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西涼騎兵神通野戰之法,又兼並了何進何苗的軍隊,得了天子武庫,我軍訓練日短,確實不到出兵的時候。”荀諶說道。
“之前不出兵說是天寒地凍,不利於行軍,如今已經春風送暖,萬物複蘇,再等下去,就要酷暑炎炎了。世間豈有萬事俱備之法,更何況此時大軍堆積在此已經耽誤了春耕,若是再不攻占洛陽,奪取敵軍糧草,恐怕不用等到出兵,聯軍已經饑腸轆轆,哀嚎遍野了。”
“文若喊我來,就是為了和我說這些,想讓我和你一同勸袁盟主出兵?”
“不,我喊你來,是有另外一件事要問你。”
“何事?”
“近幾日,我翻閱了一番糧簿,我發現糧草數量很不對勁,按理來說,鄴城送來的糧草理當綽綽有餘,可是我在賬簿上卻沒看到一粒剩餘的糧草,而且袁紹還在不斷向冀州牧韓馥索要糧草軍械,此事我覺得頗有蹊蹺。”
“唉!”荀諶歎了一口氣說道,“聯軍軍紀渙散,上下吃喝無度,加上各地的軍隊參差不齊,盟主也不好厚此薄彼,所以糧草的消耗,遠比正常軍隊來的要大。”
“不對,我覺得此事不是這樣!”荀彧搖了搖頭,眼睛緊緊盯著荀諶。
片刻後,荀彧說道:“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什麽故事?”荀諶不動聲色的問道。
“當年蘇秦合縱六國,所為何事?”荀彧問道。
接著又自己給出了答案:
“名為攻秦,實為滅齊!”
“文若,你——”荀諶神色一變。
“所以,袁紹的兵馬絕不止兵冊上這點,他在抽盟軍的血,養自己的私兵。”荀彧大膽的分析道,看著荀諶一字一句的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若,你小聲點!”荀諶上前阻攔道,又迴頭望了眼門外。
“看來友若早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又或者說,友若也是此事的參與者之一。”
“文若,你應該知道,袁將軍雖然貴為盟主,但是聯軍內部卻是各行其是,將軍要想破董,首先就得有一支淩駕於眾人之上的精兵。”
“荒謬,冀州之地本就因為賦稅之重而爆發了黃巾,如今元氣未複,便又因為大軍提供糧草而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袁紹現在這麽做,就是為了逼迫冀州牧如此地王匡一般行惡於民,最後聲名狼藉,他好借此掌控整個冀州。
袁紹之所以堅持不出兵洛陽,就是因為他在河內多待一天,他的實力就強盛一份,韓馥的實力就削弱一份,最後,他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冀州。”
“文若僅憑糧簿上一串數據就能推算出這些,看來叔父對你的評價還是低了。”荀諶讚歎道。
“友若對此毫不驚訝,顯然此事瞞的也隻有我一人了。”荀彧感慨道。
“不,若是袁將軍要瞞著文若,就不會讓你見到這些賬簿了。將軍對文若的才能極為欣賞,隻是唯恐文若不應,所以未敢提出邀請,不知道文若是否願意和我同去麵前將軍,參拜明公呢?”
“極為欣賞?若真是如今,之前軍中怎麽會大肆傳揚叔父侍董之事?”荀彧不屑的說道。
“那是逢紀嫉妒潁川荀氏名望,嫉妒你我才華罷了,將軍正值用人之際,才會任用逢紀這種小人。”
“這也是袁紹告訴你的?”
“雖未明說,我卻已知道將軍之意。”
“看來友若已經準備好做袁氏家臣了?”
“文若何必執拗於這些虛名呢?桓帝靈帝蓄意挑起黨錮,我等讀書之人飽受其害,袁家四世三公,袁將軍寬賢厚士,隻待掃清六合,席卷八方,便能上扶幼主,下選賢能,我等讀書之人豈不是英雄正值用武之地?”
“四世三公?寬賢厚士?敢問可有損人利己的四世三公,可有圖謀盟友土地的寬賢厚士?”
