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淩接著又和王邑詳細談論了一番關於哪些土地可以被“略過”的事情。
所有的郡縣要道,交通樞紐之處,自然是要執行到位的,可是一些山林丘壑,邊邊角角的,收稅難度也比較大,大帥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自主權。
王邑知道大帥軍就囤積在河東邊境,加上這點“自主權”,河東的世家大多數都會屈服的,並且是長舒一口氣那種。
畢竟一開始都要砸門了,現在卻隻開了一個窗,這能不滿意嗎?
“王司徒有個好侄兒啊!”王邑讚歎道。
“這不過是大帥的功勞,在下怎麽敢居功,對了,在下此番前來,還為太守帶來了一封書信。”
“哦,誰的書信?”
王邑接過一看,卻是北地老家發來的,上麵寫著大帥軍進入北地郡後,對王氏宗族多有庇護。王氏長輩在信中寫到,王家世代忠良,如今真命天子意在複興大漢,希望他能夠真心輔佐。
信中的話是真心還是被脅迫,已經不重要了,如果他王邑和大帥府過不去,針對王家還需要那位大帥親自動手嗎?
曹操為什麽能得到那麽多潁川士子的輔佐?最大的原因是他早早的占據了那塊地盤,甚至把天子都接到了離潁川近的許縣。
本來王邑還打算在大帥府和袁紹之間徘徊,但王淩撫慰河東的舉措,還有這封書信,終於讓王邑下定了決心。
王邑是北地郡人,此時整個本地郡都在大帥府的治理下,他沒得選,除非帶著全部族人遠離故土,可是人離鄉賤,大多數人肯定是不願意的。
王邑甚至想到,那位大帥真是好手段,他在河東經營多年,深得世家人心,可是大帥府實行丈土分田的策略,直接把他經營許久的威望給擊潰了,新分得土地的佃戶幹謝的都是那位大帥,他在河東的根基已經被動搖了。或許,占土分田隻是手段,奪權才是根本啊!
此時他要是不趁著還有些根本讓出位置,以後可就一文不值了。
想到這,他對著王淩說道:“昔日我多煩於政務,大帥多次征召不得相見,此番有你這樣的年輕俊傑,我可以放心的離開了。”
“那在下要恭喜太守了。”
“哦,何喜之有?”
王淩輕輕一笑,“大帥來時對我說:‘王太守有經世之才,留在河東可惜了,若是他本人願意,我願意任命他為左馮翊’。”
左馮翊是三輔之一,也是一郡之首,不過皇城邊上的太守,自然比地方太守要高上一些。
不過王邑心知肚明,他現在的河東太守是實權,可去了京畿,能有多少權力就不好說了。
“左馮翊與河東接壤,太守去了此處,若是念及故人,怕是書信一封,不出三五日就可會晤了。”王淩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多謝大帥厚愛了。”從當太守的年紀來說,王邑還年富力壯,對於手中的權力也是舍不得的,換個地方,總比什麽都沒有好。
兩人商量了一陣之後,王邑交出了一份名單,上麵是一些可以調用的本地人。相對應的,王淩也告訴了王邑一些大帥的喜好。
“我聽說袁紹近日派人和河東本地人有接洽,你在這裏行事可要小心一些。”王邑提醒道,他並沒有說劉鬆來見自己的事情。
“多謝提醒!”此事,其實大帥府早有預料,並且他身後已經有大帥軍深入河東了,但王淩同樣沒有告知。
在王淩陸續接管河東各城池的時候,大帥軍在馬如風的帶領下也沿著汾河向北而行。
上黨,號稱天下之脊,它東有太行,西有太嶽,其地勢高亢,易守難攻,形成了獨特的“上黨台地”。戰國時期,秦趙為爭奪上黨曾經曆數次大戰,長平戰後,更是奠定了秦一統六國的基礎。
而在上黨西麵太嶽山,此時又叫霍大山的延伸處,與河東西北麵接洽的地方,有個縣城叫做襄陵,這裏是晉襄公的埋骨之地,縣內有個地方叫做白波穀,此時被一股黃巾賊給占領著。
