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對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此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也。


    段煨思考了一下說道:“這是因為涼州民族混居,而朝廷的態度變幻不定而導致的。”


    “請先生細講。”


    “要說起涼州之亂,還得從光武帝時候講起,當時涼州有兩大豪傑,大帥可知曉?”


    “先生說的是隗囂和竇融?”


    “是極,此二人都以善撫羌亂著稱,不同的是,隗囂頑抗光武皇帝而舉族灰飛煙滅,竇融卻官拜司空、食四縣,子侄孫三人皆尚公主。此二者,正顯示了光武皇帝對涼州豪傑的不同態度,一位強硬,二為籠絡。”


    對於這些,邊柳自然也是了解的。


    說起來,還是有點意思的。隗囂有起兵反王莽,歸附劉玄安漢的大義。


    而竇融呢,王莽從弟司空王邑的小舅子,先後歸附過許多人,隻不過最後落得個好結局,在光武帝身邊安享榮華,其所代表的涼州集團甚至可以和南陽集團不分高下。


    所以所謂的忠奸又怎麽能分的清楚呢?於青史而言,隻有蓋棺方可定論。


    於君王而言,不過是順我則忠,逆我者奸罷了。


    賈詡投靠他之前,他要殺賈詡的心思是真的;賈詡投靠之後,邊柳對賈詡的喜愛也是真的。


    其他人也是如此。


    “隗囂受馬援建議,歸附光武帝,卻暗中勾結公孫述,可謂是首鼠兩端;竇融雖然出身有隙,卻能慧眼識英,對光武皇帝忠心不二,他苦心經營河西五郡,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兵馬精強,可謂君臣相得益彰。”段煨如此說道。


    邊柳一琢磨,這好像在說隗囂和竇融的故事,又好像是在說他自己?他有心做忠貞不二的竇融,而不是首鼠兩端的隗囂。


    “先生所言至理,竇融順理大勢,免除河西無畏廝殺,單單這份功勞,並足以稱的上賢臣,先生今日之舉,亦不下於此,他日,本帥定要將其記載史冊,供後人瞻仰。”


    “大帥言重了。”段煨對於眼前人聽懂自己的畫外音還是很高興的,不過從對方說要記載上史冊,他更加堅信眼前人要榮登至尊位的心思。


    “先生繼續往下講。”


    “是,光武皇帝對隗囂和竇融的不同態度,也導致後世的朝堂處理涼州問題是出現了爭執,一則以威,一則以恩。”


    東漢最開始的時候,兵權主要掌握在關東人的手上,對於涼州豪傑還是比較警惕的。


    公元107年,漢安帝時期,爆發了第一次羌亂,四分五裂、互不統屬的羌人部落以木為兵,揭竿而起,叛亂迅速擴大,執政的鄧太後以其兄鄧騭為主帥,從關東大規模調兵進行鎮壓,結果接連大敗,羌亂深入漢中、東犯魏郡、四川、殺太守、斷隴道、百姓死者不可勝數。曆經十餘年的艱苦作戰,羌亂由盛轉衰,局麵終於穩定、東漢為平定羌亂耗費達240億錢,東漢戶口從羌亂爆發前的5300萬人下降到羌亂後的4800萬人,東漢極盛的局麵徹底結束。


    而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內部東西的嚴重隔閡及關東朝廷對關西豪傑的忌憚。每一次出兵都是勞師遠征,糧草轉運更是艱難,耗資巨大。


    到了後期,朝廷就不得不重用涼州豪傑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涼州三明。


    皇甫規;


    張奐;


    段熲。


    前兩者主張以撫為主,而後者,手段就如同霹靂雷霆。


    就後世的名聲來說,皇甫規、張奐的名聲要好於段熲,他們二人的家世也比段熲顯赫。


    不過就當時的表現,段熲的成果要顯赫的多。


    史書記載:凡百八十戰,斬三萬八千六百餘級,獲牛馬羊騾驢駱駝四十二萬七千五百餘頭,費用四十四億,軍士死者四百餘人。更封新豐縣侯,邑萬戶。


    隻花了四十餘億錢,就辦到了千人兩百多億都辦不到的事。


    涼州豪傑也借由平羌的契機登上了朝堂。


    段熲成了三公之一的當朝太尉。


    不過當時的朝廷還是關東人掌握大權,段熲成為太尉,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於是乎,另一個與關東士子不和的團體——宦官,自然而然就成了段熲的合作夥伴。


    段熲成為太尉,也隻是曇花一現。


    繼三明之後,繼續登上東漢朝廷舞台的就是董卓、李傕這些新一代的涼州豪傑的。


    哪怕董卓的字裏帶一個潁川的穎,上位後對關東士子多加拉攏,但仍然沒有改變地域上的隔閡。


    當然,董卓李傕後續的舉動也對得起他們的下場。


    這些事情都是邊柳從後世的視角琢磨出來的,哪怕到了唐宋,隴西集團和山東集團也有著明顯的分界線。


    段煨身為局中人,他或許也對這些深有體會,但是他卻沒有公開提出來,反而認真分析起了剿撫的事情。


    “先生是否堅持昔日段太尉之言,主張猛糾呢?”邊柳詢問道。


    “其實臣的兄長素來以仁愛為本,士兵有傷疾的時候,總是親自慰問,裹傷,雖然在涼州殺戮甚大,但殺的都是一些為非作歹的亂黨,涼州子弟多有為臣兄長死戰,受益者更不在少數。”


    段煨可不想眼前大帥把自己兄長當成一個屠夫。


    邊柳點了點頭,並不懷疑段煨之言,可以說段家在涼州的名聲,幾乎是段熲打出來的。“洗雪百年之逋負,以慰忠將之亡魂。功用顯著,段太尉之才能品行,本帥素來敬之!”


    接著,邊柳又說了要為段熲立碑的事,並且表示要親自題寫碑文。


    “家兄泉下有知,必當感激涕零。”段煨表示道,接著又給出了建議,“大帥若要扶定涼州,威懾西域,首要做的,便是要定都長安,然後重用涼州豪傑。


    至於目前之計,施恩不如施威,人心不足蛇吞象,若不以兵威震懾之,大帥便是撒出去再多的錢財,也隻是欲壑難填,縱其野心罷了。”


    “定都長安?”


    “是的,大帥乃先皇長子,這帝位本該是您的,臣懇請大帥登帝位,君臨天下。”


    段煨跪倒在地,似乎在說一件比平定涼州更重大的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