“亂世之中,務實不務虛,隻有先行奪得糧草、城池,方可在接下來的天下大亂中奪得先機。況且袁將軍先前在渤海招兵買馬之時,韓馥多有派人掣肘,若非除賊討董成為天下大勢,韓馥豈會為盟軍提供糧草?所以文若口中的盟友,將軍眼中並不這樣認為。”
“明白了,我都明白了!”荀彧恍然大悟,眼睛盯著遠方有些失神。
“文若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亂世之中,的確應該重實際,輕虛名。”
“文若明白就好,我這就帶你前去明見將軍,想必將軍知道此事,一定會喜出望外,掃榻相迎。”荀諶說著,就要上前拉起荀彧的手。
“不必了!”荀彧一甩衣袖說道:“我想告訴友若,這聯軍盟主之名,的確是一虛名,但忠心漢室之名,絕非虛名,它是天下人心之望,是一杆足以吸引天下義士的萬丈大纛。
袁紹此時仰仗諸人信任,不思為漢除賊,反而經營己利,欲圖分割天下。今天,他會因為自己的小聰明得到城池、糧草,來日,也會因此而失去得到的一切。而且,恐怕是得之十一,失之十九。他想把韓馥當成齊湣王,到頭來,恐怕自己倒成了垂涎宋國的齊湣王。”
“文若此言差矣,如今有稱霸一方想法的絕不隻是袁將軍一人,隻不過其他人沒有將軍這般名望,也沒有這般智謀。不信文若可以看看,這會盟諸侯之中,叫囂除賊者甚眾,但絕不會有一人真正出兵。”
“大漢養士四百年,一定會有忠良死節之人。”
“憑什麽,就憑你手中這份竹簡?別想了,曹操現在不過靠著張邈的資助招攬了千餘兵馬,這點人連抵擋西涼軍一次衝鋒都做不到。”
“友若,你知道叔父為什麽要我們避禍冀州嗎?”荀彧突然問道。
“為什麽?”
“因為他已經準備舍身飼虎了!”荀彧的臉上有些落寞,心中卻又像是又一顆火苗在升起。
“叔父一生深受黨錮之害,如今已經垂朽之年還是毅然入洛,難道他一把年紀了還怕董卓殺了他嗎?不,他是想以自己殘軀為大漢點亮最後一盞燈火。
像你我叔父這樣的,如今還大有人在。
道之所向,雖萬死吾亦往矣!
袁紹絕對成不了氣候!”
荀諶還想再說什麽,這時袁紹卻派人前來傳信。
“將軍派我前來告訴二位,說關中傳來消息,慈明公仙逝了。”
聞聽此言,荀諶荀彧雖然心中早有預料,但還是忍不住悲從中來。
事後,荀諶和荀彧表示,自己不會把今日的談論告訴袁紹,但也請荀彧不要把袁紹截留糧草的事情泄露出去。
……
“之前不出兵說是天寒地凍,不利於行軍,如今已經春風送暖,萬物複蘇,再等下去,就要酷暑炎炎了。世間豈有萬事俱備之法,更何況此時大軍堆積在此已經耽誤了春耕,若是再不攻占洛陽,奪取敵軍糧草,恐怕不用等到出兵,聯軍已經饑腸轆轆,哀嚎遍野了。”
“文若喊我來,就是為了和我說這些,想讓我和你一同勸袁盟主出兵?”
“不,我喊你來,是有另外一件事要問你。”
“何事?”
“近幾日,我翻閱了一番糧簿,我發現糧草數量很不對勁,按理來說,鄴城送來的糧草理當綽綽有餘,可是我在賬簿上卻沒看到一粒剩餘的糧草,而且袁紹還在不斷向冀州牧韓馥索要糧草軍械,此事我覺得頗有蹊蹺。”
“唉!”荀諶歎了一口氣說道,“聯軍軍紀渙散,上下吃喝無度,加上各地的軍隊參差不齊,盟主也不好厚此薄彼,所以糧草的消耗,遠比正常軍隊來的要大。”
“不對,我覺得此事不是這樣!”荀彧搖了搖頭,眼睛緊緊盯著荀諶。
片刻後,荀彧說道:“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什麽故事?”荀諶不動聲色的問道。
“當年蘇秦合縱六國,所為何事?”荀彧問道。
接著又自己給出了答案:
“名為攻秦,實為滅齊!”
