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內點起了檀香,幾卷竹簡擺在唐瑁案前,他耷著腦袋皺著眉頭,似乎遇到了難處。
“雖然外麵糧價飛漲,但莊子裏糧食還算富裕,隻是沒想到才招攬了三百餘人,糧食的消耗就這麽大,這樣下去,恐怕支撐不了三個月了。”
就在唐瑁嘟囔著的時候,邊柳敲響了木門。
“進來吧!”
若說先前的邊柳隻是儀表堂堂,此時幾日讀書不綴,他又多了幾分風度翩翩,更兼彬彬有禮。
“唐公!”邊柳躬身一禮。
“無需多禮,聽說你今天在上課之前出言難住了先生?”邊柳的事,跟在他身邊的兩人自然會一五一十的和唐瑁稟報。
“正是為此事而來,順便還想向唐公求借《管子》一觀。”
“怎麽,你還真的把自己當成了落難王公,想要當那中興天子?”唐瑁冷哼了一聲。
“在下隻是看唐公夙興夜寐,為國憂愁,又感念李家兄弟救命之恩,既然君等都是慷慨仗義之人,在下也想多盡一點微薄之力。”
“你覺得你能幫得上忙?”
“在下這幾日見唐公麵露愁容,日漸消瘦,想來唐公如此睿智明謀之人都犯愁的事,在下定然也無能為力。隻是在下在想,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原廣袤之地,豪傑之士如過江之鯽,唐公何不廣發英雄帖,讓他們來幫忙出謀劃策呢?”
唐瑁現在何嚐不想請人,隻是在沒有亮出“天子”這張底牌的時候,他想要請的人請不到,能請到的,又怕他們占了重要的位置。
按照資本的話來說,現在可是原始股。
而且,人一多,權力很容易就分散了。
邊柳見唐瑁神情,便說道:“在下家裏是做買賣的,我的祖父對我父親說過,這人光靠一個腦袋是不夠的,所以身邊要多用聰明人。我父親便問,那聰明的人用到最後,豈不是買賣都被他們占去了?我祖父便說,對於聰明的人,你要多用他們出主意,然後給他們足夠的尊重,還有更多的俸祿,但是呢,具體的事情不能讓他們插手,這些,得讓最信任的人來做。”
“後來呢?”
“我父親靠著祖父的教訓,把家裏的生意做到了附近幾個鄉縣,隻可惜,我父親有一次喝醉酒犯了糊塗,娶了其中一個聰明人的妹妹當小妾,把這個聰明人當成了自己人,讓他從頭到尾參與了買賣,結果家裏的生意就被占去了大半。後來,才逼不得已離鄉背井。”
唐瑁心想著,這不就是皇帝把聰明人擺在三公的位置上,然後具體的事情交由尚書處置的民間版本嗎?
他頓時茅塞頓開。
於是便說道:“你的祖父是個智者,可惜,你的父親沒有好好聽他的話。”
邊柳輕輕一笑,自然不可能跟著別人說他“父親”的壞話。
唐瑁因為邊柳的建議心中的煩勞也減輕了許多,於是便問道:
“你剛才說你想要借閱《管子》?”
“是的,上午我問孔明先生,亂世局中之人當看何書?先生提到了《管子》,我以前聽說過,管子扶持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但是我問先生讀《管子》首重何處,先生卻告訴我說,首重在‘勢’。萬事萬物要順‘勢’而為。在下不解,於是別想來尋書一觀,若是唐公能有閑暇指點迷津,在下感激不盡。”
邊柳連忙作揖。
唐瑁原本覺得,邊柳請教胡昭這些,是起了以假亂真的心思,又或者是他想要擺脫被自己和李旦轄製的困境。
但此時見他如此真誠,唐瑁心想,眼前之人恐怕是真相信了事成之後,李旦會給他善終甚至給他好處,所以才想要多提供一些建議。
想起邊柳剛才說的話,唐瑁覺得眼前之人聰明一點反而是好事,隻要不給他接觸具體的事就好了。
隻要他身邊都是自己和李旦的人,他縱有鯤鵬之力,也隻能遨遊困籠之中。
此時略微提點一下他,反而能刺激他的積極性。
於是他便起身從身後的書架上找出了一塊木牌,走到外麵遞給了一個侍從,不久後,一老一少兩個唐家仆人便抬著一箱子竹簡走了進來。
唐瑁打開後,先檢查了一下書卷,確認了沒有問題後,才鬆了一口氣。
