兩端散落著許多民居,三五戶一處,農戶邊上還有幾塊旱地,種著韭菜、薤、菘、蔥等等。


    山勢再高一些,顯然取水也遇到了問題。郭嘉遊走過許多地方,見到百姓通常在高處種植果樹,桑麻之類。


    不過眼前卻不同,這地裏行間,有的作物排列整齊,模樣卻如牛筋草一般,隻是看上去挺直了一些。


    而有的則是如同藤蔓,正午過後,蔫了吧唧倒在一旁。


    還有的土地上覆蓋了大量的糞肥,地表隻光禿禿的一片,顯然種子藏在了下頭。隻是郭嘉想不明白,到底是什麽作物,需要這麽施肥?


    既然左慈這麽問,郭嘉也不急著走了,走到田間一老農身旁準備詢問一番。


    “阿伯,這種的是啥呀?”地裏已經足夠的幹淨,不過老伯還是蹲在那裏,手拿指掐,將剛冒頭的小草,給消滅殆盡,枯槁的手指早已被草漬染成了黑色。


    “噓!”老伯做了個噤聲的手勢,“這是陛下爺從天上偷來的仙苗,你們可不能聲張。”


    郭嘉湊近了一點,問道:“不是稱大帥嗎?”


    “大帥那是外人稱的,俺可是跟陛下一起上山的,在俺心中,陛下永遠是陛下。”


    “老伯,你是這個!”郭嘉湊到對方麵前豎了個大拇指,然後小聲問道:“看老伯這般麵善,你小聲點告訴我,這種的是什麽!”


    老伯迴頭望了眼路邊幾個護送人員,湊到郭嘉耳邊說道:“俺可不是那種聽了年輕人幾句花言巧語就什麽都往外說的人,俺隻是看你是陛下的貴客,才告訴你的。聽說陛下管這個叫紅薯,還有那邊那個種的是玉米。”


    紅薯!


    玉米!


    郭嘉確信沒聽說過。


    “老伯怎麽知道我是陛下的貴客?”


    “這麽和你說吧,這裏每天都有人經過,不過一般人,陛下就派兩個人護送,而後生你呢,陛下派了整整四個!”


    郭嘉迴頭看了一眼,那客棧派出的護送人員衣服也沒什麽特殊的,於是他指了指自己的左邊問道:“老伯是通過這個來分辨的?”


    老伯點了點頭,說道:“這陛下身邊的人有兩種,一種左臂縫著一塊白布,俺們管他叫‘白麵書生’,如果你剛來這,有什麽問題不懂,遇到白麵書生,都可以上前問詢。還有一種呢,左臂縫著一塊黑布,我們管他叫‘黑麵將軍’,這個呢,除非你是遇到危險,又或者覺得某個人可疑,否則不要找他們。”


    對於如何讓底層的百姓認識管他們的官,這是個大問題。


    古有皇權不下鄉,地方小吏多選用本地人,也有這方麵考慮。


    郭嘉一路走來,見到山中的百姓服飾也有些差異,顯然這袖章是山中這位大帥想出的最簡易的法子。


    想到這位大帥這麽節儉,看來這次來,想弄個綬帶和大印掛在腰間,是不可能了!郭嘉暗自歎息。


    “老伯,這地裏都沒什麽雜草了,你還在這忙活,陛下對這收成要求很高吧?”


    “這是自然的,陛下會按時派人巡視田間,如果誰不好好種田,那就會減少他的田數;反過來,誰的地種得好,就可以多分地,分好地。你別看老朽一把年紀,可等到莊稼成熟的時候,絕對是這一片最好的!”


    漢代對農耕十分看重,九卿之中就有大司農(治粟內史)一職。相對應的還有司農,底層也有農官依照二十四節氣指導百姓種地,若有百姓疏忽懈怠,就會受到嚴懲。


    三國曹魏時期,也同樣設置了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等官職。


    見老伯一副自得的模樣,郭嘉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不知道到時候要上交給陛下多少呢?”


    “陛下說了,上等地五五分賬,次一等收四成五,最次的收四成。”


    郭嘉眉頭一皺,這可不輕啊!


    “俺知道,你肯定又在心底詆毀我們陛下了!”老伯開口道。


    郭嘉:?


    “後生,你知道一畝地能種多少糧食嗎?”


    “如果種粟的話,一畝地大概能有三石左右,如果是老伯這樣的莊稼好手,配上肥土豐年,四石也是可能的。”


    “你這後生還有點見識,不是隻會讀書的那種。陛下說了,一石粟差不多是120斤,而這紅薯,如果畝產沒有八百斤,陛下分文不取。你現在知道,為什麽俺說這是仙苗了吧?”


    郭嘉一聽,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如果紅薯畝產有八百斤,那就是納完一半的田稅,也比沒納稅的粟米要多得多。


    說句仙苗一點也不過分。


    “那,那個玉米呢?”


    “傳話的白麵書生說,玉米會少一點,但也比粟米高。後生你是沒見過,這玉米的種子真的就和黃玉一樣,比粟米大了不少呢!”


    郭嘉聽完這話,已經迫不及待想去見見山中這位大帥了。


    隻是他剛起身,就聽到老農說道:“其實就算是和粟米一樣,陛下收五成我們也是願意的。”


    “老伯公忠體國之心,實在是讓人敬佩啊!”


    “嘿嘿,別以為俺聽不出你是在笑俺傻,俺可不傻。誰不想少交點田租,可是以往俺們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也沒剩下什麽,還背上了一身債務,到了這裏之後,陛下可說了,莊稼成熟以前,不收大夥一粒糧食,還派人分發種子,尋常的縣官太守一個個恨不得把頭仰到天上去,隻有陛下低頭看我們,知道我們生活不易呢!”


    “如今天下紛亂,貪官酷吏確實多了些,可是想我大漢興盛之時,稅賦可比前朝少多了。”


    西漢之初,吸取秦亡的教訓,田租一直在十五稅一到十稅一之間,及至景帝元年,三十稅一成為了漢家定製。東漢自建武六年之後,也采取三十稅一,一直到了漢末。


    “這隻是對你們這些大家族的子弟來說的,太平光景,我們普通百姓,其實日子一樣難過呢!”


    “老伯為何這麽說?”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