“文若,你——”荀諶神色一變。
“所以,袁紹的兵馬絕不止兵冊上這點,他在抽盟軍的血,養自己的私兵。”荀彧大膽的分析道,看著荀諶一字一句的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文若,你小聲點!”荀諶上前阻攔道,又迴頭望了眼門外。
“看來友若早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又或者說,友若也是此事的參與者之一。”
“文若,你應該知道,袁將軍雖然貴為盟主,但是聯軍內部卻是各行其是,將軍要想破董,首先就得有一支淩駕於眾人之上的精兵。”
“荒謬,冀州之地本就因為賦稅之重而爆發了黃巾,如今元氣未複,便又因為大軍提供糧草而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袁紹現在這麽做,就是為了逼迫冀州牧如此地王匡一般行惡於民,最後聲名狼藉,他好借此掌控整個冀州。
袁紹之所以堅持不出兵洛陽,就是因為他在河內多待一天,他的實力就強盛一份,韓馥的實力就削弱一份,最後,他就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整個冀州。”
“文若僅憑糧簿上一串數據就能推算出這些,看來叔父對你的評價還是低了。”荀諶讚歎道。
“友若對此毫不驚訝,顯然此事瞞的也隻有我一人了。”荀彧感慨道。
“不,若是袁將軍要瞞著文若,就不會讓你見到這些賬簿了。將軍對文若的才能極為欣賞,隻是唯恐文若不應,所以未敢提出邀請,不知道文若是否願意和我同去麵前將軍,參拜明公呢?”
“極為欣賞?若真是如今,之前軍中怎麽會大肆傳揚叔父侍董之事?”荀彧不屑的說道。
“那是逢紀嫉妒潁川荀氏名望,嫉妒你我才華罷了,將軍正值用人之際,才會任用逢紀這種小人。”
“這也是袁紹告訴你的?”
“雖未明說,我卻已知道將軍之意。”
“看來友若已經準備好做袁氏家臣了?”
“文若何必執拗於這些虛名呢?桓帝靈帝蓄意挑起黨錮,我等讀書之人飽受其害,袁家四世三公,袁將軍寬賢厚士,隻待掃清六合,席卷八方,便能上扶幼主,下選賢能,我等讀書之人豈不是英雄正值用武之地?”
“四世三公?寬賢厚士?敢問可有損人利己的四世三公,可有圖謀盟友土地的寬賢厚士?”
“亂世之中,務實不務虛,隻有先行奪得糧草、城池,方可在接下來的天下大亂中奪得先機。況且袁將軍先前在渤海招兵買馬之時,韓馥多有派人掣肘,若非除賊討董成為天下大勢,韓馥豈會為盟軍提供糧草?所以文若口中的盟友,將軍眼中並不這樣認為。”
“明白了,我都明白了!”荀彧恍然大悟,眼睛盯著遠方有些失神。
“文若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亂世之中,的確應該重實際,輕虛名。”
“文若明白就好,我這就帶你前去明見將軍,想必將軍知道此事,一定會喜出望外,掃榻相迎。”荀諶說著,就要上前拉起荀彧的手。
“不必了!”荀彧一甩衣袖說道:“我想告訴友若,這聯軍盟主之名,的確是一虛名,但忠心漢室之名,絕非虛名,它是天下人心之望,是一杆足以吸引天下義士的萬丈大纛。
袁紹此時仰仗諸人信任,不思為漢除賊,反而經營己利,欲圖分割天下。今天,他會因為自己的小聰明得到城池、糧草,來日,也會因此而失去得到的一切。而且,恐怕是得之十一,失之十九。他想把韓馥當成齊湣王,到頭來,恐怕自己倒成了垂涎宋國的齊湣王。”
“文若此言差矣,如今有稱霸一方想法的絕不隻是袁將軍一人,隻不過其他人沒有將軍這般名望,也沒有這般智謀。不信文若可以看看,這會盟諸侯之中,叫囂除賊者甚眾,但絕不會有一人真正出兵。”
“大漢養士四百年,一定會有忠良死節之人。”
“憑什麽,就憑你手中這份竹簡?別想了,曹操現在不過靠著張邈的資助招攬了千餘兵馬,這點人連抵擋西涼軍一次衝鋒都做不到。”
“友若,你知道叔父為什麽要我們避禍冀州嗎?”荀彧突然問道。
“為什麽?”
“因為他已經準備舍身飼虎了!”荀彧的臉上有些落寞,心中卻又像是又一顆火苗在升起。
“叔父一生深受黨錮之害,如今已經垂朽之年還是毅然入洛,難道他一把年紀了還怕董卓殺了他嗎?不,他是想以自己殘軀為大漢點亮最後一盞燈火。
像你我叔父這樣的,如今還大有人在。
道之所向,雖萬死吾亦往矣!
袁紹絕對成不了氣候!”
荀諶還想再說什麽,這時袁紹卻派人前來傳信。
“將軍派我前來告訴二位,說關中傳來消息,慈明公仙逝了。”
聞聽此言,荀諶荀彧雖然心中早有預料,但還是忍不住悲從中來。
事後,荀諶和荀彧表示,自己不會把今日的談論告訴袁紹,但也請荀彧不要把袁紹截留糧草的事情泄露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