他拿著最上麵那本,對著邊柳說道:“春秋戰國之時,改革變法者不在少數,前有李悝,後有衛鞅,前者人亡政熄,後者人亡政存,但出乎一致,此二人皆以嚴刑峻法見長,自身也落得極為悲慘的下場。唯有管子一人,上撫齊恆公九合諸侯,下修己身以恩澤子孫。有何差別?孔子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我大漢治國以忠,侍親以孝,治民以仁,敬士以義,忠孝仁義四者,蓋孔明先生所講天地大勢也。”
唐瑁想到胡昭先生的為人,便向邊柳解釋何為“勢”。
隻不過在他看來,胡昭到底隻是個讀書人,雖然才華過人,但歸根結底還是迂腐了些。
唐瑁見邊柳一副恍然受教的樣子,便說道:
“你若是讀的進去,便在這看吧,記得別把竹簡弄散了,還有,習文練字不可有一日懈怠,你隻有完成了我布置的內容,才能看這些書。”
“唐公吩咐,在下不敢忘記。”
唐瑁點了點頭,又指了指外間一角,示意邊柳就在那裏看書。
邊柳理了理箱子裏的書籍,心想著,如果一部《管子》就可以裝滿一箱的話,那他很快就可以掌握五車的知識量了。
他將這些竹簡按照順序擺好,然後就拿起第一卷研讀了起來。
管子,便是管仲,而《管子》一書則是後人收集其言論,治政,言兵,思想等各方麵的一本綜合性巨作。
《管子》一書在漢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漢初實行的黃老之學,而在《漢書》記載,當時《管子》是被列為道家類。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的道家和後世的道教是兩迴事,前者是治國之術,後者是修身之術,前者追求“外王”,後者定位為“內聖”。
至於董仲舒罷黜百家之後,《管子》一書地位也沒有任何下降,因為管仲可是孔子眼中的聖人。
再則,漢初之時,各學術派係也沒那麽嚴格的壁壘。
大家普遍追求實用主義,並沒有糾結姓道還是姓儒的問題。
唐瑁顯然也是讀過《管子》的,不僅家裏藏有此書,而且在邊柳提及後,很快就可以給出解釋。
不過邊柳並不覺得,胡昭那麽一個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的人,會將仁義作為大勢所向。
除非,孔子所謂的“仁”和他所講的“仁”並不相同。
也不知道是對先賢典籍的尊敬,還是因為這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邊柳看得十分投入,直到日博西山。
……
“雖然外麵糧價飛漲,但莊子裏糧食還算富裕,隻是沒想到才招攬了三百餘人,糧食的消耗就這麽大,這樣下去,恐怕支撐不了三個月了。”
就在唐瑁嘟囔著的時候,邊柳敲響了木門。
“進來吧!”
若說先前的邊柳隻是儀表堂堂,此時幾日讀書不綴,他又多了幾分風度翩翩,更兼彬彬有禮。
“唐公!”邊柳躬身一禮。
“無需多禮,聽說你今天在上課之前出言難住了先生?”邊柳的事,跟在他身邊的兩人自然會一五一十的和唐瑁稟報。
“正是為此事而來,順便還想向唐公求借《管子》一觀。”
“怎麽,你還真的把自己當成了落難王公,想要當那中興天子?”唐瑁冷哼了一聲。
“在下隻是看唐公夙興夜寐,為國憂愁,又感念李家兄弟救命之恩,既然君等都是慷慨仗義之人,在下也想多盡一點微薄之力。”
“你覺得你能幫得上忙?”
“在下這幾日見唐公麵露愁容,日漸消瘦,想來唐公如此睿智明謀之人都犯愁的事,在下定然也無能為力。隻是在下在想,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中原廣袤之地,豪傑之士如過江之鯽,唐公何不廣發英雄帖,讓他們來幫忙出謀劃策呢?”
唐瑁現在何嚐不想請人,隻是在沒有亮出“天子”這張底牌的時候,他想要請的人請不到,能請到的,又怕他們占了重要的位置。
按照資本的話來說,現在可是原始股。
而且,人一多,權力很容易就分散了。
邊柳見唐瑁神情,便說道:“在下家裏是做買賣的,我的祖父對我父親說過,這人光靠一個腦袋是不夠的,所以身邊要多用聰明人。我父親便問,那聰明的人用到最後,豈不是買賣都被他們占去了?我祖父便說,對於聰明的人,你要多用他們出主意,然後給他們足夠的尊重,還有更多的俸祿,但是呢,具體的事情不能讓他們插手,這些,得讓最信任的人來做。”
“後來呢?”