其實,此時再叫他們黃巾賊已經不合適了,因為白波賊早先就接受朝廷招安,劉協東歸時,他們更是參與了護送。
白波賊中的諸多首領,其中楊奉,此時已經是劉協封的車騎將軍,李樂是征北將軍,胡才是征西將軍,韓暹更是被拜為了大將軍。
白波穀中的諸多首領經營地方不利,難以生存,所以才寄希望於協助劉協東歸,得以權位。不過他們依靠當地的地形如魚得水,出去之後,雖然一時得以高位,卻很快被甩的團團轉。
身為大將軍的韓暹如今早已被袁紹派出陣戰誘殺,李樂、胡才部下被袁紹誘騙,兩人避禍早早逃迴了白波穀,唯有楊奉,靠著昔日為吏的經驗,得到了駐守地方的權力,但此時袁紹有意對河東用兵,又把他派了迴來。要他集結白波穀內的餘部,為大軍先鋒。
當初幾人跟隨在劉協身邊,都曾經不可一世過,但此時白波穀內卻是頹廢一片。
胡才抱病,大有自暴自棄的想法,李樂聽說大帥軍靠近,也隻有逃迴太嶽山的想法。
唯有楊奉, 有不一樣的意見。
“諸位,我等一個個被封為征西征北,征東征南將軍,可是朝廷何時將我們視作將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如今袁紹更欲圖用我們來消耗大帥軍的銳氣,此為逼我們入絕境!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效命嗎?”
“以你的意思,莫非是要我們投靠大帥軍?可時至今日,我們還有什麽底氣去投降呢?當初張遼北上的時候,曾招攬過我等,被我等一頓羞辱,如今張遼已經成為那位麾下第一戰將,麾下騎兵早已超過萬人,而我等不過是一群殘兵敗將而已。”
當初的白波穀勢力,是董卓也要避其鋒芒的。
可是被楊奉忽悠著去幫助劉協後,除了幾個將軍的虛名,他們什麽也沒得到,反而將麾下兒郎消耗的幹幹淨淨。
當初,他們看不起大帥府,如今,他們想投降,卻覺得自己不夠資格。
時也,命也。
……
所有的郡縣要道,交通樞紐之處,自然是要執行到位的,可是一些山林丘壑,邊邊角角的,收稅難度也比較大,大帥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自主權。
王邑知道大帥軍就囤積在河東邊境,加上這點“自主權”,河東的世家大多數都會屈服的,並且是長舒一口氣那種。
畢竟一開始都要砸門了,現在卻隻開了一個窗,這能不滿意嗎?
“王司徒有個好侄兒啊!”王邑讚歎道。
“這不過是大帥的功勞,在下怎麽敢居功,對了,在下此番前來,還為太守帶來了一封書信。”
“哦,誰的書信?”
王邑接過一看,卻是北地老家發來的,上麵寫著大帥軍進入北地郡後,對王氏宗族多有庇護。王氏長輩在信中寫到,王家世代忠良,如今真命天子意在複興大漢,希望他能夠真心輔佐。
信中的話是真心還是被脅迫,已經不重要了,如果他王邑和大帥府過不去,針對王家還需要那位大帥親自動手嗎?
曹操為什麽能得到那麽多潁川士子的輔佐?最大的原因是他早早的占據了那塊地盤,甚至把天子都接到了離潁川近的許縣。
本來王邑還打算在大帥府和袁紹之間徘徊,但王淩撫慰河東的舉措,還有這封書信,終於讓王邑下定了決心。
王邑是北地郡人,此時整個本地郡都在大帥府的治理下,他沒得選,除非帶著全部族人遠離故土,可是人離鄉賤,大多數人肯定是不願意的。
王邑甚至想到,那位大帥真是好手段,他在河東經營多年,深得世家人心,可是大帥府實行丈土分田的策略,直接把他經營許久的威望給擊潰了,新分得土地的佃戶幹謝的都是那位大帥,他在河東的根基已經被動搖了。或許,占土分田隻是手段,奪權才是根本啊!