“我父親靠著祖父的教訓,把家裏的生意做到了附近幾個鄉縣,隻可惜,我父親有一次喝醉酒犯了糊塗,娶了其中一個聰明人的妹妹當小妾,把這個聰明人當成了自己人,讓他從頭到尾參與了買賣,結果家裏的生意就被占去了大半。後來,才逼不得已離鄉背井。”
唐瑁心想著,這不就是皇帝把聰明人擺在三公的位置上,然後具體的事情交由尚書處置的民間版本嗎?
他頓時茅塞頓開。
於是便說道:“你的祖父是個智者,可惜,你的父親沒有好好聽他的話。”
邊柳輕輕一笑,自然不可能跟著別人說他“父親”的壞話。
唐瑁因為邊柳的建議心中的煩勞也減輕了許多,於是便問道:
“你剛才說你想要借閱《管子》?”
“是的,上午我問孔明先生,亂世局中之人當看何書?先生提到了《管子》,我以前聽說過,管子扶持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但是我問先生讀《管子》首重何處,先生卻告訴我說,首重在‘勢’。萬事萬物要順‘勢’而為。在下不解,於是別想來尋書一觀,若是唐公能有閑暇指點迷津,在下感激不盡。”
邊柳連忙作揖。
唐瑁原本覺得,邊柳請教胡昭這些,是起了以假亂真的心思,又或者是他想要擺脫被自己和李旦轄製的困境。
但此時見他如此真誠,唐瑁心想,眼前之人恐怕是真相信了事成之後,李旦會給他善終甚至給他好處,所以才想要多提供一些建議。
想起邊柳剛才說的話,唐瑁覺得眼前之人聰明一點反而是好事,隻要不給他接觸具體的事就好了。
隻要他身邊都是自己和李旦的人,他縱有鯤鵬之力,也隻能遨遊困籠之中。
此時略微提點一下他,反而能刺激他的積極性。
於是他便起身從身後的書架上找出了一塊木牌,走到外麵遞給了一個侍從,不久後,一老一少兩個唐家仆人便抬著一箱子竹簡走了進來。
唐瑁打開後,先檢查了一下書卷,確認了沒有問題後,才鬆了一口氣。
他拿著最上麵那本,對著邊柳說道:“春秋戰國之時,改革變法者不在少數,前有李悝,後有衛鞅,前者人亡政熄,後者人亡政存,但出乎一致,此二人皆以嚴刑峻法見長,自身也落得極為悲慘的下場。唯有管子一人,上撫齊恆公九合諸侯,下修己身以恩澤子孫。有何差別?孔子雲: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我大漢治國以忠,侍親以孝,治民以仁,敬士以義,忠孝仁義四者,蓋孔明先生所講天地大勢也。”
唐瑁想到胡昭先生的為人,便向邊柳解釋何為“勢”。
隻不過在他看來,胡昭到底隻是個讀書人,雖然才華過人,但歸根結底還是迂腐了些。
唐瑁見邊柳一副恍然受教的樣子,便說道:
“你若是讀的進去,便在這看吧,記得別把竹簡弄散了,還有,習文練字不可有一日懈怠,你隻有完成了我布置的內容,才能看這些書。”
“唐公吩咐,在下不敢忘記。”
唐瑁點了點頭,又指了指外間一角,示意邊柳就在那裏看書。
邊柳理了理箱子裏的書籍,心想著,如果一部《管子》就可以裝滿一箱的話,那他很快就可以掌握五車的知識量了。
他將這些竹簡按照順序擺好,然後就拿起第一卷研讀了起來。
管子,便是管仲,而《管子》一書則是後人收集其言論,治政,言兵,思想等各方麵的一本綜合性巨作。
《管子》一書在漢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漢初實行的黃老之學,而在《漢書》記載,當時《管子》是被列為道家類。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的道家和後世的道教是兩迴事,前者是治國之術,後者是修身之術,前者追求“外王”,後者定位為“內聖”。
至於董仲舒罷黜百家之後,《管子》一書地位也沒有任何下降,因為管仲可是孔子眼中的聖人。
再則,漢初之時,各學術派係也沒那麽嚴格的壁壘。
大家普遍追求實用主義,並沒有糾結姓道還是姓儒的問題。
唐瑁顯然也是讀過《管子》的,不僅家裏藏有此書,而且在邊柳提及後,很快就可以給出解釋。
不過邊柳並不覺得,胡昭那麽一個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的人,會將仁義作為大勢所向。
除非,孔子所謂的“仁”和他所講的“仁”並不相同。
也不知道是對先賢典籍的尊敬,還是因為這是他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邊柳看得十分投入,直到日博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