此時他要是不趁著還有些根本讓出位置,以後可就一文不值了。
想到這,他對著王淩說道:“昔日我多煩於政務,大帥多次征召不得相見,此番有你這樣的年輕俊傑,我可以放心的離開了。”
“那在下要恭喜太守了。”
“哦,何喜之有?”
王淩輕輕一笑,“大帥來時對我說:‘王太守有經世之才,留在河東可惜了,若是他本人願意,我願意任命他為左馮翊’。”
左馮翊是三輔之一,也是一郡之首,不過皇城邊上的太守,自然比地方太守要高上一些。
不過王邑心知肚明,他現在的河東太守是實權,可去了京畿,能有多少權力就不好說了。
“左馮翊與河東接壤,太守去了此處,若是念及故人,怕是書信一封,不出三五日就可會晤了。”王淩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多謝大帥厚愛了。”從當太守的年紀來說,王邑還年富力壯,對於手中的權力也是舍不得的,換個地方,總比什麽都沒有好。
兩人商量了一陣之後,王邑交出了一份名單,上麵是一些可以調用的本地人。相對應的,王淩也告訴了王邑一些大帥的喜好。
“我聽說袁紹近日派人和河東本地人有接洽,你在這裏行事可要小心一些。”王邑提醒道,他並沒有說劉鬆來見自己的事情。
“多謝提醒!”此事,其實大帥府早有預料,並且他身後已經有大帥軍深入河東了,但王淩同樣沒有告知。
在王淩陸續接管河東各城池的時候,大帥軍在馬如風的帶領下也沿著汾河向北而行。
上黨,號稱天下之脊,它東有太行,西有太嶽,其地勢高亢,易守難攻,形成了獨特的“上黨台地”。戰國時期,秦趙為爭奪上黨曾經曆數次大戰,長平戰後,更是奠定了秦一統六國的基礎。
而在上黨西麵太嶽山,此時又叫霍大山的延伸處,與河東西北麵接洽的地方,有個縣城叫做襄陵,這裏是晉襄公的埋骨之地,縣內有個地方叫做白波穀,此時被一股黃巾賊給占領著。
其實,此時再叫他們黃巾賊已經不合適了,因為白波賊早先就接受朝廷招安,劉協東歸時,他們更是參與了護送。
白波賊中的諸多首領,其中楊奉,此時已經是劉協封的車騎將軍,李樂是征北將軍,胡才是征西將軍,韓暹更是被拜為了大將軍。
白波穀中的諸多首領經營地方不利,難以生存,所以才寄希望於協助劉協東歸,得以權位。不過他們依靠當地的地形如魚得水,出去之後,雖然一時得以高位,卻很快被甩的團團轉。
身為大將軍的韓暹如今早已被袁紹派出陣戰誘殺,李樂、胡才部下被袁紹誘騙,兩人避禍早早逃迴了白波穀,唯有楊奉,靠著昔日為吏的經驗,得到了駐守地方的權力,但此時袁紹有意對河東用兵,又把他派了迴來。要他集結白波穀內的餘部,為大軍先鋒。
當初幾人跟隨在劉協身邊,都曾經不可一世過,但此時白波穀內卻是頹廢一片。
胡才抱病,大有自暴自棄的想法,李樂聽說大帥軍靠近,也隻有逃迴太嶽山的想法。
唯有楊奉, 有不一樣的意見。
“諸位,我等一個個被封為征西征北,征東征南將軍,可是朝廷何時將我們視作將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如今袁紹更欲圖用我們來消耗大帥軍的銳氣,此為逼我們入絕境!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效命嗎?”
“以你的意思,莫非是要我們投靠大帥軍?可時至今日,我們還有什麽底氣去投降呢?當初張遼北上的時候,曾招攬過我等,被我等一頓羞辱,如今張遼已經成為那位麾下第一戰將,麾下騎兵早已超過萬人,而我等不過是一群殘兵敗將而已。”
當初的白波穀勢力,是董卓也要避其鋒芒的。
可是被楊奉忽悠著去幫助劉協後,除了幾個將軍的虛名,他們什麽也沒得到,反而將麾下兒郎消耗的幹幹淨淨。
當初,他們看不起大帥府,如今,他們想投降,卻覺得自己不夠資格。
時也,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